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页下页

六、体态、手势要合乎规矩(1)

分享到:

sina qzone renren kaixing douban msn

人际交往中,人们除了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传递信息外,还有赖于无声的体态语言的辅助。根据调查显示,在交谈的总效果中,语言只占7%,声音占38%;表情、体态语言占55%。所以“即使不会外语,也能让外国朋友感受到友善”。

体态语言表达是否恰当,能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文化修养、内心的情感。社交活动中,经常看到或听到某些人因不注意说话的体态语言而给人留下话柄。如说话时,眼睛东张西望,或挖鼻孔、或抓头皮、或抓痒等,总之五花八门,让人不能忍受。

那么,什么样的体态才是恰当的呢?

(一)注意空间语言

在交际中善于运用空间语言,即空间距离。

任何社交活动中,总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行动的,任何一个人都有一个领地空间以保持独立性、自尊性和对他人的防御性;交往的双方,总会在相互间存在一定空间距离,而且总会有意无意地保持相互间的距离。作为交际礼仪所讲的空间,是指人们在交往时,特别是个人与个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交往时,因彼此的关系不同、周围的环境不同,而无形中感到彼此间应保持的一种特定的距离。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有伸缩性的空间范围内,这个范围圈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像一个随气压环境的改变而可大可小的气球,当外界给予它过大的压力时,它就会“爆裂”。如果他人越界,而进入属于某人在一定条件下的空间范围时,他就会局促不安,就会反抗等等。这种距离范围圈源于人的本能,有与生俱来的属性。

人际交往需要一定的空间距离的情形是很多的。例如,在一间大厅里,有一排椅子,假定两个陌生人先后进入大厅,如果第一个人坐在南端,另一个紧挨着第一个人坐下来的话,第一个人会本能地移开,与第二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使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也绝不允许他人贴近自己的脸,特别是嘴唇和眼睛。这些情况表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体周围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人际交往只有在这个空间允许限度内才会显得自然与安全。

由于空间需要的客观存在,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就应当给以足够的认识,有礼貌地维护属于他人的空间范围,以保证交往活动在平等、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心理学家通过对大量事例的研究后认为,现代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在以下几种空间范围内交往着、活动着。

1. 近位亲密距离,0~15厘米,这是一个亲密无间的距离空间,适用于恋人或父母与年幼孩子之间。

2. 远位亲密距离。15厘米~46厘米,这是一个可以肩并肩、手挽手的距离,适合于最亲的人,如父母、恋人、爱人。在这一距离中,一个人有可能感觉到另一个人身上的热气、皮肤散发出的气味和呼吸声。

3. 近位私人距离。46厘米~76厘米,在这一距离内,稍一伸手就可触及对方,双方可以亲切握手。近位私人距离在酒会的人际交往中比较常见,谈话双方会有一种亲切感。

4. 远位私人距离。76厘米~1.2米。在这一距离内,双方都把手伸直,还有可能互相触及。由于这一距离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适用于亲密朋友、熟人,以及一般亲朋好友之间。

5. 社交距离。1.2米~3.6米,这是正式社交场合所采用的距离。采用这一距离主要在于体现交往的正式性和庄重性。其中,领导与下属谈话,一般的社交聚会上,陌生人之间、客户之间商谈事务通常保持在1.2米~2.13米的距离。商业活动、国事活动等场合,人们则会采用大于2.13米的距离。

6. 公众距离。大于3.6米的即是公众距离。比如大学教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参加群众集会的政治家与群众的距离,音乐会上歌唱家与听众的距离,等等。

对上述距离的具体掌握应视相互关系、社交内容和目的,以及文化习俗、心理氛围等具体情况而灵活处理,如法国人总保持较近的距离,而英国人则不习惯近距离接触;女性相聚比男性相聚时要离得近;地位尊贵的人,交往时则习惯于与他人保持较大距离等。总之,使用空间距离的目的是得体。

上页下页

六、体态、手势要合乎规矩(2)

分享到:

sina qzone renren kaixing douban msn

(二)目光

说话人说话时的目光和表情特别有讲究。恳切、坦然、友好、坚定、宽容的眼神,会给人亲近、信任、受尊敬的感觉,而轻佻、游离、茫然、阴沉、轻蔑的眼神会使人感到失望,有不受重视的感觉。ABC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芭芭拉·华牧曾说:“全神贯注和我说话的人,我认为是可亲近的人。”

说话时目光应热情地注视对方,千万不要仰视或俯视。否则,均易造成对方心理紧张。

注视对方并不意味着目光一动不动,可以偶尔将视线转开,但不能太久。目光游移不定或在他人身上不断地扫描也是不礼貌的。一般说来,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交谈时间的30%~60%,注视对方的时间过多. 会使对方不自在,注视对方时间太短,又会令对方感到受了冷落,所以一定要掌握适度。

注视对方时要做到诚恳。即便在发表不同的见解时,也应以诚恳的目光提出你的观点,千万不能有轻视、鄙夷的眼光,更不能有冷眼等轻佻行为。至于说话时的表情应随说话的内容变化作出相应的变化。

此外,注视的范围也有讲究。目光注视区分为公务注视区(额中至双眼部)、社交注视区(双眼至下颌)、亲密注视区(双眼至前胸)。注视区的选择视场合而定,比如,洽谈业务时,如果目光在公务注视区,会显得很严肃认真,别人会感到你有诚意;在社交活动中,要想营造一种舒服、轻松的社交气氛,你的目光可落在社交注视区。

总之,目光是人们心灵之光的折射,要恰当运用。

(三)微笑

笑是一种语言。笑有多种,常见的笑有微笑、欢笑、大笑、狂笑、苦笑、奸笑、傻笑、冷笑等。而微笑是社交场合中,最富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表现着人际关系中友善、诚信、谦恭、和蔼、融洽等最美好的感情因素。在各种场合恰当地运用微笑,可以起到传递情感、沟通心灵、征服对方的积极心理效应。微笑是自信的象征,是礼貌的表示,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与人初次见面,给对方一个亲切的微笑,在一瞬间就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清除了双方的拘束感。

外交家和企业家都把微笑视为第一交际语言,并在国际交往和经济交往中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周恩来闻名中外的“微笑外交”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微笑是人际交往的一张万能通行证,“如果没有微笑,生活就会黯淡无光”。美国希尔顿酒店的董事长希尔顿也曾经说过:“酒店的第一流的设备重要,而第一流的微笑更为重要。如果缺少服务人员的微笑,就好比花园失去了春日的阳光和春风。”

在日常交往之中,怎样正确地运用好微笑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掌握微笑的要领。微笑的主要特征是:面含笑意,但笑容不甚显著。一般情况之下,人在微笑之时,是不闻其笑声,不见其牙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