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明文知识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说明文知识整理
一、说明文的考查内容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的顺序;
3、说明的方法;
4、语言的准确性分析;
5、说明文的结构。
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说明的内容或话题。
说明对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说明对象时,只有明确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才能判断准确。把握准说明对象对理解文章的内容有着重要作用。
尤其要强调,文章的说明对象不一定是本段的说明对象。例如《中国石拱桥》文中,文章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但第⑤段的说明对象就是赵州桥。
2、说明对象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即该事物所具有的特有的个性。它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显性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一般来说,一个说明对象往往有着多个特征,但一段文字中体现的可能只有部分特征,要注意区别。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1、看标题,有的标题会直接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雄伟的人们大会堂》;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总结;3、从找中心句入手;4、从找关键性语句入手;5、综观全文,提炼概况。
三、说明顺序
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理本身的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阐释事理要按照其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的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
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Tips:1、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例如,由古至今或由今溯古;2、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3、若说明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排顺序。
*把握说明顺序的方法
1、根据说明文的类型做出相应判断。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多用时间和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则多使用逻辑说明顺序;
2、了解说明对象。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等,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事物,多采用逻辑顺序(通过包括由总到分、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上均可反之)。
3、把握语言标志。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例如首先、其次、再次等。
四、说明方法
1
关于说明方法的答题模板:指出说明方法 + 说明对象的特征 + 说明方法的作用
例如:这一段(句)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起到了……的作用。
注意:看题干要求是找一种还是几种说明方法,是找主要说明方法还是全部说明方法。若只找一种,要找说明特征最明显且最容易回答的。牢记说明方法表格中说明方法作用中的关键性术语(加粗内容)。
五、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这些也同样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具体考查中,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查: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
2、理解具体语句中的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意的准确性;
3、理解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六、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2)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还是结果到原因,等等。
(3)并列式结构:表明事物之间是并列的关系。确定结构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1、说明对象自身的条理性;2、
2
人们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
七、考题整理
(一)赏析说明文语言的方法
A.题型及答题技巧:
1、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例如“说说词语‘……’的意思”
2、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说说‘……’一词好在哪里?”
3、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例如“词语‘……’能否替换为‘……’?为什么?”
4、加点的修饰、限制性语言能不能删去,理由是什么。例如“文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指示代词或词语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6、说明文题目的作用(妙用)。例如“文章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7、文中引用的传说、故事、诗句、史料的作用。
B.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四个角度
1、把话说的恰如其分,用词要斟酌、注意分寸,学会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再从语言的连贯上考虑。
2、恰当地使用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3、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严密,使语意更有层次感。
4、语言的准确性还体现在对模糊语言的使用上。模糊语言就是表猜测、估计的词语。思考时,可以结合词语的含义和其限制作用来理解。
(二)把握文章整体、局部内容和结构的方法
题型包括
1、整篇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的?
2、某段是从哪方面来说明的?
3、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
4、说说某段的内容和结构。
5、文章开头或结尾的作用或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技巧
1、分段归类及概况说明内容及部分,相似段落整合成一部分。
2、结构问题,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
八、练习
古蜀栈道by刘小方
打开古旧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关中通往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如同一张精致斜织在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中的大网,连接着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这两个古代的天府之国。
秦中自古帝王之都。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面临着人口剧增与生产生活资料短缺的矛盾,而四川盆地物产丰富,两地的沟通势在必然。《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然四塞。”对于古蜀先民而言,闭塞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关中地区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来自北边的吸引力巨大。而北面呈东西向的米仓山和大巴山脉成为南北相通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汉中以北的秦岭成为第二道屏障。因此,必须穿越米仓山、大巴山,再穿越秦岭,巴蜀先民才有可能与关中地区沟通联系。所以,打通北边的交通线是蜀道的关键。
战国时,秦国为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于公元前267年开始修筑褒斜栈道。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200多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在上为绝壁、下为激流的自然条件下,先民们先是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然后再岩壁上凿成30厘米见方、50厘米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均插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