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课件 PPT
合集下载
阴阳学说完整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37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医学认 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素间·宝命全形论》)。 人的组织结构可以借阴阳划分为既相互 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
整理版课件
38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手
阳
表
上左
外 侧
腰 背
背
胸
整理版课件
40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 (阳) 降、入 (阴)
升降相因,相反相成
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人体正常的 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整理版课件
31
阴阳消长平衡: 指阴阳之间的消长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动态 平衡。
上限
正常
下限 异常
整理版课件
32
阴阳学说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
自向其对立面转化。它主要是指事物的总 的阴阳属性的改变。
整理版课件
33
阴阳相互转化
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 化。(量变—质变)
就治疗而言,尽管方法众多,但总的原则
只有一个,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
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目
的在于恢复阴阳消长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平
衡。
整理版课件
30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消长:指阴阳之间在力量上或比例上的对 比变化。 阳消阴长 阴消阳长
彼此消长 阳长阴消 阴长阳消
阴阳皆长 同消同长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例如: 热病(阳盛) 用寒凉药(阴药) 寒病(阴盛) 用温热药(阳药)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实用文档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物的发 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 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取象”法,用五种 物质特点,概括为五种属性。
实用文档
2、五行相克(又称相胜):是指五行中某一 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
木
水
火
金土
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
实用文档
3、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 常变化。(乘——乘虚侵袭)
五 行
木
相 乘
水
火
(
相
克 太 过
金土
)
实用文档
4、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克的异 常变化。(侮——欺侮,恃强凌弱)
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 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 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相互消长变化规 律的学说。
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如:天—地 阴阳的概念
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 个方面,如:内—外
实用文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 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实用文档
五行的特性
五行 特点 性质 木 曲直 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 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 土 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金 从革 肃杀、潜降、收敛。 水 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静藏。
实用文档
五行的归类
自然界
人体
五
五五五五五五五五行五五五五五五五
音时味色化气方季 脏腑官体志液声
角
实用文档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物的发 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 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取象”法,用五种 物质特点,概括为五种属性。
实用文档
2、五行相克(又称相胜):是指五行中某一 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
木
水
火
金土
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
实用文档
3、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 常变化。(乘——乘虚侵袭)
五 行
木
相 乘
水
火
(
相
克 太 过
金土
)
实用文档
4、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克的异 常变化。(侮——欺侮,恃强凌弱)
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 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 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相互消长变化规 律的学说。
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如:天—地 阴阳的概念
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 个方面,如:内—外
实用文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 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实用文档
五行的特性
五行 特点 性质 木 曲直 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 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 土 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金 从革 肃杀、潜降、收敛。 水 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静藏。
实用文档
五行的归类
自然界
人体
五
五五五五五五五五行五五五五五五五
音时味色化气方季 脏腑官体志液声
角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木——其性为生发、柔和,既可弯曲,又能伸展的特点。凡是具有上述特性的事物,便可归属于木行的范畴。
火——其性为阳热、上炎(火焰上升的意思)的特点。凡是属于这种特性的事物,便可归属于火行的范畴。
土——其性为生长,养育万物的特点。凡是属于这种特性的事物,便可归属于土行的范畴。
金——其性为清肃、坚硬的特点。凡是属于这种特点的事物,便可归属于水行的范畴。
水——其性为寒凉、滋润和下行的特点。凡是属于这种特性的事物,便可归属于水行的范畴。
五行与人体及自然界的对应:
*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五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华
爪
面色
唇
毛
发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医学课件
心是人体生命的动力,内藏君火,故以火代表心。
甘:即是甜的滋味。如大枣、甘草、甘蔗、枸杞子等,具有滋补、和中、缓急的作用。一般药膳用滋补性药物及调和药性药物大多有甘味。
酸:如乌梅、醋、柑橘、石榴等。一般酸味食物大多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许多酸味食物往往带有涩味,其作用基本相似。一般药膳用有酸味的药物多具有止汗、止泻作用。
《中医学阴阳学说》PPT课件ppt课件
即阴阳双方必须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 相比较而确定其属性。
返回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 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 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亦消减的变化,
(三)阴阳消长: 1、涵义:
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出于 不断的增长和消减变化之中。
消:减少、消亡 长:增加、增长
• 2、表现: (1)阴阳互为消长:
是指阴阳双方在对立制约的过程中, 阴与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 消减
阴消阳长:寒 热
阴长阳消:热 寒
(2)阴阳皆消皆长:
表、实、热——阳 八纲
里、虚、寒——阴 无论四诊,还是辨证,都必须以分 辨阴阳为首务。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2.确定治疗的原则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
阳 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 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12阴阳在互根互用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又会出现阴阳在互根互用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又会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的变化一方亦消减的变化15阴阳在互根互用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又会出阴阳在互根互用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又会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的变化
阴阳学说课件
中医认为饮食与健康密 切相关,通过调整饮食 可以辅助治疗疾病。饮 食调理包括食疗、药膳 等多种形式,具有简便 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 。
治疗原则与方法在中医中的应用
内科疾病
中医治疗内科疾病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 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例如,感冒可根据不同证型采用辛温解表、辛 凉解表等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中医主要的 治疗方法之一,包括中 药煎汤内服、外用敷贴 、灌肠等多种形式。中 药治疗具有针对性强、 疗效显著等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推拿按摩是中医传统的 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手 法作用于人体体表,调 节气血阴阳平衡,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 按摩具有疗效显著、安 全无副作用等特点。
拔罐是通过负压作用吸 附在人体皮肤上,造成 局部淤血以达到治疗目 的的一种方法。拔罐具 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 、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 。
节情绪、适当锻炼等。
06
阴阳学说中的治疗原则与方
法
治疗原则的分类与特点
01
调整阴阳
保持机体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针对阴阳偏盛、偏衰等失衡
状态,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等措施,以达到阴阳平衡。
02 03
扶正祛邪
中医强调扶正祛邪,即通过补养正气、祛除邪气,达到扶助正气、祛除 病邪的目的。扶正主要包括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方法,祛邪主要 包括解表、清热、化痰、行气等方法。
妇科疾病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注重调理气血、平衡脏腑功能 。例如,月经不调可根据不同证型采用养血调经 、温经散寒等治疗方法。
外科疾病
中医治疗外科疾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结合针 灸、推拿等方法。例如,痈疽疮疡可采用清热解 毒、消肿止痛的中药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以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培训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24
(五)阴阳de相互转化
一、含义:阴阳de相互转化,是指对立互根de阴阳双方,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de方向转化,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 可以转化为阳.
(一)转化de内在因素与条件: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 于事物发展变化de“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
(二)转化与消长de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12
(一)阴阳交感 一、概念: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de 过程,是阴阳在运动过程中de一种最佳状态.
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和变化de根本条件,如 果没有阴阳de交感运动,就没有生命,也没有自然 界.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13
二、举例:
(一)自然界: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之阳 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形成云、 雾、雷电、雨、露,生命得以诞生,从而化生出 万物.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有哪些应用?
五.试述阴阳学说在阐释病理方面de应用.
六.试述阴阳学说在指导治疗方面de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41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 学说
目de要求
一、掌握阴阳de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de基本内容
三、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de应
用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43
一、阴阳de基本概念
明 亮
温 暖
上运 升动
兴 奋
男
月 亮
晦 暗
寒 冷
下 降
静 止
抑 制
女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4
(四)阴阳de特性
一、阴阳de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de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同 一范畴、同一层次de.即这些事物之间必须有内在de联 系.如上与下、天与地、冷与热等,而上与冷、敌与我, 天与女即无法用阴阳划分.
中医基础理论ppt阴阳学说
阴阳运动规律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阴阳对立→互为消长→阴阳转化
阴阳互根→皆消皆长
阴阳互藏→交感的内在动力 互根的维系基础 转化的内在依据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脏腑形体分阴阳:内外分阴阳(内脏与体
表),上下分阴阳,功能特点分阴阳。 2、 经络系统分阴阳:阴经阳经,阴络阳络。
3、阴阳互为消长的异常 体现为对立制约的异常
(1)阴阳互为消长的异常(制约太过)
①此长彼消 阴或阳的一方涨太过,从而出现对另 一方过度的制约,形成阴阳的偏盛。(彼消为绝对的 消)。表现为“阳胜则阴病”、“阴盛则阳病”。
②此消彼长 阴或阳的一方过消,不能对另一方加 以制约,形成阴阳的偏盛。(彼长为相对的长)。表现 为“阳虚阴盛”、“阴虚阳亢”。
3. 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四气:寒,凉→阴 温,热→阳。 五味:酸、苦、甘、辛、咸 升降浮沉:升,浮→阳 沉,降→阴
❖
感
谢
阅 读
感
谢
阅
读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 2、阴阳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4、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 对阴阳概念的理解
(1)关联性 (2)普遍性 (3)局限性 (4)对立性 (5)抽象性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1、阴阳的特性 阳的特性: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 形的、明亮的、兴奋 阴的特性: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 有形的、晦暗的、抑制 2、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
3、事物阴阳属性划分的特点
(1)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 属阴或属阳的不 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
中医阴阳学说ppt
谢谢聆听
治疗中的应用
调整阴阳平衡
治疗的核心原则是调整阴阳平衡,根据病情选择补阴、补阳或阴阳双补的治疗 方法。
药物配伍
中药配伍讲究阴阳平衡,如温阳药与滋阴药、祛邪药与扶正药等,以达到调和 阴阳的目的。
预防保健中的应用
饮食调养
根据食物的阴阳属性,合理搭配饮食,以维持体内阴阳平衡 ,预防疾病。
养生保健
结合四季气候变化,运用阴阳学说指导起居、锻炼和情志调 养,以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阴阳学说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阴阳失调与疾病 • 中医治病的阴阳平衡原则 • 中医阴阳学说的现代研究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01
阴阳的定义
01
阴阳是相对的
阴阳学说认为,世间万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种属性,它 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
阴阳互根
阴和阳之间存在着互根的 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阴阳转化
阴和阳之间存在着转化的 关系,它们之间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02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诊断中的应用
判断疾病性质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分析其阴阳属 性,判断疾病是属阴还是属阳,从而 确定治疗原则。
分析病因
根据阴阳失调的理论,分析疾病发生 的原因,如阴邪致病、阳邪致病或阴 阳失调致病。
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旨在恢复身体内环境的稳定,保持机体正常 运转。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因此治疗时应注重 调整阴阳,使之恢复平衡。
调整阴阳的方法包括补虚泻实、寒温适度等,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的目 的。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诊断方法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来判断阴阳的偏盛偏衰,从 而确定病证的性质和部位。如望诊观察面色、舌苔,闻诊听 声音、嗅气味,问诊询问病情、病史等。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阴阳失调的具体 情况,采用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恢复平衡。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 • 阴阳五行学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学习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和方法
01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阴阳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形成于殷周时期,西周 末年,以伯阳父为代表的一些贵族卿大夫把阴阳看作天地之气。
在建筑和风水布局中,阴阳五行学说 也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合理的布局 和设计,可以营造和谐、宜居的环境 。
阴阳五行学说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根 据时令和气候的变化,合理安排种植 和养殖活动,以获得更好的收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发展
春秋时期,阴阳学说被赋予哲学含义,战国时期,阴阳学说进一 步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
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方位 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
在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与阴阳学说相结合 ,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的含义是 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 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阴阳学说PPT课件
02 阴阳基本属性与相互关系
CHAPTER
阴阳对立制约原理
阴阳对立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两 种属性或力量,如天与地、日与夜、 寒与热等。
阴阳制约
阴阳之间通过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关 系,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如人体内的 阴阳平衡,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阴阳互根互用原理
阴阳互根
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阴 精与阳气的互根关系,阴精是阳气的物质基础,阳气是阴精的功能表现。
04 诊断方法中应用阴阳学说
CHAPTER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判断阴阳状况
望诊
闻诊
观察病人面色、神态、舌象等,判断阴阳盛 衰。例如,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为阳盛,面 色晦暗、精神萎靡为阴盛。
听病人声音、呼吸等,判断阴阳状况。如声 音洪亮、呼吸有力为阳盛,声音低微、呼吸 短促为阴盛。
问诊
切诊
询问病人病史、症状等,了解阴阳失调情况。 如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为阳虚,潮热、盗 汗等症状为阴虚。
通过触摸病人脉搏,判断阴阳状况。如脉象 有力、节奏明快为阳盛,脉象细弱、节奏缓 慢为阴盛。
辨证施治过程中考虑阴阳平衡问题
辨别阴阳失调类型
根据四诊合参结果,辨别病人阴 阳失调类型,如阴阳俱虚、阴盛
阳衰等。
确定治疗原则
针对阴阳失调类型,确定相应的治 疗原则。如补阳益阴、滋阴降火等。
选择药物和疗法
根据治疗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和 疗法。如阳虚者可选用温阳散寒的 药物,阴虚者可选用滋阴降火的药 物。
预测疾病发展趋势和转归
判断疾病性质
根据阴阳失调情况,判断疾病的 性质。如寒证、热证等。
预测疾病发展趋势
中医的阴阳学说讲义ppt
中医的阴阳学说讲义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阴阳学说简介 • 阴阳学说详解 • 阴阳失调与疾病 • 中医的阴阳调节方法 • 阴阳学说的现代研究 • 中医的阴阳保健建议
01
阴阳学说简介
阴阳学说的起源
起源时间
阴阳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 思想之一。
起源背景
阴阳学说是在中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科学水平密切相关。
06
中医的阴阳保健建议
关注自身健康
自我保健意识
要有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行动,了 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身 体不适并进行调理。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了解自 己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 问题。
健康记录
建立健康记录,记录自己的饮食 习惯、作息时间、锻炼情况等, 以便及时发现不良生活习惯并加 以纠正。
适当选用寒性或热性食物,以调和阴阳平衡。
辛甘调节
适当选用辛味和甘味的食物,以调和阴阳平衡。
情志调节法
情志养神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使内心平静、神志安宁。
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治疗手段,调和情志,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05
阴阳学说的现代研究
阴阳学说的现代科学基础
物理学
01
阴阳学说与物理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相吻合,存在与量子力学
预防保健
阴阳学说指导人们养生保健,如春夏养阳、秋冬 养阴等。
阴阳学说对未来医学的影响
理论创新
阴阳学说为中医学提供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对未来医学理论创新 具有启示作用。
药物研发
基于阴阳学说,可指导中药新药的研发,发现具有调节人体阴阳 平衡的药物。
诊疗技术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阴阳学说简介 • 阴阳学说详解 • 阴阳失调与疾病 • 中医的阴阳调节方法 • 阴阳学说的现代研究 • 中医的阴阳保健建议
01
阴阳学说简介
阴阳学说的起源
起源时间
阴阳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 思想之一。
起源背景
阴阳学说是在中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科学水平密切相关。
06
中医的阴阳保健建议
关注自身健康
自我保健意识
要有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行动,了 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身 体不适并进行调理。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了解自 己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 问题。
健康记录
建立健康记录,记录自己的饮食 习惯、作息时间、锻炼情况等, 以便及时发现不良生活习惯并加 以纠正。
适当选用寒性或热性食物,以调和阴阳平衡。
辛甘调节
适当选用辛味和甘味的食物,以调和阴阳平衡。
情志调节法
情志养神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使内心平静、神志安宁。
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治疗手段,调和情志,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05
阴阳学说的现代研究
阴阳学说的现代科学基础
物理学
01
阴阳学说与物理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相吻合,存在与量子力学
预防保健
阴阳学说指导人们养生保健,如春夏养阳、秋冬 养阴等。
阴阳学说对未来医学的影响
理论创新
阴阳学说为中医学提供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对未来医学理论创新 具有启示作用。
药物研发
基于阴阳学说,可指导中药新药的研发,发现具有调节人体阴阳 平衡的药物。
诊疗技术
阴阳学说精简.pptx
此长彼消
形
此消彼长
与制约相关
式
此长彼亦长
此消彼亦消
与互用相连
第11页/共16页
阴阳之间的消长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 max
min
正常
异常
第12页/共16页
自 然 界 阴 阳 消 长 示 意 图
第13页/共16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互转化
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内在因素: 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 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条件:“极”、“重”、“甚”。即事物发 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
第14页/共16页
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 之间的关系图示
对立互根 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关系
阴阳消长 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量 变
阴阳转化 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质变
事
物
达
到 协 调 稳 定
阴 阳 平 衡
状
态
第15页/共16页
感谢您的观看!
(2)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才能用 阴阳来说明 如天地、日月、上下、内外等
第5页/共16页
二、阴阳的特性: 1.相关性: 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
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2.普遍性: 凡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皆可划分阴阳。《内经》
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3.相对性: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在一定的条件下,
胜负。
第9页/共16页
互根互用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中都 蕴含有另一方。
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 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畴 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 用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亡阴,系指机体的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 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热邪炽盛,或邪热久留, 煎灼阴液,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阴液耗竭所致。主症多 见汗出不止,汗热而粘,手足温,喘渴烦躁,甚则昏迷谵 妄,脉数无力,舌光绛无苔等。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
如:
•
阳胜的形成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 阴寒之邪,但入里从阳而化热,或情志内伤, 五志过极而化火,或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 化热所致。临床多见壮热、烦渴、面红、尿赤、 便干、苔黄、脉数。若阳热亢盛过久,则必耗 阴液,故阳盛实热病证,易于煎灼人体阴液, 久之亦可导致人体津液不足,阴精亏损,转化 为实热伤阴的病证。此即是“阳胜则阴病”。
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 阴阳二气。“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
精气的存在形式
无形:弥散而运动 的状态,充塞于无 垠的宇宙空间。 有形:凝聚而稳定 的状态。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人之生,气之聚 也。聚则为生,散
则为死。”
第二章 藏 象
•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 第二节 五脏 • 第三节 六腑 • 第四节 奇恒之腑 •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阴虚则热
• 是指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阳气相对亢盛, 从而形成阴虚内热、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等病 理表现。阴虚内热多有全身性虚热,五心烦热, 骨蒸潮热,消瘦,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 阴虚火旺多有咽干疼痛,牙龈肿痛,颧红升火, 咳血或痰中带血等症;阴虚阳亢多见眩晕耳鸣, 肢麻,肌肉颤动等症。
形态结构 实验观察 分析研究
侧重的是机能 侧重于生命实 活 动 模 式 体原型、物量
变化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 个方面。
阳Hale Waihona Puke 立• 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 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 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 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 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 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 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 存于阳 。
阳虚则寒
• 临床可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等寒象,亦可 见到倦卧神疲,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虚象,以及由于 阳虚气化无力,阳不化阴,水液代谢功能减退或障碍而 导致的水湿停滞等病变。
阴阳亡失
• 阴阳的亡失,是机体的阴液或阳气因大量消耗而亡失,是 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包括亡阳和亡阴两类。
五行属性归类: 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 生长化收藏 风暑湿燥寒 青赤黄白黑 酸苦甜辛咸
五行的归类
•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 成。
“元气一元论”认为, 气是最原始的,是宇宙的 唯一本原或本体,万物皆 由元气化生。
阴阳学说课件
• 针灸的发明----与火的被利用、 石器工具有关
• “人痘接种法”—-是人工免疫 的先驱
• 针麻、穴位刺激和结扎疗法治疗 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夹板固定治 疗骨折、中药治疗胆石症、宫外 孕、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难治性 疾病等取得较大成就。
方式 角度
中医学
西医学
直接观察 理性思辨 实践验证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那什么是藏象呢?
• 藏象的概念内涵,
• 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 • 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
• 脏腑之间的
的相互关系
• 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
藏:指深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
器官
象:指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在
机 体外部的表现
┌ 部位: 上
│
体表
人体脏腑组织┤
外侧
阴阳属性 │ 脏腑:六腑
└ 五脏: 心肺
阴
下 体内 内侧 五脏 肝肾
疾病的治疗
一.确定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的不平衡
虚则补之─补其不足┤ ├恢复阴阳平
衡 实则泻之─泻其有余┘
如: 不足“阴虚生内热”──养阴清热 “阳虚则外寒”──壮阳除寒 有余“阳胜则阴病”──损其有余之阳 热盛而损及阴液“热者寒之” “阴胜则阳病”──损其有余之
阴 寒盛而损及阳气“寒者热之”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朴素哲学 思想(唯物论)体系之一。认为宇宙间 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 五种物质报构成。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 乘侮关系,用以说明人体脏腑之间整体 平衡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的特性: 1、木--伸展、易动 2、火--阳热、上炎 3、土--长养、变化 4、金--清肃、收敛 5、水--寒润、下行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
阳代表积极、 阴代表消极、 进取、刚强 退守、柔弱 等阳性特性 等阴性特性 和具有这些 和具有这些 特性的事物 特性的事物 阴阳中可再分阴阳,无穷无尽。
一般来说阴阳属性范畴
┌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 │ 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 │ 兴奋的、机能亢进的 │ ___属阳 │ │凡是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 │ 晦暗的、寒冷的、物质的、 │ 抑制的、机能减退的 └ ___属阴
• 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导致全身机 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外邪过盛,正不敌邪, 阳气突然大量耗伤而脱失;或由于素体阳虚,正气不足, 又加疲劳过度等多种因素所诱发;或过用汗法,阳随津枯, 阳气外脱等所致。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亡阳,多由于阳气严 重耗散而衰竭,虚阳外越所致。主症是大汗淋漓,汗稀而 凉,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清淡漠,甚则昏迷,脉 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象。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
如:
•
阳胜的形成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 阴寒之邪,但入里从阳而化热,或情志内伤, 五志过极而化火,或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 化热所致。临床多见壮热、烦渴、面红、尿赤、 便干、苔黄、脉数。若阳热亢盛过久,则必耗 阴液,故阳盛实热病证,易于煎灼人体阴液, 久之亦可导致人体津液不足,阴精亏损,转化 为实热伤阴的病证。此即是“阳胜则阴病”。
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 阴阳二气。“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
精气的存在形式
无形:弥散而运动 的状态,充塞于无 垠的宇宙空间。 有形:凝聚而稳定 的状态。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人之生,气之聚 也。聚则为生,散
则为死。”
第二章 藏 象
•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 第二节 五脏 • 第三节 六腑 • 第四节 奇恒之腑 •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阴虚则热
• 是指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阳气相对亢盛, 从而形成阴虚内热、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等病 理表现。阴虚内热多有全身性虚热,五心烦热, 骨蒸潮热,消瘦,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 阴虚火旺多有咽干疼痛,牙龈肿痛,颧红升火, 咳血或痰中带血等症;阴虚阳亢多见眩晕耳鸣, 肢麻,肌肉颤动等症。
形态结构 实验观察 分析研究
侧重的是机能 侧重于生命实 活 动 模 式 体原型、物量
变化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 个方面。
阳Hale Waihona Puke 立• 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 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 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 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 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 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 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 存于阳 。
阳虚则寒
• 临床可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等寒象,亦可 见到倦卧神疲,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虚象,以及由于 阳虚气化无力,阳不化阴,水液代谢功能减退或障碍而 导致的水湿停滞等病变。
阴阳亡失
• 阴阳的亡失,是机体的阴液或阳气因大量消耗而亡失,是 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包括亡阳和亡阴两类。
五行属性归类: 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 生长化收藏 风暑湿燥寒 青赤黄白黑 酸苦甜辛咸
五行的归类
•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 成。
“元气一元论”认为, 气是最原始的,是宇宙的 唯一本原或本体,万物皆 由元气化生。
阴阳学说课件
• 针灸的发明----与火的被利用、 石器工具有关
• “人痘接种法”—-是人工免疫 的先驱
• 针麻、穴位刺激和结扎疗法治疗 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夹板固定治 疗骨折、中药治疗胆石症、宫外 孕、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难治性 疾病等取得较大成就。
方式 角度
中医学
西医学
直接观察 理性思辨 实践验证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那什么是藏象呢?
• 藏象的概念内涵,
• 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 • 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
• 脏腑之间的
的相互关系
• 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
藏:指深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
器官
象:指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在
机 体外部的表现
┌ 部位: 上
│
体表
人体脏腑组织┤
外侧
阴阳属性 │ 脏腑:六腑
└ 五脏: 心肺
阴
下 体内 内侧 五脏 肝肾
疾病的治疗
一.确定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的不平衡
虚则补之─补其不足┤ ├恢复阴阳平
衡 实则泻之─泻其有余┘
如: 不足“阴虚生内热”──养阴清热 “阳虚则外寒”──壮阳除寒 有余“阳胜则阴病”──损其有余之阳 热盛而损及阴液“热者寒之” “阴胜则阳病”──损其有余之
阴 寒盛而损及阳气“寒者热之”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朴素哲学 思想(唯物论)体系之一。认为宇宙间 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 五种物质报构成。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 乘侮关系,用以说明人体脏腑之间整体 平衡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的特性: 1、木--伸展、易动 2、火--阳热、上炎 3、土--长养、变化 4、金--清肃、收敛 5、水--寒润、下行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
阳代表积极、 阴代表消极、 进取、刚强 退守、柔弱 等阳性特性 等阴性特性 和具有这些 和具有这些 特性的事物 特性的事物 阴阳中可再分阴阳,无穷无尽。
一般来说阴阳属性范畴
┌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 │ 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 │ 兴奋的、机能亢进的 │ ___属阳 │ │凡是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 │ 晦暗的、寒冷的、物质的、 │ 抑制的、机能减退的 └ ___属阴
• 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导致全身机 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外邪过盛,正不敌邪, 阳气突然大量耗伤而脱失;或由于素体阳虚,正气不足, 又加疲劳过度等多种因素所诱发;或过用汗法,阳随津枯, 阳气外脱等所致。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亡阳,多由于阳气严 重耗散而衰竭,虚阳外越所致。主症是大汗淋漓,汗稀而 凉,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清淡漠,甚则昏迷,脉 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