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民版历史必修3《顺乎世界之潮流》word教案-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3-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示范教案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
通过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过程内容的理解以及运动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价,形成对二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重点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
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培养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重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激趣导学: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一些先进的爱国人士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一条救国救民之路,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历程: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
主题: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式、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新课探究:自主学习:1、林则徐之所以能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原因有哪些?他开眼看世界的成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2、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3、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运用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分析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实证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4.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原因、过程及影响。
(二)讲授新知
1.运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场景,生动形象地讲述历史事件,如通过视频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
2.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如介绍垄断组织出现背景下的企业家事迹。
3.通过时间轴或流程图,展示历史事件的进程,如以图解形式展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完善过程。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如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主要内容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垄断组织的出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完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认识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
5. 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讲授新知环节运用了多媒体展示、讲故事、时间轴等多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历史事件。同时,本节课还注重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种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时空观念和应用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7页)一“顺乎世界之潮流”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教材分析本专题讨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主要就是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历史课题。
而本课书主要讲述了先进的中国人在器物和制度两个阶段对于西方的学习,主要有3个子目,一为睁眼看世界,二为维新变法,三为民主共和,而这三个子目录其内在联系在于技术革新,制度改良,制度革命。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本课书的重点定位于第二子目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而对于第三子目的民主共和,由于在专题四中的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重点讲述,故在这课书中这个知识点做简单介绍。
(3)课堂立意第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重点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通过形式多样的材料(教材也是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第三,本节的设计思路注重教材的逻辑性,需要学生站在当时的角度思考问题。
学情分析⑴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已经对中国近代史有了一定了解,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⑵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高二学生在搜集、整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有着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同时高中生活跃的思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本节课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通过对中学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转变形成背景的分析,逐渐掌握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着现代化进程……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小农经济,长期的闭关锁国……在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西方已经远远超过了东方,并且东方从属于西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学教案(8页)
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四川省叙永县第二中学龚远一、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②初步认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是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而且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的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①教师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②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③课堂上通过学生展示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小品,让学生充分进入历史事件的形成与发展。
充分提升学习的历史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
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②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③通过学习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培养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课时:1.5课时。
四、重点难点:重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五、教学过程:导入:可引导学生回顾高中历史必修一中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状况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背景。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教案他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演进过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2. 使学生认识到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时代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2. 历史发展潮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4. 我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 面向未来,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实现民族复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我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历史发展潮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联系与影响,面向未来,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实现民族复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国家和地区为例,分析它们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教材:《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
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报道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历史网站、在线视频等。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演进过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2. 使学生认识到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时代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2. 历史发展潮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4. 我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 面向未来,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实现民族复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我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 1 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学科高一历史授课班级404班教师签名邓海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
(2)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价,形成对二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重点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2)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
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培养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三、学法指导说明课前学案导学,课堂合作探究四、教学内容(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ppt思考1)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8、19世纪之交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实际上标志着人类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西学的浪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现代化)的历程。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就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而处于交锋焦点的则是这些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先进的中国人(PPT展示本课人物图片),正是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事业支撑起了苦难中国的脊梁。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敬佩和感恩的心情一起来了解他们的事迹和思想。
(二)教学过程一、地主阶级的探索(一)抵抗派——睁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问题: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学生回答林则徐)林则徐也并不是天生思想就这么先进,在没睁眼之前,林则徐对西方认识的是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教师设计历史思维训练题目,如案例分析、策略设计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学生能够了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过程、原因和影响,认识这些事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学生能够分析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的多样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进行初步评价,提高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料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变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2.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探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3.运用历史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地理位置、时间顺序,提高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教师设计历史思维训练题目,如案例分析、策略设计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二)问题导向
1.教师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等。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3 人民版必修3
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
指导意见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三维目标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课前准备
提早一周左右,请学生收集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以及当时反对派的史料,重点收集其代表言论,史学界对他们的评论。
课堂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8页)
必修三专题三顺乎世界之潮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开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开展的重大意义过程与方法:借助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 ,理清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的线索 ,准确理解各历史阶段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能分析找出各种思想出现的根本原因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能读取相关史料 ,提取有效信息 ,解答有关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的根本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顺应历史开展的潮流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思想文化的开展 ,即要继承和吸收 ,也要不断创新和开展。
感受先辈们为中国民主的独立与富强 ,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的大无畏精神 ,体会“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精神。
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培养自身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激发自己对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二、重难点重点:向西方学习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学思想文化的开展过程难点:各阶段向西方学习思想不同的原因 ,以及不同派别的思想比拟三、教学用具:多媒体、预学案、导学案、固学案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模式:1539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创设具体的情境 ,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根底上独立思考、互相学习、逐步探究。
六、学情、教情:授课班级为文科特长班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通过前边的复习 ,学生根底知识已经储藏;教师要带着学生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整合 ,重点训练思维方式。
七、教学过程:〔一〕先学先行 ,问题反应策略:A、提前印发所需资料 ,试题。
学生自主复习整理近代以来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要求以笔记形式整理。
B、构建本专题知识体系〔二〕师生互动设计1、激情导入:〔师〕导课: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孙中山人物像及名言图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那么昌 ,逆之那么亡〞。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3.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提醒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世界历史发展对当代世界的启示。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案例亮点
1. 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了直观生动的历史情境。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提高了学习效果。
4. 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历史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同时,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5. 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时间为线索,将课程内容分为近代前期、近代中期和近代后期三个部分,逻辑清晰,系统性强。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认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4.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3)
顺乎世界之潮流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顺乎世界之潮流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历程,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一必修二中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内容顺乎世界之潮流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并有拓宽视野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用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目标解析:(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就是要理解掌握先进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原因、代表人物及主张,掌握早期维新思想的提出、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掌握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宣传、发展以及初步实现。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要掌握维新变法思想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1)难以理解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既为他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能从历史大背景以及康有为的阶级立场,本人生活经历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解决这一问题可以(2)同为资产阶级,为什么会同时有改良和革命两派势力,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差别?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历史地辩证思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认识那些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理性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学专题的相关内容,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性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教学流程本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线索是: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即: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一个方向”就是“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就是“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器物,通过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制度,通过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答: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说得对!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本专题的内容还可以跟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投影:专题联系必修Ⅰ: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Ⅱ: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投影:冲击篇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
4.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我国在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世界格局中我国的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历史事件或我国在其中的地位进行讨论。
2.提供相关资料和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如:“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影响有哪些?”“两次世界大战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与世界历史发展相关的图片,如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近代史知识,如:“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难点: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出发,关注国际事务,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采用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为“顺乎世界之潮流”,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我国在其中的角色和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学习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
本专题讨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主要就是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历史课题。
要理解近代中国的思想探索历程,必须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因此学习本专题要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相关内容。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步步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力图挽救危机,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的出路,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更新的速度很快,各种思想在互相批判与取代的同时,也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学习者分析
⑴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已经对中国近代史有了一定了解,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⑵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搜集、整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高中生活跃的思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本节课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
⑶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近代中国思想探索历程而展开,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生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虽然高一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分析问题也缺乏系统和深度。
因此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通过对维新派、革命派思想形成背景的分析,逐渐掌握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各派思想的比较,逐渐掌握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片、文字材料的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逐渐掌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逐步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通过学习感受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逐渐形成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难点:理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2)教学形式讲授、互动
(3)教学方法图片教学法、比较法、讲述法、讨论法
(4)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睁眼看世界”
1.林则徐
出示材料: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不能及,是器不良也。
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
——林则徐
请学生问答: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言语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西方的军事技术比中国先进。
探索、爱国、勇敢等精神,言之成理即可)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理由是什么?(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③仿制西方战舰;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
视世界。
)
2.魏源
出示材料: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海国图志·序>> 请学生回答:(1)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意义:成为近代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出示材料:
材料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
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新式水
师。
材料二: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
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请回答:①林则徐和魏源共同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②我们如何评价林、魏的思想主张?(积极性: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
之路。
局限性: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冲破封建主义束缚,因此也就
不可能寻求到真正的强国御侮之道。
)
3.“睁眼看世界”的背景
出示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
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材料三:
思考林则徐、魏源等为什么会提出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加剧;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大多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
二、维新变法
1.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根据书本,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表格:
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特点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注意思考: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
2.出示材料:
图一图二
图三
根据图片思考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思想的深入发展?(社会因素: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加剧了民族危机。
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思想文化:早期维新思想的兴起。
)
三、走向共和
1.民主共和方案的提出
1894年,兴中会成立,它的纲领是什么?(“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
1905年,同盟会成立,它的纲领是什么?(“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上述纲领中,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政治主张是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2.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论战
根据教材,请同学概括论战的阵地、内容、实质、影响是什么?
3.康、梁维新派与孙中山革命派的救国方案有何异同?
主要目的相同:①走资本主义道路;②改变封建专制制度;③挽救民族危机。
两者的方式和政体目标不同:①维护派保留清王朝前提下,通过自上而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②革命派通过武装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四、课堂探究(形成性练习)
一般认为,向西方学习即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这种思潮不断加强,期间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例如下面几位:
人物编号图像人物速写人
物编
号
图像人物速写
①康有为的
学生,号
“饮冰室主
人”。
④民族英
雄,领导了
“虎门销
烟”。
②中国民
主革命的先
行者。
⑤号“南
海先生”,
著有《孔子
改制考》一
书。
③著有
《海国图
志》一书。
⑥中国同盟会
的重要成
员,曾任南
京临时政府
陆军部部
长。
(1)从对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三类(每一类两人)。
A.开始认识和了解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并未真正实践:______。
(③④)
B.学习西方已经由“器物”到了“制度”,主张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_(①⑤)
C.主张在中国进行欧美式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______。
(②⑥)
(2)概述这三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略)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了解并吸取世界各国文明中的优秀成分,做到洋为中用。
)
五、课堂小结(板书)
一个主题思想解放、救亡图存
三个阶段“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器物
制度
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
反思小结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但有时候过分强调活动和忽视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课设计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让学生有意义地建构基本史实,然后通过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时代背景,最后通过学生课堂探究,理解中国近代思想探索历程及其思想演变的特点,这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也兼顾基础知识的落实,历史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