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详解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0000342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授课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学分学时:64一、课程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大学生必修课程,是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Office办公自动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安全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 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1)计算机基础知识;2)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3)Office办公软件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1)具备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文件管理能力;2)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文档操作和应用能力;3)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4)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演示文稿制作能力;5)具备基本的Internet操作能力;3、素质目标1)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2)具有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3)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服务意识;5)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总体设计思路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并了解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为起点,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合理的文件管理及基本的文件操作为引导,进而掌握使用最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进行文档编辑、表格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

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学习情境(课程单元)组成:2、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6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30课时。

3、课程单元描述课程单元1四、课程评价(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及方式说明学生的成绩评定以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总结性考核,占50%)、考勤(占10%),课堂提问(占10%)、作业(占10%)、企业教师技能评定(占20%)等五方面构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word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word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Word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2 计算机硬件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1.3 计算机软件软件的分类和特点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应用软件的介绍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2.1 Windows操作系统概述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和版本启动和退出Windows操作系统桌面和任务栏的基本操作2.2 Windows文件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2.3 Windows系统设置系统属性的设置控制面板的使用网络和共享中心的使用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 3.1 Word 2010概述Word 2010的启动和退出界面布局和功能按钮文档的基本操作3.2 文档编辑输入文本和修改文本字体和段落格式设置插入图片和形状3.3 文档排版页面设置和页边距目录和索引的创建分栏和分页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0 4.1 Excel 2010概述Excel 2010的启动和退出界面布局和功能按钮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4.2 数据输入和编辑单元格的选择和编辑输入数据和公式数据的排序和筛选4.3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常用函数和公式的使用图表的创建和编辑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的使用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 5.1 PowerPoint 2010概述PowerPoint 2010的启动和退出界面布局和功能按钮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5.2 幻灯片设计和制作幻灯片的布局和主题插入文本框和图片动画和过渡效果的添加5.3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展示设置幻灯片播放方式排练计时和演讲者视图打包和输出演示文稿第六章:网络与Internet基础6.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6.2 Internet基础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域名系统(DNS)IP地址和子网掩码6.3 浏览器和网络应用浏览器的使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第七章:计算机安全与维护7.1 计算机安全概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防治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7.2 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和升级软件的安装和卸载计算机故障的诊断和解决7.3 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备份的方法和工具文件恢复和磁盘清理系统还原和重装第八章:Access数据库应用8.1 Access数据库概述Access数据库的特点和用途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表的设计和关系8.2 数据输入与查询表的创建和数据输入数据表的排序和筛选查询的设计和执行8.3 数据库的报告和表单报表的创建和设计表单的创建和布局宏和模块的使用第九章:程序设计与算法9.1 程序设计基础编程语言的分类和选择算法和流程图常用的编程语法和结构9.2 常用编程语言简介Python语言的特点和环境配置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语法Java语言的概述和基本概念9.3 算法设计与分析算法的定义和特性常见的排序和查找算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第十章:项目管理与办公自动化10.1 项目管理概述项目的定义和生命周期项目计划和进度控制项目风险管理10.2 办公自动化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定义和分类Outlook的使用和管理OneNote和Teams的应用10.3 团队协作与沟通团队沟通的工具和技巧共享文档和协作编辑远程会议和视频通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重点解析: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石,理解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对于深入学习计算机应用至关重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机技能和计算机应用素养,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标准。

1. 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1 计算机硬件基础:了解常见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正确安装和连接硬件设备,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能解决硬件故障。

1.2 操作系统基础: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能够熟练操作常见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 OS等,能够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管理、软件安装和卸载等操作。

1.3 常用软件应用: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能够完成日常办公任务和简单的数据分析。

1.4 网络与互联网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安全知识,能够使用浏览器访问网页、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熟悉常用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应用。

1.5 数据库基础: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1.6 编程基础: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至少一种常用编程语言。

2. 课程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2.1 计算机硬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常见硬件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操作系统:常见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如Windows、Mac OS 等。

2.3 办公软件应用: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

2.4 网络与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安全知识、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社交媒体的使用等。

2.5 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简单的数据操作。

2.6 编程基础: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常见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

完整word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详解

完整word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详解

6 68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学分:建议学时:适用专业: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等文件的精神,制订本课程标准。

本标准所给学时,均为建议学时。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课程性质和作用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院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也是我院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作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高职各专业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原理,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具备基本的数据处理和程序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并具备一定的硬件维护能力;3.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文件创建和编辑、数据处理和报表制作;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5.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思维和编程能力。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硬件组成1.1.1 中央处理器1.1.2 主板1.1.3 存储设备1.1.4 显示设备1.1.5 输入设备1.1.6 输出设备1.2 计算机操作系统1.2.1 常见操作系统介绍 1.2.2 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 1.2.3 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1.3 计算机网络1.3.1 网络基础及概念1.3.2 网络安全与保护1.3.3 常见网络应用介绍2.办公软件应用2.1 Microsoft Word2.1.1 文本编辑与格式化2.1.2 页面设置与打印2.1.3 图表与表格制作2.2 Microsoft Excel2.2.1 数据输入与处理2.2.2 公式和函数的应用2.2.3 图表制作与数据分析2.2.4 工作表的管理与保护2.3 Microsoft PowerPoint2.3.1 幻灯片设计与布局2.3.2 文本与图形的添加与编辑 2.3.3 幻灯片播放和演示2.4 Microsoft Outlook2.4.1 邮件的收发与管理2.4.2 日历、联系人和任务的管理2.4.3 日程安排和会议管理3.程序设计基础3.1 算法与流程图3.1.1 算法基础概念3.1.2 算法设计和分析3.1.3 流程图的绘制和理解3.2 编程语言介绍3.2.1 基本编程概念3.2.2 常见编程语言及应用领域3.2.3 编程语言的选择与发展趋势3.3 程序设计实践3.3.1 变量与数据类型3.3.2 条件语句与循环结构3.3.3 函数和模块的应用3.3.4 简单程序的设计和实现四、附件1.课程教材:附带教材名称及其主要内容介绍2.辅助资料:附带参考书目、网络资源等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指计算机程序及其附属文档的著作权。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文件管理、网络应用、办公软件等。

2、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硬件组成、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等。

3、学会编程思维,能够使用编程语言解决简单的问题。

4、培养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

二、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硬件组成1.1.1 中央处理器1.1.2 存储器1.1.3 输入设备1.1.4 输出设备1.2 计算机操作系统1.2.1 Windows操作系统1.2.2 Linux操作系统1.3 计算机网络基础1.3.1 网络拓扑结构1.3.2 IP地质和子网掩码1.3.3 网络交换技术2、文件管理与办公软件2.1 文件管理基础2.1.1 文件系统2.1.2 文件的创建、复制、移动和删除 2.2 办公软件2.2.1 Microsoft Office套件2.2.2 文字处理软件2.2.3 电子表格软件2.2.4 演示文稿软件3、网络应用基础3.1 网页浏览与搜索3.2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 3.3 网络购物与支付3.4 网络娱乐与社交4、编程基础4.1 算法与流程图4.2 编程语言介绍4.2.1 Python4.2.2 JavaScript4.2.3 Java4.3 编程规范与调试技巧4.4 常见编程问题解决方法三、附件本课程标准涉及的附件包括:1、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2、课程教学案例和练习题3、相关教学资源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法律法规。

2、《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学生在经历做项目的过程中,尝试在实践中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构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过程中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养成崇尚科学与热爱计算机学科的精神,养成认真学习、勇于实践、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精益求精和团结协作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内容标准项目名称工作任务内容标准活动设计参考课时项目一认识计算机任务1初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计算机系统各主要设备;能描述计算机主要部件在系统中的关系及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小组呈现的方法4作用。

任务2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1、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能知道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2、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类应用;能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学习方法。

4项目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任务1认识计算机操作系统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列举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能知道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的作用;2、能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作用,能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面向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原理和应用,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解和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了提高效率、促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二、课程目标1.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

4.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应用。

6.发展计算机编程的基础技能和思维方式。

7.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1)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概念、种类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常用计算机术语。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主要硬件器件。

•CPU的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

•存储器的种类、特点和分类。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设备的基本原理。

(3)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

2. 计算机应用(1)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特点和开发过程。

•常用办公软件、图形图像软件、多媒体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通信原理。

•互联网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

(3)计算机编程•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

•理解控制结构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熟悉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3. 实践环节•计算机硬件的拆装和维修实践。

•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装和配置实践。

•计算机网络的配置和使用实践。

•计算机编程的实践应用和项目实施。

四、考核方法•平时学习和作业:占总成绩的50%。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5%。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25%。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发布时间:2012/11/1611:46:14 阅读48次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计划学时:68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二、课程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为全院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课程,它是计算机的入门课,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课程正是以立足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重点,着重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

它是为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适应未来计算机使用要求的高职应用型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训,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表示和运算、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以及网络与多媒体的基础知识,掌握典型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相应的操作,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其他课程建立良好稳固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专业或专业基础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1、职业能力目标①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③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具有良好的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

2、知识目标①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②熟练掌握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方法;③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④基本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⑤基本掌握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

⑥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熟练掌握internet的应用3、职业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③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1.1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原理、操作系统、办公应用软件、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2:课程大纲2.1 计算机硬件原理2.1.1 计算机组成结构2.1.2 CPU和内存2.1.3 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2.1.4 网络设备和通信原理2.2 操作系统2.2.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分类2.2.2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2.2.3 文件管理和目录结构2.2.4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技巧 2.3 办公应用软件2.3.1 办公应用软件的概念和分类2.3.2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3.3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2.3.4 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2.4 互联网应用2.4.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4.2 网页浏览器的基本操作2.4.3 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2.4.4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本知识3:学习资源3.1 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作者:3.2 参考书《计算机组成原理》作者:《操作系统原理》作者:《办公应用软件入门》作者:《互联网基础知识》作者:4:评估方式4.1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实验报告等4.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附件:2:课程资料补充材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课程标准:教育部制定的规定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指导性文件,用于指导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2:评估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的方法和方式。

3:附件:与主文档有关的补充材料,用于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支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1. 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课程内容1.4 课程要求2. 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硬件2.1.1 中央处理器2.1.2 存储器2.1.3 输入输出设备2.2 计算机软件2.2.1 操作系统2.2.2 应用软件2.3 计算机网络2.3.1 网络分类2.3.2 网络拓扑结构2.3.3 网络协议3. 软件应用基础3.1 操作系统3.1.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3.1.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用途 3.2 办公软件3.2.1 文字处理软件3.2.2 电子表格软件3.2.3 演示文稿软件3.3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3.3.1 图形编辑软件3.3.2 图像处理软件3.4 数据库软件3.4.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3.4.2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4. 编程基础4.1 程序设计基础4.1.1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4.1.2 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4.2 编程语言4.2.1 常见编程语言的特点和用途 4.2.2 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4.3 程序调试与测试4.3.1 常见编程错误类型4.3.2 调试和测试方法5. 数据结构与算法5.1 数据结构5.1.1 数组5.1.2 链表5.1.3 栈和队列5.1.4 树和图5.2 算法5.2.1 排序算法5.2.2 查找算法5.2.3 图算法6.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6.1 软件生命周期6.1.1 需求分析6.1.2 设计6.1.3 编码6.1.4 测试6.1.5 维护6.2 软件开发模型6.2.1 瀑布模型6.2.2 敏捷开发模型 6.3 软件质量保证6.3.1 质量标准6.3.2 质量控制方法7. 数据库应用基础7.1 数据库管理系统7.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7.1.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用途 7.2 数据库设计7.2.1 实体关系模型7.2.2 数据库设计步骤7.3 SQL语言7.3.1 SQL语言基础7.3.2 SQL查询语句8. 计算机安全基础8.1 信息安全基础8.1.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8.1.2 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8.2 网络安全基础8.2.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8.2.2 常见的网络安全攻击和防护措施附件:1. 示例代码2. 实验报告模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对作品(如文学、艺术、软件等)的使用、复制和分发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设立的必修课程。

本文档旨在规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二、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熟悉常用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

三、课程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硬件组成
1.2 计算机操作系统
1.3 计算机网络基础
1.4 计算机安全与保护
2.办公软件应用
2.1 Word文档处理
2.2 Excel数据分析与处理 2.3 PowerPoint演示制作
2.4 Outlook邮件管理
3.数据库应用
3.1 数据库基本概念
3.2 数据库管理系统
3.3 SQL语言基础
4.程序设计
4.1 编程基础知识
4.2 算法与流程图
4.3 基于Python的程序设计
5.互联网应用
5.1 常用互联网服务
5.2 网页设计与制作
5.3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四、评价方法
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五、附件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
1.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用于保护创造性劳动成果。

2.数据保护: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保护,法律对其有严格的规定。

3.网络安全:保护网络和计算机系统,防止非法的访问、攻击和破坏。

(完整word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完整word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案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讨论探究为主, 可课前提供一定的书面资料。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5个话题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可发挥想象, 讨论后请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就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进行发言。

•中国的银河系列巨型机•手提、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声控计算机、指纹识别系统目前, 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超过15亿, 占现在全球人口总数67亿的22%在学生发言完以后, 教师从计算机未来发展的5个趋势进行总结(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

计算机的特点和实际应用1.计算机的特点以对比讨论为主。

•(1)计算机与常用计算工具——计算器比较, 有什么优点?•运算速度快(举例巨型机每秒运算速度)•计算精确度高(举例存放电影、歌曲等)•存储容量大(举例存放电影、歌曲等)•逻辑判断能力强(举例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举例无人驾驶飞船)(2)计算机已经不是单纯的计算工具, 而是一个信息处理机。

计算机能处理各种信息, 比如:语言、文字、数字、符合、图像、声音、视频等。

2.计算机的应用以情境教学、分组讨论为主。

以“有了计算机, 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中心展开教学和讨论,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1)计算机对我们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课堂情境1: 张平买了一套新房子, 准备装修。

为了结省开支, 小王没有找装修公司, 自己利用计算机软件做出了室内效果图, 并标明了实际尺寸, 工人师傅们按照小王的图准确无误的做好了装修。

•分组讨论:每组说出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的实际应用, 要求5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决策方案引入请3位同学谈谈自己使用学习工具、软件、网站的情况。

调查表1: 计算机在我家中的使用填写下表。

调查2: 计算机在我们学校(社区)的使用情况填写下表。

任务结果分析讨论1.请学生讨论项目实现的方法并进行总结2.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点评拓展探究1.美国哪一所大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工业园区?2.第一块芯片, 第一个硬盘驱动器, 第一个鼠标, 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的诞生地在哪里?3.肖克利发明了什么?4.摩尔预言“每18个月什么因内部晶体管数量几何级数的增长, 而性能成倍提高, 而价格恰好减少一半”?5、哪一年, 摩尔他们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任务2.: 认识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任务描述本项目针对学生特点, 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扩展, 以计算机公司员工为情境,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组装的理论知识及注意事项, 为后面的操作打好基础, 学习过程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 同时针对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提出相应的探究性任务, 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这方面的发展。

(完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完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时:52学分:3开课学期:第一或第二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院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理论,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使之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图形编辑、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技术能力,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和从事其他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为大纲,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能力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通过实例引入,理论解析,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理解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实践工作,不断提高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性能指标、编码及病毒防治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2)熟练掌握打字技巧;(3)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管理文件及资源的操作方法;(4)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创建、文字处理及图文编排;(5)熟练掌握Excel电子表格制作及数据处理;(6)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及对幻灯片的编辑和美化;(7)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熟练收发电子邮件。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办公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

具体包括:(1)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3)运用Word处理文档;(4)运用Excel处理电子表格及数据;(5)运用PowerPoint处理演示文稿以及对幻灯片的编辑和美化(6)运用互联网处理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电子邮件的收发;(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处理日常办公事务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为学生走向社会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编号:100401课程类型: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适用专业:所有非计算机专业负责人:贾庆国编制单位:教务处1、课程性质1.1 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基础能力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1.2.1 课程的设计理念1.教学目标: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办公软件的综合使用能力”。

2.教学原则: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原则。

3.教学内容: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更贴近于学生的应用实际。

4.教学实践: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主导地位,教学过程贯彻理实一体,较少理论学时,增强实践比例,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点应用到工作实际,从而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

1.2.2 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采用“设计、体验、实践、训练、检验”五阶段课程教学步骤:第一阶段:设计,依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展开课程设计;第二阶段:体验,除必要的能力点讲解外,应让学生进行实际项目的操作,引领学生进行实际项目的体验;第三阶段:实践,在专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是应用专业能力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高级实践阶段;第四阶段:训练,通过课程实践教学模拟与学生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综合演练,使教与学互动、学与用结合,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第五阶段:检验,通过学生自评、小组内成员互评、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

1.2.3 职业面向各专业学生就业的任何岗位。

1.2.4 职业拓展各专业学生就业的任何岗位。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学生能较熟练使用Windows XP操作平台,熟练掌握Office的主要软件,具有网络的入门知识,能浏览各网站并查阅资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提供计算机一般应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课程。

采用任务式讲解方式,以任务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根据社会需求,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职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信息素养与能力而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满足现代机关、企业办公对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要。

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其它课程及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根据岗位(群)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的融入到项目中。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与教师的演示讲解有机结合。

教师提出工作任务,设计工作场景,准备教学案例,引导性示范,让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边学边做边练,在老师适当的指导和引领下,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课程设计流程图五、课程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认识计算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编辑排版、数据处理、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文明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特点、用途及发展趋势,了解计算机系统中硬、软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各部分基本功能;2.了解Word的特点和功能,理解样式的概念;3.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及其关系;4.理解PowerPoint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常用概念,理解母板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学分:6建议学时:68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等文件的精神,制订本课程标准。

本标准所给学时,均为建议学时。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作用(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院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也是我院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作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一)设计思路和依据1.由于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

所以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设置为1:1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操作性的知识。

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2.通过向学生提供课余免费的上机时间,布置实用性强的上机练习内容或课外实验大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为增加学生得兴趣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入八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

3.“活动导向设计”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方法组合。

适时选用提问、讨论等生动多样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4.考核方式突出“四个注重” 。

考核内容“注重”能力,考核形式“注重” 多样化,考核评价“注重”过程,考核机制“注重”多种奖励。

注重过程考核,坚持全面评价,强调知行统一,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积极作用。

5.开辟网上教育教学新领域。

在保证全国统编教材使用的前提下,通过教学资源建设,打造方便学生学习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

通过网络平台,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典型案例、视频资料、阅读材料、参考书目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拓展材料等充足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的教学特点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较好地掌握实际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采集和分析各种信息的意识,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

(三)基本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1.基本教学方法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

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各个模块的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2.学习方法为了扎实地学好该门课程,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要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比较广泛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其它方面的相关知识做准备。

(2)加强实践教学训练,提高操作设计能力在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前提下,更要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学习过程,这对于计算机课程实践环节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3)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结合专业或实际问题思考能做什么,实际动手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几件事,这样一定会巩固你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会发现应该有的功能,以后学习的时候目的性会更强。

(4)明确上机目的上机练习的时候要有明确的内容,学习起来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真正掌握一些东西,这样才会越学越有兴趣,有的同学提前没有准备,一到机器上不知道干点什么,时间浪费了很多,收效却不大。

在上机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上机练习软件,在软件提供的要求和环境下练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开阔思路,勇于创新上机练习的时候要开阔思路,每一种操作一般都不止一种方法,而我们刚学的时候,可能只能记住一两种方法,当熟练掌握方法后,再回头看其它方法时,会很容易记住,而且能知道在哪一种情况下用哪一种方法最好,这样就形成了真正熟练的技巧。

(6)注意积累,拓宽知识面多看些参考书或其它学习资料,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掌握许多别人不知道的技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 能力-素质。

一、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2.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4.掌握可以实现文字图表混排的实用文字编辑软件Word2003 的使用方法;5.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 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6.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 制作各种演示文稿;7.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8.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操作。

二、表现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三、品性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标准及教学活动建议5678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教学条件一)学习场地及设施要求(二)师资要求1.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同事,集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

2.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

主要包括:要掌握广泛而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这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掌握扎实可靠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体系和相关的专业技能技巧,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准确把握本学科重点、难点和知识点,这是讲好本门课的根本;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及其相应的技能技巧。

3.教师的教育能力。

即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格,对教育内容进行精细加工,对教学手段进行正确选择和组合的能力;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

4.坚定的政治方向。

授课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方法建议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方法组合。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选用提问、讨论、辩论、演讲乃至角色模拟等生动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本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设计与内容安排如下:(一)案例教学法使用目的: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过程:1、精选典型案例,案例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给出案例,提出思考问题,由学生自主回答。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分析,既要鼓励学生,又要有所提升。

实施效果:以小事件引导大思维,以小故事传授大道理。

(二)情境教学法使用目的:以“境”促“情” 、以“情”促“学”、以“学” 促“思”。

实施过程:1、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利用情境因素创设教学氛围。

2、教师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2、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邃的内涵和力量激发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的志向,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实施效果:1、使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2、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情理交融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三)讨论式教学法使用目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澄清认识。

实施过程:1、给出讨论主题,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课下搜集准备资料。

2、课上交流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