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笔记

合集下载

马原重点知识笔记.

马原重点知识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重要知识梳理
绪论部分(考纲第一章)
一、总复习理论框架:
二、主要考点
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关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三、主要考点精述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3)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14、个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
(1)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活动而已。”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同时又是历史的“剧中人”。社会进程是无数交错的力量形成的历史“合力”。
从真理的相对性看,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超出这个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离开具体条件,无法确定认识的真理性。
12、大综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反作用原理)、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就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2)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坚持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二者辩证统一的前提下,去解决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6、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关系表现在:
(1)部分依赖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

马原实践教学读书笔记(3篇)

马原实践教学读书笔记(3篇)

第1篇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马原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马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内容、实践方法以及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马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马原实践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马原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马原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奠定基础。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马原实践教学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三、马原实践教学内容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业等,了解革命历史、改革开放成就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 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关爱留守儿童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

3. 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学术研讨: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拓宽学生视野。

5. 课题研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马原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

2.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政治-马原-自整理笔记

政治-马原-自整理笔记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世界是一个整体,用整体、全局的观点看待世界。

2、正确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部分和整体是相互依赖的。

部分依赖整体,整体依赖部分。

3、区分辩证整体观和机械整体观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考试点:1、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相互依赖关系,部分依赖与整体,整体依赖与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辩证整体观,机械整体观辩证整体观: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作用的,在相互作用中就会产生整体具有的而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的东西(1+1>2),即:系统论。

特性:整体性(当一个事物被称为系统的时候是强调事物作为整体而存在)结构性(之所以被称为系统是因为事物是相互结合的,即:结构性)层次性(系统和系统之间相互是有层次的,即:层次性)开放性(系统和外部之间是相互交流的,即:开放性)机械整体观:相互孤立的,整体就是各个部分的总和(1+1=2)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是一个整体,要用整体观点看待世界,看待事物,在国内现代化建设中处理好各层面的关系,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人和社会之间,做到统筹兼顾。

在世界外围,要处理好各国家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站在世界的高度上把握各种机遇。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联系的多样性是指在普遍联系中,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任何一种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联系。

条件是指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

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

人们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条件、具体分析条件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好工作。

任何事物都存在普遍联系中,在普遍联系中决定事物本质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事物规律。

联系的条件下原理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得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消亡,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都是依赖于一定的条件的,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质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唯物辩证法——“联系”的总结:联系的特性: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事物具有客观性,反对主观编造(乌鸦不吉利,喜鹊吉利),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整体,要区分辩证整体观和机械整体观,在事物的多样性中我们要把握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大二马原笔记整理2022版

大二马原笔记整理2022版

大二马原笔记整理2022版
一、马原的基本思想
1、马原认为,历史是由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
形成的,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2、马原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
济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社会经济基础又是由人民的生产力决定的。

3、马原认为,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是由于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
化而引起的,社会经济基础变化是由人民的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人民的生产力发展是由科学技术发展而引起的。

4、马原认为,社会变革不仅是由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的,还受到政治、文化、宗教等社会思想的影响。

二、马原的历史学观
1、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2、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历
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社会经济基础又是由人民的生产力决定的。

3、历史发展是由科学技术发展而引起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
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4、历史发展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还受到政治、文化、宗教等社会思想的影响。

5、历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用一种单一的观点来解释,必须从多方面来考虑和分析。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总结笔记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总结笔记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总结笔记(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1.哲学基本内涵●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2.提出●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3.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二)唯物/唯心,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形而上1.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性和同一性没有一一对应关系)●第一性(世界本原谁先谁后)●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本体=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同一性(之间有没有关系)●可知论:世界可以被认识●不可知论:世界不能或不能完全被认识2.唯心主义●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看做是事物存在的根源●举例●心外无物、意念移物●万物皆备于我●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世界是感觉要素的集合●客观唯心●把某种脱离物质,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看做事物的本原●△绝对=客观(因为绝对就说明无条件的,任何条件下都这样)●举例●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上帝耶稣安拉佛祖3.哲学体系●本体论●意识VS物质(世界本质)●认识论●认识VS实践(研究人的认识来源发展)●历史观●社会意识VS社会存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问题)4.方法论基本问题●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5.错误说法(各唠各的磕,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唯物主义就是辩证法●唯心主义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不同回答(三)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及其理论意义1.对物质认识广度和深度不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定义:实物●特点:非科学性(猜测)直观、朴素性●关键词●五行说气一元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火●万物生于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把物质归结于原子(或基本粒子)②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机械性(别名:机械唯物主义)●人是机器生命是架化学机器●形而上学性(方法论上的)●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自然界是唯物的,人类社会是唯心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客观实在性(马克思的物质观)●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哲学物质概念●共性●具体物质形态●个性●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②人通过感觉感知的●③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④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特性●物质的唯一也是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3.马克思主义物质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注●一元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彻底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观(四)物质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运动1.运动●定义: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特点●物质在干嘛?在运动●是谁在运动?是物质●内容●唯物主义运动观●物质√运动√●唯心主义运动观●意识√运动√●唯物主义形而上●物质√运动×2.静止●定义:①空间位置②根本性质暂时不变运动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认识静止的意义●①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②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3.运动与静止●1.运动:绝对的、无条件的、变动性●2.静止:想对的)有条件的、稳定性●3.运动与静止:相互依赖、渗透、包含●4.事物的矛盾运动:运动+静止(任何一个事物既是运动又是静止)(五)物质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时空(先有物质运动后有时空)1.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一维性客观的●一维性——不可逆2.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三维性客观的●三维性——可逆3.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物质运动不可分割●具体物质形态时空:有限●时空具体特性是相对的●整个物质世界时空:无限●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4.固定搭配●客观无条件●相对有条件(六)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1.从实践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社会的形成●靠实践●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分化的历史前提——实践●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统一的现实基础——实践3.社会的发展●靠实践●①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朋友圈)●②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生活圈)●③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动力源)4.环境问题●实质●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不恰当的实践●怎么办●①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②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③遵循自然规律(七)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意识起源●自然界进化出人脑●①一切物质都有的反映特性(eg水滴石穿)●②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③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④人类的意识(人类特有)●人类社会实践●劳动——决定作用●语言——促进作用(语言本身是客观的,语言内容主观)2.意识本质●①意识到底是不是物质——不是物质更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信息主观加工的结果)●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汁液的产物×●意识是由人脑自生的×●鬼神的观念是人们对对鬼神的虚幻反映×●鬼神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鬼神观念可以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原型✓●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为来源于客观的物质世界)●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大脑加工的形式不一样)3.对物质的反作用(能动作用)●目的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4.意识与人工智能●内涵●①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器化,人类智能的物化●②实质是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关系●①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②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的从人脑中分离出来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不能取代●①人类意识包括了知情意,但人工智能智能对理性智能扩展●②社会性是人类固有的本质属性,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机器●③人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机器语言的本质是数字或规则地操作符合●发展●①开放客观的态度,观察和思考未来●②加强防范,规范引导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规律●定义●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点●客观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区别●自然规律:盲目的,无意识的(不需要人的参与)●社会规律:有意识的(有人的参与——人的活动规律)●面对规律●不可以做●改变规律本身●藐视规律、忽视规律●消灭、发明规律●可以做●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利用/驾驭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eg水在海拔高的地方沸点度数不一样)●处理好主客观直接的关系能动+实践●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发挥能动性的前提实际+实践●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内涵●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他们的共同之处——客观的(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内容●①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物质●②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性(世界万物的共同之处:都是客观的)●③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万物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原理体现●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客观的)●②意识统一于物质(意识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活动●第三,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最能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实践意义●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大学马原理知识点笔记大纲

大学马原理知识点笔记大纲

大学马原理知识点笔记大纲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唯物辨证法基本原理实践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2.辩证法的基本观点3.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斗争规律矛盾的转化规律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3.实践的辩证法实践的物质基础决定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实践的决定性作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1.唯物史观的起源和形成2.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3.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发展五、历史发展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1.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2.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辩证法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曲折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六、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意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七、复习要点总结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3.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4.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5.历史发展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6.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7.复习方法和技巧以上是《大学马原理知识点笔记大纲》的详细内容。

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一章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方面,是及其深刻和丰富的。

「哲学理论: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组成€政治经济学理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L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古代朴素「唯物: 形而上学;辩证法严谁是第一性" I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L思维存在性< '唯心{主观客观.同一性r可知论:康德马克思.不可知论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 2) : 一个人带着乡愁去寻找自己的家园。

两大现象: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人类两大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I 、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 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 II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 主张一是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⑴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⑵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原知识点笔记大纲

马原知识点笔记大纲

马原知识点笔记大纲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社会形态理论3.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目标•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2. 中国革命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革命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实践3.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历程•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理论热点问题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实践路径3.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马克思主义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理论思考四、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1.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思想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对比与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哲学发展的影响2.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对比与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西方社会学的对比与融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当代社会学发展的启示五、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实践探索1.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现实应用2. 马克思主义实践探索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实践探索的路径和成果•马克思主义实践对社会变革的引领作用结语以上是《马原知识点笔记大纲》的内容概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实践探索等不同方面的阐述,希望能够对读者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马原课堂笔记

马原课堂笔记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考研马原理知识点笔记大纲

考研马原理知识点笔记大纲

考研马原理知识点笔记大纲
以下是一份考研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点笔记大纲,供您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概述
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2.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当代价值
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5.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6.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7. 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8. 发展的实质
9. 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10.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1.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
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 实践的本质和特点
2. 实践的类型和形式
3.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 认识的本质和特点
5. 认识的来源和途径
6. 认识的过程和阶段
7. 真理的本质和特征
8.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和区分标准
9. 真理的发展过程和检验标准
10. 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
四、唯物史观
1.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4. 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
5.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的本质属性
6.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 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原理和历史作用
8. 民族、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原理和历史作用。

马原(课堂笔记)

马原(课堂笔记)

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得历史必然性1、资本主义时代对马克思产生提供了经济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日趋激化,强烈需要科学理论得指导。

3、马克思主义产生得理论前提就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参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得斗争,并进行了理论创造。

二、马克思就是科学与革命性得统一(基本内容、特点)1、马克思最根本得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最鲜明得政治立场就是为人民得根本利益服务。

3、马克思最重要得理论特点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

4、马克思最崇高得社会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世界万物得两大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人类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第一章一、什么就是哲学: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得世界观二、哲学得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思维与存在谁就是世界本质,谁决定谁,本问题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唯一标准,认为思维就是世界本源,思维决定存在得标准就是唯心得;反之就是唯物得。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否认识事物,本问题就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得唯一标准,认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够认识事物得观点就是可知论,反之就是不可知论。

一、哲学公式1、哲学=自然观(本质论、世界论)+社会历史观+认识论2、马哲=唯物论+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论3、唯物论=物质论+意识论+运动论+时空论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n对范畴=(联系+发展)+(对立论+质变量变+肯定否定)+(原因结果+现象本质+形式内容+现实可能+必然偶然)5、唯物史论=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论=物主义得解释社会本质+结构+原因……唯物论(世界得本质、结构)一、世界得本质:世界得本质就是物质不就是精神物质就是不以人得主观意志为转移得客观存在二、判断存在即就是被感知1、这就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得观点,她认为客观存在就是主观感觉得产物,主观感觉就是客观存在得根源。

马原知识点总结复习笔记

马原知识点总结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③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④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⑤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①科学性②革命性③实践性④人民性⑤发展性4.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5.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②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 列宁对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8.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9.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①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②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③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马原理的知识笔记

马原理的知识笔记

马原理的知识笔记1. 马原理的定义马原理,又称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原理。

它是指导共产党员进行思想斗争、政治斗争和社会斗争的基本指导思想。

2. 马原理的内容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理的基础。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事物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具有矛盾性和发展性。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的矛盾规律和发展规律是马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它认为历史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发展的,这种规律与社会的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道路和趋势,指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放人类的最终目标。

2.3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马原理把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人民民主专政,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

这些原则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依据。

2.4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原理包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即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学科。

马原理强调这些学科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鼓励共产党员全面掌握和运用这些理论工具。

3. 马原理的作用马原理作为党员的思想武器,对于指导其进行思想斗争、政治斗争和社会斗争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马原理帮助党员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的本质。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党员可以深入剖析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正确把握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矛盾冲突的本质。

其次,马原理为党员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马原理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使党员清醒认识到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

最后,马原理激励党员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

共产主义是马原理的最终目标,马原理鼓励党员始终保持远大理想,并通过实际行动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努力。

马原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笔记

马原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笔记

马原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笔记
以下是关于“马原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笔记: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

二、认识的发展规律
1.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

3.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三、真理与价值
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3.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真理具有客观性,价值具有主体性,二者在实践中实现统一。

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认识世界: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对世界的认识水平。

2. 改造世界: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改变世界。

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同时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资料或进一步的解释,请参考相关的教材、学术著作或请教专业教师。

马原笔记期末总结

马原笔记期末总结

马原笔记期末总结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原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深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认识现实、改造现实、建设现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不仅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那么,我将从三个方面总结我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这一学期的马原课堂上,我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懂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赋予了我们深入分析现实、洞察问题的能力,使我们能够站在历史和理论的高度来审视现实,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通过学习,我逐渐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革命理论,它具有深刻的历史分析力和矛盾分析力。

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我明白了世界是物质的、历史是自然现象的产物,人是在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创造自己的。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教会了我看待问题的辩证方法,使我逐渐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阶段,而需要将其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探索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我明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重大意义,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参加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报告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了社会的诸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教育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反映了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实际存在,也是我们需要解决和改变的现实问题。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我能够较好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三、思维方法和人生态度的转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学的学习,我逐渐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马原章节笔记

马原章节笔记

马原章节笔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1.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本节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指出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节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否定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重要性。

1.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节详细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这些原理和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形态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阶级斗争理论。

2.1 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本节详细介绍了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2 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贡献本节围绕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展开,详细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剩余价值产生和分配问题,强调了剩余价值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起到的重要作用。

2.3 阶级斗争理论及其实践意义本节阐述了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强调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才能夺取自己的利益,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包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

3.1 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本节详细介绍了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阐述了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继续发展和丰富。

3.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本节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强调了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贡献。

马原读书笔记

马原读书笔记

马原读书笔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义的多角度理解(2)马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哲②政经③科社(3)对马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4)作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是:广义的马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1)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直接思想渊源①德哲②英政③英法空社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马义理论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2)两大理论基础:①唯物史观②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理论成果:列宁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2)具体体现①世界观和方法论②政治立场③理论品质④社会理想(3)学习目的和方法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的含义?(2)基本问题?①是什么?②谁提出?(3)两方面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区别的角度?①世界的本原②人与世界的关系③世界的状态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1)三种不同的物质观?(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起源:①自然界产物②社会的产物(2)本质?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1)运动:①运动的含义?②运动与物质不可分?(2)静止的含义?(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区别②联系(3)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7.物质运动与时空和空间★(1)时空的含义及特点?(2)时空的客观性: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8.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社会物质性的表现?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2)理解: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3)意义?(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0.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本质含义?(2)基本特征?(3)基本形式?11.实践与人的存在(1)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2)原因?12.自然界与人的分化与统一(1)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状态?(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别和联系?①含义的区别②前提基础/影响制约13.人和自然的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②人通过实践活动影响改变自然(2)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和谐的: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马克思原理笔记

马克思原理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人能够通过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 物质和意识:世界的万事万物归结为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 实践: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基础。

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等,这些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

5.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

生产力是改造和影响自然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笔记,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

最新马原重点笔记整理

最新马原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部分:绪论(绪论)-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什么⏹正确世界观⏹错误世界观第二部分:辩证唯物论(第一章)-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第一章)-世界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辩证法⏹形而上学第四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二章)-世界是否可认知问题:世界怎样认知⏹反映论⏹先验论⏹可知论⏹不可知论第五部分: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三章)-社会、人的问题:人是什么⏹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第六部分:资本主义论(第四、五章)-社会制度问题:资本主义永恒吗?⏹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第七部分:社会主义论-社会主义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两级分化第二部分辩证唯物论(第一章)第一章物质观-所谓物质观,就是在哲学上,人们对物质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态度。

A.哲学物质概念的特点:a)最大共同性b)最大普适性c)最高抽象度B.列宁的物质定义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客观实在性;2.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物质不是意识派生的;3.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物质独立于一是之外;4.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可以认识的。

C.列宁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1.在唯物论方面: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从根本上与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2.在认识论方面:坚持了威武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从根本上与唯心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3.在历史观方面: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4.在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上:揭示出了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

X.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物质的具体形态具有多样性、不可穷尽性;各种物质形态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

Y.物质范畴与物质结构理论I.区别:A.哲学物质范畴是对一切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和关系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的认识;物质结构理论是自然科学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关于自然界物质结构一定层次的理论概括;B.哲学物质范畴所反应的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是绝对的;物质结构理论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是相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他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如果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见联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只见联系不见区别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1.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①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②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③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2.联系的复杂多样性: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②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规律具有两个特点:客观性,普遍性。

2.从起源上说,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从劳动中产生的语言发展的产物。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真正科学的认识论,实践性是这种认识论的最显著的特点。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1.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①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面②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②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1.真理的属性:①客观性: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②绝对性: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③相对性: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需要进一步扩展; 2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①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②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③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①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②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阶级就是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

阶级斗争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①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②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

从根本上讲,人之所以是人,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2.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①劳动是人的本质②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1.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和价值(社会属性)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3.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1.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②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③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

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民主共和制是比较完备、成熟和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形式。

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

2.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特别是在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中,三权分立是其政权机构组织形式的显著特征。

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越长,速度越慢;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固定资本的周转额加上流动资的周转额除以预付资本额,即可得出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占有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种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来说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1.影响利润率的因素: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③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④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2.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结果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

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平均利润就是一定量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

它所执行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2.商业资本的作用:商品资本对于产业资本的发展和产业利润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1.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有:①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②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③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2.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利息就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利息的来源,归根到底是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1.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征。

2.金融寡头:掌握了金融资,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国际化与资本的国际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从商业资、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2.经济全球化本质上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3.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造就了社会化的生产力,而这种生产力本身则是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占有制相矛盾的。

资本主义还造就了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