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约束聚变(ICF)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惯性约束聚变(ICF)
第二组
为了能够利用核聚变的巨大能量,现代 对于核聚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可控核聚 变,而这其中利用惯性约束核聚变 (ICF)就是一种重要的方向。
下面让我们简单了解惯性约束核聚变的 的基本情况。
基本原理
• ICF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激光、X-射线或者高 能粒子束作为能量驱动源,脉冲式地提供 高能量,均匀地作用于装填氘氚燃料的微 型球状靶丸外壳表面,进而形成高温高压 等离子体。利用反冲击力,使靶外壳极快 向心运动,压缩燃料,使其产生高温高密 度热斑。由于脉冲时间极短,热核燃料因 惯性而来不及飞散,从而充分发生聚变。
这张图是X射线从辐射空 腔两端射向靶球的模拟图
NIF有世界上最大的光学仪器。这是KDP晶体(磷酸二氢 钾),重360kg。整个装置需要约600个这样的晶体。
• 这是粗切成块的激光放大器玻璃薄片,整 个装置需要3072块这样的钕磷酸盐玻璃。
NIF的主要任务
• 模拟核爆炸,研究核武器的性能情况,使 得美国在不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保持核武 器的先进性。
发展历程
1964年,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院士独立地 提出激光聚变思想,并建议了具体方案.按照这一 创议,在我国第一个激光专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上海光机所开始了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的研制和应 用并于 1971年获得氘-氘碰撞中子. 1978年中国 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携手合作, ICF研究 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 从这里我们看到,该技术的核心就是怎样 获得均匀的高能的射线作为点火装置。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
• 这部激光器于2009年启 用,它可以将192束激光 的能量转换为X射线,聚
焦到一个胡椒粒大小的
燃料球上,在十亿分之 三秒内,以近5*1014W的 功率,输出约180万焦耳
的能量,产生一亿开的 高温和1016Pa的高压。
这是由于惯性约束是通过激光来控制聚变的启动和关闭的。
惯性约束耗能高、成本高。由于要得到高能的激光这需要消耗大 量的能量,而磁场的成本会相对较低。此外,靶丸的成本也很难 降下来。 惯性约束的持续性差。得到持续的高能粒子的难度较得到稳定磁 场的难度要大的多,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重复点火。
谢谢观赏
1990年,神光I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4年,神光-Ⅰ退役。神光-Ⅰ连续运行8年,在激 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和X射线激光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 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物理成果。
神光Ⅱ
1993年,国家“863”计划确立了惯性约束聚变主题,进一步推动了 国家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和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发展。
1994年5月18日,神光Ⅱ装置立项,工程正式启动,规模比神光-Ⅰ装 置扩大4倍。
近年来, 致力于研制和应用钕玻璃激光驱动器 “ 神光”系列装置, 取得了显著进展, 推动了我国惯 性约束聚变实验和理论研究, 并在国际上占有一 席之地。
神光Ⅰ
神光I建成为进行世界前沿领域的激光物理试验提供 了有利的手段,对尖端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均具有 重要意义。1986年夏天,张爱萍将军为激光12号实 验装置亲笔题词“神光”。于是,该装置正式命名 为神光-Ⅰ。1989年起,神光I直接驱动获5000000中 子产额,间接驱动获10000中子产额,冲击波压强达 0.8TPa,获近衍射极限类氖锗X光激光增益饱和。
问题4
为什么激光的照射时间要极短?
• 实际操作中无法达到完全均匀照射,必须 控制这部分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输出,使 粒子来不及飞散就已经开始核聚变。
• 节约能量。核聚变开始后就不需要外界提 供能量了,这时候没必要再用激光照射。
• NIF目前还没有真正实现“点火”,只能
释放燃料的部分能量。理论上产出与投 入的能量比为15:1,但是实际上只能做 到稍大于1:1。
“神光Ⅱ”的数百台光学设备集成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内。神光 Ⅱ能同步发射8束激光,在约150米的光程内逐级放大:每束激光的口 径能从5毫米扩为近240毫米,输出能量从几十个微焦耳增至750焦耳/ 束。当8束强激光通过空间立体排布的放大链聚集到一个小小的燃料靶 球时,在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间内可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网电力总 和数倍的强大功率,从而释放出极端压力和高温,辐照充满热核燃料 气体的玻璃球壳,急速压缩燃料气体,使它瞬间达到极高的密度和温 度,从而引发热核聚变。神光Ⅱ已实现“全光路自动准值定位”,实 验中能及时纠正因震动和温度变化而带来的仪器微偏,使输出激光经 聚焦后可精确穿过一个约0.3毫米的小孔,仅比一根头发丝略粗一点。
• 功率是经过放大的,不可能直接由国家电网输 出。
wk.baidu.com
就算功率是经过放大的,初始功率也至 少几千千瓦(寝室连一千瓦的吹风机都
不让我们用),这怎么办?
问题 2
这是NIF的电容、高压电线和7680个闪光灯
问题3
太阳内核温度也只有1500万开, 为什么实验室要将燃料加热到1
亿开呢?
• 太阳内核压强高达2.3*1016Pa,使得原子核 之间靠得很近而发生核聚变,实验室无法 达到这样的高压,只能通过提高温度来弥 补。
2007年2月4日,中物院神光Ⅲ激光装置实验室工程举行了开 工奠基仪式。
惯性约束核聚变的优劣
因为现在可控核聚变的主流方式就是惯性约束和磁约束,所以这里 我们聊惯性约束核聚变的优劣,主要是和磁性约束核聚变的对比之 下的结果。
首先从,这惯里性约,束我的设们备可可以以做看的到相这对较两小种(这思是路因进为磁行约束由于 要 应 另提 用 一可我供 更 方们控足 加 面只核够广,大泛惯能聚足。性说变够约强束在各的 的未有磁 开来千场 、) 关不秋, 火同,在 控未 制的不来 的领能的 更域说飞 好行 ,各孰器 这有优等 一优孰移点动易势劣装于。,置理可解能,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历程
神光计划
—惯性驱动核聚变激光约束装置
工程期限 1980-2030
下图为神光高能激光系统的球形真空靶室和光学设备
图为2008年11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 播曝光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惯性约束核 聚变激光驱动装置原型
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即开始惯性约束聚变 的研究,在王淦[gàn]昌、王大珩[héng]的 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院从80年代开始联合攻关,上海光机和长 春光机都是协作单位。六十年代初,我国 激光聚变研究刚刚起步的时候,钱学森院 士就形像地指出:你们的事业是在地球上 人造一个小太阳!
神光-Ⅲ
1995年,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在“863计划”中立项,我国科研人员开始研制 跨世纪的巨型激光驱动器——“神光-Ⅲ”装置,计划建成十万焦耳级的激光 装置。
2007年2月4日,中物院神光Ⅲ激光装置实验室工程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奠基仪 式。该工程位于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内,建筑面积28154m2,平面布置 :呈长方形布置,建筑物总长178m,总宽75m,建筑结构十分复杂。规划中 的“神光-Ⅲ”装置是一个巨型的激光系统,比当前世界最大的NOVA装置还 要大一倍多。原计划它具有60束强光束,紫外激光能量达60KJ,质量和精密性要 达到21世纪的国际先进水平,现在该计划可能已经进一步修改,以提高能量 规模。惯性约束聚变点火工程(2020年)被已确定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 术发展规划》的十六项重大专项之一。
1965年,上海光机所开始用高功率钕玻璃激光产生激光聚变 的研究。
1973年5月,上海光机所建成两台功率达到万兆瓦级的高功率 钕玻璃行波放大激光系统。
1974年,上海光机所研制成功毫微秒10万兆瓦级6路高功率钕 玻璃激光系统,激光输出功率提高了10倍。 1980年,王淦昌提出建造脉冲功率为1万亿瓦固体激光装置的 建议,称为激光12号实验装置。 1987年6月27日,神光I通过了国家级鉴定。 1994年,神光I退役,神光I连续运行8年。 1994年5月18日,神光Ⅱ装置立项,工程正式启动。 2001年8月,神光Ⅱ装置建成,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 先进水平。
• 进行高能物理实验,模拟超新星、恒星和 巨大行星内核的环境,探索宇宙的奥秘。
• 发展可控核聚变。
问题1 2012年3月的一次实验中,NIF以 4.11*1014W的功率输出203万焦耳的能量,
这相当于全美国所有电站发电功率的500 倍,这怎么可能?就算其他美国人当时都
不用电也远远不够啊?
• 2.03*106J其实并不多,1度电(1kW·h)是 3.6*106J,这次实验用电量连五毛钱都还不到。
目前,神光-Ⅲ原型装置“十五”建设目标已圆满完成,达到“8束出光,脉 冲-万焦耳”的水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后世界上第三个系统掌握新一 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总体技术的国家,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 备独立研究、建设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能力的国家。
我国激光核聚变大事记 1964年,王淦昌提出了研究激光聚变的倡议。
第二组
为了能够利用核聚变的巨大能量,现代 对于核聚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可控核聚 变,而这其中利用惯性约束核聚变 (ICF)就是一种重要的方向。
下面让我们简单了解惯性约束核聚变的 的基本情况。
基本原理
• ICF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激光、X-射线或者高 能粒子束作为能量驱动源,脉冲式地提供 高能量,均匀地作用于装填氘氚燃料的微 型球状靶丸外壳表面,进而形成高温高压 等离子体。利用反冲击力,使靶外壳极快 向心运动,压缩燃料,使其产生高温高密 度热斑。由于脉冲时间极短,热核燃料因 惯性而来不及飞散,从而充分发生聚变。
这张图是X射线从辐射空 腔两端射向靶球的模拟图
NIF有世界上最大的光学仪器。这是KDP晶体(磷酸二氢 钾),重360kg。整个装置需要约600个这样的晶体。
• 这是粗切成块的激光放大器玻璃薄片,整 个装置需要3072块这样的钕磷酸盐玻璃。
NIF的主要任务
• 模拟核爆炸,研究核武器的性能情况,使 得美国在不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保持核武 器的先进性。
发展历程
1964年,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院士独立地 提出激光聚变思想,并建议了具体方案.按照这一 创议,在我国第一个激光专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上海光机所开始了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的研制和应 用并于 1971年获得氘-氘碰撞中子. 1978年中国 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携手合作, ICF研究 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 从这里我们看到,该技术的核心就是怎样 获得均匀的高能的射线作为点火装置。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
• 这部激光器于2009年启 用,它可以将192束激光 的能量转换为X射线,聚
焦到一个胡椒粒大小的
燃料球上,在十亿分之 三秒内,以近5*1014W的 功率,输出约180万焦耳
的能量,产生一亿开的 高温和1016Pa的高压。
这是由于惯性约束是通过激光来控制聚变的启动和关闭的。
惯性约束耗能高、成本高。由于要得到高能的激光这需要消耗大 量的能量,而磁场的成本会相对较低。此外,靶丸的成本也很难 降下来。 惯性约束的持续性差。得到持续的高能粒子的难度较得到稳定磁 场的难度要大的多,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重复点火。
谢谢观赏
1990年,神光I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4年,神光-Ⅰ退役。神光-Ⅰ连续运行8年,在激 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和X射线激光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 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物理成果。
神光Ⅱ
1993年,国家“863”计划确立了惯性约束聚变主题,进一步推动了 国家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和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发展。
1994年5月18日,神光Ⅱ装置立项,工程正式启动,规模比神光-Ⅰ装 置扩大4倍。
近年来, 致力于研制和应用钕玻璃激光驱动器 “ 神光”系列装置, 取得了显著进展, 推动了我国惯 性约束聚变实验和理论研究, 并在国际上占有一 席之地。
神光Ⅰ
神光I建成为进行世界前沿领域的激光物理试验提供 了有利的手段,对尖端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均具有 重要意义。1986年夏天,张爱萍将军为激光12号实 验装置亲笔题词“神光”。于是,该装置正式命名 为神光-Ⅰ。1989年起,神光I直接驱动获5000000中 子产额,间接驱动获10000中子产额,冲击波压强达 0.8TPa,获近衍射极限类氖锗X光激光增益饱和。
问题4
为什么激光的照射时间要极短?
• 实际操作中无法达到完全均匀照射,必须 控制这部分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输出,使 粒子来不及飞散就已经开始核聚变。
• 节约能量。核聚变开始后就不需要外界提 供能量了,这时候没必要再用激光照射。
• NIF目前还没有真正实现“点火”,只能
释放燃料的部分能量。理论上产出与投 入的能量比为15:1,但是实际上只能做 到稍大于1:1。
“神光Ⅱ”的数百台光学设备集成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内。神光 Ⅱ能同步发射8束激光,在约150米的光程内逐级放大:每束激光的口 径能从5毫米扩为近240毫米,输出能量从几十个微焦耳增至750焦耳/ 束。当8束强激光通过空间立体排布的放大链聚集到一个小小的燃料靶 球时,在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间内可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网电力总 和数倍的强大功率,从而释放出极端压力和高温,辐照充满热核燃料 气体的玻璃球壳,急速压缩燃料气体,使它瞬间达到极高的密度和温 度,从而引发热核聚变。神光Ⅱ已实现“全光路自动准值定位”,实 验中能及时纠正因震动和温度变化而带来的仪器微偏,使输出激光经 聚焦后可精确穿过一个约0.3毫米的小孔,仅比一根头发丝略粗一点。
• 功率是经过放大的,不可能直接由国家电网输 出。
wk.baidu.com
就算功率是经过放大的,初始功率也至 少几千千瓦(寝室连一千瓦的吹风机都
不让我们用),这怎么办?
问题 2
这是NIF的电容、高压电线和7680个闪光灯
问题3
太阳内核温度也只有1500万开, 为什么实验室要将燃料加热到1
亿开呢?
• 太阳内核压强高达2.3*1016Pa,使得原子核 之间靠得很近而发生核聚变,实验室无法 达到这样的高压,只能通过提高温度来弥 补。
2007年2月4日,中物院神光Ⅲ激光装置实验室工程举行了开 工奠基仪式。
惯性约束核聚变的优劣
因为现在可控核聚变的主流方式就是惯性约束和磁约束,所以这里 我们聊惯性约束核聚变的优劣,主要是和磁性约束核聚变的对比之 下的结果。
首先从,这惯里性约,束我的设们备可可以以做看的到相这对较两小种(这思是路因进为磁行约束由于 要 应 另提 用 一可我供 更 方们控足 加 面只核够广,大泛惯能聚足。性说变够约强束在各的 的未有磁 开来千场 、) 关不秋, 火同,在 控未 制的不来 的领能的 更域说飞 好行 ,各孰器 这有优等 一优孰移点动易势劣装于。,置理可解能,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历程
神光计划
—惯性驱动核聚变激光约束装置
工程期限 1980-2030
下图为神光高能激光系统的球形真空靶室和光学设备
图为2008年11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 播曝光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惯性约束核 聚变激光驱动装置原型
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即开始惯性约束聚变 的研究,在王淦[gàn]昌、王大珩[héng]的 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院从80年代开始联合攻关,上海光机和长 春光机都是协作单位。六十年代初,我国 激光聚变研究刚刚起步的时候,钱学森院 士就形像地指出:你们的事业是在地球上 人造一个小太阳!
神光-Ⅲ
1995年,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在“863计划”中立项,我国科研人员开始研制 跨世纪的巨型激光驱动器——“神光-Ⅲ”装置,计划建成十万焦耳级的激光 装置。
2007年2月4日,中物院神光Ⅲ激光装置实验室工程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奠基仪 式。该工程位于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内,建筑面积28154m2,平面布置 :呈长方形布置,建筑物总长178m,总宽75m,建筑结构十分复杂。规划中 的“神光-Ⅲ”装置是一个巨型的激光系统,比当前世界最大的NOVA装置还 要大一倍多。原计划它具有60束强光束,紫外激光能量达60KJ,质量和精密性要 达到21世纪的国际先进水平,现在该计划可能已经进一步修改,以提高能量 规模。惯性约束聚变点火工程(2020年)被已确定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 术发展规划》的十六项重大专项之一。
1965年,上海光机所开始用高功率钕玻璃激光产生激光聚变 的研究。
1973年5月,上海光机所建成两台功率达到万兆瓦级的高功率 钕玻璃行波放大激光系统。
1974年,上海光机所研制成功毫微秒10万兆瓦级6路高功率钕 玻璃激光系统,激光输出功率提高了10倍。 1980年,王淦昌提出建造脉冲功率为1万亿瓦固体激光装置的 建议,称为激光12号实验装置。 1987年6月27日,神光I通过了国家级鉴定。 1994年,神光I退役,神光I连续运行8年。 1994年5月18日,神光Ⅱ装置立项,工程正式启动。 2001年8月,神光Ⅱ装置建成,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 先进水平。
• 进行高能物理实验,模拟超新星、恒星和 巨大行星内核的环境,探索宇宙的奥秘。
• 发展可控核聚变。
问题1 2012年3月的一次实验中,NIF以 4.11*1014W的功率输出203万焦耳的能量,
这相当于全美国所有电站发电功率的500 倍,这怎么可能?就算其他美国人当时都
不用电也远远不够啊?
• 2.03*106J其实并不多,1度电(1kW·h)是 3.6*106J,这次实验用电量连五毛钱都还不到。
目前,神光-Ⅲ原型装置“十五”建设目标已圆满完成,达到“8束出光,脉 冲-万焦耳”的水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后世界上第三个系统掌握新一 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总体技术的国家,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 备独立研究、建设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能力的国家。
我国激光核聚变大事记 1964年,王淦昌提出了研究激光聚变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