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辅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辅导
案例1 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典型
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看,遵循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或两者并存? 自上而下就是东北模式和苏南模式,特点是由政府大规模兴办国有企业或引进外资企业推进工业化,通过征地将农民变为工人,农民没有城镇化主动权;粤、浙、闽则自下而上走农民自主建城,规划虽不太规范或基础设施配套短缺,但经济繁荣。

两条城镇化道路结果不同。

中国乡镇之星———小榄
小榄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中部,属亚热带气候, 四季怡人。

小榄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香港、深圳150kg,距澳门、珠海90公里,距广州60kg。

到香港、深圳、广州、澳门、珠海五大国际机场仅需60~90分钟车程。

建设和规划中的江中高速和广珠轻轨将贯穿小榄。

中山市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镇域总面积75.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3km2。

户籍人口 15.6 万人,另有长年在镇内生活、工作的外来人口15万人。

小榄镇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北部著名的工业重镇,经济实力雄厚,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

小榄人自古酷爱菊花,菊艺盛名,尤其是60年一届的菊花会规模盛大,饮誉海内外,被誉为“菊城”小榄镇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部地区,总面积71 km2,其中城区面积9.3 km2。

户籍人口15万多人,还有流动人口10多万人。

设有3个社区、13个行政村。

小榄镇被国家定为村镇建设示范镇,首先按高起点科学制订全镇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然后按高标准发展新城区和搞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近年来,初步建起了占地 7 km2,设施较完善,功能基本配套的新城区和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对老城区的马路、设施、面貌进行了全面改造;加大投入完善水利设施;在全镇城乡加强环境保护,广泛开展创建卫生镇、卫生村(区)和生态示范镇(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目前已有11个村被评为省卫生村、2个村被评为市卫生村;镇内有两家二级甲等医院。

在总体规划改建住宅区的过程中,实行住宅区与工业区分离,将原设在住宅区内的工厂逐步搬迁。

为搞好村的环境卫生,10多年来,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了辖区内的
自来水和居民生活用电设施,其达标率为100%。

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修建辖区内道路和下水道,实现全面畅通和硬底化。

同时,为美化、绿化环境,几年来植树达1500多棵,建花基2400多米。

组建城监分队和清洁卫生队共90多人,健全了卫生制度。

实行“门前三包”和定时上门收集垃圾。

为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140多人的治安队伍和工业小区治安队一批,并设有5个报警站,实行24小时值勤巡查,安全文明小区覆盖率达100%。

三大产业比例为1.2:65.1:33.7;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2万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1万元。

小榄轻工业产品门类较为齐全,区域经济特色明显。

到2004年底,全镇有工业企业5801家,其中规模企业555家,五金制品、电子电器音响、食品饮料、服装制鞋、化工胶粘、印刷包装六大支柱产业全面发展。

截至2004年底,全镇共有国家、省名牌名标41个。

其中,“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免检产品”5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2个。

华帝、长青、建华三家企业荣获首届“广东省民营百强企业”称号。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小榄人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开拓进取,完成了农业镇向工业镇的转变,逐渐发展成为中山市北部的工业重镇。

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累累硕果,为小榄镇赢得了各种荣誉。

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和评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国家卫生镇”、“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全国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全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中国花木之乡”等荣誉称号,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

改革开放初期,小榄镇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的地利和其拥有的众多旅港澳、海外侨胞的人缘优势,引进了一批“三来一补”企业,以“借船出海”的方式,为经济发展积累了必需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上世纪80年代末,利用国家对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迅速发展了一大批乡镇企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

随后又于90年代开始,面对大中型企业“猛虎下山”的激烈竞争,小榄人及时调整了发展策略,提出了“船大好冲浪”的口号,关、停、并、转了一批作坊式的小厂的效益不佳的“夕阳企业”,重点扶持乐百氏、固力、长青、永大等集团公司加速发展。

90年代末又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积极引导集体企业转制,实行集体资产“无风险”经营。

引进国外有实力的财团和国内知名企业投资设厂,努力借助外资内资发展地方经济。

现已开发333hm2的小榄工业园区,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为目标,集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为一体,综合配套商业,饮食、银行、医疗卫生等设施,成为了全国企业科技园区。

过去,小榄镇是一个典型的岭南水乡,“五榕六路三丫水,一洞梅花十二桥”的自然景色曾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但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小桥流水”形式的布局已无法满足工业和商住用地的需求。

而不足3 km2的老城区因道路狭窄,工商企业和民居混集,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再发展。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多方论证,他们按照既有超前意识又保留地方特色,还要有繁荣兴旺的原则。

制定出以老区为依托,新区为中心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投入二十多亿元建设了7 km2功能齐全、分区明确、交通方便、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的新城区。

还建成了吞吐量120万吨的港口码头和海关货柜查验车场、日供水量25万吨并被评为“全国农村百佳水厂”的自来水总厂、总装机容量4.8万kw的发电厂和省一级汽车站。

由此,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高档现代的宾馆酒店,连接全球的通讯系统,快捷高速的信息网络,整齐规范的商品房,错落别致的小别墅,繁华的购物商场,清幽的园林公园,美丽的绿化,清澈的河水,一个“蓝天、碧水、绿地、鸟语、花香”的现代城镇已取代了过去落后的小村庄。

1996年11月,参加国家建设部在小榄镇召开的全国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看到小榄的城镇建设后,一致同意授予小榄镇“村镇建设全国楷模”的荣誉。

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了小榄社会文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完善了体育设施。

兴建了有4800个座位的多功能体育馆,建有游泳场两个、篮球场278个。

承办了’97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赛、第二十届世界杯男子乒乓球赛和全国“九运会”男子篮球赛。

———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

现有二级甲等医院两所;其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56所;投资二亿多元,按三级甲等标准配套的新的现代化医院正在兴建。

“门前三包”和“三级保洁”的卫生管理制度日臻完善。

1998年小榄镇成为全国首批卫生镇,11个村被评为省卫生村,2002年获
得“广东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发展了教育事业。

小榄镇已建立起幼教、特教、小学、初中、高中、职中、中专到成人大专的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还办起日语、英语等外国语学校。

近年投资2.3亿多元新建、扩建了多所中小学校,现有中学11所、小学23所。

学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常规教学仪器达到省一级标准。

8所学校分别被评为广东省和中山市的一级学校,所有中小学被评为市“四优”达标学校。

———繁荣了社会文化。

小榄镇自办有线电视台,并实现了全镇光纤联网,每天播出《小榄新闻》专辑和信息节目。

文化中心和文联指导十多个文艺社团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和企业文化活动。

———促进了文明进步。

小榄镇十分注重营造“爱民”的社会人文环境,以亲民、爱民、为民的实际行动,始终不渝地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认真关注民生,想方设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建立了扶贫济困基金,每年均举办“慈善万人跑”活动,大力倡导团结互助,逐步形成“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扶”的良好社会风尚。

广东中山市小榄镇是个小城镇,城市小,并不等于功能的落后,城市建设质量的马虎,企业的弱小等等。

相反,小榄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小而精当,只是小在城镇规模和人数上。

在这个小地方,有许多知名大企业、有影响的品牌、完善的公众服务体系。

比起许多所谓的大而空乏的城市,它有影响有内涵,毫不逊色。

首先就觉得小榄镇的规划建设很大气,并且建设的眼光和意识都十分超前。

它的市政设施相当配套,可以看出他们的发展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经过了充分酝酿和规划了的。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不仅能保持固有特色,在功能的满足方面也不会落伍。

再就是从“小”中看到了一种巨大的产业支撑力量。

这个小镇不是一些居民的简单的集合体,它呈现生活的状态,但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那么多的外商外企和富有生命活力的集体经济,昭示它必将有着大的发展。

小榄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型城镇,它走的是一条以工业化推进的道路。

当然,这是结合了它的实际的。

我们的小城镇怎么发展和规划?答案是不确定的。

但小榄镇给了我们一个如何“以小见大”的启示。

江南千年文化古镇-------梅李镇
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通港工业园一区及通港工业园二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江苏省常熟市的东部沿江重镇梅李镇。

梅李镇位于常熟市东北部,东靠上海,南频苏州,西邻无锡,北依黄金水道长江,距常熟港10km。

镇域面积78.6 km2,中心镇区面积10 km2,其中建成区面积5 km2,常住人口达3万多人。

梅李镇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境内常浒河、盐铁塘在镇区交汇;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205省道、通港公路等交通主干道在境内穿过,连接苏嘉杭高速公路的苏通长江大桥位于镇区东侧,境内有两个高速公路互通(沿江高速常熟东互通、苏嘉杭高速董浜互通)。

梅李镇历史悠久,是江南千年文化古镇。

教育设施完备,全镇有省级重点高中一所,初级中学3所,省级实验小学一所。

位于镇区东部的农民公园--聚沙园,集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学习培训、休闲游览多功能于一体,是常熟新虞山十八景之一。

园内聚沙百福宝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于梅李三镇合并后,新的运行机制、集约化发展等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城镇发展的新思路及规划调控措施。

规划提出符合城镇密集地区的“镇—中心村”镇村二级结构。

提出形成“一镇三片”的镇区规划结构,重点发展中心镇区,弱化及控制发展其它片区的策略、措施。

规划对于发达地区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具有创新和借鉴意义。

梅李镇天字村 位于梅李镇北入口,常熟通港一级公路贯穿全村,是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现代化建设先行村、常熟市文明村。

全村设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66人,耕地总面积173hm2。

梅李镇聚沙村 位于梅李镇东,全村设17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143hm2,总人口2841人。

现已迈入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现代化建设示范村、苏州市安全文明村。

近年来,村里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村民住宅区的老村改造,新建了现代住宅小区和休闲广场,村组道路实现硬化,环境优美,农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全村有线电视和自来水入户率均达到100%。

梅李镇瞿巷村 位于梅李镇西北部,北依黄金水道——长江。

全村设12个村民小组, 耕地总面积51hm2,总人口1461人,是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现代化建设示范村。

从1993年起,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着手实施老村改造工作,到目
前为止,基本实现了主要干线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厂区绿化和环境管理集镇化。

2003年又投资150多万,兴建了占地1 hm2的瞿巷村农民公园,为村民休闲、娱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004年初,全镇拥有各类中、高、低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864名;全镇共有3所中学,其中省级重点中学一所,中心小学3所,其中省级实验小学一所。

在职教师782名,其中省级特级教师1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常熟市级学科带头人24名,常熟市级教学能手37名。

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义务教育先进镇;
建有各类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专业医务人员136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稳定在100%;养老保险、扶贫救灾、民政福利等各项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
去年以来,梅李镇紧扣城市化发展要求,按照国家卫生镇标准和集镇总体规划,切实加快老镇区改造步伐。

一是建设景观大道。

对梅西路、梅北路进行拓宽改造,拆除旧房2万多m2,铺设路面、人行道近6万m2,新安装路灯130盏,改造后的道路宽畅漂亮,面貌焕然一新。

位于镇西连接通港路、常浒路的寺泾路绿化景观带已全面形成。

二是加快镇区改造。

位于集镇中心地段的集商贸、食宿、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天地广场将于年底前竣工投运,届时,将成为梅李镇区一大亮点。

荷花井部分民宅拆迁改造已全面启动。

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设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即将竣工启用。

三是全面进行了白化、绿化。

按照集镇白化、绿化、美化、亮化的要求,投入130多万元,已对镇区道路两侧店面、老街两侧民居和居民新村的墙体全面白化、美化。

绿化采取拆墙造绿、见缝插绿、治理补绿的方法,今年已投入216万元,新增绿地12万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6 m2,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0.2%,主要道路绿化率达100%。

四是全面更新店招店牌。

针对店招店牌破旧杂乱的状况,投入200多万元对镇区各道路两侧、商业街所有店面的店牌店招统一规划设计制作,全面更新。

案例2 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
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时髦的标签,可持续发展理论也不是一个没有具体内容的空中楼阁。

我们中国有38290个乡镇,72万个行政村。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有些村镇已经被城市蔓延所吞没,没有了特性,甚至还染上了“城市病”,不过,大部分村镇仍处在十字路口,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

十二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怎样的城镇化是健康的呢?这还需要我们去认真详细地研究。

当然,外国人的教训也许值得注意。

Davis
土地面积100 km2,62200人,是一个农业镇和大学城。

它的特征是,若干邻里街坊由农业用地、湿地、小径和公园构成了绿色空间体系环绕;完备的邻里街坊服务设施;市中心的开放空间与市外的绿化带连在一起;尽可能在交通设施的设计上安排用步行和自行车取代汽车交通,全市有40000辆自行车,25%的居民出行是在自行车上的,号称“世界自行车之都”;Davis市有15个委员会与城市规划相关,每个委员会有20个成员,每个成员再联系100个居民,这样,把市民参与城市规划与决策联系在一起。

家园——当今可持续发展村庄的最佳设计
“家园”在美国加州的小镇迪维斯外,占地283 290m2。

“家
园”的设计布局:
1、32英亩住宅用地,约占总用地的47%,住宅分为八个由绿地隔开和道路相接的组团,建造225套单层住宅和20套公寓式单元,372m2的商业办公室空间;
2、12 英亩绿带和公共场所,12 英亩分享的农田,两个公园,两个葡萄园,两个果树园,两个公共园艺区,以至开放空间占总用地的40%,这里还不包括私人的庭院空间;
3、道路与停车场占总用地的13%;
4、每家住宅都是坐北朝南,没有围墙,以便最大程度的使用太阳能,节约能源和自然资源;实际太阳能利用率在家庭能耗的1/2-1/3;于是,这里家庭的能耗支出大大低于城市家庭;
5、所有的道路取东西向;每家住宅的背后与共有空间相通,一分钟可以到达;
6、街道宽度小于8米,一般不与人行道相连,并呈弯曲状,以便降低汽车在村庄内部街道上的速度;同时狭窄的街道减少了太阳的辐射热量;
7、与街道相关是一个步行和自行车道系统,它与农田、绿地、庭院、游乐场地等相通;大多数住宅面对农田和绿地,而不是面对街道;在住宅区内大家以步行和自行车而不是汽车为主;
8、在农田绿地等公共区域里建造自然排水系统和小沟网络,以便雨水自然渗透到地下,而不让雨水从下水道里排走;同时,不仅增加了那里的湿度,也提高了那里的景观效果。

“家园”是可持续发展村庄的最佳设计:
1. 不同季节的30多种水果和干果类果树成为那里的主体景观,不仅供各家食用,还到市场上出售;同时,不同季节的各类农产品,特别是蔬菜均在附近市场上销售出去;于是,这里家庭的食品支出大大低于城市家庭;
2. 每个家庭距社区中心不到三分钟;在这个村庄里,平均每个人可以直接与47个邻居打交道,每周花
3.5个小时与邻居在一起;
3. 村庄紧靠加州大学迪维斯分校,在那去上班的人只需步行;那里的家庭汽车拥有量为1.8辆,低于2.1辆的全美平均数;汽车不再主导这个村庄;
4. 村庄的全部建设和发展都是按最初的设计而展开;
5. 这个村庄的整体开发费用为230万美元,而回报利润为每年30%。

公共中心是这个规划的核心,与之相连的主街和街头广场,主街两旁的不仅有住宅,也有各类商店和办公室,可以安全步行的人行道和街道两旁的树,这些构成了这个设计的特征。

它不仅有城市式的街道,同时,又有城市中心不具有的自然景观。

在4公顷的湖区,有步行道、公园和垂钓台。

尽管仅有420户人,但是,却有各式各样档次的住宅,以致不同收入的人混合在一个街坊里。

Celadon
设计保证每家居民仅仅用五分钟就可以步行到村庄的中心,买张报纸,喝杯咖啡,寄封邮件或会会朋友;
街道曲曲弯弯,种满了树;街道和树为这个街坊划定了一个自然的边界; 那里大部分的住宅都有院落,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便宜住宅,以供不同收入的人居住;
学校设在这个街坊的入口处,而在它周围有社区的各类社会设施,
并形成了一个广场,那里成为了居民的活动中心。

Seaside
Seaside 地处佛罗利达的海边,占地80hm2,设计尺度仅仅是一个街坊。

但是,这个设计实现了让每家居民都能看到大海,都能步行到海边和市政中心;强调了从广场到人行道等公共场所规划设计;安排了从维多利亚式、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到新现代主义的建筑物,甚至于院落的围墙也是变化多样的;保证居民都可以在五分钟步行距离内到达学校、商店、邮电局;他们希望通过设计使居民能相互作用,产生社区意识。

结果,Seaside包括了300个花园式住宅,300个其它形式的楼式住宅,人口2 000。

这是美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典型小镇规模。

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评价与启示
1、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健康的标准
以上都是发达国家在讨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时常提及的案例。

目前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一套判断小城镇发展健康与否的标准: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标准:①功能混合与土地使用的多样性;
②适合于不同教育背景的多样性的工作机会;③适合于不同经济部门和经营规模进入的产业结构;④独立的地方经济。

(2)社区公共设施与服务标准:①道路系统: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适合于步行的道路设施;②公共设施:人人可以分享的医疗、教育、零售和娱乐设施;③建筑空间:适合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多样化的住宅;适合于不同商业和社会机构的用房;④开放空间:易于接近的街头公园,公园和休闲场所。

(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①社区:不同社会群体混合居住;
②卫生: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产农副产品,健康的精神生活;③社区安全:交通安全的街道,邻里和睦和相互关照;④平等和选择: 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有适当的住所。

(4)社区环境标准:①美观:步行尺度的景观小品;②公共场所: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③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持地方文化特色;④社区意识:每个人视那里为他的家。

(5)自然资源标准:①空气:减少交通擁堵,减少私人机动车辆在居民区内的出现;②水:控制对地方水资源的使用,完整的污水处理和回用;③土地:比较高的容积率,以减少村镇建筑用地的使用;④土
壤:垃圾特别是有机垃圾在当地的回收。

(6)生态状态标准:①交通能源:尽可能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同时,以公共交通为主导;方便安全的步行包括自行车的交通系统;②建筑能源:节能性建材,有效节约能源的建筑布局;尽可能在社区范围内公同使用可再生能源;③生物多样性:给野生动物和植物留下生存空间;④生态循环:尽可能把村庄与周围环境间的循环圈封闭起来,如水、能量、食品、资源。

2、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评价
就目前情况看,发达国家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证明,如节能、污水处理与利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有机农产品、生物多样性,等等;地方社区居民参与决策也是可行的。

这些属于第一代持续发展设计的内容。

相比第二代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内容,还有很大的距离。

第一,因为对人的行为的考虑仍然不周全,许多村镇设计不能满足居民和经营者出行和接近社会设施的要求;理想的自给自足的社区几乎还没有出现。

第二,鸟语花香,绿茵环抱的村镇仍然是罕见的,尽管规划设计方案无懈可击,但是,它们常常与地方落后的法规相悖,或不为市场接受。

第三,把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从街区层次扩大到整个已有的城镇,仍然有设计上的问题,如交通的综合安排。

第四,许多新发展仍然在重复以往不健康的的模式,如为私人交通提供设施,而不考虑非私车使用者的利益;按需求安排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而不去控制需求,提高地方自主性;服务设施的集中。

这六类二十四条标准并非封闭的,随着人们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新的指标还会出现,这些指标的涵义还会变更。

3、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启示
(1)城市化的基本原则,各个国家都是相同的。

但是在小的原则和基本原则的表现形式方面是有不同的。

比如,在“化”法上,各有不同,有很多的不同。

英国人从1947年以来,就基本上没有改变当时划定的用地功能,农田还是农田,宅地还是宅地,而美国人50年以来,就没有给城市扩展划一个界线,汽车到那,房子就盖在那。

这两种形式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