学生积极生活方式培养的实践研究-教育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摘要】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通过对地理教育的意义与现状、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教学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生活化教学实践案例和生活化教学的效果评价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研究发现,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初中地理教育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为地理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地理教育,意义,现状,理论基础,应用,实践案例,效果评价,总结,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将地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育的实效性和生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地理教育的意义与现状、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教学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生活化教学实践案例以及生活化教学的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探讨,来全面展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

2. 正文2.1 地理教育的意义与现状地理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球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地理知识。

当前地理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很难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传统,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不佳。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和理解。

“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涵蕴与培育

“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涵蕴与培育

生活㊃实践 教育研究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23.03.016 生活㊃实践 教育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涵蕴与培育刘来兵,刘 杰,鄢志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 要: 生活㊃实践 教育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提出了以 六力 为核心的学生素养观㊂明晰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与价值意蕴利于推进当下课程内容联系生活㊁促进教学方式贴近实践㊁驱动教育评价维度多元㊂为具体落实 生活㊃实践 教育理念㊁发挥 生活㊃实践 教育作用,应坚持实践育人理念,融合教育政策做好顶层设计;确立知行合一教法,贴近学生生活构建实践平台;拓展教育评价维度,围绕学生素养展开评价活动㊂践行 生活㊃实践 教育理念可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理论引导,为落实劳动教育和素质教育提供新思路㊁新方法㊂关键词: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人的全面发展 O S I D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3)03-0100-05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基础教育应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1]㊂新课标表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应结合生活㊁实践,提升课程的育人性,该观念恰与 生活㊃实践 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不谋而合㊂ 生活㊃实践 教育的学生核心素养观根源于陶行知 生活教育 中的 三力论 ,即陶行知立足当时中国学生所缺乏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㊁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敢于突破常规的思维而提倡教育应培养学生生活力㊁自动力㊁创造力㊂此外, 生活㊃实践 教育的学生素养观亦吸收并整合了以下学生素养观的内容: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 学会求知㊁学会做事㊁学会共处㊁学会生存 四条学生需具备的素养㊂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 )启动 素养的界定与遴选 项目,建构了人与工具㊁人与自己㊁人与社会三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内容覆盖知识㊁能力㊁情感态度三个维度㊂进入21世纪后,美国21世纪技能学习联盟P 21(U n i t e d S t a t e s -b a s e d P a r t n e r -s h i p f o r 21s t C e n t u r y S k i l l s )发布‘21世纪学习框架“,提出以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㊁沟通交流能力㊁合作协作能力㊁创造与创新能力为主的四项学生核心素养㊂2016年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㊁科学精神㊁学会学习㊁健康生活㊁责任提高㊁实践创新六大素养㊂立足陶行知 三力论 ㊁综合考量前述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生活㊃实践 教育提出以 六力 为培养目标,即生活力㊁实践力㊁学习力㊁自主力㊁合作力㊁创造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应对21世纪特别是知识经济的挑战[2]㊂一㊁ 生活㊃实践 教育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一)以学会生存为指向的生活力和实践力生活力是 生活㊃实践 教育的第一因素,是生活实践教育的基础和前提[3]㊂生活力指主要通过劳动与实践培养的能够适应生活,进而能改造生活的能力㊂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教育的结果不仅要落脚于社会发展,最终仍需复归到人本身上来㊂人在生活中成长㊁生存,生活力是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收稿日期:2023-01-05;修回日期:2023-02-10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2022G A 011);2022年度湖北青年志愿服务课题新时代红领巾小先生志愿服务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刘来兵(1982 ),男,安徽枞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史㊁教育治理㊂㊃001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第43卷 第3期 2023年5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3N o .3M a y 202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如果缺失生活能力,创造 朝向美好生活 的目标就绝不可能实现㊂这是因为,生活力匮乏的人在生活中往往也表现出自理能力弱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事务中难以体会到劳动的愉悦性,而人的美好生活由生活物质满足㊁思想精神满足构成,两者缺一不可㊂同时,教育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㊁适应时代需要的㊁热爱生活且身心健康的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均衡发展学生 五育 ,所以教育需跳出唯智论的怪圈,洞察学生生活所需,培养学生学会生活㊁热爱生活㊁改变生活的生活力㊂实践力是 六力 的核心,也是人将理论转为技能的关键因素㊂实践力代表着将想法在现实中落实的一种能力,其是改造社会㊁变革发展方式的一种手段㊂马克思指出,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同时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4]53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类思想不断提出㊁发展㊁改进,得以愈来愈接近真理,也正是有了实践,人类才摆脱了理想国的空想性并建立起多样化的社会结构㊂那么,教育培养的人就不应是理论上的空想主义者,而是能在理论学习中充实头脑,并在实践中践行思想的行动者㊂培养生活力㊁实践力的主张是针对教育过分强调智育而进行的有力调整,是改变学生高分低能㊁提升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学生适应生活㊁学会生存的必要路径㊂面对教育脱离生活力㊁远离实践的弊端, 生活㊃实践 教育高扬培养生活㊁实践力的大旗,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路径㊂(二)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学习力与自主力学习力是 六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力的强弱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㊂学习力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倡导核心素养中的认知能力,包括好奇心㊁想象力㊁语言运算㊁批判性思维等[3]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包括 学会学习 ㊂掌握学习力㊁学会学习比学习本身更重要,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的今天,仅凭学校学习即能满足终身所需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㊂未来的学习型社会将满足对公民自我完善㊁全面发展的要求,其过程需要个体主动地㊁持续地和顽强地学习,需要个体懂得学习方法和策略㊁能否运用各种媒介随时随地进行学习[5]㊂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力是为学生未来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赋能,是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增值的有效措施㊂自主力是 六力 中最基础的能力,自主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其他五力的形成与提升㊂自主力包含学生自主发现问题㊁自主思考问题㊁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强调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发性和主动性㊂目前,迫于升学压力,我国教育偏向应试,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储备一定量的知识,使得大部分的学习活动都是由教师精筛后直接传授给学生,这种教育闭环无疑缺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部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懒惰思维或过度依赖教师的心理,这无益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㊁获得知识的能力,甚至危及学生的全人生的发展㊂人的素养具有内在性,教育活动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养需要学生自身意识的参与㊂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㊂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6]81㊂这就要求教育不应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将注意力转移到学生自主学习㊁学会学习的自主力和学习力培养之上,着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力㊁教会学生提高学习力,为培养终身学习的学习者㊁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㊂(三)以创新共赢为导向的合作力与创造力合作力是 六力 的重要内容,其指向在完成某一共同目标时,积极与他人配合㊁协调的态度和品质㊂阿尔波特在接触论中指出,只有接触尚不能真正有效地增进学习的效果,必须使此等接触发展为合作的关系[7]45㊂面对知识与信息纷繁复杂㊁个人能力有限的境遇,闭门造车的学习方式难免碰壁,毕竟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㊂相反, 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在合作中学生可集思广益㊁查缺补漏㊁相互学习,不仅能提出博采众长的想法,也能提高与他人分享交流㊁合作互助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合作学习㊁合作探究才是解决困境的良计㊂习近平亦强调,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大事㊁办成好事㊁办成长久之事[8]㊂故教育应当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合作㊁学会合作,为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精神和意识,进而发展学生的合作力㊂创造力是 六力 中最高层面的素养,是对其余 五力 的升华㊂创造力指突破已有思想或现存物质形态,产生新思想或创造新事物的能力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㊂创新能力对个人而言有助于发挥自身才能与价值,对国家来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能源㊂因而,教育不应仅承担传递知识的任务,更应关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㊂合作力与创造力需要学生在生活㊁实践中逐渐培养,离开生活合作力的培育将缺少平台,离开实践创造力的培养将缺乏来源㊂陶行知指出脱离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这种教育往往只能提供死的知识,㊃101㊃刘来兵,刘杰,鄢志勇. 生活㊃实践 教育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涵蕴与培育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的是活的知识[9]㊂正是意识到了教育脱离生活与实践的弊端,且认知到素养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㊁发展和显现,人的素养与人的活动具有内在的关联性[10]㊂ 生活㊃实践 教育才一直坚持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㊁实践为方式,以生活为内容㊁实践为路径,在生活和实践中进行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 六力 核心素养发展㊂二㊁ 生活㊃实践 教育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意蕴(一)推进课程内容联系生活生活是人生存发展的必需场域,学生获得新知识总是需要与原有生活经验相结合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为此教育内容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㊂ 生活㊃实践 教育表明,教育源自生活,教育课程内容中应体现出生活的意味㊂陶行知也曾提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㊂生活即教育㊂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11]142㊂所以,教育和生活不是两个割裂的部分,而应是相互联系㊁相互贯通的结合体㊂这种结合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则是以学校的课程内容贴合学生生活为焦点㊂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提倡的 六力 素养,无一不是需要在生活中培育的,抛弃生活谈教育, 六力 培育将成为无源之水㊂因此,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要求学校的教育不能与生活脱节,教育课程也不应只着重高深却不落地于生活实际㊂事实证明,学生知识获得的水平与学生自身的能动性相关㊂当教育课程一味追求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生活经验㊁情感态度时,学生的能动性难以调动起来,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不能有机地与新知识产生融合,教育课程所传递的内容和理念自然无法被学生充分吸收㊂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以 六力 为核心,以教育源于生活为指导,强调 融合式 教育课程,科学地要求教育回归到人本身发展的正轨之上,为教育课程向联系生活的方向改革提供了理论引导㊂(二)促使教学方法结合实践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人创新生活㊁改变世界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㊂此外,在素养形成过程中,经由大量㊁长期的活动过程或生活实践形成丰富㊁深刻的经验,这些经验在文化知识的中介下,逐渐得以概括化㊁抽象化㊁简约化,最终凝练为素养[12]㊂学生将学校知识与精神内化为自身品格和素质经由实践而形成,表明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中的 六力 素养也须以实践为途径进行培育㊂所以,实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责,学校应革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㊂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还存在 唯分数 唯文凭 的问题,理论课程挤压实践课程成为常态,教学方式采用灌输式方法已然固化,导致学生实践力的培养举步维艰,其后果是学校培养的学生难以达到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难培养出会创新㊁能实践的时代新人㊂基于此教育困境,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呼吁教育应通过实践㊁利用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人的自由,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知识㊁萌生新观念㊁创造性解决问题㊂这种观点将倒逼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学校教学应以发展学生 六力 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在教学中采用讲授加实践的教育模式,给予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的机会,为学生六力 发展提供条件㊂(三)驱动教育评价维度多元突破固有教育评价的壁垒,促进以发展性为目标的教育评价形成是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对当下教育改革最具借鉴意义的思想㊂评价标准是对教育活动数量或质量的要求和规定,同时也是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有效价值判断的尺度和依据[13]㊂教育评价作为反映教育内容㊁教育目标的标准,一定程度上能凸显教育培养的重点,教育评价的维度更是体现教育培养目标内容的尺度㊂所以,教育目标的多样化以及学生素养培养的多面性是推动教育内容丰富化和教育评价多元化的重要因素㊂我国教育坚持全面发展人的能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兼备的有理想㊁有本领㊁有担当的时代新人㊂但现实生活中,基础教育过度重视智育发展的同时,缺少除智育外其他素质培养的监管和评价,导致多种教育素质难以切实培养㊁教育评价的维度趋于单一化㊂对此,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明确表明,培养学生的 六力 是能够促进学生知行合一㊁学会学习和生存㊁真善美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观,每一力的发展对学生而言都是重要且必要的, 六力 之间相互影响㊁相辅相成且缺一不可㊂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培养学生的 六力 ,并更新教育评价的维度和标准,在教育评价中体现 六力 培养的内容㊂因此,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有助于突破单一的教育评价维度,为教育评价提供多元评价标准,有利于推进教育评价覆盖多元㊂教育评价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监督㊁调控的作用,教育评价兼顾以 六力 为核心的学生素养培养,又为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在教学中的落实提供了㊃201㊃第43卷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5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保障㊂三㊁ 生活㊃实践 教育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一)坚持实践育人理念,融合教育政策做好顶层设计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落实需要学校深度理解其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在此基础上提供学校制度给予保障,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理念㊂ 生活㊃实践 教育认为,实践本身是一种教育,教育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其目的[14]㊂此外,建立实践育人的主体协同机制,就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主体的优势与能动性,从整体性㊁系统性视野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实现全员育人[15]㊂故而学校应坚持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为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的实施调动多方积极性制定培养制度和设计教学活动㊂首先,学校应根据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内涵和教育政策搭建相应的培养制度㊂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有条不紊的践行需要学校利用教育制度进行规范和指导㊂学校可在教育制度中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要求各科课程在教学活动中体现 六力 培养的精神,且制定 六力 培养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㊂其次,学校应结合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创设实践育人的学校氛围,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学校氛围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与行为的隐形课程,创设实践育人的学校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实践热情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进而能驱动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发展 六力 ㊂再次,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的理念,促进教师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培育能力的提升;教师理念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育内容的呈现和教学活动的质量,要想教师在教学中贯彻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思想,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素养的培训,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㊂(二)确立知行合一教法,贴近学生生活构建实践平台陶行知认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11]390,该观点表明教育应兼顾 知 与 行 两个方面㊂ 生活㊃实践 教育在继承陶行知 生活教育 理念并结合教育脱离生活和实践现状后,亦提出学生素养应指向将学生培养成为 劳力上劳心 知行合一 全面发展的人㊂由于学生素养需要学生在 知 行 共同作用下,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品质㊂因此,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要求学校教育在教学中应坚持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结合多方资源打造贴合学生生活的实践平台㊂首先,学校应创设 融合式 课程,革新讲授式的教法,打造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㊂ 融合式 课程强调学科课程与生活课程,学校与社会㊁家庭㊁大自然等进行多种方式的融合,完成对人的价值塑造㊁能力培养㊁知识传授[17]㊂这种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㊁自主实践㊁合作学习的兴趣,便于将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产生联系,进而促进学生 六力 的形成㊂由于 融合式 课程主张联系理论和实践,所以这种课程不能仅靠教师讲授知识,更需要教师在讲授中穿插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主动学习的自主力㊁整合资源的学习力㊁落实思想的实践力㊁与人配合的合作力等㊂其次,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多方资源为学生 六力 培养提供实践平台㊂校内,学校应在保证图书馆㊁实验室㊁交流角等实践空间充分使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在学校多处创设劳动实践学习空间,如植物种植区㊁动物养殖区㊁科学发明区等㊂校外,学校应联合社区打造社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一贯式的教育理念和多样化的实践空间,使学生在校内和校外都拥有充足的实践机会㊂(三)拓展教育评价维度,围绕学生素养展开评价活动教育评价具有治理的功能,是治理的工具[18]㊂教育评价对教育内容具有导向性,教育评价的维度影响教育内容的结构㊂目前,我国教育评价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将学生的学习结果用分数进行划分,多呈现出智育的必要性,而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评价在教育评价中却难寻踪迹㊂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认为教育应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未来的美好生活,科学地促进学生 六力 均衡化提升㊂那么,教育评价作为教育内容的调控指标应有效发挥其价值,帮助教育优化内容结构,形成以 六力 为发展目标的课程内容㊂首先,学校需突破旧教育评价的限制,加入对学生 六力 评价的内容㊂学校应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育评价中融入 六力 为核心的学生素养观念,改变单一化的教学评价模式,采用教育评价覆盖 六力 内容的多元评价方式,从多个层面给予学生全面化的反馈㊂学校应借助 六力 教育评价模式,㊃301㊃刘来兵,刘杰,鄢志勇. 生活㊃实践 教育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涵蕴与培育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驱动自身贯彻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变革教育内容与模式,推动学生 六力 的培养㊂其次,学校教育评价应细化 六力 评价的准则,为教育评价提供依据㊂教育评价的有效性以教育评价的科学性㊁规范性为前提,发挥教育评价对 六力 培养的导向性价值则需要提供评价细则㊁规范评价标准㊂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提倡的 六力 各有其特点和侧重,学校制定评价细则时应把握各力所涵盖的主要方面,结合教育目标提出各年级阶段学生 六力 应到达的水平,并对每个水平的外显行为做细致的界定,为 六力 评价提供参照依据㊂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是继承优秀学生素养观又立足于中国教育实际所提出的科学教育理念㊂其 六力 的培养目标涵盖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各项能力,符合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㊂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坚持学生素养多元的思想,有利于打破教育唯智的僵局,有助于教育内容的更新与优化,为 双减 政策㊁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促使教育朝着培养具备 六力 ㊁满足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前进㊂为此, 生活㊃实践 教育学生素养观具有为当下教育改革提供思考方向和理论借鉴的价值㊂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E B/O L].(2022-04-08)[2023-03-29].h t-t p s://w w w.m o e.g o v.c n/s r c s i t e/A26/s8001/202204/ t20220420_619921.h t m l.[2]赵婧,温昕.坚守与开拓:四十余年致力于建构 陶行知学 访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周洪宇教授[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5):54-60.[3]周洪宇.继承与发展:从生活教育到 生活㊃实践 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43(3):2-9.[4]中华文化学院.新人文主义与中华文化复兴[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5]贾绪计,王泉泉,林崇德. 学会学习 素养的内涵与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34-40.[6]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8]习近平.合作才能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之事[E B/O L].(2022-06-25)[2023-03-29]求是网.h t t p://w w w.q s t h e o r y.c n/z h u a n q u/2022-06/25/c_1128776326.h t m.[9]孟建伟.教育与生活:关于 教育回归生活 的哲学思考[J].教育研究,2012,33(3):12-17.[10]陈佑清.在与活动的关联中理解素养问题:一种把握学生素养问题的方法论[J].教育研究,2019,40(6):60-69.[1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9.[12]陈佑清,曹阳.能动参与文化性活动:学生素养发展的基本机制[J].课程㊃教材㊃教法,2018,38(12):80-87.[13]李森,郑岚.促进质量提升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课程㊃教材㊃教法,2019,39(12):56-62. [14]刘来兵,周洪宇. 生活㊃实践 教育:内涵㊁目标与实践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61(4):156-164.[15]孔祥年.新时代高校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8):86-88. [16]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7]周洪宇. 生活㊃实践 教育:创新性发展 生活教育学 [N].中国教师报,2021-12-01(6). [18]周作宇.论教育评价的治理功能及其自反性立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8):1-19.T h e I m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S t u d e n t s'C o r e L i t e r a c y u n d e r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L i f e-p r a c t i c e"E d u c a t i o nL I U L a i b i n g,L I U J i e,Y A N Z h i y o n g(S c h o o l o f E d u c a t i o n,C e n t r a l C h i n a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W u h a n430079,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l i f e-p r a c t i c e"e d u c a t i o n t a k e s s t u d e n t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s t h e g o a l,a n d p u t s f o r w a r d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s t u d e n t s'a c c o m-p l i s h m e n t w i t h"s i x f o r c e s"a s t h e c o r e.C l a r i f y i n g t h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v a l u e i m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t u d e n t s'c o r e l i t e r a c y i n"l i f e-p r a c t i c e"i s c o n d u c i v e t o c o n n e c t i n g t h e c u r r e n t c u r r i c u l u m c o n t e n t w i t h l i f e,p r o m o t i n g t e a c h i n g m e t h o d s c l o s e t o p r a c t i c e,a n d d r i v i n g t h e d i v e r s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 e-v a l u a t i o n d i m e n s i o n s.I n o r d e r t o i m p l e m e n t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 c o n c e p t a n d p l a y t h e r o l e o f"l i f e-p r a c t i c e",w e s h o u l d a d h e r e t o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p r a c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i n t e g r a t e t h e t o p-l e v e l d e s i g n,e s t a b l i s h t h e t e a c h i n g m e t h o d o f k n o w l e d g e a n d p r a c t i c e,b u i l d a p r a c t i c a l p l a t f o r m c l o s e t o s t u d e n t s'l i f e;e x p a n d t h e d i m e n s i o n o f e d u c a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 c a r r y o u t e v a l u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i e s c e n t e r i n g o n s t u d e n t s'q u a l i t y.P r a c t i c i n g t h e e d-u c a t i o n a l c o n c e p t o f"l i f e-p r a c t i c e"c a n p r o v i d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g u i d a n c e f o r c u l t i v a t i n g a l l-r o u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e o p l e i n C h i n a,a n d p r o v i d e n e w i d e a s a n d n e w m e t h o d s f o r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l a b o r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q u a l i t y e d u c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l i f e-p r a c t i c e"e d u c a t i o n;s t u d e n t q u a l i t y;h u m a n a l l-r o u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责任编辑:赵婧)㊃401㊃第43卷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5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龙港镇湖前辅导小学课题组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的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可见,课程改革已经加大了拓展教材内容的来源和范围的力度,力图构建开放的内容体系,提供尽量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

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

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但这并不是让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如同在现实生活中游历一般,轻松自如,相对于传统教学,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产生主要依赖于教师精心组织设计的教学活动,依赖于教师积极地训练,依赖于考试成绩的外在压力绝大部分学生对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自主性差,对学习的重要意义不够理解。

学习方式偏向与注入式的多,主动探讨的少。

必然影响到学习和教学的质量。

让课堂教学生活化,让生活走进课堂,才能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2、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观。

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课堂教学活动应扎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使自然生命体在体验生存、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中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领会,满足其追求生活意义,超越现实与自我,进行创造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教育是向人的回归,向人生世界的回归”。

杜威的“教学即生活”“做中学”及建构主义理论都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好生活教育实践研究

美好生活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本文以美好生活教育为研究对象,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以期为我国美好生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美好生活教育是一种关注个体全面发展和幸福感的素质教育。

它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文化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

本文通过对美好生活教育实践的研究,探讨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为我国美好生活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二、美好生活教育实践研究内容1. 教育理念(1)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2)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质。

(3)终身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终身发展。

(4)幸福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具备幸福感和满足感。

2. 教育内容(1)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诚信、友善、公正、责任等。

(2)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历史、文学、艺术等。

(3)身心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体育、心理健康等。

(4)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育方法(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4)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4. 教育评价(1)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反思性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识。

学生学习与生活习惯培养方案

学生学习与生活习惯培养方案

学生学习与生活习惯培养方案随着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不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还能够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培养方案。

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保障。

学校和家庭应提供一个宽敞、明亮、安静的学习场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图书馆、提供独立的学习角落的教室以及专属的学习桌椅,都是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

二、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合理的作息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建立并坚持科学的作息时间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作息安排。

早起时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要休息一段时间,晚上安排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保障学生的健康。

三、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学生切实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

教师和家长应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并借助相关的学习工具,如学习软件、笔记本等,帮助学生实施学习计划。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

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表达观点。

五、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来源于他们的好奇心和自主思考。

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多样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学校和家庭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互联网资源、实地考察等,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七、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积极学习态度培养方式的研究

积极学习态度培养方式的研究

( 作者单位 : 贵州盘县第八 中学)
■固
教 学 研 究
于学习 。 以说 , 可 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中最重要 事 大 王 ” 的称 号 。 的一个方面 。二年级 的某 女生 , 爸爸 、 妈工作忙经 常 她 妈 加班 , 自小 由奶奶 照顾 , 她 父母很 少关 照孩子 , 老人没文 化又娇惯孩子 , 使她养成 了 自由散 漫的习惯。 上学后有很
生态 系统 的组 成
1通 过学生 自读 、 . 自学 、 观察 、 分析 、 论 、 讨 交流等方
法, 突出 了学生主体地位 , 分调 动学 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 充

生 态 系统 的 概 念 : 一 定 的 地 域 内 , 在 生物 与 环 境
形 成 的统 一 的 整 体 。
积极性 ; 面向全体学生 , 每一个学生都 参与课堂 练习 , 让
四 、 孩子 学会 生 活 让
为解决平 日说服 、 劝解 和管理制裁 的教育 弊端 , 有效
多不 良的行为 : 如经 常说谎‘ , 做错 事不敢 承认 , 注意力不 地 调整学生适应生 活的行为 , 促进学生 自我教 育 , 自我完 集 中, 放学后 回家只知道看 电视 玩耍 , 没有 大人 的督促很 善 , 自我发展 。我实行 了学 生生活教育 四部 曲 , 收到 了较 难及时完成作业 。但她喜 欢画画 , 家里的墙上 、 本子封 面 好 的 效 果 。 上都是她 的“ 杰作 ” 为此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 的批评 。 , 我 采取了 以下措施 : 1 自我激励 。 . 把激励 自我 的话 “ 我很漂亮 , 我很 聪明 , 我很能 干 , 能成功 ” 在镜框里 , 我 镶 并贴 上一张她 小时侯 这 四句话 , 自己天天充满 自信 。 让 2 目标 激励。我告诉 她 , 实现大 目标 , . 要 必须确定小 家长的指 导下 , 现一个 目标就 画一 朵小红花 , 实 老师每周 和她谈一次话 , 进行评价 。

学生积极生活方式培养的实践研究阶段总结与建议

学生积极生活方式培养的实践研究阶段总结与建议

学生积极生活方式培养的实践研究阶段总结与建议1.简介这份文档旨在总结并提供关于学生积极生活方式培养的实践研究阶段的建议。

通过研究学生的生活方式,并提供相关指导,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维持积极的生活方式。

本文档将从研究阶段的总结开始,然后给出相关的建议。

2.研究阶段的总结在研究阶段,我们调查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分析了他们的行为模式和惯,并探讨了对于积极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我们的总结:学生的生活方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社交圈子、研究压力等。

许多学生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锻炼、不良的饮食惯、社交和情感问题等。

积极生活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研究成绩有积极的影响。

3.建议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3.1.促进身体健康鼓励学生每天参与适量的体育运动和锻炼活动,如散步、慢跑等。

提供健康饮食的信息和指导,教育学生选择平衡饮食,并减少对垃圾食品的摄入。

3.2.培养社交技能和情感健康组织社交活动,促使学生扩展社交圈子和交流技能。

提供情感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处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3.3.管理学业压力提供研究技巧和时间管理的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

鼓励学生寻求健康的研究与休息的平衡。

4.结论通过研究学生的生活方式并提供相关建议,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

然而,实施这些建议需要学生、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以创造一个支持积极生活方式的环境。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学生们将能够享受更加积极和有意义的生活。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并能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沉闷的特点,新鲜有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感受,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接受新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1.2提高学习效率。

生活化教学就是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学生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并最终回归与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归于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洁,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枯燥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

2.3课后巩固。

课后的巩固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例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商店里买一些学习用具。

在询问过多少钱之后自己付款,有家长监督,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

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时,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成功交易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东西的.任务而高兴不已,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十足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

浅谈农村小学生基于生活化的作文互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生基于生活化的作文互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生基于生活化的作文互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教育界和家长关注的重点问题。

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作文教学缺乏积极性,导致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开始探索基于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方法。

生活是农村小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最感兴趣的。

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本研究试图探讨基于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在农村小学生中的实践与研究,以期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往往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对于农村小学生基于生活化的作文互动教学进行实践与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作文互动教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素质的提升。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可以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全面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农村小学生基于生活化的作文互动教学进行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内涵生活化作文教学是指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作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让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和素材,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化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实践研究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实践研究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实践研究摘要:所谓的自理能力一般情况下就是指,个体自己料理生活,并且使得生活活动得到顺利运行的一种心理特征和能力,其中主要包含态度、习惯和技能,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中所必备的。

因此,新时期在面对小学生这一群体时,也应该重视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引导,使得学生发展的更好。

关键词: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前言:小学生年龄较小,自理能力比较缺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比较强。

对学生的自理能力进行培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重视的,使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得到实现。

一、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自理能力是比较差的,自理能力较好的学生只占一小部分群体[1]。

之所以学生的自理能力相对较低,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一些生活事务处理的过程中常常力不从心;一方面是受到了家长的溺爱,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事情代为包办等,使得学生在生活事务处理的过程中缺乏自理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在后续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目的和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持续的增强。

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1.面向不同群体,培养自理能力在对学生的自理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对年龄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明确,使得教学和引导更加具备针对性和科学性,带动学生的自理能力得到持续的增强[2]。

例如,在学校中,无论是后勤、德育、教导处等都应该围绕着对学生自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当前的自理能力的形成情况以及年龄特点对不同的培养积极的进行制定计划。

在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年龄群体指导策略、重点、要求也应该做到有所侧重,使得学生的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得到持续的增强。

从而在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中使得学生的自理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

1.传授自理方法,培养自理能力要想使得学生在自理当中生活,在生活当中自理,使得学生立足实际生活不断的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使得学生提高自理能力,教师在引导和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理方法的传授。

学生积极生活方式培养的实践研究-教育文档资料

学生积极生活方式培养的实践研究-教育文档资料

学⽣积极⽣活⽅式培养的实践研究-教育⽂档资料学⽣积极⽣活⽅式培养的实践研究少年⼉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所以培养学⽣积极、康健的⽣活⽅式就显得尤为严重。

⽽在⼩学时期的孩⼦正处于⼼理发育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个性,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我们如果能在这个关键时期对孩⼦进⾏优良的⾏为习惯的培养,就会促进孩⼦个性⼼理的优良发展,让他们热爱⽣活,使⾃⼰养⼀个乐天向上、滑稽的⽣活态度,欢愉的学习、交往。

那么,如何培养学⽣积极的⽣活⽅式呢?⼀、培养学⽣康健的饮⾷习惯开设康健知识讲座,加强家长对不良饮⾷习惯危害性的认识。

如:不吃早餐,上课时会注意⼒不集中,从⽽导致考试成绩差等。

让家长和学⽣体会⾄康健的饮⾷习惯是多么的严重。

除此之外,我们还指导家长注意学⽣饮⾷中营养的摄⼊,以保证学⽣在⽣长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充塞营养。

⼀是要注意每⽇按时进餐,且要保证三餐的质量,即合理搭配营养,不要让孩⼦挑⾷、偏⾷,也不要暴饮暴⾷;⼆是要杜绝孩⼦吃垃圾⾷品及⼩商贩的三⽆⾷品。

⼆、引导学⽣合理安排时间,加强xx⼀个康健的⾝体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成就⼈⽣理想的起点,⼀个⼈如果没有康健的⾝体,就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化知识,也不能经受外⼒巨⼤的学习压⼒,所以要加强学⽣的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的体质,还有助于培养学⽣英勇坚强的性格和⾃我超越的品质。

根据⼩学⽣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他们每次的时间不得超过1⼩时,家长和⽼师要适时地引导学⽣在吃紧的学习过后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带领孩⼦做⼀些有意义的体育运动,这样不但放松了孩⼦吃紧的学习,让⼤脑得以休息,还可以增强体质,让⼤脑的反应更为迅速、灵敏。

三、加强对学⽣⼼理康健⽅⾯的教育在学校,我们通过开设⼼理康健课程、班队会活动等涵盖了安全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多⽅⾯内容的活动⽅式,为学⽣的⼼理发展提供全⾯、详尽的帮助。

与此同时教师尽可能地将⼀些散落在其他科⽬中的隐性的⼼理康健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加以渗透,适时地抓住各种时机对学⽣进⾏⼼理康健教育。

关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

关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

关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发布时间:2022-06-24T04:29:03.158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7月作者:罗美会[导读] 幼儿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培养道德品质、塑造人格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形成良好态度方面,以及在促进儿童之间的沟通和适应团队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罗美会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县直机关幼儿园摘要:幼儿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培养道德品质、塑造人格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形成良好态度方面,以及在促进儿童之间的沟通和适应团队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结合生活;策略探讨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2)07-178-02幼儿园是3—6岁幼儿的教育教养机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幼儿学生相对较年轻,如果他们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并形成不良习惯,这将增加学前教育的难度。

为了使学前教育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幼儿园的教育者需要将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渗透到日常教育中,并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坚持才能造就美德和成功正如同著名的柏拉图动指游戏所呈现的那样,越是长期坚持,对于学生产生的难度就越大,因此大多数的幼儿学生并不是具备长期坚持去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这也造成了很多的问题和隐患。

教师需要对此加以分析和处理,也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深切地懂得:唯有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坚持,美德才能真正传输到你的心中,也才能让你的灵魂变得更为美好。

小孩子处于学习、发展、自我提升和自我突破的关键时期,正因为学生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幼儿教师要带给幼儿更好的人生导向,让孩子们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去造就更好的自我。

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展开研究。

首先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提出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然后探讨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并介绍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法。

接着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价,验证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为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教学现状、教学方法、实践案例、教学评价、教学意义、发展方向、研究背景、生活化教学理念、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对数学的抵触情绪,认为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枯燥乏味的学科。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现有的数学教学方式较为传统,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如何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研究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法、分析实践案例以及评价教学效果,进一步探讨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研究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抽象理论为主,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案例和实践,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而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记忆。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论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论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

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锁事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

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

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

如此这般,父母辛苦,幼儿受害,害在何处?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交往能力受到影响。

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增强
总结词
通过生活化教学实践,学生的数学应 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详细描述
生活化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 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实践中 逐渐掌握了数学应用的方法,提高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总结词
展望未来
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改进 生活化教学实践的方法,力求找到更有效 、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活化教学实践,我们将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争取家长的理解 和支持。
完善教学资源
扩大实践范围
为了满足生活化教学实践的需求,我们将 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教学资源,如生活化的 教学案例、教具等。
教学方法生活化
总结词
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角色扮 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教 授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图形,或者在教授概率时,可以组 织学生进行模拟抽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数 学生活化实践案例,进行 深入剖析,总结成功经验 与不足。
实证研究法
在实验学校进行小学数学 生活化实践,通过实际操 作检验研究假设的有效性 。
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
总结阶段
确立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方法,收 集相关资料,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对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形 成结题报告,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 借鉴。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2-05-12T03:10:27.39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3期作者:孙丹[导读]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不断深入和完善。

孙丹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 210000摘要:近年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不断深入和完善。

教师应该促进学生们从生活细节之处发现数学,联系实际学习数学,并且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是摆脱传统的“啃书”式教学的重要表现。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来探究其进一步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策略探究引言如何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贯穿到小学数学课堂是十分值得探究的。

教师通过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从生活细节之处出发,运用“生活”这一实际主体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和应用,从而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

目前,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不愿意、不擅长主动回答问题,教师上课方式单一等等,正是这一探究推进的重要原因表现。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来着重探究其生活化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

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

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3篇)

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研究,探讨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

文章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一些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讲解《荷花》一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荷塘,观察荷花的形态,感受荷花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动画、视频等,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开展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游戏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巩固知识。

例如,在讲解《动物王国》一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扮演动物角色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1.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默读、速读、跳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乐于阅读。

2. 丰富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童话、寓言、散文、诗歌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此外,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阅读素养。

3. 强化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阅读、课外阅读、家庭阅读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提高课堂互动性1. 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报告

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报告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总结报告《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课题,于2011年7月接到立项通知单后,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实施、边修改、边发展。

通过接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已逐步将课堂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之中,挖掘生活化素材,创设生活化情景,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去体验、去感悟,用学生的“生活世界”支撑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高效起来.生活化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逐步形成我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特色。

在市、县教研部门及学校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我校课堂教学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现将课题总结如下:1.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

我们秉承新课改的理念,力主通过“构建生活化的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实现课堂形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根本转变。

通过对我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当前我校初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

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无趣,课堂低效。

基于此我们提出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

要实现这一理念,教师要将教学触角深入到学生生活和他们的经历体验中,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拓展学生的视野,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

而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打动学生,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学习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旨在结合我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负效、无效、低效问题,继而使我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实践方案 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实践方案 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实践方案一、前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养成实践方案,旨在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本文将结合幼儿园生活的具体内容,提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生活习惯养成实践方案。

二、生活习惯养成实践方案1.日常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养成的第一步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幼儿园食堂,应该合理搭配营养餐,坚持定时定量就餐。

老师和家长要积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要求幼儿不挑食,能吃多样的食物,养成慢慢吃饭的习惯,不要讲话时吃东西等。

2.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要求每个幼儿都能够独立完成穿衣、洗手、上厕所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让幼儿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逐步掌握自理技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3.卫生习惯养成幼儿园生活离不开环境卫生,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注意个人卫生、正确使用纸巾、养成自觉洗手等卫生习惯。

老师要加强教育引导,让幼儿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

4.规律作息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应该制定合理的作息安排,并且严格执行。

在家长的协助下,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养成午休的好习惯,通过规律的作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5.社交习惯培养在幼儿园生活中,社交习惯的培养同样十分重要。

老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培养乐于助人、宽容待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良好社交习惯。

6.安全习惯养成安全意识的培养同样是幼儿园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幼儿应该学会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各种物品,并且懂得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老师要通过各种适龄的活动和游戏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7.兴趣爱好培养在培养生活习惯的幼儿园也要引导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如培养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爱好,让他们在健康有趣的兴趣活动中度过愉快的时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积极生活方式培养的实践研究
少年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所以培养学生积极、康健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尤为严重。

而在小学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个性,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我们如果能在这个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优良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就会促进孩子个性心理的优良发展,让他们热爱生活,使自己养一个乐天向上、滑稽的生活态度,欢愉的学习、交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呢?
一、培养学生康健的饮食习惯
开设康健知识讲座,加强家长对不良饮食习惯危害性的认识。

如:不吃早餐,上课时会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考试成绩差等。

让家长和学生体会至康健的饮食习惯是多么的严重。

除此之外,我们还指导家长注意学生饮食中营养的摄入,以保证学生在生长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充塞营养。

一是要注意每日按时进餐,且要保证三餐的质量,即合理搭配营养,不要让孩子挑食、偏食,也不要暴饮暴食;二是要杜绝孩子吃垃圾食品及小商贩的三无食品。

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加强xx
一个康健的身体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成就人生理想的起点,一个人如果没有康健的身体,就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能经受外力巨大的学习压力,所以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英勇坚强的性格和自我超越的品质。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他们每次的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家长和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在吃紧的学习过后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带领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体育运动,这样不但放松了孩子吃紧的学习,让大脑得以休息,还可以增强体质,让大脑的反应更为迅速、灵敏。

三、加强对学生心理康健方面的教育
在学校,我们通过开设心理康健课程、班队会活动等涵盖了安全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多方面内容的活动方式,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全面、详尽的帮助。

与此同时教师尽可能地将一些散落在其他科目中的隐性的心理康健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加以渗透,适时地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康健教育。

对学生的心理康健教育工作不仅仅要靠学校教育,还要依靠家庭教育,开展心理康健教育讲座,指导家长要在家庭中正确地进行小学生心理康健教育,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教育思想统一,才能使孩子养成优良的心理品质。

四、培养学生积极、乐天地生活态度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的一切都已经被家长安排得当,可以说他们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就像是成长在温室里的小花儿,家长的过分溺爱让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进取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会与人相处……习惯的养成是一点一滴的,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输导和教育管理,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能正确地对待成败,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乐天地面对生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不断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与他人调和地相处,具有合作的精神。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所以,国家、社会、学校三方都要高度重视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培养,让积极的心理引领他们养成优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积极生活方式培养的实践研究》QG36-7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