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学》考试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学》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态学概论(红色为考试重点内容)

1、生态学概念

生态学是由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于1869年首次提出的。比较简洁的表述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生存环境

(1)生物环境

(2)物理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能量环境)

(3)生物能量环境(由光环境和温度环境组成)

(4)生物的物质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圈组成。

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所组成的。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之为生物圈。

3、生态因子的概念

组成生物生存环境中各种因素,这种因素称生态因子

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的补偿作用

5、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1)拮抗作用(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3)净化作用

6、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

(1)限制因子规律(2)最低量(最小因子)定律(3)耐受性定律

7、种群的概念

种群指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也就是说种群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繁衍的同种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8、种群的基本特征

(1)空间特征(2)数量特征(3)遗传特征

9、种群数量动态参数

(1)出生率和死亡率(2)迁入和迁出(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4)种群内禀增长率

10、内禀增长率概念

内禀增长率是指当环境是无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有机体等都没有限制性影响),在该理想条件下,稳定年龄结构种群所能达到的恒定的、最大的增长率。

11、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式

(1)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增长(2)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

12、种间关系

(1)中性作用(2)竞争:直接干涉型(3)竞争:资源争夺型(4)偏害作用(5)寄生

作用(6)捕食作用(7)偏利作用(8)原始作用(9)互利共生

13、竞争排斥原理

种间竞争使亲缘关系密切或各方面都相似的物种之间产生生态上的分离,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或格乌司原理

14、生态隔离

两物种相似,在进化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竞争的结果从理论上可

以向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其二是使其中一个种占有不同的空间(地理上的分隔)、吃不同的食物(食性上的特化)或其他生态习性上的分隔(如运动时间分隔),通称为生态隔离。

15、生态位(老师上课给的概念)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表示生存空间的特性,也包括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特性,如能量的来源、活动时间、行为以及种间关系等。

生态位分为三类:生境生态位、功能生态位、超体积生态位

16、如何理解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是生物在竞争中由于生态隔离所形成的占有不同时间、空间、食物等条件的总称。表示生物与生物间和环境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生物所具有的生态位就是生物所占有的生态系统的能量、物质等因子的多少。

17、群落的基本概念

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18、群落的特征

(1)群落中的优势种(2)群落的物种多样性(3)群落的种间关联性(4)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5)群落的稳定性

19、群落对环境的指示作用(例子见书28页)

(1)植物群落的指示作用(2)生物群落对污染环境的指示作用

20、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2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四个基本成分组成。两大部分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也称之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或生命成分和非生命成分;四个基本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其中前三者属于生命成分部分,后者为非生命成分部分。

22、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功能

(1)生产者:促进能量的转化、物质的生产和生物的繁殖

(2)消费者:促进物质、能量在系统中的流动

(3)还原者(分解者):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还原为简单的无机物(化合物和元素)

(4)非生物环境:一是它相当程度上提供了生物活动的空间,生物在非生物环境中得到生存和繁衍;二是它提供了生物活动、成长及生理代谢所需要的各类营养要素

23、生态系统的结构

(1)空间结构(2)物种结构(3)营养结构

24、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25、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

26、信息传递的概念

信息传递(又称信息流)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及生命成分与环境之间的

信息流动与反馈过程,是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形式。

27、信息传递的分类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

28、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

29、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填空)

生态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学定义

城市生态学由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帕克于本世纪20年代提出。

现城市生态学的定义一般为: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

3、城市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

(2)主要研究方法:社会调查及文献分析

(3)内容:城市的聚集、分散、入侵、分隔及演替过程、城市的竞争、共生现象、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结构和调控机理;

(4)运用理论:生态学理论、系统论

(5)代表作:1925年《城市》出版,标志城市生态学诞生

城市问题产生根源

(1)城市的集聚性与稀缺性

(2)人们对自然环境及城市环境的错误认识

城市生态学发展的初级阶段提出的几个理论

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理论

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

(1)生态学(2)城市学(3)人类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层次

(1)城市生物环境层次 (2)城市生态系统层次(3)城市系统生态层次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位原理(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3)食物链(网)原理(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5)最小因子原理(6)环境承载力原理环境承载力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

2、城市生态系统: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

3、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一)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1)系统的组成成分(2)系统的生态关系网络(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