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4《与妻书》教案一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下《与妻书》教学教案

初三语文下《与妻书》教学教案

初三语文下《与妻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真挚的情感。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作者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与妻书》,这是一篇充满真挚情感的文章,作者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林觉民。

(2)请大家先了解一下作者背景,林觉民是广东梅县人,清末民主革命烈士,同盟会会员,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这篇文章是他在黄花岗起义前夕写给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书。

2.阅读课文(1)请大家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请同学们分段落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和关键词语。

3.理解文章内容(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2)讨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析文章写作特色(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别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2)文章中有哪些精彩的语句?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情感?5.深入探讨(1)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观点?(2)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达对妻子的爱和对国家的忠诚的?6.小组讨论①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将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的?②文章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和感悟?(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1)本文是一篇充满真挚情感的文章,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2)文章的写作特色突出,运用了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8.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精彩语句。

(2)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国情怀的短文。

五、课后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积极参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较为深入。

与妻书优秀教案

与妻书优秀教案

与妻书优秀教案与妻书【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是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等多用词的用法,掌握“其”、“与”在句子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做出选择的情感历程(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九十多年前,中国也有一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

引出林觉民的《与妻书》作者作品介绍:1.时代背景——黄花岗起义(印发给学生)2.林觉民及其方巾遗书——《与妻书》请学生看注①作补充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

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踏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

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

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独立而勇踏死地的崇高精神。

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神秘地将这两封信在半夜塞在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了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

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与妻书》手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二、听课文朗读,正字音、释难字词1.其:吾望其言是实(这,指示代词)今则望其真有(它,代词)卒不忍独善其身(自己,代词)汝其勿悲(表祈使,规劝)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他们,代词)2.与:与妻书(给,动词)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与其,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跟,介词)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和,连词)吾先死留苦与汝(给,动词)3.至:吾至爱汝(极,最,副词)吾爱汝至(到了极点,副词)词类活用:1.汝幸偶我(意动,以……为配偶)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作动,尊敬)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作动,爱护)4.称心快意(使动,使意快)四、文本研读1.节:“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意,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午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示范教案:第六单元 24《与妻书》教案(1)(新版)语文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示范教案:第六单元 24《与妻书》教案(1)(新版)语文版

第六单元24与妻书一、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是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等多用词的用法,掌握“其”、“与”在句子中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选择的情感历程(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九十多年前,中国也有一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

引出林觉民的《与妻书》作者作品介绍:1.时代背景——黄花岗起义(印发给学生)2.林觉民及其方巾遗书——《与妻书》请学生看注①作补充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

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

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

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独立而勇蹈死地的崇高精神。

他该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神秘将这两封信在半夜塞在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了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

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与妻书》手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二、听课文朗读,正字音、释难字词1.其:吾望其言是实(这,指示代词)今则望其真有(它,代词)卒不忍独善其身(自己,代词)汝其勿悲(表祈使,规劝)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他们,代词)2.与:与妻书(给,动词)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与其,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跟,介词)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和,连词)-吾先死留苦与汝(给,动词)3.至:吾至爱汝(极,最,副词)吾爱汝至(到了极点,副词)词类活用:1.汝幸偶我(意动,以……为配偶)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作动,尊敬)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形作动,爱护)4.称心快意 (使动,使意快)四、文本研读1.1节:“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意,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午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初三语文下《与妻书》教学教案

初三语文下《与妻书》教学教案

初三语文下《与妻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与妻书》的背景及作者情感。

学习书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式。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运用书中的表达技巧。

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情感。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学习书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式。

2.教学难点:文章中的文言文阅读障碍。

对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对家庭的看法。

简要介绍《与妻书》的背景和作者。

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式。

3.分析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分析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示例分析:a.第一段:介绍写信的背景和原因。

“余亦悔亡二女”:作者对失去女儿的痛苦。

“泪与血俱”: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b.第二段: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情感。

“愿言不辱”:作者对妻子的敬爱之情。

“将与君共老”:作者对未来的期许。

c.第三段:表达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

“此身虽在九泉之下”: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

“必当负荆请罪”: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

4.课堂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名句。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深入理解课文,写一篇关于家庭责任感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加强对文言文阅读障碍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分析课文时,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

《与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与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作业完成情况
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度、正确率和创新性,了解他们对课堂知识的 实际掌握情况。
学生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师教学的意见 和建议,以改进后续的教学设计。
06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情感共鸣
成功引导学生进入林觉民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对妻子的深情厚意。
互动活跃
课堂讨论环节热烈,学生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感谢观看
THANKS
《与妻书》优质课教
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27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 教学反思
目录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与妻书》的创 作背景和作者简况。
了解《与妻书》在中 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理解《与妻书》中的 重要概念和观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 准确把握《与妻书》的主题思想
深入挖掘教材
建议教师对课文进行更 深入的研读,丰富教学 内容。
关注学生反馈
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反 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和规划
教学策略调整
针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拓展
计划引入更多相关历史背景和人物生平,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能力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追求真、善、美的生 活理想。
02
教学内容
《与妻书》的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
1898年,清朝末期。
创作背景
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给妻子陈意映的诀别 信。

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与妻书教案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与妻书教案 (新版)语文版

24 与妻书“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人类的自由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生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林觉民。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

(重点)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抒情、记叙和议论的写法;品味情真意切、朴实无华、亦文亦白的语言特色。

(重点、难点)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发爱国热情。

一、新课导入在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的有72位革命志士,其中有一位叫林觉民的革命者,在起义前夕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与妻书》,看看作者在起义前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些什么。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文言知识归纳(1)生字注音(2)通假释义几家能彀.(“彀”通“够”。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依傍,依靠。

)(3)古今异义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揣摩,推测。

今义:模仿。

)吾充.吾爱汝之心(古义:扩充,发扬。

今义:满,足;冒充。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古义:但,但是。

今义:常用在整数的数词前面,表示次序。

)(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书”,名词用作动词,“写”的意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的意思。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的意思。

)作者名片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1900年入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1905年与陈意映结婚。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作品有《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论文和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背景追溯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响应起义。

林觉民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

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另一封给他的妻子。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24《与妻书》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24《与妻书》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24《与妻书》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

难点:理解与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与光辉的文化人格,探究其背后的精神渊源。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民主战士林觉民就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真豪杰、大丈夫。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那感人至深的绝笔——《与妻书》。

二、走进作者: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侯(现在福建省福州市)人。

他的父亲在当地中学堂任国文和图画教师。

林觉民1900年进入福建高等学堂,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年轻时代就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他思想先进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曾动员自己的妹妹、嫂嫂和妻子到女子师范学堂读书。

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进庆应大学学习,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还写了《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论文和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三、预习检测:1、检测句读:将第二部分去掉标点让学生断句读。

2、检测部分有注释的字词。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设疑激趣:文章第一段作者说“恐汝不察吾衷”,“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请问作者的“吾衷”是什么?又是怎样言衷的?(3)诵读策略:指导同学抑扬顿挫地诵读课文,养成吟诵、咀嚼、揣摩、品味的习惯。

诵读中思考上述两个问题,从原文中找到回答的依据。

最新整理《与妻书》优质教案设计

最新整理《与妻书》优质教案设计

最新整理《与妻书》优质教案设计林觉民在赴广州参加起义前三天,在香港江滨楼挑灯写下的绝笔书之一——《与妻书》,全书婉转千余字,读之断肠,催人泪下,既倾诉了对妻子真挚的爱,更抒发了他忧国忧民,为了中国的前途勇于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妻书》优质教案设计,欢迎参考~一、教学目标(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文中所用典故,及其相关成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

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

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

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zhi,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

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初中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与妻书》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与妻书》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与妻书》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学习本文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技巧。

2、通过诵读感悟深入体会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来源于作者至情与至理的交融。

3、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为天下谋永福”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与妻书》为一篇千古至情之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一是作者爱国情与爱妻情相交织的深沉情感,二是作者体现出来的个人以及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文格。

然而由于时代的原因,学生可能并不能真正产生情感的认同。

此外,本文从语言上来看较为浅近,学生理解的难度并不太大,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1.第一课时以自学与预习检测、疑难点拔为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理清大意,课堂上提出问题、疑难点拔,再进行检测与讲评,完成字词句的理解与掌握。

2.第二课时,设定目标为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与光辉的文化人格,探究作者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传承上。

3重点难点
1. 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含义
2. 多种表达方式交融来凸显情感和深入说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与妻书
﹝一﹞激趣引学。

《与妻书》教案简编

《与妻书》教案简编

《与妻书》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与妻书》的背景和作者。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与妻书》的文辞和情感表达。

学生能够解读并分析信中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与妻书》的内涵。

学生通过分析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妻子的深厚爱意和对国家的忠诚。

学生通过学习《与妻书》,培养自己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与妻书》的作者背景和文本内容。

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与妻书》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主题。

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妻书》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与妻书》的作者背景和文本背景。

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与妻书》,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4.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并分析信中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妻子的深厚爱意和对国家的忠诚。

学生通过学习《与妻书》,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五、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与妻书》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与妻书》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通过作业和读后感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与妻书》教案

《与妻书》教案

《与妻书》教案《与妻书》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2、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思想:首先围绕原课本的单元要求,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角度提高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能力。

文学是情感的象征,但我们在许多以革命英雄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往往忽视人物本身的情感,为表现崇高思想而弱化了人性,其实,英雄也有个人感情,也有其对家庭,对亲人的爱与留恋,正是《与妻书》中贯穿始终的对妻子深挚的爱恋,才更使林觉民这个人物显得真实,亲切和伟大。

其次,理解文中林觉民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本课教学思想的特色,不在于仅仅赞美林觉民烈士的舍家为国情感。

课文中林觉民所面对的,是一个两难选择,妻子与国家,任何一方都不忍舍弃。

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还难以作出判断和选择,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直面这一两难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对激发学生的使命意识、爱国情感和由家至国的责任感,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重点与难点: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突破口:理出文章中体现思想情感脉络的关键句;剖析第二、四段中的说理。

因为在这节中,作者在深爱妻子的基础上,把情感推广升华,延伸到天下更多的夫妻感情,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个人之爱升华到家国之爱,手段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历史资料的展现和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时发挥多媒体容量大、方便高效、生动形象的优越性,而在思路的探究中,采用传统提问引导手段,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扎实与成效。

教学步骤:一、导语:1、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二、背景和资料1、九十年前,中国也有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引出林觉民——《与妻书》2、资料介绍:(1)黄花岗起义(2)林觉民及其方巾遗书——《与妻书》林觉民(1887—1911)。

语文教案《与妻书》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与妻书》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与妻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与妻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和牺牲精神。

(2)培养学生对家庭、爱情的尊重和珍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与妻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

(2)提问:你们对爱情和家庭有什么看法和经历?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与妻书》。

(2)学生总结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课文《与妻书》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与妻书》的启发,写一篇给亲近人的信。

(2)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与妻书》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注释。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与课文《与妻书》相关的主题。

(2)各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准备进行全班分享。

2. 全班分享:(1)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展示他们的研究和讨论成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24《与妻书》教案(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24《与妻书》教案(新版)语文版

24.与妻书【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做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重难点)3.了解文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民主战士林觉民就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真豪杰、大丈夫。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那感人至深的绝笔——《与妻书》。

二、预习展示1.作者作品简介。

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字意洞,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

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

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写有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2.写作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们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清政府统治。

1910年11月,孙中山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起义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部署起义。

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和革命党人叛变,起义失败。

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

林觉民起义前,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大罪乞恕之。

”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3.读准字音。

如晤(wù) 婉解(wǎn) 双栖(qī) 嗟夫(jiē)虐民(nüè) 使之肖我(xiào) 依依旁汝(bànɡ) 三、合作探究(一)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下《24与妻书》word教案 (1)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下《24与妻书》word教案 (1)

24.与妻书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卿(qīng)晤(wù)彀(gòu)恸(tòng)语(yù)婉(wǎn)嗟(jiē)虐(nüè)2、形近字┏卿(qīng)爱卿┏遂(suì)遂心┏携(xié)携带┗唧(jī)唧唧┗逐(zhú)追逐┗挈(qiè)带挈3、多音字┏(yǔ)语文┏(shēng)不胜┏(xiào)不肖语┫胜┫肖┫┗(yù)语我┗(shèng)胜利┗(xiāo)姓肖4、词语解释【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

卿卿,夫妻之间的爱称。

【如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晤,见面。

【不能竟书】竟,完毕。

【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

【汝幸而偶我】偶,名词用作动词,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名词用作动词,尊敬;幼,名词用作动词,疼爱。

【汝泣告我】泣,名词用作状语,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名词用作状语,像分瓜一样。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动词使动用法,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形容意动用法,以……为乐。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5、文学常识真空(1)本文选自______,作者____,是____之一。

该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____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2)唐代诗人____《琵琶行》的末句是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起义(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巾短情长尚有万千模拟得之二、课文学习1、作者简介【明确】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2024年语文教案-《与妻书》

2024年语文教案-《与妻书》

2024年语文教案-《与妻书》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课文《与妻书》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林觉民的身份背景及其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与妻书》的基本内容。

2.2 作者林觉民的身份背景及其写作背景。

2.3 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厚情感。

3.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学方法4.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4.3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林觉民的身份背景及其写作背景。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5.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5.4 教师讲解: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准备6.1 教材:《与妻书》及相关背景资料。

6.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6.3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课文阅读和分析,第二课时进行总结和拓展。

八、教学步骤8.1 课文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8.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林觉民的身份背景及其写作背景。

8.3 情感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深厚情感。

8.4 修辞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8.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8.6 课堂提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九、教学评价9.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讨论表现。

《与妻书》教案

《与妻书》教案

《与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林觉民及本文时代背景,掌握谓、至、语、其、依依、善、尽等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体会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作者对妻子的深挚情感。

3、理解烈士在家国之爱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本文的至情至理。

2、难点:走进烈士心灵,理解烈士舍家为国、舍生取义的情感历程。

【课时安排】拟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三毛和荷西你的眼睛可真好看,里面有晴雨、日月、山川、江河、云雾、花鸟,但我的眼睛更好看,因为我的眼里有你。

遇见你之前,我从未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人。

——钱钟书我进清华,一为读书,二为钟书。

——杨绛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沈从文和张兆和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

【板书】与妻书林觉民二、简介背景和作者(一)背景【媒体显示】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

在打两广新高门的敢死队中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在黄花岗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二十六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封写给妻子。

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书,就是《与妻书)(二)作者【媒体显示】林觉民(1887-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人。

少年时就接触民主思想,一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二是1907年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时期,主要思想(“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三是24岁——参加广州起义,25岁——黄花岗之役七十二烈土之一。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典空间24.与妻书教案(语文)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典空间24.与妻书教案(语文)

一、教学目标(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

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分析:文章第1段“吾作此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话,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

第3段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中心前半的“吾至爱汝”。

第4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后半点的“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5段进一步呼应“吾至爱汝”,表达了自己“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

第6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

第7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

(二)“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

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三)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正气歌”,是一篇“檄文”?分析: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余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24与妻书一、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是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等多用词的用法,掌握“其”、“与”在句子中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选择的情感历程(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九十多年前,中国也有一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引出林觉民的《与妻书》作者作品介绍:1.时代背景——黄花岗起义(印发给学生)2.林觉民及其方巾遗书——《与妻书》请学生看注①作补充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独立而勇蹈死地的崇高精神.他该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神秘将这两封信在半夜塞在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了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与妻书》手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二、听课文朗读,正字音、释难字词1.其:吾望其言是实(这,指示代词)今则望其真有(它,代词)卒不忍独善其身(自己,代词)汝其勿悲(表祈使,规劝)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他们,代词)2.与:与妻书(给,动词)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与其,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跟,介词)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和,连词)-吾先死留苦与汝(给,动词)3.至:吾至爱汝(极,最,副词)吾爱汝至(到了极点,副词)词类活用:1.汝幸偶我(意动,以……为配偶)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作动,尊敬)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形作动,爱护)4.称心快意 (使动,使意快)四、文本研读1.1节:“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意,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午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心情.作者是从哪及格方面向妻解释的.明确:一方面表明他是爱妻子的,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不忍当前形势,愿“助天下人爱其所爱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请在这一节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作者是怎样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原句略)3.文章3-5节写了哪三忆三愿,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板书:三忆:一忆生死之争论二忆新婚燕尔,两人双栖之所三忆六七年前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挚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起深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都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板书: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灵魂常相依4.“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有”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5.有人说,很多革命烈士的遗书往往写得激昂慷慨,大义凛然.而《与妻书》为何如此委婉,“汝忆否”一节近乎闲情逸致?这是一封非同平常的绝笔书,因为担心妻子不理解而产生误会,因此处处要作安慰与解释;再则,写爱得深——爱妻子、爱生活,更见其精神境界之高,死的伟大.6.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首《正气歌》,是一篇檄文(声讨的文书)?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遗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说它是“檄文”,因为文章中处处揭露清王朝的腐败,“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国中无时无地不可以死”等句子最为突出.五、作业: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1.不能意书而欲搁笔2.而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5.卒不忍独善其身板书设计:与妻书林觉民自由>爱情>生命其:这,指示代词与:给,动词它,代词与“无宁”组成固定结构自己,代词跟,介词表祈使,规劝和,连词他们,代词给,动词至:极,最,副词到了极点,副词偶:名作动老、幼:形作动快:使动三忆:一忆生死之争论二忆新婚燕尔,两人双栖之所三忆六七年前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灵魂常相依教后记:2007年元月12日第三课我在高二(2班上了一堂校内公开课,听课人有:陈郁刚、杜建光、石海霞、周志锋、顾晨林、朱东林、顾红梅、朱蓉蓉,朱红芳、汤伟等.原准备到多媒体教室用课件上的,后来想想,还是不玩噱头,实实在在地上一课.已经准备好了朗读磁带,我以为学生朗读虽没有朗读带这么好,但效果会好一点,我就让邱振宇同学把朗读带带回家事先准备,上课的时候让她代读.邱振宇朗读有一点功底,我让她读了一遍给我听,几个关键处给予了指导,上课时朗读非常成功.关于导入运用裴多菲的诗,我请学生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连续三位同学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曾银霞还把自由>爱情>生命说反了.可见这班学生智商不高.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请学生回答,因为课前发了预习讲义,学生回答还算顺利.问题讨论总共6个问题,有难有易,我选择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基本符合要求.在时间把握上我还是比较准确的,到时下课.这一节课,课堂气氛还算活跃,师生双边活动较多,板书工整、有序,眉目清楚.这一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起到了示范的作用.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在两难抉择中体现的“大爱”.1.作者与妻子有着怎样的深情厚意?(文中回忆了哪几个生活场景?)三忆三愿——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深情和不忍离别的内心痛苦.2.既然这么爱妻子,又为什么诀别妻子去死?——黑暗现实冷酷无情,国之不存家何以附?破镜难圆生离死别.天下人的生离死别自己不忍不救.所以,作者忍痛割舍对妻子的爱.3.既然如此不忍,又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作出的抉择?——爱.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和为国赴难的浩然正气.甘心赴国难,此意谁能传?文中林觉民并没有否定对妻子的爱来追求对国家的爱,而是在个人爱情的基础上提升感情达到大爱.即使是倾诉甘心赴国难之后,仍念念于对妻子的缠绵.总结: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家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板书:祖国爱交融妻子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那些表达方式?(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提示:1.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达方式,知道学生找出课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通览全文,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到末了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正式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2.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3-5小节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其中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指导学生理解夫妻生活的三个囚犯,看似是儿女情深缠绵悱恻,实质上正是对作者豪迈气概和宏伟志愿的烘托和反衬.写对妻子之爱愈深愈真,作者的舍爱就死,义无返顾的精神就更悲壮感人.3.指导学生了解《与妻书》阐述道理的两个特点.①在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通览全信可知,一、五节基本上属于抒情,第3小节基本上是记叙,2、4节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既抒革命之情,又述革命之理,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②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并不直说,而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5节中“……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吾能之乎?……”作者在分析现状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探究讨论:如果我们面对这么一个两难抉择,你会怎样?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