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专业知识讲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损失参数 是指产流历时tc内的平均损失强度。
降雨过程与入渗过程示意图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R=P-I0-f– tc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6.3 当之处流,请域联汇系流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6.3.2 等流时线原理
流域上各点的净雨,经过坡面汇入河网,再由河网流达出 口断面,总称汇流。从坡面和土壤表层汇入河网的,称为坡面 汇流,其历时较短,一般只有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另一部分渗 入地下,经由地下途径注入河网的,称为地下汇流,历时可长 达几天或几十天。
初损后损法 径流系数法 相关法 水量平衡法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初损后损法:是一种下渗曲线法的简化的 方法。它把实际的下渗过程简化为初期损 失和后期损失。产流前的损失量称为初期 损失,产流后的损失量称为后期损失。
(1)
(2)
(3)
(4)
(5)
(6)
(7)
(8)
0
5
58 0
0
3
28 120 27
0
27
6
44 130 56 150 0
206
9
3 115 60 311 236 0 608
12
82 53 337 489 16 895
15
60 38 298 530 33 899
18
24 11 213 469 36 745
6.2 设计净雨量的推求
6.2.1 暴雨损失及分类 暴雨损失指降雨过程中由于植物截留、蒸
发、填洼和下渗而损失的水量。一次降雨损失, 主要表现为下渗损失。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6.2.2
下渗
下渗的物理过程及作用力
渗润阶段 渗漏阶段 渗透阶段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推理公式法
推理公式法以暴雨形成洪水的成因分析为 基础,同时考虑影响洪峰流量的主要因素,建 立理论模式,并利用实测资料求得公式中的参 数。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式中,ri-第i 时段地面净雨强度。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时段 (h)
地面净雨 等流时面 hs(mm) 积ω (km2) h1=5mm
部分流量Q(m3/s)
h2=28mm h3=44mm h4=3mm Q (m3/s)
分子力、毛管力、重力
毛管力、重力
重力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下渗曲线和下渗量累积曲线
下渗率或下渗强度 下渗能力 下渗曲线和下渗量累积曲线 初始下渗率和稳定下渗率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21
156 334 32 533
24
62 244 23 329
3
98 17 114
6
7
7
9
0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二、讨论 1、 降雨分布不均匀问题
实际降雨在流域面上分布可能是不均匀的。如果能求出 各等流时面积上的时段平均雨量,计算精度可提高。 2、 流速变化问题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持续增加,下渗率不断降低。当 下渗仅靠重力作用时,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下渗率 称稳定下渗率。
影响一次降水下渗过程的主要因素,有降雨强度及 历时、土壤含水量、土壤构成情况等。此外,地表坡 度与糙率、植被及土地利用状况对下渗亦有影响。
下渗过程可用各时段下渗量F(mm)和各时刻下渗 率f (mm/h)表示。
根据实验资料推求。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fo
ft= fc+(fo- fc)e- t
F
霍顿下渗曲线
fc fc
t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6.2.3 设计净雨量的推求
ω5
5Δt
ω4
4Δt
ω1
ω3
ω2
3Δt
Δt
2Δt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计算
出流断面在第i 时段出流量是由第一块面积ω1 上的本时段净雨,第二块面积ω2上一时段净雨……
等所合成的:
Q iri 1ri 12.. . h it 1h i t1 2...
Fra Baidu bibliotek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率的变化规律,也可用数学公 式表示,如常用的霍顿公式:
ft =(f0-fC)e -β t + fc 式中,ft— t 时刻的下渗率;
f0— 初始下渗率; fc— 稳定下渗率; β— 递减指数; 式中f0、fc及β都是反映土壤特性的参数,只能
若流速大小随流量而变,等流时面积就不是恒定数值, 使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别,一般情况是以峰为准,采 用使洪峰流量误差最小的流速数值作为绘制等流时曲线的依 据。
等流时线法适用于地表径流(包括壤中流)的坡面汇流和 河网汇流。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一、等流时线
等流时线是在流域上勾绘的一组等值线,每条等值线上
各点的水质点,将同时到达出流断面。两条等流时线间的面
积称为等流时面积,按顺序用ω1、ω2、ω3 ……表示, 其汇流时间分别等于t1=Δt、t2=2Δt、t3=3Δ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