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_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pptx
合集下载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PPT课件
森林生态系统受损后的特点
1.生产力降低。 2.生物多样性减少。 3.调节气候、涵养水分、
保育土壤、贮存营养元 素等生态功能明显降低。
返回
二、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
病虫害(自然灾害) 干旱(自然灾害)
洪涝(自然灾害)
滥砍滥伐(人类活动)
受损 原因
地震(自然灾害) 风灾(自然灾害)
矿山开采(人类活动)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目录 Content
一、目前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状况及其特点 二、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 三、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四、实例分析(以雪灾后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为例)
一、目前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状况及其特点
目前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状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 主体。目前,世界天然 森林的总面积在不断减 少,森林覆盖率锐减, 动物栖息地丧失,整个 生物圈的调节功能受到 威胁。这种损害所产生 的生态效应越来越引起 人们的高度重视。
返回
三、修复方法
封山育林 实施有效的封山育林措施,保护天然生态系统的林
木与生境。促进天然植被的顺行演替与发展。
林分改造 天然植被的演替过程较为漫长,为了促进森林快速顺
行演替,可对处在演替早期阶段的林分进行改造,加速其演替进程。
抚育 为了加速天然植被的顺行演替过程。一种方式是根据天然植
被所处的演替阶段,对处于后期演替阶段的种类进行抚育透光,促 进演替发展;另一种方式是择伐一些先锋树种的个体,可促进后演 替阶段的种类生长,并使之进而顺行演替为生态效益最高的地带性 植被的顶级群落类型。
对于受灾的人工林或先锋植物群落,可根据本区域生态恢复参照系, 模拟自然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根据不同演替阶段的种类成分和群落 结构特点,在受灾的人工林或先锋植物群落内开展林分改造。
环境生态学经典课件——第五章 生态破坏与恢复
◦ 生态系统的动态研究
长期的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生态建模与实验研究的结合;
◦ 大范围生态与环境检测
长期的定位观测; 新技术的采用与改进(遥感、GIS等)。
引起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
◦ 人口的增长; ◦ 人类对大自然的盲目开发和破坏;
减缓的途径
◦ 减缓气候变化 ◦ 加强生态系统管理 ◦ 建立减缓的机制
直接结果 间接结果
直接结果—海平面上升
◦ 气候变暖的直接结果是世界各地冰川的溶化(后退),引起海 平面的上升。在过去100年中海平面升高了10-20cm,海平 面升高的后果是严重的,将直接威胁世界沿海城市及30多个岛 屿的生存和发展。联合国的专家小组认为:当2050年全球海 平面升高30-50cm时,世界各地约1亿人口受到海等水灾的 影响;美国环保专家预测,再过50-70年,东京、大阪、曼 谷、威尼斯、圣彼得堡、阿姆斯特丹以及中国等一些沿海城市 会被完全和局部淹没。 ◦ 2003年7月新快报报道:因全球气候变暖,广东沿海的海平面 正以每年1cm的速度升高,至2030年,将升高30cm,可淹没 1154平方公里,数以百万计的人口需要迁移,直接经济损失 高达1332亿元;若升高1m,淹没面积将达6520平方公里。 对三角洲威胁最大的是广州市、佛山市和斗门县
◦ 黄土高原,三江源等。
草原转化为农田,人工设施等;
◦ 草原的退化。
湖泊转化为农田,人工设施等。
◦ 湖泊面积已经大幅度缩减。
森林砍伐后,CO2的吸收量降低,焚烧和分解又释放 出大量的CO2;
◦ 温室效应
直接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
◦ 古文明的衰落
环境生态学导论课件 第八章: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2-1)
五毒:汞、镉、铅、铬、砷
环境中金属的去除
1、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1) 采矿废弃地(尾矿、剥离土、废石) 2)高背景母岩发育含重金属 3)人为活动污染
2、重金属污染特征
重金属污染
不可自然降解 生物富集、生物放大 生物转化
3、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
污染的普遍性 农业部资料:
全国1/5耕地受重金属污染
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 1200万吨农产品不达标 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亿
恢复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则始于20 世纪80 年 代。1985年,Aber和Jordan首次提出了“恢复 生态学”这个科学概念后,恢复生态学的研究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际社会及各国都相继开 展了有关恢复生态学的研究。
1993 年《Restoration Ecology》杂志创刊。 近20 年来,世界各国均有大量有关恢复生态学 论文报道,并有多种恢复生态学期刊、文摘、 网站,极大促进了恢复生态学的交流与发展。
学科任务
致力于研究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条 件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重 建问题。
研究内容
① 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 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
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力、生产 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研究;
③ 先锋群落与顶极群落的发生、发展机理与演 替规律研究;
④ 不同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 应机制研究;
水体中
高浓度的污染物可能对其有 毒害作用
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重金 属污染物可能重新释放出来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固定技术
植物吸收技术
根际过滤技术
广东凡口人工湿地处理废水: 根际过滤技术
植物固定
植物固定
植物吸收
超富集植物 大生物量植物
环境中金属的去除
1、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1) 采矿废弃地(尾矿、剥离土、废石) 2)高背景母岩发育含重金属 3)人为活动污染
2、重金属污染特征
重金属污染
不可自然降解 生物富集、生物放大 生物转化
3、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
污染的普遍性 农业部资料:
全国1/5耕地受重金属污染
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 1200万吨农产品不达标 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亿
恢复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则始于20 世纪80 年 代。1985年,Aber和Jordan首次提出了“恢复 生态学”这个科学概念后,恢复生态学的研究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际社会及各国都相继开 展了有关恢复生态学的研究。
1993 年《Restoration Ecology》杂志创刊。 近20 年来,世界各国均有大量有关恢复生态学 论文报道,并有多种恢复生态学期刊、文摘、 网站,极大促进了恢复生态学的交流与发展。
学科任务
致力于研究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条 件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重 建问题。
研究内容
① 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 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
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力、生产 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研究;
③ 先锋群落与顶极群落的发生、发展机理与演 替规律研究;
④ 不同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 应机制研究;
水体中
高浓度的污染物可能对其有 毒害作用
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重金 属污染物可能重新释放出来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固定技术
植物吸收技术
根际过滤技术
广东凡口人工湿地处理废水: 根际过滤技术
植物固定
植物固定
植物吸收
超富集植物 大生物量植物
生态修复技术培训课件PPT
致力环复生态,共创美好明天
—— 技术培训/保护生态/生态修复 ——
第三章节
生态修复主要内容
01
02
03
1. 土壤污染治理:通过物理、化学、 生物等方法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如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2. 土壤改良: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如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磷肥等,改 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水分 保持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 3. 水土保持: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 蚀和水土流失,如建设梯田等。
01 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02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03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04 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的意义
致力环复生态,共创美好明天
—— 技术培训/保护生态/生态修复 ——
第二章节
中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从总体 上看,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 剧,危害在加重,生态环境已经进入 大池围生态退化和复杂性环境污染的 阶段。
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面积的38%,沙漠化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 里,占国土面积的27%,并呈扩大趋势,在20 世纪50-70年代,每年的1560平方公里,至 80年代为2100km2,90年代为2460 km2, 有4亿人口笼罩在荒漠化阴影之中。每年平 均施耕地1.5万公顷,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 为流沙,平均每年减少草地5.2万公顷。
5、自然灾害频繁,经济损失严重
每年以气象、海洋、地震等7大 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高达 3007亿元。
6、中国的生态环境损失
中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对经济的损失不断加大, 1986年全国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为 831.4 亿 元 , 1994 年 生 态 破 坏 造 成 的 经 济 损 失 为 4206亿元。如何治理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自 然生态系统的退化,恢复和重建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 系统,这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产力,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在的迫切要求使生态修复成为 国内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ppt课件
图3-4 纤维素分解途径示意图
淀粉
微生物 淀粉酶
葡萄糖
需氧微生物
胞内酶
CO2、H2O
厌氧微生物 CO2、H2、有机酸等
胞内酶
图3-5淀粉分解途径示意图
18
• 烃类 • 石油类 • 人工合成有机物
– 农药 – 合成洗涤剂 – 增塑剂 – 多氯联苯
19
危险性化合物
• 危险性化合物(Hazardous Chemicals)的概念
– 微生物具有降解自然界产生的有机化合物的代谢机制, 从而促使地球有机碳平衡,而在自然界具有新颖结构 的合成化合物(异型生物质,又称非生物性物质, xenobiotics)往往对微生物的降解表现出抗逆性,其原 因可能是这些化合物进入自然界的时间比较短,微生 物界还未进化出降解此类难降解化合物的代谢机制。
32
33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特点
• 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 具有很强的分解、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图
• 具有较强的食物链
– 食物链越长,作为能量消耗的比例就越大,在系统中 存在的生物量就比较少,所剩余的污泥量就相应较少, 可减轻生物处理后污泥处理的负担。
• 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 处理水易与污泥分离,最终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34
生物降解、难生物降解和不可生物降解。 • 评价生物可降解性的方法:
– 测定生物氧化率 – 测呼吸线 – 测定相对耗氧速度曲线 – 测BOD5与COD Cr之比 – 测COD30 – 培养法
23
耗氧量(mg/g) 耗氧量(mg/g)
耗氧量(mg/g)
a 生化呼吸线
b c t
内呼吸线 时间(h)
生化呼吸线 内呼吸线 时间(h)
21
环境生态学导论15ppt课件
(2)在掌握本地区的生物群落演替的基础上,适应地施加人 工干预能够加快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
(3)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应该参考的重要指标:以恢复森林最 低数量的成分和最小面积为前提,并且达到原有植物群落物种 数80%以上,能够维持其更新和演替的森林才能称得上符合标 准的恢复。
(4)在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优势种或关键种的 同时,还要注意互惠共生种。互惠共生关系是 生物群落中物种存在的条件,也是物种间最基 本的生态关系之一。
综上所述,受损生态系统首先是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退化,
导致其功能受损和生态学过程的弱化,引起系统自我维持能力
减弱且不稳定。但系统万分与其结构的改变,是系统受损的外
在表现,功能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因此,受损生态系统功能
的变化是生态系统操作程度判断的重要标志。但另一方面,由
于植物及其种群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有机 物质最初来源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所以,植物群落的外貌形态和 结构状况又通过对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影响而决定着系 统的动态,制约着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受损生态系统中, 结构与功能也是统一的,通过结构的变化,也可以推测出功能的
对于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生物学和生态学也有了新发展,在20世纪 70年代中期,美国的Shapiro就提出了生物操纵 (biomanipulation)。至90年代初,利用生物操纵控制富营养化的 技术正在欧洲及北美多个湖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Welch等 (1987)提出了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方法(Jordan,1987)。
(5)注意不要因为经济条件、速生丰产、适应 性等问题的限制,在受损生态系统地区栽种不 是当地原有植被中的种类。因为这些外来种的 结构和功能都不适应当地的生态系统,不仅稳 定性差,生态效益不高,而且还会带来一些新 的生态问题。
(3)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应该参考的重要指标:以恢复森林最 低数量的成分和最小面积为前提,并且达到原有植物群落物种 数80%以上,能够维持其更新和演替的森林才能称得上符合标 准的恢复。
(4)在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优势种或关键种的 同时,还要注意互惠共生种。互惠共生关系是 生物群落中物种存在的条件,也是物种间最基 本的生态关系之一。
综上所述,受损生态系统首先是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退化,
导致其功能受损和生态学过程的弱化,引起系统自我维持能力
减弱且不稳定。但系统万分与其结构的改变,是系统受损的外
在表现,功能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因此,受损生态系统功能
的变化是生态系统操作程度判断的重要标志。但另一方面,由
于植物及其种群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有机 物质最初来源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所以,植物群落的外貌形态和 结构状况又通过对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影响而决定着系 统的动态,制约着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受损生态系统中, 结构与功能也是统一的,通过结构的变化,也可以推测出功能的
对于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生物学和生态学也有了新发展,在20世纪 70年代中期,美国的Shapiro就提出了生物操纵 (biomanipulation)。至90年代初,利用生物操纵控制富营养化的 技术正在欧洲及北美多个湖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Welch等 (1987)提出了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方法(Jordan,1987)。
(5)注意不要因为经济条件、速生丰产、适应 性等问题的限制,在受损生态系统地区栽种不 是当地原有植被中的种类。因为这些外来种的 结构和功能都不适应当地的生态系统,不仅稳 定性差,生态效益不高,而且还会带来一些新 的生态问题。
环境生态学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相 对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 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 网相互连接,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繁多,不同物 种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系统 的稳定。
受损生态系统的特征
生物种类减少
受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数量 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对恢复的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确 保其稳定和可持续性。
04
生态系统修复的案例分析
土壤污染修复案例
总结词
土壤污染修复案例主要关注的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清除或降低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恢复土壤生态功 能。
详细描述
例如,某地因工业废弃物排放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措施包括清运受污染的表土、置换清洁土壤、施加改 良剂等,以降低重金属含量,恢复土壤生态平衡。
生态功能退化
受损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和生产 力下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阻 ,生态服务功能减弱或丧失。
空间结构破坏
受损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和空间 格局可能被打乱,生境破碎化。
生态系统修复的目标和方法
目标
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能力,实现生态 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方法
针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不同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包括生境恢复、 物种引进、植被恢复等手段,同时加强生态管理和监管,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 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技术创新与研发
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微生物组学等手段,研发出更有效的生态修 复技术。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先进遥感技术获取生态系统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 分析和规划。
环境生态修复课件44页PPT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治理:是指采用一些措施使受污染的环境
不再对系统中生物或其周围环境产 生负面影响。
修复: 是在使污染环境得到治理后,虽然
可能会在结构上发生某些变化,但 最终还能够恢复未污染之前的功能 ,使污染环境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 力而被重新使用。。
修复
生物修复 物理修复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化学修复
2020/6/14
18
(2)生物通气法(bioventing)。
• 生物注气法修复工作原理示意图
2020/6/14
19
2)易位生物修复(ex situ bioremediation) ——污
染的土壤从污染环境挖出,通过采用固相法或泥浆反应器 处理。
• 此法主要适应污染程度较高时,单纯采用原位生物修复往 往达不到预定的要求采用。
2020/6/14
21
1、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
▪ ⑴植物萃取技术
▪
指植物将土壤中的金属萃取出来,富集并搬运到植物
根部可收割部分和植物地上纸条部位的技术。
▪ 如:芸苔属植 物、油菜、工 业用大麻,可 超量富集砷。
2020/6/14
22
⑵ 植物根际过滤技术
• 指利用植物发达丰富的根系从污水、土壤中吸收、 沉淀和富集有毒重金属的技术。
如:向日葵及 各种水生植物 如宽叶香蒲等。
2020/6/14
23
⑶植物固定技术
• 指利用植物吸附降低金属活性,减少重金属被淋 洗到地下或通过空气载体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 可能性的技术。
2020/6/14
•
有目的地采取措施,使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结构
和功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
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标。
第8章 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工程与修复技术优秀课件
二、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应用
3. 生态工程设计的应用
(4)建立环湖湿地保护带,实现持久的生态管理 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湖岸湿地保护带工程;一是滨岸带 高等水生植物恢复和调控工程。
二、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应用
4. 国外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的应用 环境保护及污染物控制防治领域的生态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有 很多,特别是对污水处理与湖泊、海湾的富营养化防治更为 突出。
❖60年代以来,全球生态危机表现为人口激增、资 源破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粮食供应不足等, 这些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不 尽相同。
❖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由于高度的工业化和强 烈集约型的农业经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在60年代 末、70年代初,人们对改善环境的技术深信不疑,认 为可以通过实现无废物目标来解决问题。然而,治理 环境污染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是有限的。
一、生态工程的内涵
2. 生态工程设计的生态学理论依据★ (9)生态因子综合性原理 综合性作用 设计中应注意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综合作用,尤其是主要 (或关键)因子的动态变化对其他因子的影响。 意义:在于要掌握生态因子作用强度和性质的可变性, 减少系统内生态因子的相互颉抗,增强相互促进。
一、生态工程的内涵
2. 生态工程设计的生态学理论依据★ (3)食物链原理 物种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维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实现其功能 物种共生原理,基础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论 设计的合理性,首先应体现在物种的食物关系上
一、生态工程的内涵
2. 生态工程设计的生态学理论依据★ (4)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促进系统稳定性 系统能否稳定是衡量生态工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一、生态工程的内涵
2. 生态工程设计的生态学理论依据★ (7)耗散结构原理 一个开放系统的有序性,因系统向外界输出熵值的增加 而趋于无序,要维持系统的有序性,必须有来自系统之外 能量补充和物质输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1、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特点
森林生态系统受损原因,包括病虫害、干旱、洪涝和 地震等自然灾害,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导致。
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其变化的特点通常都是生产力 减低,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育土壤、 贮存营养元素能力等生态功能明显降低。
2、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
2、跃变式受损 生态系统受到持续干扰,最初不表现明显损伤, 破坏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剧烈变化的一种形式。
3、渐变式受损 在强度均衡的干扰下,缓慢的、不断加重的受损。例如: 使用化肥引起的土壤退化。
4、间断式受损 生态系统因周期性的干扰而受到损害的一种形式。
5、复合式受损 生态系统在受损过程中,经历了两种以上的受损形式。
(二) 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1. 始于20世纪20年代 2. 1973年3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召开题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
的国际会议 3. 3. 1985年,Aber and Jordan 首次提出了“恢复生态学”的科
学概念 4. 4. 1996年在美国召开了恢复生态学国际会议,标志着恢复生态
学的研究和实践已步入新的阶段
⑷植物刺激技术,也称为植物辅助生物修复技术 指通过根圈范围内植物的活动刺激微生物的生物 降解的植物修复过程。
⑸植物转化技术 指通过植物新陈代谢作用降解环境污染物的过程。
(二)针对非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
1. 潜力评价法 2. 自然恢复法 3. 限量控制法 4. 协调促进法
第三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③ 再生能力强:这些物种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能够 帮助生态系统通过动物(特别是鸟类)的传播,扩展到 更大的区域。
④ 能够提供快速和稳定的野生动物食物:这些物种能够在 生长早期(2-5年)为野生动物提供花或果实作为食物, 而且这种食物资源是比较稳定的和经常性的。
1、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
⑴植物萃取技术 指金属积累植物或超积累植物将土壤中的金属萃取出来,富集并搬运到 植物根部可收割部分和植物地上枝条部位的技术。
⑵根际过滤技术 指利用超积累植物或耐重金属植物从污水中吸收、沉淀和富集有毒金属 的技术。
⑶植物固定技术 指利用超积累植物或耐重金属植物降低金属的活性,从而减少重金属被 淋洗到地下或通过空气载体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的技术。
三、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 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2. 系统结构简单化 3. 食物网破裂 4. 能量流动效率降低 5. 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 6. 生产力下降 7. 弱系统稳定性降低 8. 其他服务功能减弱
受损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的变化机制
1. 结构损伤是导致功能衰退的基本原因 2. 胁迫方式是影响生态过程变化的决定因素 3. 干扰强度和频率是制约系统恢复能力的重要因
物种框架方法
是指建立一个或一群物种,作为恢复生态系统的 基本框架。这些物种通常是植物群落中的演替早 期阶段(或称先锋)物种或演替中期阶段物种。
应用物种框架方法的物种选择标准
① 抗逆性强:这些物种能够适应退化环境的恶劣条件。 ② 能够吸引野生动物:这些物种的叶、花或种子能够吸引多
种无脊椎动物(传粉者、分解者)和脊椎动物(消费者、 传播者)。
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重建问题。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
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内容
①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 相互作用机制
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力、生产力、恢复力与 可持续性研究
修补:即修复部分受损的结构。 更新:指生态系统发育即向新的水平或层次的演替。 再植:即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或恢复当
地先前土地利用方式。
(二)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
1. 自我设计与设计理论 2. 生态学理论 3. 生态恢复理论
(三) 生态修复的原则
1. 地域性原则 2. 生态学与系统学原则 3. 最小风险原则与效益最大原则
③ 先锋群落与顶极群落的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研究 ④ 不同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 ⑤ 生态系统退化的诊断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⑥ 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警及预测研究
恢复生态学的应用技术研究内容
1.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研究 2. 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3. 3. 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 4. 4. 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 5. 5. 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技术 6. 6. 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研究
恢复生态学中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
生态修复: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 复与重建(或改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 过程与机 理的科学。
重建:即去除干扰并使生态系统恢复原有的利用方式; 改良:即改善环境条件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存,一般指
原有景观彻底破坏修复,以使系统 某些结构与功能得以提高。
第七章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第一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特征
一、受损生态系统的定义
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 人为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改变),打 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 变化和障碍,并发生了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
二、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形式
1、突发性受损 时间短、速度快,局部受损严重。
素
受损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的基本规律
1. 生态系统受损的各种变化都始于结构的改变 2. 生态系统过程受阻和功能衰退是受损生态系统
的主要特征 3. 关键组分和过程的状态决定着生态系统的恢复
进程
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修复
1. 恢复生态学及其学科任务
(一)恢复生态学的定义 学科任务是:致力于研究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条件下,
(四)生态修复的标准
1. 可持续性(可自然更新) 2. 不可入侵性(象自然群落一样能抵制入侵) 3. 生产力(与自然群落一样高) 4. 营养保持力 5. 具有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三、生态修复的方法
(一)针对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
1. 植物萃取 2. 根际过滤 3. 植物固化 4. 植物辅助生物修复 5. 植物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