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借景及其在园林中的运用手法_田耀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
主要是借园外远处的风光美景。如古 代的白云晚望是峰峦重叠的远景,田野村 落平远的景象,天际地平线湖光水影的烟 景。那么现代则是以远山为依,一座现代 都市成为了主景。还有有名的皇家园林颐 和园借西部玉泉山的塔影、江南苏州的拙 政园借北寺塔、无锡寄畅园借惠山塔,这 些都是成功的远借之景。并且都有一个共 同的先决条件,那就是观赏者必须立于高 台或建筑之上,或被观赏者须有一定的高 度。所展现的是旷远宽宏的平视效果。 3.2 邻借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的内容不断充 实和更新以满足园林开放性的需要,借景 更是大有可为,如城际间的高速公路和铁 路上的中、远景;城市绿地在满足传统的 观赏功能时,还要作为人们相互交往的活 动场所而必须重视借景手法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过 元 炯. 园 林 艺 术 . 中 国 林 业 出 版 社 . [2] 刘 庭 风. 广 州 园 林 . 同 济 大 学 出 版 社 . [3] 黄东兵,等.园林规划设计.中国科学技
一般所借之景都是能够长期存在的。 如大地景观、人工建筑,还有百年古树等。 不会因时间的变化而不复存在,也不会时 间的推移而改变位置。 2.4 真实性
一般所借之景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 人们心中的臆想或情感的一时之抒发。
来自百度文库
3 借景的手法
借景究其实质是园内园外和园内各空 间景观的相互渗透或互为对景和相互烘托, 因而借景的具体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3.1 远借
环 境 科 学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NO.3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谈借景及其在园林中的运用手法
田耀全 1 尚阳 2 ( 1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艺术设计系 广东广州 5 1 0 5 4 0 ; 2 . 湖北黄冈工程学校 湖北黄冈 4 3 8 0 0 0 )
术出版社. [4] 唐学山,等.园林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 [5] 中 国 园 林 艺 术 通 论 . 章 采 烈 . 上 海 科 学
技术出版社. [6] 冯丹丽.浅析园林植物配置[J].科技创新
导报,2008,21:92.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以园外高处景物作为借景,或天空、 白云、月亮、飞鸟、星星等均可作为借景。 如苏州拙政园内“见山楼”借附近土山上 的 “ 雪 香 云 蔚 亭 ”, 北 海 借 邻 近 景 山 万 春 亭,广州云台花园借景白云山。所要求做 好的是如何利用地形或建筑物提高视点, 以此获得远眺的机会,且因仰视角过大,易 产生疲劳,所以一般会就近设置休息设施。 3.4 俯借
与仰视相反,是由高向低处俯视而获 得景观。如万春亭之借北海之景物,六合 塔之借钱塘江水景,白云山顶之借山下都 市浮屠风景。要求观赏者视点高,并因具 有趋边性而在边界处设护栏铁索墙壁等保 护性设施。 3.5 借时
利用某个时点或时段之花样众多的自 然景观或现象,借以营造一种气氛和意境。 如一日之间的晨曦夕霞,晓星夜月;一年之 间的春天风光明媚,夏日浓绿深荫,秋天碧 空丽云,冬日雪景冰挂;四季之间的春花灿 烂,夏日浓荫,秋果累累,冬青碧绿。 3.6 借天
(2)到后期借景的含义得到延伸和扩 展,被认为在园内也存在着借景。如景区 与景区之间,景点与景点之间,乃至景物之 间也相互存在着借景手法的运用。据知, 广州的荔湾湖公园是即以桥榭取胜,在五 秀湖西南角的长桥与堤、亭、廊相结合,桥 的起始处是亭,过十米之后才是榭立于桥 边,人入亭中小憩,或可近观金鱼,或可远 观海山仙馆。堤曲而多折,桥或高或低,变 化多端,各处景物均奔来入景。这则是园 内借景做得最为成功之作。
2 借景的特点
2.1 经济性 不耗费人力物力,不占园内的土地资
源。因是借园外景物来丰富园内景观,在 一个地方设立观赏点,可以看到别的景区 景点和景物。白云晚望就是典范。 2.2 丰富性
只要人的感官可及的空间景观均可入 景,这样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涵盖了 地形、山石、水体、动植物、建筑、以至 自然现象等所有要素。 2.3 长期性
即借花草苗木可使空气清新的气息, 烘托园林气氛。在我国古典名作红楼梦中 的大观园里以村居为园取名稻香村;恭王 府花园以香为景题的樵香径、雨香岑、妙 香亭、吟香醉月;岭南园之冠的荔香园有 联 “ 荷 花 世 界 , 荔 子 光 阴 ”,“ 三 伏 闻 藕 花 之 香, 六 月 品 荔 枝 之 味 ”。
是使园林周围相邻的景物进入视线中。 如一枝红杏出墙来可借,疏枝花影落于粉 墙可借,漏窗投影是就地借,隔园楼阁半露 头是就近借,低洼之地也可借,可观其水体 水景。如广州兰圃是最能代表岭南园林风 格的人工园林,其基地本是一长条形,西为 山坡东为平地,沿山坡做一长长曲水,宽则 为池,池边置榭,以水中心,细水池沼与冰 纹汀步成连理,浓荫之下植物各据一隅。 景点相望,景物相随,高低不限,各各相亲。 3.3 仰借
设立以听觉为主的景点。如拙政园燕 园的留听阁,取自晚唐李义山的留得残荷 听雨声;避暑山庄内的风泉清听、莺啭乔 木、远近泉声、万壑松风、听瀑亭、月色 江声。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中瑜 园的小姐楼有联“欲知鱼乐且添池,为爱 鸟 声 多 种 竹 ”。 可 见 借 声 之 手 法 广 泛 用 于 园林之中。 3.8 借香
4 结语
总之借景之手法可归为三类,一是提 高视点位置;二是借助空间外通之道;三是 开辟透景线,以借远景或自然景观。若按 感官特征来划分,有直接的视觉景物相互 借景;或在不具备视觉景物的情况下,依靠 自然创造一种自然的气氛,通过味觉、嗅 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而产生一种意境、情 怀或趣味。岭南四大名园之可园的《可楼 记 》 说 :“ 居 不 幽 者 , 心 不 广 , 览 不 远 者, 怀 不畅”。白天借远处大海群山, 近处人行车 马,晚上则借城市的灯光。广州州府园林 的越秀山以镇海楼俯瞰周边,清晖园的留 芳阁和立园的毓培楼也是为了借景。
(1)在早期,借景的含义仅局限于借园 外的景物,即是将园外在园内可以看到景物 组织进来。如广州白云山是广州的龙脉和 北山,白云山风景区早已成为自然景观最集 中的地方,其山上开设有山顶公园,公园的 主要景点就有从宋代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就 列入羊城八景之一的白云晚望,此处并不是 山之最高,但可以凭眺远山城市,凭栏远望, 景入眼底,尽收于公园之内,令人心旷神怡。
是对天气变化的欣赏。国外的现代园 林内不设亭、廊等荫蔽设施,以为风吹雨 打更添趣味。恰如“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
庭信步”。还有借稳定的四季更替, 以此抒 发情怀。如东晋王威的“望秋云,神飞扬, 临 春 风 , 思 浩 荡 ”; 陆 机 的 《 文 赋 》“ 遵 四 时 之叹世,瞻万物之纷思,悲落叶于劲秋,喜 柔 条 于 纷 芳 ”。 3.7 借声
摘 要: 本文旨在阐明借景的含义及特点后, 着重分析其在园林中的具体运用手法。 关键词:借景 含义 特点 手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08)11(c)-0079-01
1 借景的含义
指将特定的园林空间以外的视线可及 的景物,有意识地组织起来进行欣赏,并使 其成为园内景物的一部分的一种重要造景 手 段 。 明 朝 计 成 在 《 园 冶 》 一 书 中 说 :“ 园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者园虽别内外,得 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 所 至 , 俗 则 屏 之 , 嘉 则 收 之 ”。 明 末 清 初 的 造 园 家 李 渔 也 主 张 “ 取 景 在 借 ”, 杜 甫 诗 “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 诗 中的西岭雪和东吴船既是框景,也是借景。 至于岭南园林中的景墙却开着极大的漏 窗,这样作固然是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同 时也为借景作好极大的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