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观园与园林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衔山抱水建来精 多少工夫筑始成
----《红楼梦》大观园图样分析与中国园林建筑特色
摘要 : 曹雪芹真不愧是中国古代最出类拔萃的小说巨匠。以我们今人的眼光来重新拜读这部百科全书似的宏篇巨著,竟然惊奇的发现曹雪芹还扮演着一个出色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师的角色——《红楼梦》便是他气势恢弘的巨大建筑工地,大观园则是让他自感“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得意之作。用今人对小说 “七实三虚”的标准去衡量和约束红楼梦,品评大观园已很不合适。利用自然而高于自然,近于自然而不等于自然,师法自然而不局限于模仿自然山水之形态。
关键字:图样分析 中国园林建筑 功能 特色 布局
序言
曹雪芹真不愧是中国古代最出类拔萃的小说巨匠。他以自己超人的想象力,天才的剪辑能力,以及生花妙笔的感染力,为我们创作了《红楼梦》这部传世佳作。《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之林中享有盛誉,有口皆碑,无人不晓。以我们今人的眼光来重新拜读这部百科全书似的鸿篇巨著,竟然惊奇的发现曹雪芹还扮演着一个出色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师的角色——《红楼梦》便是他气势恢弘的巨大建筑工地,大观园则是让他自感“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得意之作。小说中的大观园早已跳出单纯文学虚构的范畴,成为3000年以来中华造园传统最完整、最宏大的典范。它必将作为中华传统建筑文明的集大成者而彪炳千秋。
(一) 大观园之概况
用今人对小说“七实三虚”的标准去衡量和约束红楼梦,品评大观园已很不合适。大观园在前80回中占了64回,作为红楼梦主要人物的活动场所和重要情节的展开场所,诸如大观园试才(17回)、元妃省亲(18回)、刘姥姥游园(40回)等前后历次情节涉及到的景点,都能相互吻合,丝丝入扣,不差毫爽,这便真的让人不能不赞叹其构思之精巧了。作者就是这样娴熟的运用国画反复皴染之法,为我们构造了这个“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园林,写的如此和谐完美,这么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品评,不妨从以下六方面着眼:
一、立意构思 二、掇山理水 三、亭台楼阁 四、莳花栽木 五、题名点景 六、诗情画意
结合大观园,看它是如何体现了这几个方面的。
一、立意构思
凡建园者,必先于立意处胸有丘壑,否则定为败笔。大观园便有它高超的立意构思艺术,“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城垣楼阁,直接入东府后花园中。宁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会芳园本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段活水,其中竹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
就前来。”(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这便充分体现了文人哲匠因地制宜的理性思想。利用原有建筑,节省下许多才力,立意处已显不落俗套。惟其如此才是大观园,才能体现出曹雪芹高人一筹的先进思想。明末清初造园大师计成在《园治》中反复强调“体宜因制”的造园思想与创作思路,所谓“体宜因制”,也就是造景要因地制宜,向往自然,追求天趣。《园治》中用一句高度概括的话叫做“境由人作,宛自天开”,而大观园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已有建筑为据,以原有自然风景为景,巧加组合改造、加工、剪裁,从而形成精练概括的风景,典型化的自然。这种借景,点景,添景,最大限度内利用原有景观的办法,不知比刻意雕凿要好多少倍呢!
此外,我们还可以梳理出大观园的大致图样(如图1) 。《红楼梦》中有这样的话:“老爷们议定好了,从南边一带接着东府里花园起,转到北边,一共丈量了,三里半大,可以建造省亲别园了 ”。
另根据“西北通一带贾母卧室后”,可知西北一带是多宽出的。这样便可大致得出其大致形状(如上图)。假定231.6m为模糊的刀把形的长度,则可推出总面积为20260.8平方米,顶多也就三百亩大小。有人总以为建园一定要大面积才有气势,孰不知中国园林极讲究以小见大,以少总多,以有限达无限。即使面积不大,能引人做天下之想,发是宇宙之感,这才是中国园林艺术精华之所在。“大家闺秀”故不失为美,“小家碧玉”也是别样风景,要知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留园也就几十亩,怎么能以大小论美媸呢!
二、掇山理水
山水在我国园林建筑中是构成自然美最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建筑家窦武在《文人园林试论》一文中作了透辟的论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是中国两千年来‘士’这个阶层的价值观念、社会形态、道德规范,审美追求和审美趣味的结晶。要研究它,就要从自然美的发现与田园生活的意境两方面下手。” 何谓自然美?何谓田园生活?《红楼梦》第17回中作者通过宝玉的口道破了天机:“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不负郭,背山山无脉,近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二字,正是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巧而终不相宜”。师法自然,绝不是在形式上模仿自然景观,一如现在城市改造中大建仿古建筑一般。
关于假山的设置
艺术,在17回中得以集中体现。通过贾珍与贾政二人对话,表达了假山的设置在正门而入的地方,使人一入门,先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拦住游人的视线,从而避免了一览无余的直白寡味。真是妙趣横生。不是胸有丘壑,哪能想到这里,现在诸多园林设计大抵仿照大观园的思路。此处题名曰“曲径通幽处”,是因为曲径展示的是一种委婉回旋的美。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延缓游人的行进速度,增加欣赏者的观赏视点,造成时间加长,空间加大,给人于深邃的空间关系中品味山水。惟曲才有韵味,惟曲才有情趣。
作为一位扬州通,他娴熟地运用“瘦西湖”的水景设置方法,使人们觉得大观园似乎处处有水,有如圆明园中的福海。水本有根,木定有源。曹雪芹通过贾珍的口对水系做出了一番解释:“1、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2、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3、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4、总共流到这里5、仍然合到一处6、从那墙下流出。(第十七回)”贾珍带众人出了怡红院,看见清溪前阻,显然溪水是流动的。从2句下,都是从沁芳闸提高了水头的那股水,从东往西,流到稻香村与苗圃区,再从开闸口流到西南角。为保持水头,才筑了一道柳堤,即五十九回莺儿编柳篮处的“西南上”。所谓“西南上”,应包括翠障里的流泉与潇湘馆的水源,这股水由怡红院出来,后汇入“瘦西湖”主流,再由南墙出来,从而构成了大观园完整的水系。如果没有看出沁芳闸、翠樾棣与柳堤保持水头的作用,把溪水与湖水混为一谈,就不能正确理解大观园的引水技巧,更不能明白当手下人听了贾珍的解释后,为何齐赞神妙之极。脂批中早就盛赞沁芳闸曰:“写出水源,要紧之极。造园圃者唯知弄莽憨顽石,壅苯之冢,则谓之景。皆不知水为先著,此园大概一描,处处未尝离水,盖又未写水之从来,究竟只一脉,赖人引导之工园不易成,景非泛写。”(《辑评》227页)曹雪芹的造景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 亭台楼阁
如果一座园林内的亭台楼阁没有明显功能分区,便会一团糟,再美也让人生厌。而大观园决不是这样。它所有的馆舍都围绕着正殿,如众星捧月般衬托出中央正殿的威仪。既突出了实用功能,又严格遵守了古典园林“尊卑有序”的规范与组合。礼仪区即省亲别墅的高潮部分,以中轴线为中心,充分体现出来了皇家气派与宫廷威仪,显得大气威严,气象庄重。幽静区列于东面,很自然,因为东面是会芳园,树木成林,幽静异常,正堪此功能。而后勤区列在西面刀把儿上,突出了实用功能。馆舍区相对于礼仪区而较北去。这样的布局,为后世
立下了典范。
再看这建筑名目就足以让人看的眼花缭乱了。中国古代建筑品目繁多,功能各异,各具特色,而在大观园几乎都得以体现。一部《红楼梦》几乎相当于一个不小的古建博物馆了。据我粗略统计,现将大观园中出现的建筑名目罗列出:
景观建筑:
厅: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是园林宅第的公共建筑
(2个) 体仁沐德厅 补仁谕德厅
堂:建于建筑群中轴线上,作为家庭庆典的举办场所
(3个) 嘉荫堂晓翠堂 余荫堂
楼:作卧室书房观景,多临水背山
(2个)缀锦楼 大观楼
阁:用来藏书观景或供巨型佛像
(2个)含芳阁 缀锦阁
亭:憩息赏景,形状各异,方圆八角折扇皆有
(1个)牡丹亭
桥:点缀环境,借景障景
(2个)蜂腰桥 沁芳桥
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多为书斋名或茶馆的字号
(1个)蓼风轩
榭:多建于水边,点饰水岸,观赏水景的园林建筑
(1个)藕香榭
斋:书房卧室之用
(1个)秋爽斋
苑:多种花木,绿化最佳
(1个) 蘅芜苑
馆:书房卧室,招待宾客居住或综合之用
(2个)潇湘馆 凹晶馆
寺庙建筑:
庵: (2个)达摩庵 栊翠庵
庙: (2个)玉皇庙 清堂
绿化区:
红香圃 芍药圃 木香棚 翠樾埭 芦雪庭 花溆 荇叶渚 芭蕉坞 蔷薇院 荼蘼架
又如有风来仪、杏帘在望、红香绿玉、万象更新、文章造化、蘅芷清芬、文才风流、凝辉钟瑞、世外仙缘这样的匾额,只需寥寥几个字便点明了建筑的表征含义,画龙点睛式的点出了建筑本身的特征,把景物拓展为历史沉淀的诗文意境。一提起来“怡红快绿”,人们会立即联想到那芭蕉,那西府海棠,进而想到海棠社题诗。只有黛玉的捷思敏才才能配的上“有凤来仪”高洁,而住在“蘅芷清芬”里的,除了宝钗,决不可能是别人。这才是真正达到了人景交融,天人合一。
四 莳花栽木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礼仪建筑即使再美,如果没有奇花瑶草,芳林琼树点缀其间,也会因为过分单调而索然无味。构成园林意境的意象,应包括人文景观,即以建筑为主体的宫殿楼台、高堂亭榭、洞门漏窗以及曲径小桥、古碑断碣、几案屏风、器玩古董。然而更不可或缺的是清山绿水、紫陌红尘、茂林修竹、月色星辉、云雾烟霞、风雨晦明这样的自然景观。大观园有它自己的取景方式。这处翠峰盈目,那里藤萝掩映,此地曲径通幽,这边清溪泻雪,那儿就石蹬青云,变化万端,决无雷同。步移景换,时刻不同。
五 题名点景
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有不少是历代
文人墨客游览名山胜水、佳园美景留下来而名垂不朽的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千百年来这早已成为沿革的传统,它们实际上已经构成景观意境的文化环境,成为园林景观必不可少的文学烘托。《红楼梦》十七回中,贾政、宝玉在一群清客的陪同下,游历大观园,遍题匾额,便是如此。正如贾政所说:“偌大景致,若无亭榭文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得生色。” 对联、匾额既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又是文人参加园林创作,表达园林意境主要手段。大观园内的对联匾额,更足以引起我们感慨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博大精深了。有如:
有凤来仪 宝鼎茶闲烟尚绿,悠窗棋罢指犹凉
杏帘在望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蘅芷清芬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蘼梦也香
顾恩思义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披恩荣。
它们大多能画龙点睛,起到对景致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再加上“梦兆绛云轩”、“情悟梨香院”、“品茗栊翠庵”、“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等这些诗一般的情节,将园林建筑与人物活动恰如其分的融在一起,进而使这些建筑也有了生命,成为园林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六 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粹可以用一个“雅”字概括。雅与俗相对,是一种书卷气。超逸而非偏执,生动而非板滞,淡扑而非浓艳,含蓄而非浅陋,都是雅的内涵也是古典园林的品质。它从有限通往无限的特殊空间处理方式,同充溢其间的“雅”致情调融合贯通,诞生了特殊的艺术境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座园林就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就是一首有形的抒情诗。大观园里有它自己的诗情画意,斑鹿鸳鸯戏耍其内,琴剑悬瓶广悬于壁。对额楹联充塞其间。其它诸如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浆声捱乃,尽能以景入情,以情化景。引人遐思,使人心境涤荡。只看那潇湘馆里那竿竿湘妃竹的“龙吟细细,凤尾深深”,你便会明白此意境之浓郁韵籍了。
总而言之,大观园是把大自然的山水花木,移植于有限的空间,通过别具匠心的布局院落组合,山石结构、道路设计、植物配置,再现了自然景物之美,通过建筑物有规律的形状与山岩树木不规则的对比,进而达到和谐统一,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近于自然而不等于自然,师法自然而不局限于模仿自然山水的形态,这就是作为杰出园林规划设计师的曹雪芹建筑园林艺术精髓之所在。他巧妙而高超的利用建筑山水
花木,书画、艺术、文学,构筑了这样一个虚虚实实、似虚又实的大观园。它体现着一种艺术匠心,最充分发挥后达到与自然妙合的境界。正是领悟到山水的势态与神韵,并将其融入对园林构成要素的加工中,使之化为园林的灵魂,才真正成就了自然的艺术化与艺术的自然化。
(二) 大观园的建筑细部构成与特色
余英时教授认为大观园是曹雪芹艺术创造方面的伟大成就。从建筑园林学角度说,大观园是对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作了一次成功的综合与艺术实践。大观园是虚构的,既使是某省某处之山,甚至地名确有,那也只是文学家创作时的素材。我们决不能煞有介事的拿着图样去探讨和考证些诸如大观园究竟是恭王府还是随园,抑或是在北方还是南地这样愚蠢的问题。但这不等于说大观园是胡扯,是瞎掰。曹雪芹对建筑园林景观学的了如指掌与运用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至于我们没有人怀疑曹雪芹是一位绝顶出色的园林建筑专家。
我们再来看一下大观园核心建筑的细部格局。它本是元妃省亲之用,因而严格遵守“礼”的规范。“礼”对建筑的约束,首先是在建筑类型上形成一整套礼制规范系列,并将其作为传统建筑的规范加以保持。在大观园所有建筑中,正殿即嘉荫堂,无疑是主题部分。前楼后堂,两厢配殿,围成中国特有的四合院。前楼下层是穿堂,上层是戏台。后堂前面有月台,是贾家排班朝见元妃的地方。正殿前楼与左右飞楼、斜楼都有元妃提名。《红楼梦》七十五回写到“贾母堂上赏月,月台上焚着斗香,屏着风烛,呈现着瓜饼及各色果品,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装饰豪华之极,铺张之极,可见正堂地位之重要。曹雪芹可谓是位功用主义的建筑师,岛上的这些礼仪建筑,不但形象丰满、完整、庄严,且利于驻跸,完全符合驻防的要求。从馆舍布置服从功能分区的角度大观园的布局是极其合理的。怡红院与潇湘馆在大岛之南,分列礼仪建筑中轴线东西,相隔很近,便于宝黛二人交流感情,为宝黛朝夕相处提供了张本。不然的话,两个建筑隔十万八千里,又怎么方便宝黛二人日常会面呢!蘅芜苑在瘦西湖之北,靠大主山,院内只种藤蔓香草,即使有奇草仙藤也是冷而苍翠,内案上只一个土定瓶,供数枝菊花并几本书,却也符合宝钗藏愚守拙,安分随时的大家闺秀性格。分畦列亩与苗圃区相互因借,灌溉可用渠水。芦雪庵在藕香榭附近。荇叶渚有荇,紫菱洲有菱,藕香榭有莲花,蓼风轩有蓼花,这些景点实际上是大观园的水上植物园,是苗圃区的水上延伸。
稻香村位于园之西北,与迎春、探春、惜春的居所相接,便于李纨管教三春。栊翠庵位于东面湖区偏北“瘦西湖”东支外岸的位置,大概与园内西面稻香村相当。此外有些小景点小说用了简叙,如贾政一干人等从稻香村出来,肯定进入了苗圃区。所以小说里说:“过了荼蘼架,进入木香蓬,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略略几笔带过,并无太多信息,自然也不必深考。东西幽静区,除对沁芳闸闸桥叙述略详外,其它也用略叙。“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室,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进去。”可以不去深究它。大局已定,如要研究其详尽细部,可参考徐恭时先生1980年6月出版的《芳名应锡大观园 ——红楼梦大观园新考》附图。
(三) 由大观园到古典园林艺术建筑之将来
大观园对园林艺术早已成为不尽的话题。提起《红楼梦》就不能不提起大观园,就不能不提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未来。在我们刚刚跨过21世纪门槛的今天,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仍然能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呢?正是由于具有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玲珑别致的格局、含蓄深邃的意境,体现了一种博大精深的民族特色与民族气派,所以才能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享有盛誉。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孕育出中国古典园林这样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千载不朽的园林体系。我们应该珍惜这笔祖宗留下来的遗产,决不能让它断送在我们这一代的手里。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工作中,已出现了杨鸿勋先生对园林景观创造的阐释,刘敦桢先生对苏州园林意境理论的阐释,傅熹年先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规律的认识,周维权先生对颐和园意匠景观特色的阐释等。他们作为第一代建筑园林研究方面的先驱者已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现在传统文化面临着危机感,西方文明凭借着它的经济威力大行于世,大有“西学东渐”之势,甚至出现了中国自己的园林研究还没有国外先进的局面。如果我们还不能系统全面地去研究、发展、改进我国传统建筑文明,则它完全有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现萎缩、断层、甚至灭绝的可能。中国的建筑人士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后人不能在第一代先驱者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创新,并促进理论提高,必然丧失最后的机遇。到那时,我们将真的愧对列祖列宗,成为中华之不肖子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