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014.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政治危 机
建立社会主 义经济基础
巩固„ 商业:恢复流通(利用市场 (思想) 是„; 和商品货币关系) 但没坚持 分配:按劳分配
并存)
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优先发展重工 业、五年计划 集体农庄、为 工业提供资金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消 极
经济发展,工业强国 积 极 为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等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理论
19C40’S 19C70’S 20C初 20C20、30’S
马克思主义诞生
世 界 社 会 主 义 发 展 史
尝试
现实 探索
巴黎公社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 曲折发展 战共/新经/斯模 赫氏、勃氏、戈氏改革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改革
挫折
20C50-90’S初
20C90’S初
经济基础
“斯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农①扩大农庄自主权; ①加强对经济的集 ②开垦荒地;③大规 中领导;②扩大企 模种植玉米 工①扩大地方、企业 业自主权; ③注 自主权;②承认物质 重发展重工业 利益 重点:军事工业 重点:农业 一定程度上冲击斯模 式;但缺乏实事求是 和正确理论指导,没 有从根本上突破斯模 式 苏军事实力与美匹 敌;军备竞赛导致 经济负担增长, 1975后,经济进入 停滞时期
支配纳税后余粮;减轻负担) (经济)
背景
目的
他能够体察民意,审时度势,尊重客观规律。 ……这样的人注定会赢得尊敬。 新经济政策 农业:粮食税(农民自由
1921-1928 解决危机,
恢复„ 特点: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工业:解除部分国有化 严重的经 巩固政权,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政治)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工业
工业化
新新 工经 业济 化体 模制 式和 模 式 僵 化 , 导 致 解 体
农业 农业 集体化
农、轻落后 生活滞后
牺牲农民利益
体制
单一 公有制
积极性不高 压制积极性 不持续发展
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成就:一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二五计划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 界工业强国
政治 赫鲁晓 夫
原因
阶级基础
理论来源 马 克 思 个人实践 主 义 标志 (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诞 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 推动历 阶级斗争 生 者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史发展 联世 内容 共产主义 合 界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1825年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觉醒 自发的运动说明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英· 古典政治经济学,德· 古典哲学, 法· 空想社会主义 马、恩深入工人群众、总结运动经 验、揭露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 理 论
阐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生产力发展
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暴力革命
无产阶 级政权
起无 来产
作用 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从理论(理想)到现实
图一共产党宣言
图二 攻占冬宫
图三 开国大典
根据上述三幅图片简要概述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3分)。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诞生 ——空想到科学 ——理想到现实 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受害名誉 破除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 收购制增收 农业
器械卖给农庄
扩大自主权 提产种玉米 扩大自主权
苏 联 的 改 革
戈尔巴 乔夫
经济 工业 人道的民主 的社会主义 修改宪法
精简机构,压缩指标
调动积极性
意识形态多元化
删除党的领导作用
对 体 制 弊 端 缺 乏 科 学 认 识
无 法 取 得 根 本 性 突 破
背离社会主来自百度文库方向
放弃共产党的领导
总统制多党 抛弃马克思主义 多元化引分裂倾向 制议会制 斯大林体制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
苏 联 解 体
㈢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 背景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①用经济管理方 法,承认市场作 用;②调整所有 制结构; ③政治 改革背离社义 重点:重工-政 经济持续下滑, 转向政治改革背 离社会主义,致 苏联解体
—— 现 实
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 对工运 从理论到现实 开创国际社运新的局面
对世界 打击帝国主义 鼓舞无、殖(中)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创新与调整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 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 错误。——《列宁选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 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分) 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 共产主义。(1分) 根源: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 导地位的国家。)(1分) 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 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 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 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2 )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 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分) 新经济政策。(1分) 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1分)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创新与调整
内容 评价 由直接过渡到借助市场机制向社会主义过渡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1918-1921 农业:余粮收集制 面临国内 取得战争胜利 (无代价征收农民余粮) 取得„„ 外反动势 ,巩固政权, 工业:全部国有化 巩固„„ 力干涉 建立社会主义 (单一公有制) 经济基础;直 但不利于 特点:行政手段;单一的公有制; 商业:取消流通 列宁的伟大,不在于他永远不犯错误,而在于 接向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 ( 否定市场和货币作用) „„不是 过渡 „„ 分配:实物配给制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一国到多国 根据该主题你还可以再添加哪些图片?(2分)
中国改革开放——体制创新;
苏联解体——遭遇挫折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两个政权并存(苏、临) 二月革命倒沙皇 争取和平夺权(苏维埃) 四月提纲指方向
经过 四月提纲
转变革命任务
七月流血抛幻想 革命胜利,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 攻占彼得格勒 俄 国 《告工人士 十月革命现曙光 宣布政权归苏 十 符 兵农民书》 合 月 全俄工兵 《和平法令》 和平退出一战 人 革 巩固 代表苏维 民 命 土地国有,分 埃二大 愿 《土地法令》 选举政府 对俄国 人民当家作主 配给农民使用 正式建立政权 新 纪 元 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