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凹陷所图地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及砂体分布特征

合集下载

长岭凹陷腰英台区块青山口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长岭凹陷腰英台区块青山口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油 气 在 运 移 过 程 中 不 仅 对 构 造 圈 闭 偏 爱 ,只 要 有 圈 闭 存 在 ,运 移 的 油 气 就 能 在 圈 闭 中 聚 集 成 近 生 烃 凹 陷 的 三 角 洲 前 缘 相 带 上 ,油 气 大 规 模 运 移 期 已 形 成 的 各 类 岩 性 圈 闭 ,同 样 能 够 形 成 大 的 油 气 藏 。
腰 英 台 区 块 不 仅 有 来 自 乾 安 次 凹 、黑 帝 庙 次 凹 的 烃 源 岩 ,自 身 烃 源 岩 也 很 发 育 ,具 有 充 足 的 油 源 条 件 。
* 收稿日期:2010-11-21 修回日期:2010-11-24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姜 颖 (1981-),女 (汉 族 ),吉 林 德 惠 人 ,工 程 师 ,现 从 事 油 气 地 质 综 合 研 究 工 作 。
50 西 部 探 矿 工 程 2011 年 第 9 期
图 1 腰 南 2 井 油 样 、岩 样 生 物 标 志 物 色 谱 - 质 谱 图
2.2 储 集 条 件 青一段沉积时期,由 于 湖 盆 扩 张 水 域 扩 大,保 康 沉
2011 年 第 9 期 西 部 探 矿 工 程 51
气 的 运 移 、聚 集 及 成 藏 也 提 供 了 有 利 条 件 。 2.5 发 育 多 种 类 型 圈 闭
1 构 造 及 沉 积 背 景 长 岭 凹 陷 位 于 松 辽 盆 地 南 部 中 央 坳 陷 区 ,发 育 乾 安
次 凹 和 黑 帝 庙 次 凹 ,是 松 辽 盆 地 南 部 青 山 口 组 烃 源 岩 的 主要分布区[2-3]。腰英台油田位于长岭凹陷中部 两 个 次 凹之间的构造鞍部大情字井低凸起的东南部。长岭凹 陷 地 质 结 构 相 对 简 单 、稳 定 ,坳 陷 北 部 地 区 ,东 西 方 向 上 总 体 表 现 为 双 超 式 、西 倾 箕 状 坳 陷 结 构 特 征 ,南 部 地 区 , 总 体 表 现 为 西 缓 东 陡 、东 倾 箕 状 坳 陷 结 构 特 征 。 南 北 向 上 坳 陷 表 现 为 南 超 的 地 质 结 构 特 征 ,依 据 长 岭 坳 陷 地 质 结构及地层的展布特 征,坳 陷 层 总 体 表 现 为 明 显 的 “东 西 分 带 、南 北 分 区 ”的 特 点 ,又 依 次 划 分 为 :西 部 缓 坡 带 、 中部凹陷带、东部陡坡 带,其 中 部 凹 陷 带 又 分 为 乾 安 次 洼、大情字凸起和黑帝 庙 次 洼,长 岭 凹 陷 西 南 发 育 大 型 保康-通榆三角洲体系[4],腰英台区块就处于其前 缘 相 带 。 精 细 的 沉 积 微 相 表 明 ,青 山 口 组 一 、二 段 沉 积 时 期 , 该区主要发育三角洲 前 缘 水 下 分 流 河 道、河 口 坝、远 砂 坝等砂体类型,随着湖 盆 多 次 扩 张 与 退 缩,前 缘 砂 体 与 湖 相 泥 岩 频 繁 交 互 、叠 错 ,横 向 岩 性 快 速 变 化 ,为 腰 英 台 地区大面积岩性圈闭含油提供了基础。 2 油 气 成 藏 条 件 2.1 充 足 的 油 源

长岭凹陷嫩三段砂体沉积特征及岩性油藏类型

长岭凹陷嫩三段砂体沉积特征及岩性油藏类型

长岭凹陷嫩三段砂体沉积特征及岩性油藏类型刘海滨【摘要】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分析,认为长岭凹陷嫩三段发育了受北部物源控制的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沉积砂体,总结了嫩三段三个组砂岩平面展布特征及垂向上水退进积的沉积演化规律.通过进一步研究砂体与构造、断层的匹配关系,明确黑帝庙油层(嫩三段)存在三种岩性油藏类型,指出下步勘探方向.【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3页(P140-142)【关键词】长岭凹陷;嫩三段;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岩性油藏【作者】刘海滨【作者单位】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松原1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随着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勘探的深入,上部含油气组合黑帝庙油层越来越受到重视,20世纪80~90年代在背斜构造上发现了新立、大安、红岗等油田,目前研究重点已经从构造油气藏勘探转入岩性油气藏勘探[1]。

然而,由于受地质条件复杂性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影响,黑帝庙油层长期以来都作为兼探层系,其沉积类型、砂体展布没有展开系统研究。

为此,需要展开砂体分布规律及油藏类型研究,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1 区域地质概况长岭凹陷是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二级构造单元,是纵贯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大型凹陷(图1)[2]。

凹陷形成于早白垩世泉三段时期,定型于嫩江组末期,嫩江组沉积时期湖盆总体表现为急剧下降(嫩一段、嫩二段)到缓慢抬升(嫩三段至嫩五段)的过程,嫩三段时期由于湖盆缓慢抬升和北部侵蚀物源区的小兴安岭再度活跃,沉积了来自北部物源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同时经历3次较大规模水退,整体发育3个反旋回,依据旋回特点将嫩三段划分为3个砂组,自下而上依次为Ⅲ、Ⅱ、Ⅰ砂组,每个砂组地层厚度约30~40m。

图1 长岭凹陷地理位置图2 砂体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2.1 砂体沉积类型图2 嫩三段III砂组砂岩展布图图3 嫩三段Ⅱ砂组砂岩展布图图4 嫩三段Ⅰ砂组砂岩展布图通过对研究区14口取心井248.6m的岩心观察及2600口井测井相分析,嫩三段时期长岭凹陷主要发育平行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块状层理、沙纹层理,泥岩呈灰色、灰黑色。

长岭凹陷青山口组沉积体系分析

长岭凹陷青山口组沉积体系分析

长岭凹陷青山口组沉积体系分析张美华【摘要】通过岩心观察、钻井分析及古地貌恢复等手段,对研究区沉积相类型、物源体系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及半深湖—深湖四种亚相;存在三大物源方向:西北、西南和东南;青一段半深湖—深湖泥岩分布广,与三角洲体系相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储组合;依据沉积相带平面分布特征,长岭凹陷南部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1(000)020【总页数】3页(P149-151)【关键词】长岭凹陷;青山口组;沉积体系;有利区带【作者】张美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吉林长春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长岭凹陷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南部。

长岭凹陷白垩统地层按时间先后可分为断陷期、坳陷期和构造反转期层序。

其中青山口组地层处于坳陷期。

青山口组湖盆处于松辽盆地热沉降坳陷背景下,沉积体系发育稳定,厚度变化小。

青山口组为一二级层序单元,可划分为三个三级层序。

青一段在盆地中部以灰黑、深灰色页岩夹油页岩为主,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灰色砂岩、粉砂岩间夹灰黑色、灰绿、棕红色泥岩。

青二、三段粒度明显变粗,在盆地中部为灰黑色泥岩夹粉砂岩;在盆地东部则为杂色泥岩;盆地西部和西北部为灰白色砂岩、粉砂岩夹杂色泥岩,在盆地边缘地区分布有砂砾岩。

青山口组地层自下而上构成一个粒度由细变粗的反旋回。

古地貌特征控制了同沉积期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特征,也控制了生储盖的空间配置关系。

选取残留地层厚度、地层剥蚀厚度、压实校正和同沉积期古湖水深度等参数,进行古地貌恢复,认为长岭凹陷青山口组为浅—中水深大型湖盆(图1)。

在进行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上,结合砂地比值统计,ZTR指数,岩石矿物成分统计等参数,认为该时期存在三大物源体系,分布于湖盆的西北、西南和东南部。

长岭凹陷青山口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3.1 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亚相。

长岭凹陷层序地层分析

长岭凹陷层序地层分析
滨 湖相 泥岩 。岩 性 组合 为 棕红 色泥 岩 夹 灰 绿 色 粉 砂质 泥 岩 , 层 厚 度 为 4 地 5—6 n 0 I。姚 家组 二段 至 嫩 江组 一段 为水 进体 系域 沉积 , 盆 面积 又一次 逐 湖 渐 扩 大 , 体 深度 增 加 。姚 家 组 二 、 段 为水 进 初 水 三 期 沉积 , 长岭 凹 陷 保康 三 角 洲 沉 积 体 系 不 发 育 ; 在 岩性组 合 主要 由灰绿 、 红泥 岩组 成 。嫩 江组 一段 紫 为水 进晚 期沉 积 , 盆 范 围 急剧 扩 张 , 角洲 砂 体 湖 三
页岩 与 灰 白色 粉砂 岩不等 厚互 层 为特 征 , 层厚 度 地 10—10I。青 山 口组二段 和三 段 为 高位 体 系域 , 0 2 n 湖盆 范 围逐步缩 小 , 体变 浅 。青 山 口组二 段沉 积 水 时期 , 深湖一 深湖沉 积 , 山 口组 三段 沉 积时期 为 半 青 演化 为 滨浅湖 环 境 。青 山 口组 二段 沉 积 时期 沉 积 体系 、 沉积 环境 与 一段 类 似 , 湖 相 泥 岩分 布范 围 但 相对 较 小 , 体 分 布 范 围稍 有 扩 大 。岩 性 组 合 为 砂 灰、 绿、 灰 暗紫红 色 泥 岩 与 浅 灰 色 粉砂 岩不 等 厚 互 层 。青 山 口组三 段 沉 积 时 期 湖 盆 水 体退 缩 更 加 明 显 , 岭 凹陷仍 主 要 发育 西 南 保 康 三 角 洲 体 系 ; 长 西
辽 盆地 南部 的一 个 负 向构 造 单 元 。 白垩 系 沉积 时
期, 由于松辽 盆地 沉降 中心 自北 向南 的迁 移 以及 物 源供给条 件 的变 化 , 岭 凹 陷 的 构造 一 积演 化 及 长 沉
其 所控 制 的生 储盖 组合 关 系表现 出差 异性 , 导致 主 要含 油气 层 系分 布发生 变 化 。

长岭凹陷沉积微相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以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为例

长岭凹陷沉积微相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以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为例

Z e ln t 1 , 07 hni ge a. 2 0 ) a
2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研 究 区青 山 口组 主要 发 育 三 角洲 相 和 湖 泊 相 。 根 据岩 心 、 井 和 测 井 等 资 料 进 行 了沉 积 微 相 划 录
⑤ 席状砂 : 是河 口坝和远沙坝沉积物经湖水冲 刷作用 , 而再分布于其侧翼所形成的薄而面积大的 砂层 , 其横向延伸 范 围广 , 布较稳 定 , 常为 粉砂岩 分 通 和泥质粉砂 岩 , 可见平行 层理 和波状 层理 。没有 明显 的旋 回性特征 , 电性特征呈齿状 , 起伏不大 ( 3 。 图 )






亨 8一 l 0 0

:= = - :
S3 Q
S C5

K2
K2 n q
l 9 0 0

= =


\/ l
S C4
● _ ■
山 K 。 2 q
q n


≥ ≤ 乏
S Q2

SC3
测井曲线表 现为 中一 幅箱状 、 状或微齿 化的箱 高 钟
状、 钟状 。
② 水下分流问湾 : 为水下分 流河道之间的湖湾 地区 , 于低 能沉积环境 。以灰绿色或灰色 泥岩、 属 泥质粉砂岩为主 , 偶见粉砂岩薄层 发育水平层理 、 变形构造 ( 3 。测井 曲线 为低 幅齿形 , 中线平 图 ) 齿
麓 沉 与 提 地 s laeno V3o 期 积 特 斯 质 e a 0nt l o1. d 0 y ey J 2 i m gdhGo 1N y Ta g u . n 删
文章编号 :0 93 5 (0 )2 2 -8 10 —80 2 1 0  ̄060 1

松辽盆地南部大安地区青山口组一段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松辽盆地南部大安地区青山口组一段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有机质孔隙。
青一段储层裂缝空间有 3 种形态:① 微裂缝
( 图 3f) ,从 CT 扫描建立的三维连通性模型显示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青一段储层全岩矿物分
析,确定 2 136 ~ 2 160 m 页岩岩相主要为黏土质页
岩相及混合质页岩相。 大安地区页岩的矿物组成以
黏土矿物、石英为主,其次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及少量
长石类、铁矿类矿物。 黏土含量为 17% ~ 59%,平均
含 量 为 44%;石 英 含 量 为 4% ~ 24%,平 均 含 量 为
孔隙结构上的研究仍有空缺。 前人研究表明,松辽
盆地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资源量预测达 12. 68 ×
10 8 t,为纯页岩型页岩油,暗色泥岩厚度达 80 m,有
机质丰度大于 2. 0%,成熟度在 0. 7%以上,有机质
类型为Ⅰ型和Ⅱ1 型,热解数据显示生烃潜力大,
脆性 矿 物 体 积 为 44%, 具 有 非 常 可 观 的 开 发 潜
收稿日期:20221219;改回日期:2023061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子课题“ 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油气分布规律与资源评价” (2017ZX05008-006) ;非常规油气省部
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基金项目“ 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双向封闭评价体系构建与保存-逸散模型建立” ( UOG2022-16)
DOI:10. 3969 / j. issn. 1006-6535. 2023. 05. 008
松辽盆地南部大安地区青山口组一段页岩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张 玥1 ,汤济广1,2 ,胡美玲3 ,秦德超1 ,冯 涛1
(1. 长江大学,湖北 武汉 430100;
2. 非常规油气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100;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二、三段沉积特征及铀成矿分析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二、三段沉积特征及铀成矿分析

第41卷 第1期2022年2月铀 矿 冶URANIUMMININGANDMETALLURGYVol.41 No.1Feb.2022收稿日期:2021 07 09第一作者简介:卢胜军(1983—),男,甘肃天水人,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铀矿地质找矿与资源勘查工作。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二、三段沉积特征及铀成矿分析卢胜军(核工业二四 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2)摘要:钻孔揭露了松辽盆地双山地区青山口组二、三段地层,以盆地沉积学方法为基础,从沉积层物源、地层、碎屑物沉积方式(沉积相)、古流向等方面对青山口组二、三段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青山口组二、三段在双山地区沉积相序上经历了冲积扇相 河流相的演化过程,且砂体较为发育,具有稳定的泥 砂 泥结构,为铀成矿流体提供了有利的运移及存储空间。

结合青山口组二、三段砾石成分、砂岩组分和古水流等分析,确定主要物源供给区,并结合本地区的沉积特点,对青山口组研究区铀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松辽盆地;沉积相;物源;青山口组;沉积特征中图分类号:P61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8063(2022)01 0012 09犇犗犐:10.13426/j.cnki.yky.2022.01.002 近年来,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铀矿勘查的重点之一,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特大型铀矿床的发现,掀起了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新高潮[1 2]。

在青山口地质填图时,将下伏下白垩统泉头组及上覆上白垩统姚家组整合接触的这套地层称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

前人对松辽盆地双山地区青山口组进行了地层划分,对其沉积特征的研究尚未深入。

因此本研究以双山地区为研究区,优选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二、三段作为研究目标层位,对其进行了钻探揭露等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后期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1 地质背景松辽盆地是在松辽微板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大型陆相克拉通内转化型盆地[3]。

盆地主要基底由古生代及前古生代的变质岩与侵入岩组成;其基底是在前古生代微板块聚合基础上,古生代时期增生拼贴而成[4]。

长岭凹陷西南斜坡青山口组层序地层分析

长岭凹陷西南斜坡青山口组层序地层分析

东界 , 至 松南10 9井一带边 界 , 面积 约lIlk 1。所图油田 2‘ 图 ) ’ 啦 o 位于松辽盆地 长岭 凹陷南端 ,前期研究成果表明 该 区具有丰富的 油气 资源 ,是最有油气远景的区块之
自垩纪沉 积时期 。 由于松辽盆地 气候及物源供给条件的变化 ,长岭 凹 陷的构造 沉积演化及 其所 控制的 油
坳陷阶段的青山口组至嫩江组沉积时期是松辽盆地的主要成湖 期 ,根据 较大 的区域不整 合可 以将 青山 口组划分 为一个二级 层序
S1( T ) ( 2。 ‘ 图 )
23 3 ‘ . s 屡月


( 当于 青三段 。底 界面 为三角洲平原 砂体 ,顶界面 为滨浅 1 湘 湖相泥岩与三 角洲平原砂体 的沉积作 用转换面 界面之下 自然 电位
青山 口组底部以不整合面同泉四段 相接触 ,顶部以不整合面同姚 家组相接 触,泉头组沉积时期气 候干燥 ,以发育 大面积河流相沉积体系为特征 ,湖盆 水 体较浅 ,水域范围局限。
青山口组一 段地 层为水进体 系域沉
积。这次水进与全球阿尔卑期海侵相对 图 岭凹 西 姊l蟥 层 2长 陷 南 | 序
期 ,湖相泥岩分布范围较小 ,砂体分 布范围稍有扩 大,岩性组合为 黑灰色 及灰绿 色泥岩与 黑褐色 油页岩不 等厚互层 ,地层厚度 lo 6- 20 0m。 自然 电位 曲线基值低 ,具刺刀状 尖峰。青 山口组 三段沉积 时 期 ,湖 盆水退更 加明显 ,岩性组 合为棕红色 泥岩央浅 灰色粉砂 岩 、 质粉砂岩 不等厚互层 ,地层厚 ̄4 o6O 钙 o- om。 自 电位曲线 然
通过对长岭凹陷西南斜坡区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将长岭凹陷西南斜坡青山口组划分为一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并对不同层序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层序内部的油气生储盖组合规律及油气藏的类型进行了研究指出层序s水进体系域和s2s3高位体系域发育为良好的含油层段

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

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

经本 区延伸到湖盆 中心 ,砂体的厚度较薄 ,自西南向北 东方向有减薄趋势 ,甚至尖灭,研 究区青一段 、青二段沉积 时期主要发育水下
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 口坝、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 相,其中水下分流 河道 、河 口坝是最有利的储层发育 区,也为油气聚 集提供 良好 的储 集空间。青一段 、青二段 时期 沉积微相研 究表 明不同沉积 时期主 河道发 生变迁 ,物源方 向西移 ,不 同砂组平面上物源
好。


— _



席 状砂微相 :以粉砂 岩为 主 ,平 面上连片 分布很 广 ,但厚 度较 薄 ,一般2 m左右 ;由于受 湖水作 用较 强 ,砂 岩 中发 育 浪成 交错层 理、 波状 交错层理 、平行层理及生物扰动构造 ;介形虫 、叶肢介 、 植 物叶片及黄铁 矿相当丰富;分选磨 圆好 。
沉积微相的研究是识别岩性圈闭的重要基础。根 据不同的勘探 程 度及不同的资料情况有不同的研究方法 ,为了更真实的反映地 下地质
带上的构 造低 部位 ,其 主要储 层沉 积 馓相如 下 :① 井段为 12.— 94 2 13. 9 1 m,视厚 度为 7 m,岩 性 为灰 色粉 砂岩 ,自然 伽 马曲线 呈箱 8 . 6 形 ,倾角资料显示为平行层理 ,沉积倾角施 密特 图指示古 水流方 向基 本 为南 西方向 ,方位20 ,为三 角洲水下分流河道 沉积。⑦井段为 3。 22.— 24 m,视厚 度为 l m,岩性 为灰色粉砂 岩 .自然伽 马曲 22 22. 6 3 _ 7 线呈指形 。倾角资料显示为水平层理 。沉积 倾角施密特图指示古水流 方 向基 本 为南 西 方 向 ,为 三 角洲 河 口坝 沉 积 。③ 井段 为23.— 31 7 23. 36 m,视厚度为4 m,岩性 为灰色细砂 岩 ,自然伽马 曲线钟形 , 1 . 4 倾角资料显示 为斜层理 ,古水流方 l指 向南西 ,方 位2 5 ,为三角 甸 5。 洲水 下分 流河 道 侧缘 沉 积 。④井 段 为 25.—26. 36 4 3 1 m,视 厚 度 为 6 5 m, . 岩性为灰色细砂岩 ,自然伽马曲线漏斗形 ,倾角资料显示 为斜 2 层理 ,古水流方向指向南西 ,方位25 ( ),为三角洲河 口坝沉 3。 图2

《世界地质》2011年第30卷总目次

《世界地质》2011年第30卷总目次
第 4期
《 世界地质}01 21 年第 3 0卷总 目次
《 世界地质} 0 1年第 3 21 0卷总 目次
第 1期
黔南宾夕法尼亚亚纪礁 环境中腕 足动物古 生态研究 …………………… 杨丽丽 , 巩恩普 , 关长庆 , 畅 , 刘 张永利 , 常洪伦( ) 1 松辽盆地林 深 3 井火 山岩 的锆石 u P 年龄 与 H 同位素组成 …………………………… 金 鑫 , —b f 葛文春 , 薛云飞, 玉 东( ) 金 7 黑龙江多宝山古生代海盆闭合的岩石 学证 据 ………… …… …… ………… …… ………… 赵 焕利 , 刘旭光 , 刘海 洋, 朱春艳 ( 8 1) 黑龙江金厂金矿床 J号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 … ………………… 宿晓静 , 敏 , 可勇, 卿 王 王艳忠, 张景海 , 程 军(8 2) 吉林 省硅藻土 、 古砂金矿 的一个主要含矿岩系——青杨木沟组的地质特征 ………………………………………………… 靳 克, 郭 真, 楚湘涛 , 张宁克, 建超 , 任 裴福萍 , 陈 岩 (4 3)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阿拉坦高勒钒钛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 赵华雷 , 爱华 , 郗 刘俊梅 , 守仁 , 王 龚鹏辉 (9 3) 辽河 双台子河 口淤 泥质沉积物来源探析 …………………………………………………… 杨俊鹏 , 孟凡雪 , 李亚繁 , 胡 克(6 4) 分 区绘制 等值线 的地下水污染质分布 … ………………………………… 鲍新 华, 周祖昊 , 梅 , 博 , 洪 张 鲍硕超 , 才文韬 ( 1 5) 异常高压碳 酸岩油藏水力破裂缝成 因 … …………………………………………………… 李 南, 程林松 , 廉培庆 , 佳 (6 程 5) 基 于B t asan i— s n 方程 的流体替换技术在番 禺天然气 区 P oG m Y气 田的应用 …… 轩义华 , 袁立忠 , 汪瑞 良, 秦成 岗, 全志臻 (0 6) 琼海 凸起珠 江组一段低 电阻率油层 的微观成 因机理分析 ………………………………… 尤 丽 , 李 才, 刘景环 , 国政 (5 黄 6) 长岭 凹陷所 图地 区青 山 口 组沉积微相及砂体分布特征 ………………………… 董福 湘 , 陈玉魁 , 曲希玉, 超 , 中( 1 季 曲前 7 ) B 模型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参数预测中的应 用 ………………………… ………… 吕 琳 , P 王明君 , 范继璋 (0 8) 种振 冲碎石桩复合地基 的沉降计算方法 ………………………………………………… 杨 杰 , 王 清, 王剑 平 , 牛岑岑( 5 8) 工程 降水 中人工 回灌综合技术 …………………………………………………… 冶雪艳 , 耿冬青 , 新强, 杜 王福刚, 曹东军( 0 9) 磁法 约束线性反演在福建大 田一漳平地 区的应用 ………………………………………… 高 铁 , 新兴, 唐 吴燕 冈, 玉岩 (8 赵 9) 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风险评价 …………………………………………………… 杨 潇瀛, 张力文, 张凤君 , 哲 , 马 李龙辉 (0 ) 13 中国铁矿石定价权策略博弈 ……………………………………………………………… …… …………… 陈立铭 , 郭丽华( 1 ) 10 结合水量 的影响 因素与弱透水层 的渗透特征 …………………………………… 朴 明月, 李绪谦 , 赵玉红 , 谢 雪, 宋 爽( 1 ) 16 p H值对有机磷在弱透水层 中迁移转化 的试验模拟 …………………………… 宋顶峰 , 李红艳 , 李建萍 , 李绪谦 , 罗艳春 (2 ) 11 不 同条件对蒸发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的影响 …… …… …… …… …… …… ………… 黄继国 , 柳 , 杨 潘海楠 , 金 坦(2 ) 18 混凝法处理煤泥水 的试验 …………………………………………… ………… ………… 李 婧 , 刘 娜 , 臻 , 日亚(3 ) 马 晋 12 粉煤灰_ 漂珠复合低密度水泥浆 固井试验与应用 ………………………………………… 贾成前 , 波 , 毅 , 冯 李 白雪峰 (3 ) 18 第 2期

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及其对有利储层的控制作用

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及其对有利储层的控制作用
台组 ( 、 Kz) 明水组 ( m) 泰康 组 ( ) s Kz 、 N t 和第 四系 ( 盖 层沉 积 .其 中 , 山 口组是 研 究 区 内最 重 要 的 含 Q) 青
油气 层 位 , 育 自生 自储 的岩 性 一构造 复合 油气 藏_ ] 发 3. 在前 人研 究 的基础 上[ 1 ] 根据 高分 辨率 层 序 地层 学 原 理 , 青 山 口组 划 分 为 3个 三 级 层 序 、 , 将 5 个 四级层 序.三级 层序 S 相 当于 青一段 和 泉 四段 顶部 , Q1 可分 为 S 1和 S 2四级层序 ; 级 层序 S 相 C C 三 Q2 当于青二段 , 分为 S 3和 S 4四级层 序 ; 可 C C 三级 层序 S 相 当于青 三段 , Q3 包含 四级 层序 S 5 C .其 中 S 2和 C S 3层 序 的上 升半 旋 回是该 区 的重点 产油 层位 . C








第3 4卷
Vo. 3 1 4
第 2期
No .2
21 0 0年 4月
Ap . 2 1 r 00
J OuRNAL OF DAQI NG ETROLEUM NS TUTE P I TI
长 岭 凹 陷腰 英 台地 区青 山 口组 沉 积 微 相 及 其 对 有 利 储 层 的 控 制 作 用
陈亚 青 。 ,侯 伟 ,樊 太 亮 ,王 宏 语 ,沈 武 显
(1 .中 国地 质 大 学 能 源 学 院 , 北京 10 8 ; 2 0 0 3 .中 国 石 油 华北 油 田公 司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北 任 丘 河 025 6 相研 究 和数 据 统 计 , 析 青 山 口组 重 点 层 位 的 沉 积微 相类 型 和 分 布 特 征 , 其 对 储 层 控 制 作 用. 通 分 及

长岭凹陷腰英台油田腰西区块青山口组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长岭凹陷腰英台油田腰西区块青山口组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to in,g ie y s dm e t r h o y,t et p so e i e tr a iso h n s a k u F r io r ud d b e i n a yt e r h y e f d m n ay f ce ft eQi g h n o o mat n we e s
Ab t a t s r c :Ba e n t t i s of c r a s d o he s ud e o e s mpl s a l l gg ng d t r e nd wel o i a a fom h e t Ya o k f t e — t e W s — o bl c o h Ya i t iOi Fi l n t oy ng a l e d i he Cha gln g o he So n i g Sa f t ngl o Ba i i s n,c a om b ne t e s c fne i t r e a i d wih s i mi i n e pr t —
腰 英 台油 田行 政 区 划 属 于 吉林 省 松 原 市 前 郭 县 和乾 安县 , 造上位 于 松辽 盆地 南部 长岭 凹陷东 构 部斜 坡 带 , 邻 大情 字油 田, 接 乾安 油 田 ; 西 北 腰西 区 块 位 于腰 英 台 油 田西部 , DB 3 D 3 , B 7井 是 3, B 4D 3
作 者 简 介 : 里 力 ( 9 8 ) 女 , 级 工 程 师 , 事 油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科 研 工 作 。E mal ioi6 9 9 @ sh .o 焦 15一 , 高 从 — ij li7 9 7 o u cm。 :a l
基 金 项 目 : 国石 化 科 技 项 目 ( 0 0 1 。 中 P 9 8 )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所图地区青山口组储层非均质特征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所图地区青山口组储层非均质特征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所图地区青山口组储层非均质特征的报告,
600字
报告题目:松辽盆地长岭凹陷所图地区青山口组储层非均质特征
报告内容: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所图地区青山口组是一个很重要的储层。

本区的储层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大部分地区十分稠密,但也具有部分非均质部分。

系统考察表明,这个区域有三个非均质特征,分别是层变效应、颗粒大小变化以及气体含量变化。

首先,层变效应,在该区域中存在明显的层变。

精细的井眼识别结果显示,在不同层段之间存在密度、厚度以及孔隙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其中孔隙度变化最为明显。

这表明,不同层段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

其次,颗粒大小变化,在该区域的青山口组中,颗粒大小的变化也十分明显。

龙马溪储层沉积物中的粒度介于细砂和中砂之间,但在某些区域可能存在一些粗砂或者细粉的情况,这也表明了该区域的非均质性。

第三,气体含量变化,松辽盆地长岭凹陷所图地区青山口组在气体含量上也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

井眼测井检查表明,该区域的气体含量存在一定的变化性,在某些区域中气体含量更加丰富,而其他区域的气体含量就会相对较少。

这表明气体含量也可能成为影响该区域非均质性的一个因素。

综上所述,松辽盆地长岭凹陷所图地区青山口组具有明显的非均质特征,其中包括层变效应、颗粒大小变化以及气体含量变化。

这些特征可能会影响到该区域的勘探开发,因此在勘探开发前,有必要对该区域的非均质性进行全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利用该区域的资源。

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源内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

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源内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

71学术研讨长岭断陷南部龙凤山地区沙二段长期被认为是该区的主力烃源岩层系,近年来在该层段钻井后获得良好的油气显示,表明沙二段的源内致密气具有相当广阔的勘探前景。

本文根据钻井、录井等资料,结合古构造分析,详细研究了龙凤山地区沙二段的沉积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进而探讨源内致密砂岩气的成藏特征。

分析认为该区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储集体,砂体与暗色泥岩呈互层状,薄层砂岩被暗色泥岩包裹,有利于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及保存。

致密气一般是指低渗透特低渗透砂岩或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无自然产能,需[1]通过大规模压裂或特殊采气工艺技术才能产出具有工业经济价值的天然气。

长岭[2]断陷是松辽盆地东南部一个主要的生烃断陷,断陷内火山岩发育,构造较为复杂,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条件复杂,因此,在该断陷内致密砂岩气藏的预测十分困难,随着B217井沙河子组二段碎屑岩气藏钻探的成功,为成功分析源内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规律创造了条件。

1 区域地质概况龙凤山次凹受龙凤山断裂控制,形成的单断箕状结构,位于长岭断陷南侧,西邻保康凸起,东侧隔达尔罕低凸与查干花相望,北接前神字井次凹。

区内碎屑岩与火山岩发育,龙深1井获得低产气流,证实龙凤山次凹具备生烃能力。

龙凤山次凹断陷层构造复杂,同沉积断裂活动强烈,营城组末期构造运动形成构造反转,使[3]得前期的正断层断距减小,甚至变为逆断层。

龙凤山地区主要发育中生界,缺失第三系。

断陷期为早白垩系火石岭期营城期早期,该时期暗色泥岩发育,夹少量煤、煤线及大量火山机构,近源粗碎屑沉积丰富。

自早白垩系登娄库末期开始进入坳陷期,在晚白垩世为坳陷型盆地的鼎盛时[4]期。

2 源内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致密气藏的成藏要素与常规气藏基本相同,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储层的特征上,以及由此形成的成藏模式的不同。

龙凤山地区沙二段埋藏深,储层致密,扇三角洲+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因此具有良好的致密气藏形成条件;同时,分析发现该区致密气藏的形成主要受烃源岩、储层和断裂的控制。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

[收稿日期] 2004Ο07Ο01;[修订日期] 2004Ο08Ο26[作者简介] 尹殿奎(1965-),男,吉林公主岭人,吉林大学在读博士生1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尹殿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摘 要]松辽盆地发育一套比较完整的白垩纪地层组合,主要为湖相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夹有机岩,是主要的生油岩系。

从上到下共划分为7个旋回,含有多门类的淡水化石。

盆地中蕴藏丰富的油气、油页岩、二氧化碳等矿产资源。

[关键词]湖相沉积;淡水化石;油气;白垩纪;松辽盆地[中图分类号]P534.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Ο2427(2004)03Ο0001Ο05华力西晚期—早印支运动以后,西伯利亚板块、长白山—张广才岭地体添加带拼贴为一体,进入了濒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发展阶段。

由于受库拉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以北西方向向大陆俯冲作用,形成了区域构造以北东方向为主的构造轮廓。

松辽盆地正是这北东向隆—拗相间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辽盆地的发生—发展—衰亡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白垩纪地层组合。

地层层序较全,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泛,是盆地的主要岩系。

沉积特征主要为湖相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夹有机岩,是主要生油和含油岩系。

从下到上可划分为7个旋回,含有多门类淡水生物化石,自下而上包括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

其底界不整合于侏罗纪火山岩系或晚古生代地层之上。

1 主要岩性特征松辽盆地具有明显的断拗盆地的特征,按其构造单元分区可划分为西部斜坡区、中央拗陷区、东部隆起区。

登娄库组、泉头组主要分布在东部隆起区,即农安、德惠以东地区;青山口组、嫩江组多分布在中央拗陷区,特别是长岭、农安、前郭一带;四方台组、明水组分布在白城—洮南以东地区,也就是西部斜坡区。

各组的岩性如下:登娄库组(K 1d ) 它组是松辽盆地沉降初期形成的一套河湖相碎屑岩沉积。

主要分布于盆地东缘的梨树吴家屯、怀德五台等地。

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构造特征与成藏条件分析

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构造特征与成藏条件分析

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构造特征与成藏条件分析于雷【摘要】龙凤山次凹的勘探成功表明该区带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在原有的二维资料基础上部署北201井已经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依托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结合最新勘探进展,以该区域构造应力分析及断裂形成机制作为切入点,系统地分析了龙凤山次凹整体构造演化特征和断裂发育特征,探讨了成藏地质条件,从而为在龙凤山次凹寻找有利油气富集区带提供可靠依据并为下一步勘探部署及研究工作提供了指导性建议.【期刊名称】《海洋石油》【年(卷),期】2018(038)002【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构造特征;断裂发育;成藏条件;主控因素【作者】于雷【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龙凤山次凹位于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次凹南缘,北正镇断阶带东南端,是嫩末时期构造反转形成的鼻状构造背景上的断陷。

中石化于该探区部署的北201井先后揭示了多套含油气储层,并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后续在该区部署的评价井也相继获得了较好的油气显示,并提交了规模油气控制储量。

一系列的勘探成果表明龙凤山地区具有较大勘探潜力,而目前针对本探区的研究的是以原有的二维地震资料作为资料基础,本文以新采集龙凤山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构造解释研究,对龙凤山次凹的构造特征及演化特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同时结合钻探井和勘探研究成果对本区的成藏地质条件开展了探讨性研究工作。

1 区域地质概况北正镇断阶带位于长岭断陷的西南部边界,是受控陷断裂北镇正-龙凤山断裂控制的构造带,其北侧紧邻长岭次凹,而龙凤山次凹位于北正镇断阶带东南端,整体受北东向基底拆离断层控制,形成北西断、南东超的箕状断陷。

本区地层发育完整,储盖组合搭配有利,存在沙河子组、营城组烃源岩,登娄库与泉头组泥岩作为盖层,登娄库组、营城组碎屑岩储层以及营城组火山岩储层,构成一套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的成藏组合 [1]。

长岭凹陷黑帝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长岭凹陷黑帝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长岭凹陷黑帝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作者:韩昊天来源:《石油知识》 2016年第3期韩昊天(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部吉林松原138000)摘要:本文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化验资料、试油及生产井资料,分析了岩石类型及组分、粒度曲线、沉积构造、测井形态,明确黑帝庙油层为松辽盆地北部物源控制的湖盆逐渐萎缩背景下形成的河控缓坡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体系。

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油水分布成因,认为油藏为构造和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

关键词:长岭凹陷;黑帝庙油层;沉积微相;复合油气藏1地质概况长岭凹陷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凹陷区。

勘探面积较大,构造上处于长岭凹陷与新立鼻状构造过渡带,整体表现为一个斜坡区,东南部发育乾安背斜构造。

据研究,嫩江组地层地质年代上属于晚白垩纪,自下而上发育嫩江组一段、二段、三段、四段和五段。

长岭凹陷嫩一段和二段为有效烃源岩发育层位,三段、四段、五段为储层发育层位,油气通过断裂自下而上运移,首先在嫩三段聚集成藏。

嫩三段属于三角洲外前缘沉积,按沉积旋回从下到上分为3个砂组,其中Ⅰ砂组(HⅡ1)是本区的主要产油层系,埋深在600~1400m之间,单砂体厚度1~5m,砂体叠加厚度4~15m。

长岭凹陷黑帝庙油层主要目的层为嫩三段Ⅰ砂组(HⅡ1),斜坡高部位的R30井试油获日产水130.2m3,中部地区C43井获日产油3.4t,日产水4.8t;而低部位Q174-2井老井试油获得日产油15m3高产油流井,更底部位试采井Q122-1井累产原油上千吨。

但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各微相不同的沉积特征,导致了各微相间砂体规模、空间展布的差异及油藏特征的复杂性。

因此,有必要进行沉积微相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解释油水分布特征的原因。

2嫩三段Ⅰ砂组沉积相分析2.1沉积相识别标志2.1.1岩石类型及组分特征黑帝庙油层储层主要发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等岩石类型,以泥岩发育为主。

砂岩岩性以灰白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胶结致密,分选好,粒度较细,反映水动力条件弱、分选磨圆较好、结构成熟度较高。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藏成藏主控因素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藏成藏主控因素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藏成藏主控因素陈杏霞【摘要】根据腰英台油田油藏勘探实际,针对三角洲前缘相带砂泥岩薄互层的情况,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腰英台油田油藏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精细剖析.腰英台油田主要有断层—岩性油藏、断鼻油藏、岩性油藏等类型,总结出“相带控储”、“断裂控藏”的成藏主控因素.【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4页(P242-245)【关键词】油藏;青山口组;主控因素;腰英台油田【作者】陈杏霞【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长春 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腰英台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东部,北邻乾安次凹,南邻黑帝庙次凹,处于两个次凹之间相对隆起部位,大情字井低幅隆起的东端,其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含油系统是坳陷期主要的含油系统。

青一段、青二段沉积时期,腰英台油田处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相带,以西南方向物源为主,该区距物源区较远,砂体自西南向东北在该地区减薄,甚至尖灭;在砂体与砂体之间发育的稳定暗色泥岩既为烃源岩,又为良好的盖层。

因此,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关系使得该区具备形成各类油藏的条件【1】。

近几年来,腰英台油田的勘探成果已证实了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1.1 构造特征明水组末期的构造运动使全区构造反转并最终定型,构造反转改变了本区地层原始倾向,导致腰英台油田地层由下倾转为上倾。

现今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地层呈一单斜形式【2】,由西向东抬升,走向近南北向。

区内断层较发育,断层展布方向大都为北北西向,且以反向正断层为主,断层在剖面上呈“y”字形及反“y”字形(图1)。

断层呈雁行排列,延伸距离较短,一般不能贯穿全工区。

地层走向为北东向或近南北向,与断层走向方向近于垂直或存在较大交角,易于形成砂体侧向遮挡,成藏条件较为有利。

1.2 地层层序长岭凹陷基底为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变质岩、花岗岩【3】,其上地层由中、新生代断、坳陷构造层组成,坳陷层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和四方台组地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l idct a teG oa i il e ut if l w s il tedl e oi teQ nsa k ursro eut n i e t th at z o yr nS o o e a ny h e ad p s ; h igh n o evi adh i la i u l d i ma t t e r
c n b i i d i t h et l i u fc e e o iin a d t e d la fo ts b a is d p st n,wh c e e o e n a e d vde n o t e d la p an s b a is d p st n h et r n u fc e e o ii o o i h d v lp d i diti tr h n e c oa i s ntr iti u a y t i a e r n lt d mir fc e srbua y c a n lmir f ce ,i e d srb t r h n l y rg a u ae c o a is,u d r t rditiutr h n e n e wae srb a y c a n l
Abta t ya a z gted lcr , e giga dsi c rfei S ouae f h nl gsg Q n s src :B n l i rl o w l l gn n e mi po l n u t rao a g n , ig— y n h i e lo s i C i a
4 at hn nrl xl ai n ee p et ueu G o gcl u e Gop o t , aj g2 0 0 ,C i .E s C iaMi a Epo tna D vl m n r 。 el i r y( ru )C .Ld N n n 10 7 hn e r o d o B a o aS v i a
第3 0卷
第 l 期




Vo13 NO .0 .1
2 1 年 3月 01

GL 0BAL GE OL 0GY
M a. 2 1 t 01
文 章 编 号 :10 04— 5 8 ( 0 1 l 0 7 — 0 59 2 1 )O 一 0 1 9
长 岭 凹 陷所 图地 区 青 山 口组 沉 积 微 相 及 砂 体 分 布 特 征
和水 下分流 间薄层砂微相 ; 目的层 中,G 1 、G V I层 I2层砂 岩发 育较 差 ,G2层、GV I I 1层砂 岩发 育较
好 ,呈 片状 大 面积 分 布 。
关键词 :沉 积 微 相 ;砂 体 分 布 ;青 山 口组 ;所 图地 区
中图分类号 :P 1. 3 . 1 68 10 2 文献标识码 :A d i 0 3 6 / .sn 1 0 -5 9 2 1 . 10 2 o :1 . 9 9 j i . 0 4 5 8 . 0 0 . 1 s 1
ha k u F r to e i n a y mir f ce n h r c e it so a d b d iti u i n i h sa e r t d e n o o mai n s d me t r c oa isa d c a a trsi fs n o y d srb to n t i r aa e su id.Th c e
S d m e t r i r f c e n a d b d it i u i g c r c e e i n a y m c o a is a d s n o y d sr b tn ha a t r
i n s a k u F r t n o u t r a i a gi g s g n Qi gh n o o mai fS ou a e n Ch n l a o n
4 .有 色 金属 华 东地 质 勘 查 局 地 质 调 查 ( 团 ) 有 限 公 司 ,南 京 2 0 0 集 107
摘要 :通过 分析 长岭 凹陷所图地 区的岩 心、测 井及地 震等资料 ,研 究 了该 区青 山口组 沉积 微相特征及
砂体展 布特征 。结果表 明:所 图油田高台子油层 主要 为三角洲沉积 ;青山 口组储层 可划分为三 角洲平 原亚相沉积和 三角洲前缘 亚相 沉积 ,分别发 育分流河道微 相、分流间薄层砂 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D N uxa g , H N Y .u ,Q i u , O G F .i C E uk i n U X — y J C a U Q a . o g I h o ,Q i z n n h
, x l ai n p i stt, h n cu nt ̄ef Tcnl y h n cu 3 0 1 hn ; .E po t na dMapn I tue C a gh n[ i eho g ,C a gh n1 0 2 ,C i r o g ni s t o o a
董 福 湘 陈玉 魁 曲希 玉 ,季 超4 曲前 中 , , ,
1 .长 春工 程 学 院 勘 查 与 测 绘 学 院 ,长 春 10 2 ; 30 1
2 中 国石 油 化 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东 北 油 气 分公 司 ,长 春 10 6 ; . 30 2
3 .吉 林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学 院 ,长 春 10 6 ; 30 1
2 ot at rnho SN P C h n cu 3 0 2 hn ; .N r es Ba c I O E ,C agh n1 0 6 ,C ia h f
3 oeeo E c c ne, inU i rt, h n cu 3 0 1 hn ; .C lg a hSi s Jl nv sy C agh n10 6 ,C i l f e c i ei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