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双体船_飞翼_轮研制综述
高速穿浪双体船船型及性能研究_何义(1)
⾼速穿浪双体船船型及性能研究_何义(1)⾼速穿浪双体船船型及性能研究*何义赵连恩(哈尔滨⼯程⼤学船舶与海洋⼯程系,哈尔滨150001)摘要穿浪双体船(WPC)是在⼩⽔线⾯双体船和⾼速双体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新型⾼性能船,它保留了SWATH 船型的低阻⾼速、甲板⾯积宽敞等优点,同时融合了深V 船型优良耐波性作者对穿浪双体船的船型及阻⼒和耐波性等⽅⾯进⾏了研究关键词穿浪双体船;耐波性;阻⼒分类号 U 661.3Study of Form and Performance of High SpeedWave Piercing CatamaranHe Yi Zhao Lianen(Dept.of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Harbin Eng ineering U niversity ,Harbin 150001)Abstract Wave piercing catamaran is a new type of high speed multi-hull ship w hich is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high speed catamaran.In this paper the hydrody -namic research of w ave piercing catamaran is described.It includes the study of resis -tance and seakeeping perform ance.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 ith those of round-bilge and deep-Vee hulls.Key words wave piercing catamaran;seakeeping;resistance图1 艇体型线图0 引⾔穿浪双体船(WPC)是80年代在⼩⽔线⾯双体船(SWATH)和⾼速双体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新型⾼性能船,它保留了SWATH 船型的低阻⾼速、甲板⾯积宽敞等优点,同时融合了深V 船型优良耐波性,克服了SWATH 船⽚体⽆储备浮⼒和空间⼩等缺点因此WPC 具有⾼效节能,综合性能优良,建造⼯艺简单,使⽤成本低,技术风险⼩等特点,已为许多先进国家所采⽤[1]收稿⽇期:1996-05-31* 船舶⼯业国防科技预研基⾦资助项⽬责任编辑:刘⽟明第18卷第4期哈尔滨⼯程⼤学学报 Vol.18, .41997年8⽉ Journal of H 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ug.,19971 性能与船型1.1 主尺度及⽚体形状在排⽔量已确定的情况下,选择穿浪双体船的长宽⽐L /B ,或确定修长系数L / 1/3,应以付⽒数F 为根据,在F =1.0~3.0的过渡航态范围,其修长系数越⼤则对阻⼒性能越有利,因此相应的长宽⽐L /B 值就越⼤穿浪双体船的容积付⽒数通常在1.5~2.5的范围,较⼤的修长系数可获得较好的阻⼒性能⽚体采⽤深V 形的横剖⾯形状,艏部龙⾻甚⾄可下沉到基线以下,以增加V 形的程度,形成极深V 形,可避免艇艏底部出⽔,从⽽减⼩波浪的拍击⽔线进⾓,根据付⽒数和结构⽅⾯的允许,取得越⼩越好对⾼速轻型穿浪双体船艉底横向斜升⾓,可以根据阻⼒性能和耐波性能来确定,通常采⽤较⼩的的值可获得较⼤的动升⼒,能提⾼艇的快速性能,同时有利于采⽤喷⽔推进器但对于航速较低、排⽔量较⼤的⼤型穿浪双体船,采⽤使后体变平来产⽣有效升⼒的⽅法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升⼒正⽐于尺度的平⽅⽽排⽔量正⽐于尺度的⽴⽅这不仅不能获得所谓的滑⾏特性,改善阻⼒性能,反⽽会使耐波性恶化因此,对于此类船可以采⽤较⼩的艉端收缩系数和较⼤的艉底部横向斜升⾓ 1.2 浮体⼲舷与常规双体船相⽐,WPC 具有较⼩浮体⼲舷,尤其在艏艉两端,⼲舷⼤幅度减⼩,甚⾄为负值,这使得浮体的储备浮⼒沿船长具有合理的纵向分布,以减⼩船体对波浪运动的响应,避免发⽣失速这使穿浪双体船在波浪中具有较⾼的航速,提⾼耐波能⼒,改善船体运动性能,在较⾼的海情下减⼩晕船率,能正常使⽤和发挥武备的威⼒1.3 连接桥和中央船体的形状连接桥和中央船体的形状与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性能有密切关系连接桥的形状关系到储备排⽔量的分布,因此影响到穿浪双体船的航态控制和耐波性能连接桥的⽔线⾯尖瘦,能提供的附加储备浮⼒很⼩,特别是在靠近艏艉端部连接桥采⽤拱形的横剖⾯形状,有利于减⼩波浪对船体的冲击作⽤,也有利于船体的横向强度中央船体在艏部的龙⾻采⽤下垂的形式,横剖⾯呈深V 形,可缓和在⼤波浪中中央船体艏底部所受到波浪的砰击,同时提供附加的储备浮⼒在⼀般海情下,中央船体不与波浪接触,只有在很⼤的海浪中,其图2 剩余阻⼒系数曲线附加的储备浮⼒可防⽌由于浮体的储备浮⼒不⾜,⽽使船艏过于陷⼊波涛中,以⾄甲板上浪或发⽣埋艏现象1.4 浮体间距浮体间距增⼤,当F r <0.5时,对于静⽔阻⼒的影响,规律性不太明显;当F r >0.5时,⼀般对静⽔阻⼒有利,对耐波性也有利,间距越⼤对艇在横浪中的运动越有利,可使其横向和纵向加速度明显减⼩,特别是在较短横波长的情况下更为有利同时,使甲板⾯积增⼤,有利于舱室布置9 第4期何义等:⾼速穿浪双体船船型及性能研究图3 阻⼒⽐较和甲板载货但是过⼤的浮体间距对船体的横向强度不利,使艇的结构重量增加2 船模试验及结果2.1 船模尺⼨及试验状态试验模型为玻璃钢材料制作,外观光滑平顺,尺度为船模总长1.740m ,⽔线长1.560m ,总宽0.744m ,⽚体宽0.136m ,吃⽔0.036m ,型线图见图1 2.2 试验数据处理2.2.1 阻⼒试验及数据处理阻⼒试验在静⽔中进⾏,试验前对模型重量、吃⽔和浮态等参数进⾏了严格调整,完成了三种排⽔量时,不同航速下阻⼒的测量试验结果见图2 将阻⼒曲线换算成600t 实船的阻⼒曲线,并与同吨位单体船进⾏⽐较,见图32.2.2 耐波性试验及数据处理试验前对重⼼位置和纵横向惯性矩进⾏了仔细调整和校验,完成了迎浪航⾏三种航速不同波长的试验,同时测量记录了纵摇、升沉、艏加速度、艉加速度、波浪增阻,还完成了正横波浪中静⽌横摇试验,测量记录了横摇、升沉值,试验结果见图4,其它结果见⽂献[2] 为了解实船在⼀定海情下的耐波性,需将船模在⽔池规则波试验结果换算成不规则波条件的运动响应,采⽤ITTC 单参数谱,根据试验值可确定幅频响应函数,从⽽计算出不同有义波⾼和航速下对应的运动有义值,计算通过编程在微机上完成图4 耐波性试验曲线3 理论计算由于穿浪双体船⽚体间距⽐较⼤,如计算迎浪情况,可忽略⽚体间的相互影响,细长的⽚体较好地满⾜了切⽚理论的假设,可采⽤切⽚理论进⾏耐波性计算10 哈尔滨⼯程⼤学学报第18卷(a +A 11) Z +A 12 Z +A 13Z +A 12 +A 13 +A 14 =F Zc cos e t +F Zs sin e t(J +A 21) Z +A 22 Z +A 23Z +A 22 +A 23 +A 24 =M c cos e t +M s sin e t⽅程两边除2,满⾜(a +A 11) Z /2+A 12 Z /2+A 13Z /2+A 12 /2+A 13 /2+A 14 /2=F Zc cos e t /2+F Zs sin e t /2(J +A 21) Z /2+A 22 Z /2+A 23Z /2+A 22 /2+A 23 /2+A 24 /2=M c cos e t/2+M s sin e t /2式中, Z Z Z 分别为升沉加速度、速度、位移;分别为纵摇⾓加速度、⾓速度、⾓度;a 船本⾝的质量;J 船本⾝的纵向转动质量;F =F Zc cos e t +F Zs sin e t 是分解成余弦项和正弦项的升沉波浪扰动⼒;M =M c cos e t +M s sin e t 是分解成余弦项和正弦项的纵摇波浪扰动⼒矩;系数A 11,A 12 ,A 21,A 22 是流体动⼒系数,与频率有关其它符号说明参见⽂献[3]由于两⽚体完全对称,因此可按单体船的切⽚理论进⾏⽔动⼒系数计算及求解,但当对该船计算时应做湿表⾯修正,此修正应根据试验进⾏另外,由于艏部的特殊性,也应特殊处理程序说明见⽂献[4] 本计算在单体计算的基础上计算其耐波性能,包括纵摇、升沉、艏艉加速度、波浪增阻等理论计算及试验⽐较见表1表1 穿浪双体船理论计算与试验⽐较(浪⾼2.0m )纵摇/( )升沉/m 艏加/g艉加/g波浪增阻速度/kn 18301830183018301830理论2.331.300.760.700.400.440.160.251.441.85试验2.481.440.850.730.600.450.240.300.951.51理论计算结果接近试验结果,可以作为迎浪时的耐波性预报4 结果分析及结论(1)由剩余阻⼒系数曲线可知(见图2),此船的阻⼒峰现象明显 F r =0.5时不利⼲扰相互叠加,剩余阻⼒达到峰值,阻⼒⽐同吨位单体船⾼10%,⽆效⼲扰点F r 0据有关资料分析,此类船为0.7附近当F r >F r 0以后,剩余阻⼒曲线明显平坦,所以对于⾼速双体船设计状态取在0.7以后与⼀般单体船⽐较,低速时阻⼒性能稍差⼀些,⾼速时阻⼒性较优(2)通过计算600t 穿浪双体船在航速18kn 和30kn ,波⾼为2.0m (4级海情)和3.5m (5级海情)下的耐波性,并与常规圆舭船及深V 船的⽐较可知(见表2,表3):低速时,由于不11 第4期何义等:⾼速穿浪双体船船型及性能研究能充分有效发挥其穿浪性能,因此耐波性较差;当⾼速时,由于船型发挥了穿浪性能,⽚体象尖⼑⼀样穿过波浪,⼩的⽚体⼲舷更增加了其过浪性能,其运动性能除升沉外,普遍优于⼀般船型表2 穿浪双体船耐波性(浪⾼2.0m )纵摇/( )升沉/m 艏加/g艉加/g波浪增阻速度/kn 18301830183018301830穿浪船2.481.440.850.730.600.450.240.300.951.51深V 船2.172.100.430.570.410.580.240.372.483.06圆舭船2.752.560.650.820.620.740.300.422.632.92表3 穿浪双体船耐波性(浪⾼3.5m )纵摇/( )升沉/m 艏加/g艉加/g波浪增阻速度/kn 18301830183018301830穿浪船5.253.871.842.060.830.820.370.573.317.30深V 船4.334.541.141.470.641.030.390.655.439.08圆舭船5.135.331.461.920.831.330.450.745.779.23(3)波浪增阻在各种速度海情下均优于⼀般船型,因此,该船在波浪中可保持⾼航速通过研究表明,穿浪双体船在⾼速时是⼀种耐波性优良的船型,特别适合于车客渡船和其它对耐波性要求较⾼的船型因此,作者认为穿浪双体船是我国⾼速船发展的重要⽅向,具有⼴阔的应⽤前景参考⽂献1 赵连恩⾼性能穿浪双体船的发展与军事应⽤前景 94⾼性能船学术会论⽂西安,19942 哈尔滨⼯程⼤学新型船舶研究室穿浪双体船模型试验报告哈尔滨⼯程⼤学,19933 李积德船舶耐波性哈尔滨:哈尔滨⼯程⼤学出版社,19924 戴遗⼭船舶适航性计算⽅法船⼯科技,1977,(1)12 哈尔滨⼯程⼤学学报第18卷。
船体专题
船体专题:多体船的发展XX学院2010XXXXXXXXX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新型船舶,即多体船的发展,包括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并简要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多体船、小水线面一、简介多体船是目前新兴的一种船舶。
与传统的船舶相比,它具有更加优越的浮性和稳性、耐波性、机动性和隐身性,所以无论是民用运输还是军事应用,多体船已成为21世纪的新船型加以广泛研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国外的相关研究目前多体船根据船体数量分类,主要有双体船、三体船等。
首先说双体船。
在多体船中,双体船最容易制造,所以发展也最为迅速。
双体船主要包括普通高速双体船、小水线面双体船、穿浪双体船、水翼双体船和气垫双体船等。
在军事方面,小水线面双体船和高速双体船技术最为成熟。
双体船诞生至今,以美、日等发达国家取得的发展最大,特别是近10年来,双体船作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新船型,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兴趣。
展望未来,双体船的发展趋势具有大型化的特点。
从历史上看,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吨位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二三百吨发展到80年代后期的3000吨,并有继续增大的趋势。
这表明,大排水量的双体船的技术基础已经形成。
在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后,这一预言就会成为现实。
总的来说,研究与其他船型原理相结合的高性能双体船,是高性能船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体船阻力性能优于双体船,这是因为多体船水线面横向宽度大且稳定性高,可以满足执行多种任务,正越来越引起重视。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结构更为复杂,操纵性差。
英国对三体船应用于实际做出贡献。
2000年,英国海军建成的“海神”号三体试验舰下水,它采取了柴电动力装置,船长98米,宽22.5米,吃水3.2米,排水量1100吨,最大速度20节,是一艘里程碑式的船舶,也是世界第一艘三体舰。
三、多体船在我国的发展我国船舶制造业起步较晚,不过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努力,主要在双体船上也取得了很多成绩。
2007年,武昌造船厂建成一艘1500吨小水线面双体船,将于2008年交付船东使用。
具有新颖翘曲型船体的高速双体船
电流 导体类 似 , 们 将 这 种 现 象 称 为 “ 水 道 中 的 我 浅
超导性 ” 。更进 一 步 , 们 宣 布 不需 要水 道侧 壁 反 我
体作 出处 理 。所 以作为 实例 , 体 可 以做成 翘 曲形 船
状, 以致 于波 浪 只在一 侧产 生 。
一
射, 不依 靠 水 道 宽 度 , 之 以 有合 适 形 状 船 体 的双 代 体船 , 也有 可能 取得 这种 超导 性 。
的 。B sm r ue a m建议 通 过双 翼 飞机 的造 型 , 除飞机 消
方法 , 船 体 的后 半 部 分 与前 半 部 分 相适 应 , 以 使 可 达 到这一 点 。这 也意味 着在 设计 的超 临界 速 度下 ,
两个前 体在 内侧 产 生 的首 波 相 互 作 用 于 另 一 边 的 尾后 体 , 并且 使 两侧 尾 波 消 失 。 因此 从 理 论 上 讲 , 双体 船是 没有 波 浪尾波 流 的 , 即零波 浪阻 力 。 亦 根据 这个 原理 , 本文 中设 计 了一 种新 型 的 翘 在 曲双 体船 , 主尺 度与 霍伊 泽尔 在杜 伊斯 堡 浅水 拖 其 曳水池 中 试 验 的 双 体 船 主 尺 度 相 同 。利 用 S A . H L L WT N O A K程 序对新 型 纵 向翘 曲 双体 船 和常 规 直线 型双 体船 在相 同吃水 下 , 进行 了 一 系列速 度 范 围 内
与 船模 试 验结 果 相 比较得 到 了证 实 。这 个 结 果 是
通 过应 用 S A L W A K程 序 得 到 的。 新 型 纵 向 H LO T N
翘 曲 型双体 船 的数值 计算 结果 , 常 规直 线 型双 体 与
一
11
高速隐身双体船的发展趋势
“杰维斯湾”号:现代高速双体船的军事应用
春秋中文社区在1999年9月到2001年5月期间,为支援东帝汶维和行动,澳大利亚海军租借了一艘长86米的高速双体船,将其改名为“杰维斯湾”号。在这次行动中,该船高速往返于达尔文港和帝力港之间,完成了兵力、车辆、备品备件和设备的运输任务,对国际维和部队后勤系统的顺利运作发挥了作用,证明了大型商用双体船在海运中的潜在能力。
2000年7月,在美国“塔拉瓦”两栖戒备大队的配合下,澳大利亚海军与该国国防科学技术机构在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对“杰维斯湾”号进行了一系列海上测试。在租借期间,澳大利亚海军还对该船进行了其他的一些海上测试,包括在不同距离处对其水上和水下信号的测量试验、装载和卸载试验、对其运动特征的研究等。这些测试表明,该船有能力承担运送特种作战部队的启发下,美国海军研究生院进一步开展了代号为“石弓”(crossbow)的双体小型航母研究项目,并提出了两种设计方案。一种可搭载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另一种可搭载无人作战飞机或无人侦察飞机。
春秋中文社区现代高速双体船的发展趋势
提高续航能力 目前国际上研制高速双体船的厂商已经意识到,目前高速双体船的航速已经能够满足海战的需要,但续航能力有待大幅度提高,并为此开发了多种方案,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有两种,一种是加装远程燃油箱,另一种是加装油料补给设备。
其次,目前的高速双体船的适航能力不足。“杰维斯湾”号之所以在东帝汶维和行动表现出众,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航行海域比较平静。澳大利亚海军在使用“杰维斯湾”号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受船体结构的限制,该船在浪高超过4米,风速超过33节,或者海况超过5级时,将无法正常运行。
鉴于高速双体船的上述局限性,澳大利亚海军在近期内已经不再打算使用高速海运船。然而澳大利亚海军仍然计划在其他一些发展项目中考虑使用双体船,例如计划在2010年左右用高速双体船替换大型运输舰“拖布鲁克”号,从2015年开始逐步替换两艘两栖运输舰。
双体船的总体性能设计
2 2
1 双体船的性能特点
1. 1 甲板面积大
IX =
2Χ
双体船单位排水量甲板面积比单体船大 50% , 如果考虑到双体船可以有效地增加上层建筑层次, 上述比例可达100% , 而不用担心稳性不够。 对需要 足够甲板面积和追求多层次上层建筑的客船、 游览 [1][2] 船、 渡船来讲, 双体船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双体船连接桥增加了大量甲板面积, 但亦带来 了钢料重量明显增加, 因此, 双体船不宜于要求载货 能力大的货船和冷藏船。 1. 2 兴波小 双体船将片体宽度做得很瘦削, L b = 8~ 15, 甚至达 22。 当 F n > 0. 3 时, L b 大者, 对降低兴波阻 力和减少船波具有明显效果。 当选择的主尺度范围 使双体船处于低兴波状态的所谓有利干扰区, 双体 船的快速性能明显优于相同排水量的单体船。 尤其 是当高速单体船掀起巨大船波, 严重危害内河道中 过往小船及冲刷两岸河堤时, 内河双体船成了人们 [3] 期望发展的船型。 1. 3 稳性好 它又是双体船显著突出的特点。 双体船有两个 分开的片体组成, 使水线面的横向惯性矩大大增加, 所以复原力矩很大, 稳性极好, 稳性储备比单体船大
L) L)
高速双体船适航性研究表明[ 5 ] , 高速时的横摇 角和横摇加速度分别比低速时缓和3- 3. 5 倍和22. 5倍; 高速时双体船纵摇角和纵摇加速度超过相同 参数的单体船。 图1是常规单体船和双体船横摇和纵
33
摇3% 保证率的角度摆幅。
图1 单体船和双体模型横摇纵摇3% 保证率的角度摆幅
排水体积佛氏数 F b 谐摇时 qm 谐摇时 am
双体船 单体船
45 45
k b
高速双体船的总体性能
高速双体船的总体性能摘要:顾名思义,我们一般把由两个单船体横向固联在一起而构成的船称为双体船。
高速双体船由于把单一船体分成两个片体,使每个片体更瘦长,从而减小了兴波阻力,使其具有较高的航速,目前其航速已普遍达到35-40节;由于双体船的宽度比单体船大得多,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体船,且具有承受较大风浪的能力;双体船不仅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而且还具有阻力峰不明显、装载量大等特点,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军用和民用船舶。
以船舶结构力学、静力学、流体力学为基础,运用计算方法,简单分析高速双体船的结构性能,从而证明双体船在未来的实用性。
关键字:高速双体船;结构力学;结构性能;结构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军事应用方面的要求,高性能船在世界上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在50至60年代,水翼船优先得到了发展;在60年代中后期,气垫船进入使用领域,占领了部分水上高速客运市场;在70年代后期,高速双体船迅速崛起,并在北欧地区首先得到发展,澳大利亚后来居上。
据并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公司经营水上高速客运业务。
双体船作为高性能船舶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发展尤其令人瞩目。
高速双体船是一种集优良的耐波性、快速性、稳性和回转等各种航海性能于一身的高性能船型。
它既保留了小水线面双体船的低阻,高耐波性及常规双体甲板面积宽敞的优点,同时融会变通了深V船型的特点,克服了小水线面双体的片体无储备浮力、空间狭小和要求复杂的航态控制系统和传动系统等缺点克服了常规双体船的片体干舷高储备浮力过大,对波浪响应敏感,船体纵摇和摇周期接近,易出现“螺旋状”摇摆而引起乘客不适等缺点。
1.高速双体船的性能特点[1]双体船,即由两条船型一样,尺度相同的船体又名片体,中间采用连结桥将它们连结起来的一种船型。
这类船舶的一大特点是甲板宽敞、平坦。
在每个片体尾部各装一台主机和推进器石直线航行时,左右两只螺旋桨可同时运转发出推力。
高速轻型穿浪双体船船型及性能试验研究
长 的虚 长度和动 升力 , 能提 高船 的快 速性 , 同时也有利 于采用 喷水推进 器 , 但对 耐波性不利 。 因此在 1 0 4
t 穿浪船 型线设计 中, 艉底横 向斜升 角 设 计 了两种方 案 , 即
分 别 为 0 7 3和 0 9 6 .5 .1。 2 3 片 体 艏 端 形 状 的 选 择 .
收稿 日期 :0 60-8 修 改 稿 收稿 日期 :0 70— 3 2 0— 90 ; 2 0 —72
维普资讯
4 9卷
第 3期 ( 总第 1 2期 ) 8
董文才 , : 等 高速 轻 型 穿浪 双 体 船船 型及 性 能 试 验研 究
其艉端 收缩 系数 ( 即方艉水下 横截 面积与舯剖 面 的水下 面积之 比)傅 氏数越低则 艉端收缩 系数应越小 。 。 对于较 高的傅 氏数 和某些特 殊使用 条件 , 以采用 较高 的艉端 收缩 系数 , 高可接 近 1 0 可 最 . 。高 速轻型 穿 浪双 体船艉底 横 向斜 升 角 可 以根据 阻力性 能和 耐波性 能来确定 , 若采 用较 小 的值 , 高速的艉端 收缩系数 2,
片 体艏端 形状直 接影 响阻力性 能和 穿浪能 力 , 别是在 波长为 1 特 ~2倍船 长 的波 浪 中顶浪 航行 时 ,
其垂荡 和垂向加速 度还是较 大的 。为了减少 艏部运动 加速度 , 增加艏部运 动阻尼 , 艏端设置 了两种横剖 面形状 : 一种是不 超基线 的深 V 形 , 另一 种是 在艏端 基线 以下设 置扁平 的椭 圆回转体 , 通过模 型试验确 定这两 种艏部横剖 面的优 劣 。
2 轻 型 高 速穿 浪 双 体船 线 型 设计
2 1 片体横 剖面的选 择 .
穿浪 双体 船 的片 体采 用深 V 型 的横 剖面 形状 , 耐 波性 有利 , 舯底 部 横 向斜 升 角 M最 好 大 于 对 船 2 。其舯 剖面可分 为单折 角线 和双折角线 两种 基本形 状 。通常 双折 角线适用 于要求有 较大 的舱 容及 航 5,
高性能船-普通双体船
13
- =2C /B的关系 粘性干扰因子β与片体间距C /B的关系 粘性干扰因子β与片体间距C
0 0
14
特征参数与阻力的关系
其粘性干扰因子β与形状因子(1+k)与航速无关。 β主要取决于L/B 。对于片体为水下侧投影面积较大的wigley数学船型来说,β随C0的 增大而减小。 当片体间距保持不变,兴波干扰相位和幅值随片体的长宽比(L/B)的 变化而变化,(L/B)越小兴波干扰效应越大,峰谷点的位置趋向更高 的Fr数。 在Fr=0.35—0.42范围附近通常可以获得有利的兴被干扰结果。 将Fr=0.5作为区分高速双体船和低速双体船的临界速度是适当的。 在超过某一速度Fr。(称谓无效干扰速度)之后,片体间的兴波干扰与 片体间距C0和长宽比L/B无关并且完全可以忽略。
高性能船舶水动力学
第三章 普通高速双体船
高速双体船的特征 高速双体船的阻力特征及临界速度概念 高速双体船阻力计算 高速双体船耐波性近似计算
2
一、高速双体船 船型特征
3
较单体船瘦长
同 船 长 内 河 船 阻 力 系 数
推驳 货船 单体客船
双体船
双体船的优点
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特别宽敞的甲板 良好的稳性和耐波性 良好的操纵性和机动性 在侧向受风时,双体船比相同受风面积的 单体船横漂要小 装卸货物容易
圆舭高速双体船的剩余阻力系数曲线
20
圆舭高速双体船的干扰系数kr=∆Cr/Cr曲线 圆舭高速双体船的干扰系数kr=∆Cr/Cr曲线 kr
21
片体间距对阻力的影响
22
片体间距对阻力的影响
23
临界干扰片体中心距
24
片体横剖面形状对阻力的影响
圆舭双体船横剖面
高速双体滑行艇加装水翼试验研究
理 的滑 行快 艇通 过 流体动 升力减 小 了排水 体积 及艇 底 湿面 积 , 较 高速 度 下获 得 比 圆舭 排 水 船艇 低 得 在
多 的阻力 。然 而 从 整 体 评 价 该 艇 高 速 阻力 仍 然 偏 大 , 存在 随航 速进 一 步 增 高 功 率需 求 激 增 的总 体 并 概 念 。设若 在 滑行艇底 增 设或 配置水 动效 率较 高 的 动力增 升 系统 , 以较低 的 阻力提 供较 高 的附加 升力 ,
下同 比提速 1 % , 0 同时验证 双 体 滑 行艇 加 装 水翼 提 速 的有效性 及设计 开发 的可行性 。
1 试 验 艇 动 力 增 升原 理 介 绍
船 舶 从 过 渡滑 行 状态 开 始 , 用 于船 底 的流体 作
动升力 逐渐 增强 , 至进 入 滑 行 状 态 。基 于 滑 行原 直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2期 20 0 8年 o 4月
江 苏 船 舶
JANGS S P I U HI
Vo . 5 No 2 12 . Apr20 . 08
高 速双 体 滑 行艇 加 装 水翼 试 验 研 究
刘 玉 川
( 无锡东方高速艇发展有 限公 司 , 江苏 无锡 24 8 ) 102 摘 要: 双体 滑行水翼艇是一种集双体滑行艇和水翼艇 为一 体的复合 型高速艇 , 通过 双体船 增加艇 自身横 向稳
性及其耐波性 。在双体滑行艇两片体 内侧增设滑行水翼 面 , 在运动过程 中, 航速 达到一定值后 , 水翼 的水动效应
为艇体提供一定的升力 , 艇体 上升 , 使 减小艇底湿面积及其阻力 , 使双体滑行艇阻力大大降低 。双体 滑行水翼艇 兼备 了双体滑行艇和水翼艇两者优点 , 双体 滑行水 翼艇综合解 决 了高速 艇稳 性和 快速性 问题 , 艇 的技 术性能 使
高速双体船_飞翼_轮研制综述
第21卷 第2期1998年12月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JOU RNAL O F SSSR I V o l .21N o.2D ec .1998高速双体船“飞翼”轮研制综述许统铨 杨春勤 谢克振(运输系统部)摘 要 介绍该船的船型概况,船型设计优化,航行性能评价以及其它关键因素,可供研究设计与推广应用该类船型参考。
关键词 高速双体船;船型设计;航行性能19982421收稿.序言“飞翼”轮是一艘铝合金高速双体船,按内河A 级航区设计,主要航行于长江口吴淞至崇明、长兴、横沙三岛。
1995年完成设计,1996年建造,1997年初投入营运,1997年7月29日通过交通部科技成果暨新产品鉴定。
该轮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铝合金高速双体船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本文介绍该船的船型概况,主要的研究成果及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供研究设计与推广应用此类船型时参考。
高速双体船具有甲板面积大,布置宽敞,稳性好,吃水浅,操纵灵活,没有水翼船或气垫船那样的易损或复杂部件,使用可靠,维修方便等优点。
近20年该船型发展迅速,在国际高速客船市场上雄踞首位,据统计全球高速船订货总数中高速双体船约占一半。
我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的10年中已进口了近百艘高速双体船,大多数分布在珠江三角洲,此外长江三角洲及渤海湾也有若干艘进口双体船在营运。
本船是国内建造的第一艘航速25kn 以上的铝合金双体船。
1 船型概况1.1 船舶主尺度本船属双机双桨铝合金双体船型,船舶主尺度如下:总长31.5m 设计水线长28.8m 总宽9.30m 型宽9.0m 型深3.20m 设计吃水1.35m 片体宽2.52m 设计排水量98.0m 最大航速25.0kn 服务航速23.0kn 旅客总数205名船员定额8名1.2 船舶总体布置船舶总体布置见图1。
全船以主甲板为分舱甲板,其下设置4道水密横舱壁,把每个片体图1 “飞翼”轮总布置简图划分为5个舱,即舵机舱,主机舱,辅助设备舱,船员舱和首尖舱。
穿浪型高速双体船技术特点及其发展概况_吴伦楷
2000 年 4 月 第3期
[ 综述]
船 舶 SHIP & BOAT
Jun e, 2000 NO. 3
2 穿浪型高速双体船在我国的研制
穿浪型高速双体船是 80 年代初期首先由澳大 利亚人研制出来的。得改革开放先行之利的广东, 随 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引进高性能船应用于粤港航 线的同时, 我院也加速了开发研制工作。例如, 我们 曾为广西梧州设计并由梧州船厂建造的全铝金合金 170 客位高速双体船。1993 年, 在中船总公司有关领 导和科技局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 我们开展了与澳 大利亚高性能多体船设计公司 ( AMD) 的合作, 成 立了广州海上巴士工程有限公司 ( SBI) , 成功地引 进了 AM D 公司研制双体船的先进技术。应该指出 的是, 由 CSSC 控股的深圳远舟科技实业公司加入 了 SBI 的董事会, 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AM D 公司 已和 SBI 签署了 “许可证”合同, AM D 将现有的和 将来研究发展的先进多体船技术 ( 包括穿浪型) 提 供 给 SBI 使 用, 并 明 确 SBI 在 中 国 有 独 家 使 用 AM D 的许可技术进行设计、组织建造和销售的权 利。SBI 将成为可独立设计穿浪型高速双体船的公 司之一, 并已成功地完成了第 1 艘 AM D150 型, 180
穿浪型高速双体船技术特点及其发展概况X
吴伦楷 罗建明 (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 关键词] 穿浪型高速双体船; 技术特点; 发展现状 [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穿浪型高速双体船的特点 , 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制及其发展概况。 [ 中图分类号] U 674. 95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9855( 2000) 03-0015-04
浅谈高速双体船
浅谈高速双体船
卢明
【期刊名称】《武汉船舶技术信息》
【年(卷),期】1999(000)003
【总页数】1页(P8)
【作者】卢明
【作者单位】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科研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74.951
【相关文献】
1.浅谈高速双体船 [J], 陶红梅
2.基于STAR CCM+的高速双体船航态与阻力性能预报方法研究 [J], 陈涛; 崔健; 陆泽华
3.一种高速双体船的阻力快速预报方法 [J], 杜庆森;李文强
4.高速双体船带T型翼和压浪板自航船模的设计建造 [J], 张小波;曾令斌;周德武
5.基于阻力性能的高速双体船水动力构型优化 [J], 袁文鑫;杜林;于群;陈景昊;李振琦;李广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 第2期1998年12月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JOU RNAL O F SSSR I V o l .21N o.2D ec .1998高速双体船“飞翼”轮研制综述许统铨 杨春勤 谢克振(运输系统部)摘 要 介绍该船的船型概况,船型设计优化,航行性能评价以及其它关键因素,可供研究设计与推广应用该类船型参考。
关键词 高速双体船;船型设计;航行性能19982421收稿.序言“飞翼”轮是一艘铝合金高速双体船,按内河A 级航区设计,主要航行于长江口吴淞至崇明、长兴、横沙三岛。
1995年完成设计,1996年建造,1997年初投入营运,1997年7月29日通过交通部科技成果暨新产品鉴定。
该轮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铝合金高速双体船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本文介绍该船的船型概况,主要的研究成果及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供研究设计与推广应用此类船型时参考。
高速双体船具有甲板面积大,布置宽敞,稳性好,吃水浅,操纵灵活,没有水翼船或气垫船那样的易损或复杂部件,使用可靠,维修方便等优点。
近20年该船型发展迅速,在国际高速客船市场上雄踞首位,据统计全球高速船订货总数中高速双体船约占一半。
我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的10年中已进口了近百艘高速双体船,大多数分布在珠江三角洲,此外长江三角洲及渤海湾也有若干艘进口双体船在营运。
本船是国内建造的第一艘航速25kn 以上的铝合金双体船。
1 船型概况1.1 船舶主尺度本船属双机双桨铝合金双体船型,船舶主尺度如下:总长31.5m 设计水线长28.8m 总宽9.30m 型宽9.0m 型深3.20m 设计吃水1.35m 片体宽2.52m 设计排水量98.0m 最大航速25.0kn 服务航速23.0kn 旅客总数205名船员定额8名1.2 船舶总体布置船舶总体布置见图1。
全船以主甲板为分舱甲板,其下设置4道水密横舱壁,把每个片体图1 “飞翼”轮总布置简图划分为5个舱,即舵机舱,主机舱,辅助设备舱,船员舱和首尖舱。
机舱位于主甲板下F 5~F 18肋位,在主甲板后部有一配电间,兼作机舱值班室,由该值班室能方便进出左右两个机舱。
推进轴系为斜轴直线传动,安装倾斜角约6°。
在主机上方的主甲板和上甲板设置吊机口,舱口盖板能方便拆卸。
机舱前壁上方设置通风管道,兼作紧急出口。
船员舱位于主甲板下F 24~F 35肋位,左右两个船员舱共8张床位及相应家俱。
主甲板中部设普通客舱,共189个座位,客舱前部有小卖部和配餐间,后部有男女厕所和船员浴室,小卖部旁侧有一应急门,紧急情况下旅客可由此登上首部升高甲板。
特等客舱位于上甲板中部,舱内设4个包厢,每个包厢设2只双人沙发,共可容纳16名旅客,从后壁两扇高级落地玻璃门可步出观光或拍照,体现特等客舱的高档品味。
驾驶室位于上甲板前部,内设微机驾控台一座,可对机舱中的主机进行遥控,也可切换为11许统铨等:高速双体船“飞翼”轮研制综述机旁直接操纵。
1.3 主要机电设备本船采用2台Z12V190BC4型的柴油机作推进主机,额定功率为800k W,额定转速1450 r m in。
减速齿轮箱为船用铝壳体750G型,减速比为2.47。
采用两台额定功率为59k 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辅机,2台互为备用。
2 船型设计优化2.1 主尺度优化配置对于过渡型排水量船而言,排水量长度系数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双体船的排水量长度系数定义为:C =V 2 (L 10)3其中,V为双体船排水体积(m3);L为设计水线长(m)。
由图2可见,C 的改变将引起剩余阻力系数C r的显著变化,说明高速双体船的有效功率对其排水量的变化十分敏感。
本船取C =2.0左右,将可保证在F n=0.7~0.9范围内有较满意的C r值。
双体船每个片体的宽度应尽可能取小值,但首先必须保证主机布置所需的最小宽度。
本船主机最大宽度为1.569m,考虑主机安装及日常维修需要,取片体宽度为2.52m。
图2 不同排水量长度系数的C r-F n曲线图3 间距比变化对阻力的影响 双体船的型宽主要取决于总体布置以及片体间的兴波干扰特性,图3和图4分别表示不同间距比对双体船有效功率和阻力干扰系数的影响。
阻力干扰系数定义为双体船阻力R与两倍片体阻力R∞之比值。
间距比越小,干扰越大,在F n=0.5附近干扰阻力达到最大值,这时双体船阻力可比两倍片体阻力大20%以上,而在高速时,当F n>0.75以后将出现负干扰。
本船取间距比k b=2.571,航速13kn~23kn为不利干扰区(其中21kn~23kn为基本无不利干扰区),大于23kn为有利干扰区。
采用这个间距比值达到了航行性能优秀,满足总体布置要求和有效控制船体重量的优化组合。
21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1998年第2期图4 阻力干扰系数随航速的变化图5 非对称和对称片体线型在相同排水量下的阻力对比2.2 片体线型优化本船大部分型线由直线段和较为平坦的曲线段组成,只有少数型线(如联接桥与两个片体接合部)采用弧形曲线,这种线型特征使船壳体和肋骨型材的加工工作量大为减少,而且对提高焊接质量十分有利。
这一点对研制首制船是重要的。
为了研究不同片体线型的影响,还专门进行了对称片体与非对称片体的对比船模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对称片体明显优于非对称片体,见图5。
尽管非对称片体间的干扰阻力在不利干扰区(F n =0.4~0.65)比对称片体小一倍,但由于非对称片体自身的阻力性能比对称片体差得多,因而反映在总的阻力上还是非对称片体差。
况且片体间的干扰现象并非坏事,在有利干扰区(F n >0.75),干扰大反而有利。
除非设计航速落在不利干扰区,才考虑采用非对称片体较为合适。
本船最终采用的是对称折角线型,达到航行性能优秀和施工方便的优化组合。
2.3 改善航态的措施双体船在高速时的飞溅现象比较显著,特别是由于采用对称片体线型,飞溅流严重冲刷连接桥底部,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船舶高速航行时飞溅的形成是由于船体表面水面以上附近的驻点压力产生的。
在F n >0.5,飞溅随航速的增加而急剧增长,严重时引起甲板溅湿和影响驾驶视线,并产生一个附加阻力——飞溅阻力。
飞溅阻力由飞溅压阻力和飞溅摩擦阻力两部分组成。
借助于合适的防溅条可以使飞溅流脱离船体表面,从而使船体溅湿面积减小并降低飞溅摩擦阻力,而飞溅压阻力却是难以改变的。
为了用防溅条改善飞溅现象的同时也减小船体总阻力,必须使防溅条自身的阻力比由于防溅条使船体溅湿面积减小而引起的飞溅摩擦阻力的减少量还要小。
防溅条阻力由防溅条压阻力和防溅条摩擦阻力两部分组成。
防溅条的结构参数很多,这些参数的变化对防溅条阻力及防溅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要对这些结构参数进行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必然引出一个庞大的研究计划,这在时间上和经费上都是难以办到的。
因此我们根据对飞溅现象的观察分析并参阅有关资料,对防溅条系统的布置形式,防溅条数量及其安装位置,防溅条的宽度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形成3个防溅条系统方案进行试验对比,最后实船采用由两条水平防溅条组成的第一方案效果十分满意,飞溅流十分清晰地从防溅条处脱离船体表面,飞溅高度大为降低,且在水表面不发生飞溅的反射,在两片体内侧两股飞溅流交会之后也不会打到联接桥底部。
在高速时此防溅条系统还使船的总阻力减小,达到了31许统铨等:高速双体船“飞翼”轮研制综述预期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进行过加装尾压浪板的船模试验,但某些快艇的试验结果表明,C =2.0是一个临界值,当C <2.0时,剩余阻力相对较小,纵倾的改变对总阻力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所以尽管加装尾压浪板后,尾部下沉量及纵倾角均明显减小,但总阻力却变化不大。
因此研制实船时没有考虑加装尾压浪板。
2.4 推进方式的探讨高速船的常用推进方式有螺旋桨和喷水推进。
就本研制船而言,根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喷水推进的总效率比螺旋桨低20%,加上价格和系统重量方面的原因,本船宜采用螺旋桨推进方式。
尽管喷水推进具有保护性好,工况变化适应性强,引起振动小等优点,但难以弥补上述3个方面的缺点。
图6 三叶常规桨与五叶大侧斜桨本船采用巴甫米尔的快艇螺旋桨设计标准及计算方法,设计了一对三叶桨,试航结果表明:与主机和船体的配合较好,航速指标也达到,但由螺旋桨诱导的叶频脉动引起了较大振动,主客舱甲板的实测振动最大值0.41m s 2~0.95m s 2,尾甲板最大值1.4m s 2~1.7m s 2,尽管都在国家标准限值之内,但仍嫌偏大。
所以后来又设计了一对鹰翅型大侧斜(390)五叶备用桨,试验结果表明,对减小振动有明显效果,主客舱甲板和尾甲板的实测振动最大值均降低70%以上,航速与原来的三叶桨差不多,说明推进效率没有降低。
图6为三叶常规桨和五叶大侧斜桨的照片。
3 对研制船航行性能的评价3.1 快速性我们选择两艘国外设计建造的高速双体船来同本船进行比较。
一艘是挪威设计的“紫琅”41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1998年第2期号,另一艘是英国设计的“T ricat 120”号,选择这两艘船的理由是因为它们均在SSSR I 大水池做过船模试验,船模加工和试验条件皆与本船相同,有较好的可比性。
我们把它们的船模试验结果换算至相同的排水量,然后在较宽的速度范围内进行对比。
图7和图8分别为本船与“紫琅”号和“T ricat 120”号的裸体有效功率的对比。
比较结果表明:在航速25kn ~30kn 和排水量133t 时,本船的有效功率比“紫琅”号低18%~19%;在航速25kn ~30kn 和排水量122t 时,本船的有效功率比“T ricat 120”号低7%~8%,这说明本船的阻力性能已可与进口船相媲美,且略有超出。
图7 本船同“紫琅”号在相同排水量下的阻力对比图8 本船同“Tr icat 120”在相同排水量下的阻力对比3.2 耐波性在长江口小九段测速区域,实船遇到6级西北风(10.2m s ),风吹时间40h 的气象条件下,以23.4kn 航速横浪航行时,纵摇有义值为1.61°,横摇有义值为5.03°,升沉加速度有义值为0.051g ,在波浪中失速很小。
稳性校核结果表明,8级风时的稳性衡准K =2.418,表明本船的耐波性及抗风能力良好。
3.3 操纵性(1)回转试验表明,本船全速(1450r m in )满舵时的稳定回转直径约6.1倍船长,相对纵距为4.26,满舵旋回时的最大横倾角为6°,稳定回转时的横倾角为2°~3°。
(2)Z 形试验表明,本船初始回转能力之纵距A z1′=1.8,超越角为2°~3°,均满足I M O 要求,航向改变性指数P =0.42,说明本船应舵性能良好。
(3)制动试验表明,本船惯性制动平均冲程S 1=310m ,紧急制动平均冲程S 2=228m ,均满足I M O 操纵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