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碳及其氧化物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碳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4.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4.通过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复习课。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碳的单质、氧化物以及碳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然而,由于该单元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仍存在困难。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和巩固,提高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提问:“你们对碳及其氧化物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动画,讲解碳的单质、氧化物及其化学性质,如碳的燃烧、二氧化碳的生成等。
2.通过实验演示,如碳的燃烧、二氧化碳的制取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化学素养。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2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2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设疑启发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的性质。

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和与水发生反应。

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
实验装置,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

探疑互动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
水,固体CO2俗称。

化学性质: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无毒。

2. 与灼热的炭反应:CO2 + C =
3.与水反应:溶于水的CO2少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2CO3 CO2 + H2O =
(因此,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 CO2 + H2O)
4.与碱反应: CO2 + C a(OH)2 =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
CO2 + NaOH =
工业制法:高温加热石灰石(大理石)CaCO3 =
实验室制法;药品
反应原理:CaCO3 + 2HCl =
发生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
实验室制法操作步骤:同氢气实验室制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1.掌握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并运用其性质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通过复习学会梳理知识,化零为整,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的构建。

教学难点:1.对单元知识梳理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2.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的提升。

教学设计: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依据及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复习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的方法。

(2)能用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用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复习重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

【复习难点】探究实验室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引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碳的单质及化合物都有了哪些认识?仔细回顾并梳理一下。

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比较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找出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知识模块二 碳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可燃性⎩⎪⎨⎪⎧完全反应:C +O 2=====点燃2CO 2不完全反应:2C +O 2=====点燃2CO 还原性:C +2CuO=====高温2Cu +CO 2↑ 知识模块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1.实验室制法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实验装置:教材P115图6-12。

反应原理: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操作步骤:参考过氧化氢制氧气。

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2.工业制法:CaCO 3=====高温CaO +CO 2↑知识模块四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 常温下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常温下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掌握碳的几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
-熟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如不助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一氧化碳的生成、性质(如可燃性、毒性)、应用及防范措施。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够运用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与碳及其氧化物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层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复习中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和应用的梳理。
2.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基础学习。他们对碳的单质形态、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概念抽象、知识点繁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尚需加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等知识点。
2.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概括性描述等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知识网络来增强对知识认知的方法;(2)能对单元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归纳总结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碳单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2.教学难点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知识网络构建;【教学策略】单元复习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归纳单元知识,增强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在单元复习过程中,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地归纳出本单元的知识点,再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出知识网络,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及装置,以及制取气体的思路、方法及温室效应。

4.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温故知新〗1.金刚石、石墨和C60(1)物理性质与用途比较(2)、、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它们的不同,因此它们的存在着很大差异。

(3)木炭具有结构,它具有能力,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来吸附毒气。

(4)C 60分子是由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常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A .充分燃烧生成CO 2,化学方程式为B .不充分燃烧生成CO ,化学方程式为(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为。

)③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能与Fe 2O 3等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Fe 2O 3 + C ===____ + ______1.二氧化碳制取: (1)实验室制法:①反应原理:利用或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注意:不能用纯碱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是因为 ;不能用稀硫酸,因为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某某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也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其会挥发出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实验设计与优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法,包括装置设计、反应条件优化等,提高实验效率。
(3)环保实践: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参与环保活动,例如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拓展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问,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内化。
2.学生:谢谢老师,我们下节课再见!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与碳和碳的氧化物相关的化学科普书籍,例如《碳的世界》、《二氧化碳的神奇之旅》等,以加深对碳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理解。
(2)科普文章:鼓励学生查阅科普杂志或报纸上关于二氧化碳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文章,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际用途。
2.分子观念:使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形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物质观念。
3.绿色化学: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化学实验对环境的影响,学会合理处理废弃物。
4.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5.团队合作: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共享实验成果,增强团队精神。
此外,数据分析与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
针对拓展资源与建议部分,我发现学生在课外拓展方面的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学生表示资源获取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整理一份适合学生的拓展资源清单,并在课堂上分享,方便学生课后查找和学习。
1.设计更具启发性的导入环节,例如通过讲述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取的兴趣。
2.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2、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3、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4、用四种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反应原理
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实验装置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验证
在集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满。
互动三:疑点辨析
例举本单元学生学生模糊不清、容易出现认识上的错误的内容,让学生辨析、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用途
燃料、冶炼金属
灭火、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化工原料等。
学生自主完成,有困难的小组内解决




















作业布置

预习提纲




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单质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本单元内容较多,较抽象,尤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对学生还是个难点。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互联网搜索,进一步认识C、CO、CO2、H2CO3、CaCO3等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2)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能正确描述本单元有关实验的现象,并通过网络搜索使语言表述更规范。(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顺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2)通过对汽水中气体成分的探究,使学生懂得通过设计实验检验CO2,学会实验设计。(3)通过探究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白色固体的成分及其清洗方法,使学生懂得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4)通过对CO2和CO两种气体的鉴别,使学生掌握物质鉴别的方法。(5)通过一些表格的练习,使学生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保持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探究能力。(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本质和联系。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C 、CO 、CO2、H2CO3、CaCO3等物质的性质、用途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建立以二氧化碳为中心的化学反应网,并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 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3.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懂得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重点:C 、CO 、CO2化学性质的复习。

复习难点:1、使本单元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2、本单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准备: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烧杯、稀盐酸、水教学方法:比较归纳、讨论交流、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最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doc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情概览碳的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碳的单质(1)金刚石、石墨、C 60(2)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高频考点)【备考提示】(1)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可用来吸附色素和异味。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强。

常用于水的净化、防毒面具、制糖工业脱色制白糖。

(2013·云南普洱)(2)白糖和红糖主要成分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将红糖脱色为白糖。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注意: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CO 2与CO 的物理性质2.CO 2与CO 的化学性质(高频考点) (1)CO 2化学性质①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实验说明:CO 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②与水反应CO 2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做如下实验:;③与碱反应A. CO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验CO 2 。

B. CO 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④CO 2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因此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之前,应先做灯火实验(2)CO 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CO ②还原性CO③毒性CO 有剧毒,它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备考提示】(1)CO 2和CO 由于分子构成 的不同,使得它们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2)防止煤气中毒可采取的措施有安装排气良好的烟囱并注意室内通风 ,有人说在煤炉旁放上一大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这种说法不对,因为 煤气难溶于水。

(3)C 、CO 、CO 2之间的转化关系:3.CO 2与CO 的用途 (1)CO 2的用途(2)CO 的用途①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 ②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4.CO 2与CO 的鉴别与除杂 (1)两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二氧化碳的制取1.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工业上常用煅烧 石灰石 的方法制取CO 2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高频考点)(见实验解读栏目)温室效应与 “低碳”生活 1.自然界中CO 2的循环2.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的危害: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 减产。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2)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2)

设疑启发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的性质。

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和与水发生反应。

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实验装置,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

探疑互动二氧化碳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CO2俗称。

化学性质:1.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无毒。

2. 与灼热的炭反应:CO2 + C =3 .与水反应:溶于水的CO2少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2CO3 CO2 + H2O =(因此,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 CO2 +H2O)4.与碱反应: CO2 + C a(OH)2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CO2 + NaOH=工业制法:高温加热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实验室制法;药品反应原理:CaCO3 + 2HCl =发生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实验室制法操作步骤:同氢气实验室制法。

收集方法:,集满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验满方法注意事项:a.药品选用,b.操作。

)对图中装置和药品的;其次考虑发生反应的仪器选择和连接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再考虑产物的收集方式是否合适。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温室,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生疏。

每到冬季,农田里排排温室和塑料大棚里春意盎然,碧绿鲜嫩的瓜果蔬菜花繁叶茂。

为什么户外冰天雪地,而温室内却温暖如春呢?原来温室顶棚和四周的玻璃(或塑料薄膜)能够透进太阳光的短波辐射,而室内地面反向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或塑料薄膜),这样热量就被留在室内,因此温室里的温度比室外要高出许多。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O2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并不影响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但却能阻碍由地面反射回高空的红外辐射,这就像给地球罩上了一层保温膜,使地球表面气温增高,产生“温室效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查阅资料,了解碳的单质在新型材料领域的应用,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并撰写一篇小报告。
3.探究题:
-探究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
4.思考题:
-思考碳及其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从环保角度出发,提出一项减少碳氧化物排放的措施。
作业要求:
1.学生应在作业中体现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应用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设计应注重安全性和可行性,避免盲目操作。
3.查阅资料和思考题要注重实证和逻辑性,表达清晰,观点明确。
作业批改与反馈:
1.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指出不足。
2.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个性和创新精神,对有创意的答案给予表扬。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高难度的思考题,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
6.反馈评价,促进成长: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自我评价,促进学习成长。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2.碳的化学性质:讲解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3.碳的氧化物:介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异同。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任务:
1.分组讨论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用途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全面复习碳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全单元的知识网络,通过讨论和交流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2)通过建立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的化学反应网络,培养自己概括、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学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过程与方法:(1)从知识归纳整理建立网络,再到知识的应用,理解复习整理。

(2)能够提炼出对零散知识进行复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有意识的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网络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2)通过讨论,交流,改进的过程,体验分工合作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

复习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复习难点:建立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的相互转换网络。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延伸到课前,给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质疑和改进,让每个学生建构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合作交流果。

出示方法指导,根据方法指导,我们可以知道这类题目的设计要遵守的原则。

同学们在设计方案时用到了很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我们知道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这么多性质,我们也学过很多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下面我们进行个小竞赛。

出示竞赛规则。

组织竞赛。

同学们对于知识都掌握的很扎实,现在我们对这些反应进行归类。

从同学们描述的反应,可以看出很多物质相互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和碳、一氧化碳,碳酸、碳酸钙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

出示转化图。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拓展提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反馈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进行方法指导,确定实验原理。

请同学完成跟踪练习。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汇报设计方案。

回答根据规则积极进行小组比赛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做跟踪练习并反馈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设疑启发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的性质。

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和与水发生反应。

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实验装置,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

探疑互动二氧化碳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CO2俗称。

化学性质:1.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无毒。

2. 与灼热的炭反应:CO2 + C =3 .与水反应:溶于水的CO2少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2CO3 CO2 + H2O =(因此,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 CO2 +H2O)4.与碱反应: CO2 + C a(OH)2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CO2 + NaOH=工业制法:高温加热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实验室制法;药品反应原理:CaCO3 + 2HCl =发生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实验室制法操作步骤:同氢气实验室制法。

收集方法:,集满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验满方法注意事项:a.药品选用,b.操作。

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操作。

)对图中装置和药品思考:首先要考虑所选的药品能否达到制取某物质的目的;其次考虑发生反应的仪器选择和连接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再考虑产物的收集方式是否合适。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温室,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生疏。

每到冬季,农田里排排温室和塑料大棚里春意盎然,碧绿鲜嫩的瓜果蔬菜花繁叶茂。

为什么户外冰天雪地,而温室内却温暖如春呢?原来温室顶棚和四周的玻璃(或塑料薄膜)能够透进太阳光的短波辐射,而室内地面反向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或塑料薄膜),这样热量就被留在室内,因此温室里的温度比室外要高出许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设疑启发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的性质。

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和与水发生反应。

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实验装置,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

探疑互动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CO2俗称。

化学性质:1.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无毒。

2. 与灼热的炭反应:CO2 + C =
3 .与水反应:溶于水的CO2少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2CO3 CO2 + H2O =
(因此,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 CO2 + H2O)
4.与碱反应: CO2 + Ca(OH)2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
CO2 + NaOH=
工业制法:高温加热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
实验室制法;药品
反应原理:CaCO3 + 2HCl =
发生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
实验室制法操作步骤:同氢气实验室制法。

收集方法:,集满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验满方法
注意事项:a.药品选用,b.操作。

用途:①②③④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要体现开放性。

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学生通过讨论(甚至辩论)、合作来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以不局限在教材中所列的仪器上),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组与组之间互相讨论装置的优缺点。

查疑落实.教材中给出了一种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教学时切不可将它作为唯一的、标准的装置,要鼓励学生创新。

图6-9列出了其他几种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图 6-9 几种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

例题3、为了制得纯净的CO2,某同学设计了一套制取和净化(除去少量水蒸汽和一氧化碳杂质)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右下图所示。

(1)对图中装置和药品有不适当和错误的地方在原处加以改正。

(2)写出改正后的A、C两个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C、。

(3)B容器中浓硫酸的作用。

思考:首先要考虑所选的药品能否达到制取某物质的目的;其次考虑发生反应的仪器选择和连接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再考虑产物的收集方式是否合适。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温室,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生疏。

每到冬季,农田里排排温室和塑料大棚里春意盎然,碧绿鲜嫩的瓜果蔬菜花繁叶茂。

为什么户外冰天雪地,而温室内却温暖如春呢?原来温室顶棚和四周的玻璃(或塑料薄膜)能够透
进太阳光的短波辐射,而室内地面反向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或塑料薄膜),这样热量就被留在室内,因此温室里的温度比室外要高出许多。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O2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并不影响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但却能阻碍由地面反射回高空的红外辐射,这就像给地球罩上了一层保温膜,使地球表面气温增高,产生“温室效应”。

能产生“温室效
学校名录参见:?ClassID=30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