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货币制度和信用纸币制度

合集下载

信用货币制度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制度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制度名词解释信用货币制度又称为纸币制度是国家强制流通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下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不能兑换黄金只是一种价值符号代替金、银执行货币的职能具有无限清偿能力。

它的发行不以金、银为保证是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定通过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

信用货币制度有以下特点:(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由纸币和银行存款构成是银行对所有者的负债体现着信用关系。

(2)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即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

(3)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纸币制度是货币制度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克服了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数量受金属供给限制的缺点使国家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的客观需要来发行或回笼货币以便灵活地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实现对整个经济的宏观调节与控制。

同时纸币造价低廉、携带方便、节省流通费用。

然而正是由于纸币发行的人为性也使得货币发行存在超过经济发展需求的可能。

信用货币制度又称为纸币制度,是国家强制流通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下,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不能兑换黄金,只是一种价值符号,代替金、银执行货币的职能,具有无限清偿能力。

它的发行不以金、银为保证,是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定,通过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

信用货币制度有以下特点:(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由纸币和银行存款构成,是银行对所有者的负债,体现着信用关系。

(2)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即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

(3)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纸币制度是货币制度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克服了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数量受金属供给限制的缺点,使国家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的客观需要来发行或回笼货币,以便灵活地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实现对整个经济的宏观调节与控制。

同时,纸币造价低廉、携带方便、节省流通费用。

然而,正是由于纸币发行的人为性,也使得货币发行存在超过经济发展需求的可能。

信用货币制度的定义

信用货币制度的定义

信用货币制度的定义
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一种以信用为基础而非以实物作为价值基础的货币体系。


信用货币制度中,货币的价值是建立在信用和信任基础上的,而非以金属或其他实物作为支撑。

信用货币制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于便捷交换和储值手段的需求,逐渐演变为现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并非由实物质押或黄金储备来支撑,而
是依赖于信用和信任。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通过发放信用贷款和扩大货币供应来推动经济发展。

人们对于货币的信用程度,决定了货币的流通价值和购买力。

信用货币制度的优势在于可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满足经济发展和货币需求的不断变化。

信用货币制度的核心在于信用,也就是人们对于货币的信任和接受程度。

在信
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流通和价值不再取决于货币本身的实物属性,而是取决于货币的信用度和信任程度。

信用货币的信用度高,则货币的购买力和流通价值也会相应提高;反之,信用度低则货币的价值和购买力会受到影响。

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信用制度和票据流通,逐渐演变为
现代货币体系的基础。

在当今的货币制度中,信用货币已经成为主流,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发行和流通都是基于信用货币制度的。

信用货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现代经济体系的运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总的来说,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以信用和信任为基础的货币体系,货币的价值
和流通不再取决于实物质押或黄金储备,而是依赖于人们对货币的信用和信任程度。

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货币流通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金融学基础(第一章)

货币金融学基础(第一章)
发展: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的各个领域(纯粹的货币借贷、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工资和其他劳务收支等) 使货币收支在时间上、数量上不一致; 改变了一定时期的货币流通量。
支付手段
作用:
积极的: ○ 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 ○ 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 利用。
消极的: ○ 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 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 出现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的可能性。
金银复本位 制
双本位制
○ 金币和银币按照国家规定 的固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 换
“格雷欣法则”:
○ 劣币驱逐良币
金银复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金币和银币都规定为本位货 币,并有国家规定的固定兑 换比例,但是金币可以自由 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
○ (跛行本位制实际上使银币成为 事实上的辅币)
金本位制
货 币 金 融 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22% 了解货币的起源 38% 深入理解货币的本质
40% 深入理解货币的职能
学习要点:
68% 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
展 第 货 货 问
币币题
的的: 发起 展源 过与

程什
Hale Waihona Puke 是么 怎有 样关 的?节

货 币 的 起 源 与 发
(一)货 币的起源:
货币的产生是和商品交换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含义: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 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时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贮 购 度 调 作 本 用 管 方 金 发 为 付 目
藏 买 下 节 用 , 途 式 属 展 预 作 的

1.5信用货币制度

1.5信用货币制度

1.5信用货币制度一、信用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是货币制度的高级形式,它是用国家的强制手段,以本身没有价值的纸币代替金银执行货币职能的货币制度。

(一)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3. 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

•4.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二)中国货币制度1.人民币制度的建立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宣告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人民币成为国家的本位货币。

1955年2月20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对货币制度实行改革,以便利交易和核算。

《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3月1日起发行新的人民币(简称新币),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简称旧币)自新币发行之日起,凡机关、团体、企业和个人的一切货币收付、账薄记载及国际间的清算等,均以新币为计算单位。

信用货币制度•2.人民币制度的内容人民币制度是信用货币制度的一种形式,其内容包括人民币的单位、发行、流通、汇率以及保护人民币的规定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人民币是中国大陆地区的本位货币。

(2)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3)人民币发行保证。

(4)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的货币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后,国家允许其继续维持原有的货币金融体制。

“一国两制”的方针同样适用于台湾。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一国多制”的特殊制度。

香港的货币制度港币的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授权汇丰银行、标准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行港币纸币,硬币则由金融管理局负责发行。

澳门的货币制度澳门币的发行权属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

目前,大西洋银行和中国银行受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授权代理发行澳门币。

澳门币也是实行联系汇率制,澳门币与港元相联系,澳门币的发行必须有100%的港币准备。

《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 》简答题

《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 》简答题

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二战后,逐步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1970年代初,美国宣布停止向各国中央银换黄金,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积极推行黄金非货币化政策,纸币与黄金脱钩,从此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现的货币信用制度。

2)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纸币由政府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由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具有强制流通的性质。

只是规定各种纸币的面值,不规定对金银的比价。

由于纸币不与一定的金银保持等价关系,所以不能要求。

货币的发行一般由中央银行控制,不再受金银的约束。

3)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货币供应量不受金银的控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适当的调节;纸币不育定量的金银相联系,其外汇汇率也不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但是,由于人类对经律的认识差距,以及国家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也使得通货膨胀问题常常困扰着各国政府和人们的生活。

7、影响利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1)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平均利润率。

(2)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

(3)经济周期。

(4)物价水平。

(5)经策。

(6)其他影响因素:国际市场利率水平、银行经营成本、利率管理体制、传统习惯、法律规定和国际等。

8、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有哪几种理论解释?1)预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应该等于现行短期利率和未来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值。

2)市场分割理论认为,不用期限的债券市场是完全独立和分割开来的,因此各种期限的债券的利率完全由债券的供求关系决定,并不受其他期限债券的收益率的影响。

3)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综合了上述两种理论,认为长期债券利率等于这种债券到期前预期短期利率均值加上这种债券随供求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期限升水。

9、简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最早由凯恩斯于1936年在其着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金融学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上)

金融学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上)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 • •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一、古代货币起源说
1、先王为了进行统治而选定某些难得的、 贵重的物品为货币。
2、司马迁:货币产生于交换的发展之中
二、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 马克思是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来进行 分析的: • 剩余劳动产品---社会分工---交换
• 新石器时代末,逐渐出现三次社会大分工
• 美元现钞的主要特征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 货币名称: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 发行机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U.S.FEDERAL RESERVE BANK) 货币符号:USD 辅币进位:1美元=100分(CENS) 面额:1、2、5、10、20、50、100元七种 以前曾发行过500元和1000元面额的大面额钞票, 现在已不再流通。辅币有1、5、10、25、50分等。 从1913年起美国建立联邦储备制度,发行联邦储 备券。现行流通的钞票中99%以上为联邦储备券。美元 的发行权属于美国财务部,主管部门是国库,具体发 行业务由联邦储备银行负责办理。美元是外汇交换中 的基础货币,也是国际支付和外汇交易中的主要货币 ,在国际外汇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既有名义价值(即货 币的购买力),又有实际价值(自身内含的价值量) 。 假设社会上有1000件等价值的商品,一件商品内 含的价值量与一枚金币内含的价值量一样,同时假设 一枚货币在一年只流通一次,则社会上需要1000枚金 币 反证:假设发行了1100枚金币,在此情况下, 金币的实际价值仍为一件商品,而名义价值则低于一 件商品,理性的人必然将金币从流通中撤出一部分, 以金属条块的形式保持价值。 假设发行了900枚金币,在此情况下,金币的实 际价值仍为一件商品,而名义价值则高于一件商品, 理性的人必然会将原先收藏起来的金币或金属条块重 新投入流通。

货币金融学答案

货币金融学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题1、固定;2、含金量;3、铸币;4、赊销赊购过程5、黄金输送点6、电子货7、金币本位8、公众的信心9、代用货币10、辅币11、相交换12、中国人民银行13、银行14、辅币15、银行券16、一般等价物二、单项选择题A CB B ACD C A B B D B D C D A三、名词解释1、铸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形状、重量和成色铸造的,并打上印记的金属货币。

2、本位货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是一国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其特点是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用它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

3、信用货币:使用价值符号作为货币表现形式的货币,它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且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完全依靠政府信用和银行信用而流通。

4、格雷欣法则:指在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使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5、代用货币:使用价值符号作为货币表现形式的货币,它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且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完全依靠政府信用和银行信用而流通。

6、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支付功能的非现金货币。

7、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8、双本位制:国家规定依据金银币市场比价确定金银币固定兑换比率,金币银币作为本位货币按固定比价同时流通。

9、无限法偿货币:是指法律赋予某种货币在一切交易、支付活动中,不论数额大小,也不论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10、货币的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

辅币由国家铸造,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但在一次支付中,如果超过规定数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收。

四、简答题1、简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及其原因。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名词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无限法偿法定偿付能力无限;即在有限范围内;不管使用时间;数量和地点;货币都按照规定的面额流通;任何人不得拒绝知识点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1.价值形式的演变:简单扩大一般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货币价值形式2.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融货币信用货币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货币的本质本质定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客观存在职能定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体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特点:十足的货币;观念上的货币;独占性和排他性;通过价格标准来完成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特点:现实的货币;不足值货币因此可以用价值符号代替;具有一定的货币危机性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被当做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的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特点:现实的货币;十足的货币..特殊的作用: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贮藏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并以此调节屋价;原因在于:金属货币有充足的实际价值当流通中货币量过多而导致屋价上升时人们出于对货币的信心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的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反方面转移时的功能两种类型与货币交换直接相连的:赊销赊购;预付货款与商品交换财政收支工资费用收支捐赠赔款特点:现实的货币;不足值的货币;货币危急性最大三.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币材的确定:确定本位币的铸造材料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单位价值量本位币及辅币和铸造及偿付能力的确定:主币辅币银行券发行及兑换的规定:发行保证黄金准备的规定:建立黄金储备在当前信用货币制度中; 货币单位的规定和本位币辅币的铸造偿付的规定比重要外;其他内容基本上弱化甚至消失了..2.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最早的货币制度退出金贵银贱;币财短缺金银复合本位制:金银两种货币金属同时流通平行本位制:金银币的兑换比例完全按照各自的价值量由市场供求决定双本位制:金银币的兑换比例由国家规定劣币驱逐良币跛行本位制:金银币比例货国家规定但银币限制铸造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格雷欣法则一个经济体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形式时;如果其中一种或几种货币币值下跌;则人们在使用货币时会尽量先使用这种货币;而将币值稳定的硬通货保存起来从而使劣币充斥市场;引起持续的币值下跌;物价上涨;导致流通混乱劣币名义价值 > 实际价值良币名义价值 < 实际价值3.金本位制:黄金被视为主币材料的货币制度金币本为制主要内容及特点其一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其二具有三大自由自由铸造或融化使货币贮藏职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调节货币量;调节屋价自由输入输出银行按面额自由兑换金币其三金币本位制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物价国际收支能力体现作用: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多时;物价上涨;币价下跌;金币名义价值低于实际价值;人们会将金币融化成黄金出售;导致流通中货币数量减少;物价下跌;币值上涨;恢复平衡..反之也一样金块本位制:流通银行券;在限额内可兑换;不再流通金铸币金汇兑本位制:本币为不直接兑换黄金的银行券;与某一外币挂钩;外币与黄金挂钩4.信用货币制度:以不兑现的纸币作为本位币不可兑换黄金没有含金量的规定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名词: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商品或货币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信用工具: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颁发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也称金融工具知识点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1.信用的含义:借贷行为;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让渡2.信用的构成要素信用关系信用行为的主题;即当事者双方信用标的被交易的对象;即可以是货币形式;也可以是商品形式信用载体即信用工具是裁明债券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信用条件期限和利率3.信用的特征暂时性偿还性收益性风险性4.信用的产生与发展高利贷信用: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特点:利率特别高;非生产性;保守性作用: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生促进作用破坏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消极作用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的运动借贷资本的特点所有权资本作为商品的资本具有特殊运动形式:两重支付;两重归流二.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相联系的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表现形式:赊销赊购和预付货款地位:润滑整个生产流通;满足商业资本循环———不可替代特点: 主体是生产或经营商品的企业;客体是商品资本;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商业信用的运动与产生资产的动态一致局限性和缺点: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范围上的限制;方向上的限制;期限上的限制2.银行信用: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包括吸收资本和运用资本两个方面特点:体现银行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信用关系银行信用的载体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在产业资本循环周转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不一致的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地位:可以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本身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不仅可以提供信用;还可以创造信用总结:银行信用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及优势;所以在信用领域居于领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代替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银行信用的许多业务都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进行的3.国家信用: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包括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和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的两个方面..1国家信用的形式现代社会国家信用主要指国家的负债内债:发行公债;发行国库卷;向央行借款或透支外债:发行国际债券;政府借款2国家信用的作用调剂财政收支不平衡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生产建设资金和有计划的组合闲置资源调节货币流通;促进社会供求平衡3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联系:具有相同的资金来源;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此消彼长区别:信用形式和主体关系不同:银行信用是简介信用;国家信用是直接信用.. 经营目标不同银行信用以盈利为目的国家信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利息负担不同银行信用:借款人承担国家信用:由纳税人承担4消费信用两种类型按性质不同一种类似于商业信用:由工商企业以赊销或分期付款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劳务另一种属于银行信用:银行向消费者个人发放贷款银行向提供提供商品的工商企业发放贷款消费信用的形式1.分期付款:多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2.信用卡:由发卡机构和零售商联合起来;对消费者提供一种延期付款的消费信用3.消费贷款买方信贷:银行直接对消费品的购买者发放贷款卖方信贷:以分期付款单作抵押;由银行直接对销售者发放的贷款三.信用工具金融工具分类以发行者性质为标准直接信用工具:国家债券股票商业要据间接信用工具:银行本票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可接受程度为标准无限可接受信用工具:银行券活期存款有限可接受信用工具:商业要据股票债券以偿还期为标准:短期长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银行券纸币特征:偿还性流动性风险性收差性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名词名义利率:也称货币利率;是以货币为标准计算出来的利率;通常是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它是投资者根据贷款契约应该受到的利息率或债务人应该支付的利率知识点一、利息一利息的本质:是利润的一部分二利息的计算计算1.计算方法单利法:S=P1+rn S本利和 P本金 r利息率 n借贷期限复利法:S=P1+rn次方二、利息率利率的定义及表现形式1.新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本金的比率2.表现形式:年利率年息5厘百分之5月利率月息3厘千分之3日利率日息1厘万分之1利率的种类1.名义利率包含物价变动因素通货膨胀在内的新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以实物为标准计算2.短期利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长期利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一般高于短期利率3.固定利率利率在整个借款期间内固定不变适用于短期借款浮动利率利率随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定期调整变化中长期4.官定利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导向作用市场利率金融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自由竞争所形成的利率利率的决定1.马克思 0<利率<平均利润率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税收政治因素货币财政汇率政策制度因素利率管制第四章外汇与外汇率名词外汇静态:广义泛指一切用外围货币表示的资产狭义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知识点:一.外汇的含义和特征特征:1.以外币表示的资产2.被各国普遍接受可以用于国际支付3.具有可兑换性二.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我国:USB1=CNY6.702.间接标价法: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美国英国美国:USB1=CNY6.70第五章金融市场名词:金融市场:是指实现货币资金借贷;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买卖的领域有广义狭义之分通常指狭义即限定在以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知识点:金融市场的功能1.金融市场能够迅速有效的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2.金融市场为金融管理部门进行金融间接调节提供了条件3.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4.金融市场帮助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5.具有定价功能;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变化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6.金融市场可以降低交易的信息成本金融市场的分类选择;判断第六章:金融中介机构名词金融中介是指从事金融活动以及为金融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政策性银行由政府投资设立的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金融机构知识点一.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管理性金融机构: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管职能的机构:中央银行经营性金融机构: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商业银行政策性: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调整金融活动政策性银行第七章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基本通过负债业务动员集中社会闲置资金再通过资产业务贷到各个经济部门;充当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中介人2.支付中介职能:传统以活期存款为基础;接受客户委托办理业务3.信用创造:特有 4 调节经济 5 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1.安全性要求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2.流动性要求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存提;满足必要的贷款需求2.盈利性在可能情况下尽可能利益最大化;这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主要动力和最终目标第八章中央银行名词中央银行是处在金融体系的核心位置的金融机构;是为大家实现整个经济的一个目标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与金融管理的特殊机构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知识点: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统一证券发行的需要全国票据清算商业银行最后贷款人金融企业监督管理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集中统一全国的货币发行;并通过发行货币而来控制信用;调节货币流通2.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办理银行间的清算;最后贷款人3.政府的银行:经理国库向政府融通资金;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活动第九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名词: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收到的能增加准备金的存款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知识点: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条件商业银行创造;不是一家银行能单独完成的;作为整体的银行体系才能够进行多倍存款扩张1.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能力2.银行机构多转账制度发达3银行账户的活期存款不全部用于现金提取 4.商业银行存款的准备是部分准备制而非完全准备制第十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名词货币需求:社会公众人物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拥有的财富的一种需要货币失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偏离需求;从而使二者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知识点: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外汇政府债券和财政借贷对基础货币的影响贴现及放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在数量上的系数关系;及货币其决定因素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如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则同样额度的存款需要更多的准备金;由此储备不足意味着银行必须收缩贷款使存款或货币供给减少超额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对活期存款的比率;在银行的准备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增加持有金意味着法定准备金额减少..定期存款的比率是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表明银行的存款负债结构..通货比率:公共持有货币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第十一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强制储蓄效应 2.收入再分配效应 3.资金结构调整效应通货膨胀的治理紧缩性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使商行法定准备金增加贷款能力缩减2提高利率增加居民储存减少消费需求3公开市场业务4中央银行规定基础货币的指标5道义上的劝告紧缩性财政政策1消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2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减少社会福利费用3增加税收4发行公债货币改革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并制定保证新币币值稳定的措施收入紧缩政策为了降低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供应政策减税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消减政府福利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政策2再贴现政策3公共市场业务。

信用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制度信用制度是以中央银行或国家指定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为基础货币的货币制度。

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流通。

国家以各种方式管理和调节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制度 2(l)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币,政府发行的铸币为辅币;(2)实行补课兑换制度,即本位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值关系,纸币不能兑换金银,不兑现的银行券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发钞银行,成为无限法偿货币和最后支付手段;(3)实行自由本位制度,即纸币的发行可以自由变动,不受一国所拥有的黄金数量的限制;(4)银行券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存款货币通过银行转帐结算,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现金流通的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小,而非现金流通成为货币流通的主体;(5)实行有管理的钞票标准制度,即为了稳定国内外钞票的价值,发行者应精心规划和有效管理钞票的发行和流通。

因此,经济学家也称信用货币体系为有管理的纸币本位制。

(一) 银行的基本业务——存贷款信用货币制度区别于实物货币制度。

在实物货币制度下信用与货币是分开的,货币仅仅是信用的载体,信用行为本身不能创造货币,不能改变货币量。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货币是社会中惟一的货币,银行创造信用货币,信用与货币成为一体,不存在非银行创造的货币。

银行通过两种主要的信用行为—贷款和资产交易,在增加对客户的资产的同时创造对客户的负债。

银行创造的货币通过商品和金融资产交换,从得到货币的客户手中流入其他公众手中,在公众中进行再分配,从而使货币应用运转于整个社会。

银行和钱庄运行机制的区别在于:1.货币(黄金)是钱庄的资产,而货币(存款)是银行的负债。

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当钱庄放贷时,贷款资产增加,货币资产减少;银行放贷,贷款资产增加,货币负债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总资产不变,而银行总资产增加。

也就是说,银行可以创造资产,但银行不能。

2.在实物货币制度下,公众向钱庄借入黄金后,黄金的使用就与钱庄的资产负债表无关。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和利率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和利率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存在导致任何人都只能对一部分资源拥有所有权,要想获得别人拥有所有权的资源,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2、交换的两种形式:物物交换与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的演变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1.需求的双重巧合2.交换系列的无限延长3.难以建立相互一致的交叉兑换比率4.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5.时间的双重巧合和地域的限制3、货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X围。

2.提高经济效率和挖掘生产潜力。

3.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X围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4.促成商品跨时间的交换。

5.解决了需求上的双重巧合问题和时间上的双重巧合问题,拓展了交易的地域。

使购买力一般化,有利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货币选票4、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

5、货币的职能1. 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价格标准:货币计量单位,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与其等分。

6、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关系: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

区别:前者代表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代表一定的技术重量,用来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量。

前者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的,后者是由国家用法律加以规定的。

前者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后者一经规定就比较稳定。

7、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着流通手段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

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

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宏观经济调控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货币管理制度和货币政策的总体安排。

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多种,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见的进行介绍。

第一种类型是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将自己的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挂钩,确立了黄金在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金本位制度的安排,各国之间的货币可以通过黄金的兑换来实现国际结算。

金本位制度具有稳定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黄金数量不足以支撑大规模货币发行等问题。

第二种类型是银本位制度。

银本位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将自己的货币与一定数量的白银挂钩,确立了白银在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银本位制度在历史上曾经被广泛采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白银产量不稳定等因素,银本位制度逐渐被淘汰。

第三种类型是复合本位制度。

复合本位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将自己的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金和银挂钩,确立了金、银在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合本位制度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得到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金和银的不足和过剩。

第四种类型是信用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发行纸币或代表可兑换货币的电子账户来实现货币流通。

在信用货币制度中,货币的价值主要依靠政府、金融机构等信用体系的支持。

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便于流通和交换,但也容易出现信用风险和通胀问题。

第五种类型是法定货币制度。

法定货币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法律规定一种特定的货币作为合法支付手段,其他货币或媒介被禁止使用。

法定货币制度的目的是统一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体系,促进经济稳定和金融秩序。

总结来说,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金本位制度、银本位制度、复合本位制度、信用货币制度和法定货币制度。

不同的货币制度在实践中各有利弊,国家或地区应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发展目标选择适合的货币制度,并加强监管和控制,确保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金融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发展阶段商品货币阶段纯实物形态、金属货币形态信用货币阶段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二、总结1.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克服内部矛盾而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普遍等价物。

2.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商品货币和信用货币的阶段。

主要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等形式。

3.信用货币主要包括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和存款货币,主要以银行票据、汇票和支票的形式存在。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范围一、货币的本质货币商品论有实际价值认为货币是一种具有内在价值的实际商品货币名目论没有实际价值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人赋予其执行某种经济职能的名目符号(1)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为具有一般等价性的特殊商品。

(二)本质特征:1、货币成为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2、是它具有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二、货币的范围——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标准,一般包括现金、存款货币和一般的信用工具西方学者在长期研究中,一直主张把“流动性”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现金和活期存款是直接的购买和支付手段,可以随时形成现实的购买力,具有最强的货币性或流动性。

第三节货币的职能一、计价单位——表现和衡量商品或劳务价值量大小实现方式:通过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作为计价单位的货币特点:①拥有或代表价值②有货币单位③观念上的货币【价标】二、交易媒介——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①现实的货币(需要拿出去)②货币符号③稳定的购买力④普遍接受三、支付手段——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商品性支付:延期支付、预付货款等非商品性支付:工资、租金、借贷等①现实货币转账手段②用于商品流通③还用于其他经济行为四、价值储藏①社会财富的代表②高安全性③高流动性④稳定的价值第四节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类型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根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区域性货币制度二、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制度的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值3、规定货币的种类——主币(元)、辅币(角分)【主币——一国的基本通货和法定价格标准】4、规定货币的支付能力——法定支付偿还能力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流通程序——金属货币的铸造【自由铸造、限制铸造】、纸币的发行【分散发行、集中发行】6、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在金属货币流通情况下,发行纸币以黄金或其它的金属货币作为准备】【不兑现的纸币发行准备制度,以一个国家全社会的有效商品作为前提】7、规定货币对外关系•货币制度最初是从国家统一铸造货币开始的。

金融学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金融学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本质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有:
1.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可同一切商品交换。
2. 突出一般使用价值,弱化特殊使用价值。 3. 货币作为价值的外在尺度,劳动时间作为价值
的内在尺度。 4. 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不能与商品完全脱节。
#二、西方经济学中有关货币的观点-1
(3)足值货币本身包含否定自身的基因。足 值货币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向 高一级的货币形态转化。
2、表征货币(Representative Money)
指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 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是现代信用货币的中介过渡
表征货币是足值货币的价值符号,内在价值低于额定 价值,但建立在足值货币的基础上。典型的表征货币 是银行券。
对货币的本质理解犯有与货币名目论同样的错 误。
三、现代信用货币的计量-1
货币量的层次划分:将各种货币,按照一定的 标准,划分为若干层次并进行相关包含排列的 一种技术方法 。
划分依据:流动性即金融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的前提下,及时变现的能力;
原因:流动性不同,其流通周转次数不同,形 成的购买力及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同 。
货币的产生
起源于商品交换,产生经济根源是私有制; 商品交换发展的自发产物,商品经济内在矛 盾的结果。
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并遵循等价交换的
原则。
二、货币形态的演变
适应经济形式,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1、足值货币:(实物货币) 货币的额定价值同它作为特殊商品的内在价值
赵国“铲币”
秦国半两钱
楚国蚁鼻币
齐国刀币
空首布

《货币制度教案》课件

《货币制度教案》课件

《货币制度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货币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及特点。

4. 培养学生对货币制度的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2. 货币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 我国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4.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及特点5. 货币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货币制度的分类、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及特点。

2. 教学难点:货币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货币的起源、发展历程,货币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现行特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货币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货币制度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

2. 教材:准备相关货币制度的教学教材或资料。

3. 网络资源:搜集我国货币制度的最新动态和相关信息。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货币制度的兴趣。

2. 讲解货币制度的分类:介绍金属货币制度、纸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等不同类型的货币制度。

3. 分析我国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讲解我国从古代货币到现代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

4. 讲解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及特点:介绍我国货币制度的组成、发行机制和运行模式。

5. 探讨货币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货币制度如何反映和影响经济制度。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回顾货币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现行特点,分享讨论成果。

3. 问答环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货币制度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八、课堂练习: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货币制度的分类、我国货币制度的特点等知识点。

2. 选择题:让学生在多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测试对货币制度的了解。

世界上的金融机构和货币制度有哪些

世界上的金融机构和货币制度有哪些

世界上的金融机构和货币制度有哪些知识点:世界上的金融机构和货币制度金融机构是指在金融市场中起中介作用的机构,它们的主要职能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支付结算、投资理财等。

根据其业务特点和经营范围,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提供支付结算等服务。

2.投资银行:主要从事企业并购、股票发行、债券发行等业务。

3.保险机构:提供各类保险服务,包括人寿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

4.证券机构:主要从事证券交易、证券发行、证券投资咨询等业务。

5.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基金产品的募集、投资和管理。

6.信托公司:以信托方式管理和服务资产。

7.财务公司:提供融资、投资、担保等服务。

8.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为农村地区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货币发行、流通、兑换和利率等方面的规定和制度。

货币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金属货币制度:以黄金、银行为基础的货币制度,分为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

2.信用货币制度:以信用为基础,通过信贷程序发行货币的制度,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3.纸币制度:以国家信用为保证,由中央银行发行纸币的制度。

4.区域性货币制度:在一定区域内流通的货币制度,如欧元区、日元区等。

5.虚拟货币制度: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不受国家金融监管的货币制度,如比特币等。

金融机构和货币制度在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和发展。

了解世界上的金融机构和货币制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金融市场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

习题及方法:1.习题: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什么?答案: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提供支付结算等服务。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了解。

根据金融机构的分类和职能,我们可以知道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提供支付结算等服务。

2.习题:下列哪个机构不属于证券机构?A. 投资银行B. 证券交易所C. 基金管理公司D.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答案:D.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证券机构分类的了解。

货币金融学知识重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重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第一单元1、名词解释货币:○1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一般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

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通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

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接受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以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

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

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2、简答题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答:概括的讲,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足的金属作为后备。

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不兑现本位制,是指不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金融学简答题知识点

金融学简答题知识点

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①货币材料货币制度基础,区别于另一种货币制度的依据。

②货币单位1.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2.确定货币单位的“值”: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含金、银量纸币流通条件下:对内:比价;对外:汇率③货币种类、铸造发行、流通程序一国货币通常可以分为本位币和辅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有限法偿;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和辅币由国家垄断发行。

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辅币各国存在差异。

④发行准备制度1.金本位制度(黄金准备):国际支付准备金、调节国内金属货币流通准备金、兑换银行券准备金2.信用货币制度:现金准备(黄金、外汇)、证券准备(政府债券;商业票据)2.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以金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是一种典型的金本位制。

特点:1.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金块),调节物价水平;2.流通中辅币和银行券等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3.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稳定汇率,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原因:1、由于币值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2、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促进信用的发展3、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也比较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保证了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

3.现代不兑现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即纸币本位制,以纸币为本位币,纸币不与黄金挂钩,且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特点:①货币由纸币和银行存款构成,都是信用货币;②货币发行不再受金准备的限制,其发行量大小取决于货币管理当局调控经济和实施货币政策需要,黄金退出国内流通领域;③国家对货币的有效管理成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4.为什么要划分货币层次?我国的货币层次如何划分?原因:答案一:划分层次是指以流动性为标准,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分为不同的范围。

《金融学》货币和货币制度

《金融学》货币和货币制度

(3)代用货币



是指在贵金属流通制度下,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 金属货币流通的纸质货币符号。 产生的可能性包含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特性之中, 典型的是可兑换的银行劵。 局限性:其发行须以足量的金银为保证,其发行量受 到金属准备的限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到20世纪30 年代银行劵完全不可兑换,代用货币基本 退出了历史舞台
3. 金本位制 (1)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system):指以黄金 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类型: 金币本位制: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不稳定的货币制 度。 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不稳定的货币 制度。
4.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又称纸币本位制,是指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 的不兑换黄金的信用货币(纸币或银行券)为法偿 货币的货币制度。 (2)它是目前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3)特点: 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由 国家强制力赋予无限法偿能力; 纸币不规定含金量,也不可兑换黄金,黄金退 出流通领域,货币发行不以金银作准备;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货币发行通过银行信 用程序投放到经济流通领域; 国家对货币发行和流通进行管理和调节。
3. 货币形式的发展演变: (1)实物货币 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 来的某种产品来充当货币。 历史上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牛、羊、象牙、 盐、可可豆、龟壳、海贝、蚌珠、皮革、米 粟、布帛、农具等 。 局限性:体积大,价值小,不易计量与分割, 不便携带、不易保存 。
(2)金属货币 是指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 一般来说,用贵金属作币材是在铜以后,逐渐 过度到银,最后过度到金。以黄金作为货币是 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局限性:流通费用高,无法适应大宗交易的需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金属货币需要的无限性 与金属货币本身供应的有限性的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种货币更好——银元还是钞票?
根据货币性质,可以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

金属货币制度是用金银等贵金属充当交易和支付手段的制度。

历史上的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等都属于金属货币制度。

这一货币制度,尤其是金本位制,其优点是物价稳定,可以减少通胀的发生,除非这种金属变得更普通,否则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历史上西班牙曾经因为从美洲开挖了大量的银并带回欧洲致使欧洲银变得更普通而导致通货膨
胀。

;在国际贸易领域,实行金属货币制度有利于汇率的确定,并且由于其金属货币的流动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

但其缺点是金银数量有限,开采日益困难,当商品经济发展时,其不能满足需要;携带不方便;某些工业部门需要金银等贵金属原料,这样会不利于对流通中货币量的控制。

信用货币制度的优点对应的是央行可根据需要印刷,成本极低;携带方便。

金属货币制度发展到信用货币制度在一定层面上有技术因素,即防伪技术,古代由于不具备防伪技术是没有大规模发行条件的。

信用货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发行流通,但因为发行成本低,极易造成超发,也就是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造成通货膨胀甚至是恶性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纸币制度各有优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