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详见表1。
两组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组间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肛周脓肿患者共1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90例,观察组9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8.7±7.7)岁;炎症期未成脓患者59例,成脓未溃者20例,脓溃肿痛者11例。对照组9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8.6±7.9)岁;炎症期未成脓患者58例,成脓未溃者20例,脓溃肿痛者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刘娣,任建国,白文广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肛周脓肿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3):73-74.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183-02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肛周脓肿患者共1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中西结合治疗之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肛周脓肿是临床上肛 肠科非常常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其主 要的临 床 症 状 是 肛 周 局 部出现 有红 肿及 发 热,严 重 者 可伴 有全 身 症 状,患者 常因剧 烈的 疼 痛 而坐 立不安,如 果 不能 及 时 地 采 取 有 效 的 治疗,常常会 破 溃 形成 肛 瘘 [2],经 久不愈,患者因此 遭 受很 大的痛 苦。临床 上 对肛 周脓 肿 最 为有 效的 治 疗 方 式 是 手术 挂 线治 疗 [3],虽 然治疗效 果较 好,但是其术后每日换药时需要对挂线通道反复冲 洗,很 多患者 承 受不 住 换 药 时的 痛 苦 而 终止治 疗,成 为 复 发的主 要 原因之一。同时患者愈合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57例肛周脓肿 的患者的临床资 料,其中男3 4 例,女 2 3例,年龄15 ~74岁,平均年龄为 (35.6±3.5)岁,病程4 ~11d。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肛肠外科手册》 的诊断标准[1],肛门皮下脓肿24例,坐骨直 肠间隙脓肿7例,低位肌 间脓 肿12例,肛管后间隙脓 肿4例,骨 盆 直 肠间隙脓 肿2例,黏膜 下脓 肿5 例,高 位 肌 间脓 肿3例。将57例患者根 据治疗 方 法的不同分为 治 疗 组(3 0 例)与对照 组(2 7例),两组 患者 性 别 差 异、年 龄 组 成、病 程 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治疗方法
本实验所有统计学计算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完成。组间 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100%治愈,无一例复发,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8.3 d, 平均疼痛停止时间为2.1 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5.4 d,平均疼 痛停止时间为4.5 d,两组平均疼痛停止时间及平均愈合时间分别

肛周脓肿-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肛周脓肿-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一般检查
根据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可判断感染的程度。将抽取的脓液 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术后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对肛周脓肿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体表超声可避免腔内超声的痛苦。采用普通探头也可以对脓腔定 位,采用高频探头时可以准确地判断脓肿位置、大小、分布,甚至 对微小脓肿也能发现,如未探及脓肿则不可盲目切开。
直肠后间隙脓肿位于骶骨与直肠之间,这类脓肿可向上穿入盆腔 ,向下穿入坐骨直肠间隙内。初始临床表现也以全身感染症状为主 ,如畏寒、发热、头痛、疲倦和食欲下降,但直肠内常有重坠感, 骶尾部有酸痛并可放射到臀部及两侧大腿股部后方。指诊时发现直 肠后方有隆起、压痛和波动感。
(3)直肠黏膜下脓肿
直肠黏膜下脓肿位于直肠黏膜和肌层间的结缔组织内,较少见, 一般较小,多位于直肠下部的后方或侧方。肛门外无明显病症,肛 门内有沉重坠胀感,排便、行走时疼痛加重。指检直肠壁上可及卵 圆形隆起,有触痛和波动感,脓肿可向上下蔓延,常自行破溃,由 肛窦或直肠黏膜穿入肠腔形成内瘘。
(2)肛管前间隙脓肿
肛管前间隙脓肿有浅、深两种。浅部脓肿感染仅局限于皮下组织 ,表现多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肛管前深间隙与两侧坐骨直肠间隙 相通,当感染处理不当时,可发生前蹄铁型脓肿。
(3)肛管后间隙脓肿
肛管后间隙脓肿也有浅、深两种。浅部脓肿是位于肛尾韧带和皮 肤之间的肛管后浅间隙感染所致。其表现是肛门与尾骨之间皮肤红 肿和疼痛,患者端坐受限,排便时疼痛,可以穿破皮肤形成肛门后 位浅表的肛瘦。深部脓肿是肛尾韧带与肛提肌之间的肛管后深间隙 感染化脓而成。其表现为肛门直肠后部钝痛和坠胀,排便时加剧。 由于感染位置较深,因此皮肤表面红肿不显著,指检肛管后上方饱 满,有时可触及波动感。脓肿可穿破皮肤形成肛瘘,也可向一侧或 两侧坐骨直肠间隙扩展形成蹄铁型脓肿。

肛周脓肿的中西医治疗

肛周脓肿的中西医治疗

肛周脓肿的中西医治疗肛周脓肿在临床上指的是发生于肛管、肛门和直肠周围的一种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

肛周脓肿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肛周持续性剧烈疼痛。

肠道细菌进入肛窦导致肛腺感染是导致脓肿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

男性与女性相比较患肛周脓肿的概率更高。

我国肛周脓肿发病率整体上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中医与西医在该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发挥着极为显著的作用。

那么,关于肛周脓肿这一疾病,中医与西医是如何治疗的呢?1.西医治疗肛周脓肿手术治疗。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对其展开常规消毒,而后进行麻醉,在排脓切开后应当对内口进行寻找,并确定手术切口的位置。

医生应当在患者脓肿波动明显的位置做弧形或放射状的切口,在排脓充分后运用食指将脓腔间隙分离,运用刮匙刮除坏死组织。

然后运用生理原水与双氧水将脓腔彻底清洗,并将切口修剪成梭形,以保持引流的通畅性。

将球头银质软针从切口插入,沿着脓腔的底部运用轻柔的手法探查。

在此期间可运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伸入肛内,通过指针结合的方式寻找内口。

在找到内口后可运用脓腔牵出切口,再运用10号丝线将两端收拢,最后结扎。

在手术后应当给予患者适量的抗生素辅助治疗,以降低患者感染的几率。

同时可给予患者润肠剂,以实现对便秘的预防。

抗生素治疗。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可以发现,导致肛周脓肿发病最为主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

与此同时,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链球菌均会导致肛周脓肿发病。

在治疗肛周脓肿患者过程中,应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低毒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结合。

如若患者感染症状严重,则应将第三代头孢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联合使用。

2.中医治疗肛周脓肿中医内治。

中医在治疗肛周脓肿患者的实践中强调对患者展开分期治疗。

患者在患病初期其会出现气血凝滞、经络阻滞的情况。

故在治疗患该类患者的过程中应以消为原则,适宜该类患者的药方主要有黄连解毒汤加减。

基本组成药方为10克黄连,9克栀子,6克黄柏、黄芩,用水煎煮,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随着患者病程的推进,在肛周脓肿中期即会出现肉腐成脓、瘀久化热的症状,所以在该阶段治疗主要秉持的原则是托。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合并糖尿病3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合并糖尿病35例临床观察

有助于控制血糖,促进伤口愈合。
西医治疗肛周脓肿的局限性
02
单纯西医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弥补西医治
疗的不足,提高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03
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较轻的患者治疗效果 较好,病情较重的患者治 疗效果相对较差。
03
参考文献3
张某, 李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中
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1; 27(3): 289-29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确保血糖稳定。
术后感染预防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 术后感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 和控制感染。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进 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肛周脓肿是肛管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形成的脓肿,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传统治 疗方式多采用单纯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出现感染、复发等问题,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 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合并糖尿病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病程
患者病程在1-5年之间,多数患者病程在3 年以上。
性别
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当,但男性患者略多 。
病情
多数患者病情较重,有多次反复发作史。
治疗方法与过程
01
02
03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采 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 疗。
西药治疗
使用常规的糖尿病药物, 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一次根治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5例体会

中西医结合一次根治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5例体会

中西医结合一次根治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5例体会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方面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我了解到,以下是一些
体会:
1. 综合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时,充分综合运用中西医的治疗
方法和药物。

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和西医的手术治疗、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相结合,能够在快速控制炎症的同时,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2. 个体化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时,强调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
年龄、病情、体质等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和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循证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时,注重循证医学的应用。

通过收集
和分析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结合临床经验,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
的成功率和疗效。

4. 维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时,重视维持治疗。

一旦炎症得到控
制和伤口愈合,需要继续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措施,以防止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但是,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
进行全程的监测和指导。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附287例病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附287例病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附287例病例报告)
孟凡良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3(001)003
【摘要】肛周脓肿是常见的肛肠疾病,通过中西医结合,早期服中药及局部抗生素封闭,后期一次性切开或挂线治疗,达到一次治愈。

是根据肛周脓肿病因是由于直肠下端肛窦及肛腺的感染,再由腺管或淋巴管传播到肛周组织,因此找到内口和定位成为一次治愈的关键。

由于挂线是持续而缓慢的切割肛门括约肌,术中和术后出血少,并且给断端以生长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的机会。

具有疗效安全可靠,疗程短,痛苦小,花钱少的优点适于基层医院推广,是中西医结合的好办法。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孟凡良
【作者单位】铁道部峨眉痔瘘专科医院,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15
【相关文献】
1.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产后出血的疗效研究(附100例病例报告) [J], 朱春华;
2.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附:54例病例报告[J], 代兴斌;蒋楠;魏学礼;马兰
3.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附:107例病例报告 [J], 杨宏;熊小明;吕刚;毛毅
4.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抑郁症——附:98例病例报告 [J], 陈志兴;王宝安;岳萍
5.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附:71例病例报告 [J], 苏晓妹;秦志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肛门囊肿的中医治疗方案

肛门囊肿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引言肛门囊肿,又称肛门窦道囊肿,是肛门直肠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肛门囊肿属于“肠痈”、“漏疮”等范畴,多因湿热蕴结、气血瘀滞所致。

中医治疗肛门囊肿,强调辨证论治,注重整体调理,通过内服中药、外敷药物、针灸、推拿等方法,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肛门囊肿的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1. 湿热蕴结: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食物,导致湿热内生,蕴结于肛门,气血运行不畅,发为囊肿。

2. 气血瘀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久坐久立,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肛门,形成囊肿。

3. 脾虚湿盛: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湿邪下注,导致肛门囊肿。

4. 热毒蕴结:外感热毒,侵袭肛门,热毒蕴结,气血瘀滞,形成囊肿。

三、中医治疗方案1. 内服中药(1)湿热蕴结证: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治法,可选用以下方剂:-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 茵陈蒿汤加减:茵陈蒿、栀子、大黄、黄芩、甘草。

(2)气血瘀滞证: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法,可选用以下方剂:- 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牛膝、甘草。

- 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3)脾虚湿盛证:以健脾利湿、消肿止痛为治法,可选用以下方剂:- 芪苈强肾丸加减: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泽泻、牛膝、车前子、甘草。

- 芪苓五皮饮加减:黄芪、茯苓、白术、泽泻、车前子、牛膝、陈皮、厚朴、甘草。

(4)热毒蕴结证: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治法,可选用以下方剂:- 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甘草。

- 金银花解毒汤加减: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甘草。

2. 外敷药物(1)湿热蕴结证:可选用金黄散、如意金黄散等外敷,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2)气血瘀滞证:可选用七厘散、生肌散等外敷,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敛疮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88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88例疗效观察
口愈 合 ,值 得 推 广 。 参考文献 :
[ 1 ] 全世贤. 肛 肠洗 剂 在 肛 肠 术 后 的 临 床 应 用 探 讨 [ J ] . 当代 医 学 , 2 0 1 3 , ( 3 4 ) :
7 7 — 7 8
于一身 ,本文采 用先 中药 熏蒸、再坐 浴 的方法 ,通 过蒸汽上 熏 ,可 借着热力 、药力双 重作用 下,使局部腠 理疏通 、经络 文通 和气血 通畅 ,有 效地改善 、恢复局部 组织 的功 能 ;此 外
多 种 中 药 成 分 在 熏蒸 、 坐 浴 下 可 以直 接 作 用 病 变 部 位 ,不 但
[ 2 ] 廖晓华. 肛 肠 洗 剂 应用 于肛 肠 术 后 l 床 的 分 析 [ 健 康 之路 , 2 0 1 3 , 1 2 ( 6 )
1 4 6 — 1 4 7
能够保 持创面清洁 , 还 能让中药有 效成分穿过创面 或者皮肤 ,

l 1 2 .
Cl i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5 V o 1 . ( 7 ) No . 2 0
效显著,其原 因有 可能是[ 1 0 ] :①肛肠 中药洗剂 中含 有多种成 分 ,如黄柏 、蒲 公英和金银 花均具有 燥湿消肿 和清热解 毒 的 作用;黄连 、苍术 和黄芩均 具有 泻火解毒和清 热燥湿 的作用 ; 防风 、花椒 和侧 柏叶均具有 除湿止痛 和凉血止 血的作 用;五
要 】 目的: 探 究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肛周脓肿方面的效果。方法 : 选择 1 7 6例患有肛周脓 肿的患者, 根 据随机分配原则 ,
分成 中西 医结合 组、西 医组 ,均为 8 8例。西医组患者的治疗方案:运用地塞米松 、替硝唑 、头孢 曲松 。中西 医结合 患者的治疗方 案 :在西 医治疗的基础上附加 肛泰栓 ,早 晚 1粒 晨起局部应用利多卡 因林可霉素凝胶 ;睡前外敷金黄散 。结 果:西药组 中 3 0 例治愈 ,4 4例好转 ,1 4例未愈 ;中西医结合组 中 5 8例治愈 ,2 5例好转,5例未愈 在总有效率 、治愈率方 面上 ,中西 医结合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周围脓肿36例治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周围脓肿36例治疗体会

[ 键词】中西 医பைடு நூலகம் 合 ; 门周 围脓 肿 ; 开挂 线 ; 效 关 肛 切 疗 【 中图分 类 号】R 6 26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1 7 — 7 1 2 1 0 a - 1 9 0 6 4 4 2 ( 0 2)6( ) 0 1 - 2
以往 国 内外 对 肛 周 脓肿 以及 肛 瘘 均 采用 分 期 手 术进 行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般 资料 1一
治愈 : 患者 症 状 以及体 征 均 明显 消 失 , 口愈 合 ; 转 : 伤 好 患 者症 状 明显得 到 改 善 ,其 病 灶 以及 伤 口有 明显 的 缩小 ; 无 效: 患者 治疗后 其 症状 以及 体 征均 无 明显 改变 , 者恶 化 。 或
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21两 组 患 者 痊 愈 率 、 院 天 数 以 及 复 发 例 数 比 较 . 住
到 内 口进 行一 次 性切 开 ,对 于脓 腔在 肛 管直 肠 环 以上 的 , 对
其 切 开 脓 腔 以及 感 染 灶 。 管 直 肠 部 位 采 用 封 线 法 进 行 缝 合 肛
者余 毒 未 清 ,予仙 方 活 命饮 加 减 , 1周 后 改服 云南 白药 等 活
血 化 瘀 药 物 。对 于 脓 肿 深 大 , 身 反 应 重 者 给 予 抗 生 素 静 脉 全
治疗 . 尤其 是 对 于 范围 比较 大 的脓 肿 及 高位 脓 肿 , 对 其 进 先
行 一 期 脓 肿 切 开 引 流 术 , 在 术 后 3 6个 月 实 施 二 期 肛 瘘 的 再  ̄
15 随 访 .
对 本 临 床 研 究 的 患 者 进 行 为 期 6个 月 ~ 2年 1 月 的 随 个

肛周脓肿的中西医治疗

肛周脓肿的中西医治疗

肛周脓肿的中西医治疗肛周脓肿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此病症对患者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与工作均产生严重影响。

患者急需接受高效临床治疗措施,针对此病症临床治疗措施具有多样性特点,临床中主要分为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2种,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等也存在显著差异,为促使患者病症可高效改善,本文将对2种治疗方式进行具体性分析。

一、肛周脓肿的简要介绍导致肛周脓肿病症产生的主要因素为肛窦感染,此病症不仅可导致患者肛周产生剧烈疼痛,同时还可导致患者产生直肠周围脓肿、局部坠胀、明显便意感、身体发热等症状,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患者通常因剧烈疼痛感、肿胀感等进而坐立难安,对其饮食、睡眠等造成严重影响,促使患者内心崩溃,进而患者急需接受高效治疗措施。

二、肛周脓肿的中医治疗肛周脓肿病症在中医中隶属于“肛痈”范畴,导致患者产生此病症因素主要包含长久咳嗽促使痰火之毒聚于肛周、三阴亏虚促使湿热毒邪聚于肛周、过度劳累或努力妊娠促使气陷血瘀及湿热毒邪、外感风邪入内化热进而下注与肛周、饮食不节促使内生湿热进而下注肛周等。

针对此利用中医进行治疗时,常见治疗方式主要有内治、熏洗治疗、灌肠治疗、贴敷治疗等。

1、中医内治在进行中医内治过程中主要可将患者病症划分为初期、脓期、溃后期等3个阶段,不同阶段,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性。

由于初期患者肛周有脓肿现象产生但未化脓,进而在治疗时通常以活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为基本原则,以“消法”为基线,进而对患者进行具体治疗,清化肛宁汤、清热解毒肛痈汤等皆对患者病症具有显著改善效果,可促使患者肛周脓肿症状高效改善,促进其常规生活有效恢复。

针对成脓期肛周脓肿已有明显脓肿症状产生,在对其进行治疗时还需对患者具体症状进行深入分析,若患者隶属于邪盛正虚,可实施以“补托法”为基线对患者进行具体治疗,反之则以“透托法”为基线对患者进行具体治疗,通过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可促使其病症有效改善。

当患者病症发展至溃后期时,其脓肿症状已溃破、溢出,针对此医生可以以“补法”为基线对患者进行具体治疗,临床中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性较为显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效果探讨目的观察中西医相结合的疗法在治疗肛周脓肿方面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在笔者工作的医院就诊的116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采用西医传统治疗方法施切开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均用西药辅助治疗的58例患者为常规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结合中医的内服外敷和熏蒸方法进行治疗的58例患者为结合组,将两组患者手术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1日、7日及14日的疼痛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常规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15.9±5.6)天,远大于结合组的(12.6±3.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常规组为77.6%,低于结合组的94.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在接受治疗后7日及14日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该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肛周脓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仅用西医方法治疗的效果,患者恢复的更好、更快,该方法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标签:中西医结合,肛周脓肿,治疗效果,分析探讨肛周脓肿作为常见肛肠疾病的一种,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简称,中医上称之为“肛痈”,是因肛管直肠感染引起,一般发病较急,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甚至延误治疗易使其扩散导致全身性中毒[1]。

本次通过对116例在我院经不同治疗方式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3年10月~2015年9月116例接受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16例肛周脓肿患者选做本次研究资料。

随机选取上述患者58例,采用切开手术并用抗炎药物内服或静脉注射进行治疗的作为本研究的常规组,其中男48例,女10例,年龄在22~67岁,平均年龄(42.5±19.4)岁;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疗法内服外敷中药及熏蒸疗法进行治疗的结合组58例,其中男46例,女12例,年龄在20~68岁,平均年龄(43.6±18.7)岁。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2月-2021年12月接收94例需接受手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Excel函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给予抗菌药物+创面消毒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复方荆芥熏洗剂配合中药颗粒熏蒸治疗,对比其疗效。

结果:实验组排便时、常规状态时、走动时NRS评分及肉芽组织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腐肉脱落时间、上皮新生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显著。

因此,在对肛周脓肿患者进行术后治疗时可及时将中西医治疗术高效结合,促使治疗效率、治疗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复方荆芥熏洗剂;中药颗粒熏蒸;抗菌药物;肛周脓肿;疼痛因子;炎性因子肛周脓肿病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心理等均造成严重影响,手术是治疗此病症较为有效方式之一,而术后患者通常会产生强烈疼痛感,甚至还可产生感染事件,影响身体恢复。

进而还需对患者进行高效术后治疗,具体方式包含西药抗菌消毒治疗及中药熏洗治疗等,各具特色,为促使患者病症可高效改善,本文将主要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9年2月-2021年12月接收94例需接受手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Excel函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28-64岁,平均(56.73±2.31)岁;实验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6-71岁,平均(56.79±2.29)岁,两组患者基础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a、经我院临床诊断确诊为肛周脓肿患者,且均需接受手术治疗;b、年龄超过18岁患者;c、无精神障碍、交流障碍、认知障碍患者。

排除标准:a、对临床治疗药物具有过敏性反应患者;b、临床治疗配合性差患者;c、无法进行相关身体各项指标检查患者。

中医怎么样治疗肛周脓肿张晓娇

中医怎么样治疗肛周脓肿张晓娇

中医怎么样治疗肛周脓肿张晓娇发布时间:2023-06-07T10:14:12.024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张晓娇[导读]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 620500肛周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常常伴随剧烈疼痛、发热、局部红肿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肛周脓肿的形成与人体的脾胃、气血运行不畅、局部阴虚湿热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治疗肛周脓肿注重通过调理全身气血、调理脾胃功能和清热解毒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恢复健康。

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肛周脓肿的重要方法之一,中药可通过口服、外敷、熏洗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

1.1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是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口服剂量适当的草药制剂来调节人体内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与湿热毒邪、气滞血瘀等有关,而口服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善这些病理变化,进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方剂包括桃红四物汤、清热解毒汤、薏苡降脂汤等。

这些方剂可通过调理脾胃、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促进肿块消散。

桃红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四味中草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作用。

这种方剂可以改善肛周脓肿患者的局部炎症反应,促进坏死组织的清除和新生组织的生长,从而缩小肿块体积,减轻疼痛。

清热解毒汤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由黄芩、黄连、连翘、知母等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解毒的作用。

这种方剂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病菌的清除,从而缓解炎症反应,减轻肛周脓肿的症状。

薏苡降脂汤是一种降脂消肿的中药方剂,由薏仁、茯苓、白术、甘草等草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这种方剂可以促进肛周脓肿患者体内湿气的排出,降低局部组织的水肿程度,从而缓解肛周疼痛和块肿。

1.2外敷中药外敷中药是中医治疗肛周脓肿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将中药煮热后用纱布包裹敷在患处,将中药成分直接作用于局部肿痛的部位,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1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140例

口 ; 术 后 进少 渣 软 食 , 制 大便 2~ ; 静 滴 氨 苄 西 林 、 ② 控 3d ③ 替
硝唑 、 甲硝 唑 等 抗 生 素 抗 炎 、 防感 染 , 口服 中 药 清 热 解 毒 、 预 或

笔 者 采 用 I期 切 开 引 流 根 治 术 治 疗 该 病 , 效 满 意 , 总 疗 现
及 多 个 间 隙 的 脓 肿 , 用 低 切 高 挂 对 口 引 流 的 手 术 方 法 ; 肠 采 直
壁 脓 肿 直 接 切 开 引 流 ; 肠 尿 生 殖 隔 间 脓 肿 , 用 经肛 周 皮 下 直 采 沿 会 阴浅 、 筋 膜 层 锐 、 性 交 替 分 离 组 织 行 低 位 切 开 、 位 深 钝 高
肛 管 直 肠 周 围脓 肿 是 肛 肠 科 常 见 的 急 性 病 之 一 , 据 临 根
幼儿采用氯胺酮麻醉 。 123 手术 .. 患 者 在 腰 俞 麻 醉 下 取 左 侧 或 右 侧 卧 位 , 碘 伏 用
床 症 状 、 科 检 查 、 验 室 检 查 等 手 段 不 难 确 诊 。 因其 病 因 多 专 实
‘ 2 3’ 39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肛 周 脓 肿 1 0例 4
阎 斌
( 川 省 广元 市 中医 院 , 川 广元 68 0 ) 四 四 2 0 0
[ 要 ] 目的 观 察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肛 管 直 肠 周 围脓 肿 的 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对 10例 肛 周 脓 肿 患 者 以 I期 切 摘 4
1 2 1 术前 准 备 ..
手 术 当 天 适 度 进 食 少 渣 软 食 , 皮 , 前 备 术
例 。5 a 访 无 复 发 病 例 。 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
【概述】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间隙内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为肛腺感染所致。

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多发展为肛瘘,为门诊常见病种。

【诊断步骤】 1.问诊要点(1)肛周疼痛的时间、部位、范围,有无红肿、发热、畏寒、周身不适等。

(2)是否伴会阴、直肠坠胀感、里急后重、排便或排尿困难等。

(3)既往有无肛周外伤、感染或相关手术病史。

2.体检要点(1)观察双臀是否对称,检查肛周肿痛的部位、范围,有无局部发红肿胀、皮温升高、压痛、硬结、波动感、破溃流脓等。

(2)直肠指诊可触及硬结、肿块并有压痛。

3.辅助检查(1)一般检查 1)血常规:全身感染症状较重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2)直肠指诊:可触及压痛性硬结或肿块,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3)肛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相应的肛窦凹陷、充血和肿胀,挤压肿块时,有脓液由该处或皮肤破溃处流出。

黏膜下脓肿可见直肠黏膜局限性隆起,充血或有脓性物附着。

(2)选择性检查 1)直肠内超声:可发现脓腔并协助穿刺定位。

2)脓肿穿刺:复发感染或伤口长期不愈时可抽出脓液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指导抗菌治疗。

3)CT:明确深部脓肿或小脓肿,在诊断难以明确时可选用。

4)三维立体超声、磁共振成像:适用于复杂性肛周脓肿和怀疑存在高位复杂性肛瘘者。

4,要点(1)肛周皮下脓肿:特点为肛周持续性剧烈疼痛、明显红肿和触痛。

位于肛门前方可致尿潴留,位于肛门后方可致骶尾部胀痛。

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

(2)坐骨肛管间隙脓肿:表现为肛门一侧的持续性胀痛逐渐发展为剧烈的持续性跳痛,活动和排便时加重。

视诊患臀红肿,双侧不对称,可有排尿困难。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症状如高热、畏寒、周身不适。

局部症状为直肠坠胀感、里急后重,常伴排尿困难。

5.鉴别诊断要点(1)与化脓性汗腺炎相鉴别:化脓性汗腺炎好发于肛周皮下,多个汗腺感染后造成多个皮下瘘管相互贯通而形成。

可有数10个小硬结、红肿和瘘口,病变仅位于皮下,不与直肠、肛隐窝相通,易于鉴别。

(2)与肛门、直肠肿瘤相鉴别:肿瘤一般为实性,无波动感和瘘口,直肠指诊可触及质硬不平肿物,指套可有脓血,多无明显的急性感染症状,肠镜下活检可鉴别。

6.确定诊断(1)根据临床表现、直肠指诊触及肿块时有压痛和波动感,脓肿穿刺抽出脓液基本可确定诊断。

(2)但当诊断难以明确时,应及时行超声或CT检查证实。

【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1)一般治疗:温水坐浴,局部理疗。

(3)对症治疗:口服缓泻剂以减轻排便疼痛;全身感染表现较重者应行对症、补液支持。

(3)对因治疗:其病原菌多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脓肿未形成时可先采用经验治疗(治愈率可达30%~88%),根据病情可选
用口服阿莫西林0.5g,3~4次/天;或头孢拉定0.25~0.5g,3~4次/天等。

2)非复杂性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因为抗菌药物既不能降低其复发率,亦不能缩短愈合时间。

3)伴明显感染表现、免疫力低下、或合并全身性疾病、或单纯引流不能缓解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抗菌药物。

治疗前应穿刺抽取脓液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对人工心脏瓣膜、既往有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有瓣膜病变的心脏移植患者在脓肿切开引流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

5)严重感染、合并有其他部位感染、或非特异性细菌如结核菌感染的患者应住院治疗。

(4)手术治疗:切开引流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一旦脓肿形成即应切开引流,切口应尽可能靠近肛缘,要完全打开脓肿间隔,并保证引流通畅。

在保证引流充分的情况下也可行小切口细乳胶管引流,在脓腔愈合时拔除(多需3~10天)。

3.中医治疗
肛周脓肿属中医学“肛痈”的范畴。

临床上脓成则宜切开引流,针对早期或溃后不愈者,可使用中医康复治疗。

(1)中医内治:辨证先分期,临床常见有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等证型。

治以清热解毒为主,辨证辅以透脓、养阴等治法。

常用方剂有仙方活命饮、透脓散、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等。

(2)其他治疗:初期可用金黄膏外敷,位置深隐者,可用金黄散调糊灌肠;脓成则早期切开引流;溃后用红油膏纱条引流;脓尽用生肌散纱条。

【风险规避】 1.误诊防范(1)高位肛周脓肿表现不典型,如有时表现为高热、下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可被误诊为急性菌痢。

肛管括约肌间或盆腔直肠脓肿无典型临床表现,仅直肠指诊有盆腔或直肠压痛和波动感,容易漏、误诊。

(2)肛周脓肿刺激膀胱引起尿急、尿频或排尿困难时可误诊为泌尿系感染,或肛瘘未发现内口而误诊为肛周脓肿等。

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结合脓肿穿刺或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避免误诊,术中也应进一步探查明确。

2.医患沟通(1)一般告知:增加膳食纤维,避免辛辣刺激,及时治疗便秘和腹泻,积极治疗肛周炎症如肛窦炎、肛乳头炎等。

(2)风险告知: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后大多也会形成肛瘘或复发(复发率为3%~44%,马蹄形脓肿复发率高达50%),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告知保守治疗病情可能反复,无论保守或切开引流后期大多都需行肛瘘手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