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贸易ppt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
• 1 贸易规模扩大 • 2 加工贸易比重较大 • 3 对日出口产品结构得到改善且
出口产品中含有较大的进口成分
贸易规模扩大
• 近6年来,中日贸易发展势头惊人 ,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 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1年双 边贸易额为877.2亿美元,2002年 1019亿美元,2003年1335亿美元 ,2004年1680亿美元,2005年 1845亿美元,2006年2073.6亿美 元。
返回
中日贸易现状问题
• 一、垂直分工体系未改变 • 二、双边贸易不平衡 • 三、日元的不断贬值 • 四、两国贸易摩擦增多
垂直分工
• 指全球贸易下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技 术和附加值程度较高的工序与较低的工序 之间存在的分工。这是相同产业内部因技 术差距所引致的分工布局。
水平分工
• 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如发达 国家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在工业 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
农业领域
1.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由于日本国内农业劳动力的急 剧减少,导致其生产成本过高, 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在全球农 产品市场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 地位
2.中国可生产各种优质农产品,加 上产品价格低廉、供应充足,所 以一直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大国 之一。
3.尽管日本在农业生产上所处的不 利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在市场准入 方面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以保 护国内脆弱的农产品市场,但考 虑到中国是邻国,运输成本较低 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除大米外) 的设限一般来讲不是很大。
张气氛。
• (3)日本设置双重生产标准。
返回
4、中日贸易关系发展的对策
• 一,必须改变双方贸易不平衡的状况
• 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对日本的出口,
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 为此,一是日本政府要开放市场,取 消或放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限制;二是日 本经济界应该协助中国扩大出口能力,如 转让技术、提供设备,并在提供资金、情 报等方面与中国合作。
汽车领域
1.经营规模、资金实力、技术 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 距
2.由于日本国内和发达国家的 汽车存量稳定,对汽车的需求 主要来自更新而更新量又不足 以支撑日本企业的生产能力的 发挥,日本汽车企业正面临着 产能过剩、市场日趋饱和等问 题。
3.因此,日本汽车企业纷纷来 到中国谋求发展。而中国在引 进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一流的 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使自己的汽车制造业得到了改 造和升级
• 五,中日贸易发展应保持良好的政治 基础。
• 中日关系当前呈现政冷经热的局面, 尤其是在政治领域双方关系又持续恶 化的趋势。如果政治关系继续恶化, 必将影响两国的经贸发展。
返回
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 资源 产业
资源
• 1.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 、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
• 2.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 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
产业
• 1.纺织品领域
• 2.汽车领域
• 3.农业领域
纺织品领域
1.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加 工成本方面远远低于日本 ,占据了绝对优势。 2.日本则具备技术优势, 具体表现在新纤维材料的 研发和应用方面 3.所以,日本往往将研发 出来的新原料出口至中国 ,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将原料加工成成品,然后 返销至日本或其他国家。 在此过程中,中日两国充 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实 现了优势互补,使双方都 从中获益。
• 二,加强高科技贸易。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多边贸 易体制的进一步加强,信讯时代的出现, 中日双方应在高科技方面发现和创造潜在 优势,加强协助和合作。
• 三,认真解决中日贸易统计上的技术性问 题。
• 对这类技术性问题希望双方政府坐下 来,通过专家的讨论和研究,取得共识, 妥善解决。
• 四,随着中日贸易摩擦日趋频繁,提 倡建立预警机制以及自由贸易区等。
双边贸易不平衡
• (1)两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出现明显的差异。 中国对日出口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产品,而日本 对华出口则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品为主。
• (2)两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不同。 国内市场正在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而日本为保 护本国民族企业,设置贸易壁垒阻止中国产品的进 入,市场开放空间相对狭小。
• (3)两国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不同。 国内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增长最为迅猛,而日 本生产的高端产品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使日本的 出口额得以大幅度增加。
加工贸易比重较大
在中日贸易中,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 额占日本总出口额的54.1%,这一比 重应该说是相当大的。形成这一局面 的原因是: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中 ,真正用于中国人消费的只有50%左 右,其余大都在中国加工完后返销日 本或其他国家。对日本而言,中国目 前主要还是一个以出口为主生产基地 的。
对日出口产品结构得到改善且出 口产品中含有较大的进口成分
• 过去,中国对日出口商品大类中,纺织原 料及制品一直保持第一大商品的地位,约 占对日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食品居第二 位;机电产品及零部件居第三位,其次为 石油矿产品、化工品、工艺品、土畜产品 等。而近年来,纺织品、食品的比重逐渐 下降,机电产品比重急剧上升,其比例已 超过40%左右。
垂直分工体系未改变
• 70年代之80年代初,从日本进口的主要是成套设 备及其他高附加值的工业制品。
• 80年代中后期,日本对华出口机械设备占日本对华 出口的重开始逐年攀升。
• 90年代,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仍然以高附加值的 工业制成品为主,主要是机械、电气设备、音像设 备及其零部件等。
• 步入21世纪后,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商品中数码产品 、IT产品等高端产品的比重开始迅速增加,但是这 些产品的零部件都是由日本生产的,中国只是进行 组装,然后再返销日本或出口到别的国家,形成明 显的日本居上游,中国处末端的垂直分工结构。
日元的不断贬值
• 日元贬值,就意味着人民币的相对 升值,如此一来,中国的出口产品 价格也就会相对上升,价格竞争力 就会减弱,价格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这对中国的出口就产生了十分不 利的影响,有统计数据显示,日元 汇率每贬1%,我国对日出口增速 就下降0.7个百分点。
两国贸易摩擦增多
• (1)日方设置贸易壁垒 • (2)日方在政治和外交上制造紧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
• 1 贸易规模扩大 • 2 加工贸易比重较大 • 3 对日出口产品结构得到改善且
出口产品中含有较大的进口成分
贸易规模扩大
• 近6年来,中日贸易发展势头惊人 ,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 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1年双 边贸易额为877.2亿美元,2002年 1019亿美元,2003年1335亿美元 ,2004年1680亿美元,2005年 1845亿美元,2006年2073.6亿美 元。
返回
中日贸易现状问题
• 一、垂直分工体系未改变 • 二、双边贸易不平衡 • 三、日元的不断贬值 • 四、两国贸易摩擦增多
垂直分工
• 指全球贸易下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技 术和附加值程度较高的工序与较低的工序 之间存在的分工。这是相同产业内部因技 术差距所引致的分工布局。
水平分工
• 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如发达 国家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在工业 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
农业领域
1.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由于日本国内农业劳动力的急 剧减少,导致其生产成本过高, 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在全球农 产品市场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 地位
2.中国可生产各种优质农产品,加 上产品价格低廉、供应充足,所 以一直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大国 之一。
3.尽管日本在农业生产上所处的不 利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在市场准入 方面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以保 护国内脆弱的农产品市场,但考 虑到中国是邻国,运输成本较低 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除大米外) 的设限一般来讲不是很大。
张气氛。
• (3)日本设置双重生产标准。
返回
4、中日贸易关系发展的对策
• 一,必须改变双方贸易不平衡的状况
• 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对日本的出口,
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 为此,一是日本政府要开放市场,取 消或放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限制;二是日 本经济界应该协助中国扩大出口能力,如 转让技术、提供设备,并在提供资金、情 报等方面与中国合作。
汽车领域
1.经营规模、资金实力、技术 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 距
2.由于日本国内和发达国家的 汽车存量稳定,对汽车的需求 主要来自更新而更新量又不足 以支撑日本企业的生产能力的 发挥,日本汽车企业正面临着 产能过剩、市场日趋饱和等问 题。
3.因此,日本汽车企业纷纷来 到中国谋求发展。而中国在引 进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一流的 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使自己的汽车制造业得到了改 造和升级
• 五,中日贸易发展应保持良好的政治 基础。
• 中日关系当前呈现政冷经热的局面, 尤其是在政治领域双方关系又持续恶 化的趋势。如果政治关系继续恶化, 必将影响两国的经贸发展。
返回
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 资源 产业
资源
• 1.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 、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
• 2.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 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
产业
• 1.纺织品领域
• 2.汽车领域
• 3.农业领域
纺织品领域
1.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加 工成本方面远远低于日本 ,占据了绝对优势。 2.日本则具备技术优势, 具体表现在新纤维材料的 研发和应用方面 3.所以,日本往往将研发 出来的新原料出口至中国 ,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将原料加工成成品,然后 返销至日本或其他国家。 在此过程中,中日两国充 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实 现了优势互补,使双方都 从中获益。
• 二,加强高科技贸易。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多边贸 易体制的进一步加强,信讯时代的出现, 中日双方应在高科技方面发现和创造潜在 优势,加强协助和合作。
• 三,认真解决中日贸易统计上的技术性问 题。
• 对这类技术性问题希望双方政府坐下 来,通过专家的讨论和研究,取得共识, 妥善解决。
• 四,随着中日贸易摩擦日趋频繁,提 倡建立预警机制以及自由贸易区等。
双边贸易不平衡
• (1)两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出现明显的差异。 中国对日出口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产品,而日本 对华出口则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品为主。
• (2)两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不同。 国内市场正在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而日本为保 护本国民族企业,设置贸易壁垒阻止中国产品的进 入,市场开放空间相对狭小。
• (3)两国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不同。 国内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增长最为迅猛,而日 本生产的高端产品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使日本的 出口额得以大幅度增加。
加工贸易比重较大
在中日贸易中,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 额占日本总出口额的54.1%,这一比 重应该说是相当大的。形成这一局面 的原因是: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中 ,真正用于中国人消费的只有50%左 右,其余大都在中国加工完后返销日 本或其他国家。对日本而言,中国目 前主要还是一个以出口为主生产基地 的。
对日出口产品结构得到改善且出 口产品中含有较大的进口成分
• 过去,中国对日出口商品大类中,纺织原 料及制品一直保持第一大商品的地位,约 占对日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食品居第二 位;机电产品及零部件居第三位,其次为 石油矿产品、化工品、工艺品、土畜产品 等。而近年来,纺织品、食品的比重逐渐 下降,机电产品比重急剧上升,其比例已 超过40%左右。
垂直分工体系未改变
• 70年代之80年代初,从日本进口的主要是成套设 备及其他高附加值的工业制品。
• 80年代中后期,日本对华出口机械设备占日本对华 出口的重开始逐年攀升。
• 90年代,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仍然以高附加值的 工业制成品为主,主要是机械、电气设备、音像设 备及其零部件等。
• 步入21世纪后,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商品中数码产品 、IT产品等高端产品的比重开始迅速增加,但是这 些产品的零部件都是由日本生产的,中国只是进行 组装,然后再返销日本或出口到别的国家,形成明 显的日本居上游,中国处末端的垂直分工结构。
日元的不断贬值
• 日元贬值,就意味着人民币的相对 升值,如此一来,中国的出口产品 价格也就会相对上升,价格竞争力 就会减弱,价格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这对中国的出口就产生了十分不 利的影响,有统计数据显示,日元 汇率每贬1%,我国对日出口增速 就下降0.7个百分点。
两国贸易摩擦增多
• (1)日方设置贸易壁垒 • (2)日方在政治和外交上制造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