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专题铁的冶炼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4.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正确开展合作学习,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二)讲授新知
1.介绍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和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原理。
2.讲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工业应用和实际意义,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3.逐步讲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反应条件、安全措施等。
4.示范书写和解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掌握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虚拟实验室、冶炼过程模拟等,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深入理解冶炼过程。
4.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责任意识,培养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
复习课化学初中教案
复习课化学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化学计算、实验技能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练习巩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等。
2. 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分子动理论等。
3. 化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化学方程式计算等。
4. 实验技能:实验操作、仪器使用、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等。
三、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课本,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2. 合作交流: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复习心得,解答彼此疑问。
3. 练习巩固: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解答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复习中取得进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复习效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复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化学教材。
2. 课件:复习课件。
3. 练习题:精选的化学复习练习题。
4. 实验器材:进行化学实验所需的器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复习内容,了解所学知识。
2. 课堂纪律:保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 课后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
4.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3.强调分子和原子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些与分子和原子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研究,如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验探究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水的沸腾、气体的扩散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分子和原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实验演示与观察:利用实验现象和观察,向学生展示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行为,如分子的大小、质量、运动、间隔等。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提出一些与分子和原子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假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来验证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总结归纳与作业小结: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作用。通过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框架。布置与分子和原子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初三化学总复习优秀教案
初三化学总复习优秀教案初三化学总复习优秀教案(1) 写出A、B的化学式:A ,B 。
(2) 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 图中反响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图中反响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思路点拨】根据发酵粉获知A是碳酸钠,根据E、F的俗名是熟石灰、纯碱逆推得出C是水,D是二氧化碳。
【方法归纳】一些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的酸、碱、盐及氧化物要熟悉它们的用处和俗名,这往往是解题的打破口,有些推断题正推不妥就换成逆推,重要的是将物质推完要放回原题验证下整体是否符合逻辑,确保答案正确。
例2.A—D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四种常见物质,它们都不属于酸和碱,A 是红色固体,它们与稀HCl、Ca(OH)2之间的互相关系如以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____ ”表示物质间可以互相反响〕。
请答复以下问题:⑴ 写出物质A、B、C的名称:A 、B 、C ,⑵写出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⑶ 反响③的根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先根据题意A—D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四种常见物质,它们都不属于酸和碱,可推知它们只能是单质、氧化物、盐这三类物质,然后结合物质的颜色,可知A是氧化铁或铜,但酸不能与铜反响,所以A是氧化铁,B只能是铁,右边C、D那么根据碱的通性,可推知C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D是碳酸钠【方法归纳】遇到酸的连线图那么根据酸的五点通性去推〔一般酸与指示剂除外〕,遇到碱的连线图那么根据碱的四点通性去推〔碱与指示剂除外〕,遇到盐为中心的连线图,那么想到酸碱盐的通性中有八点可以生成盐的途径。
【课堂练习】1.〔2023年中考题第20题〕右以下图化学反响的溶液颜色变化表达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
请答复:〔1〕溶液X是______〔填“酸”、“碱”、“盐”〕,试剂A是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假设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那么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2.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并加以强化;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基本概念复习;
2.常见元素周期表元素复习;
3.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复习;
4.化学量的计算;
5.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三、教学步骤:
1.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并进行一些基本题目讲解。
2.复习常见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及性质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规律。
3.复习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掌握各种化学反应类型及如何正确写化学方程式。
4.复习化学量的计算,包括摩尔、质量、体积等的相互转换,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
5.复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包括实验操作方法、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等,让学生了解实验基本知识。
6.进行化学复习专题的综合测试,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手段:
1.课堂教学;
2.小组讨论;
3.化学实验。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2.通过综合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3.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测试结果给予评价及建议。
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酸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酸的化学性质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实验、讨论等方式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我将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酸的化学性质。同时,我将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与酸相关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的化学性质》”为主题。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的概念、分类以及常见的酸,如盐酸、硫酸和硝酸等。同时,学生也掌握了酸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的反应、与碱的反应以及与盐的反应。在本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深入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就感。同时,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复习优秀教学案例: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对酸碱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通过解答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酸碱知识,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实验操作:本节课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酸碱的变化。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酸碱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5.总结归纳:在课堂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学生能够自主构建酸碱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一系列教学资源,如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和习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达到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应用。
2.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总结,自主构建酸碱知识体系。
3.强调酸碱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总结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3.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含检测练习))
3.案例分析: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4.课堂练习:适时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任务分配: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合作兴趣。
2.分工合作:引导学生明确各自职责,共同完成任务。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建议。
3.作业讲解: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作业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成长。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情境,如烹饪、环保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情境: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3.问题情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4.文化情境:融入化学史、科学家故事等,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1.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进行合理分工,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1自然界的水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实验探究:1.水的组成研究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教学内容:一.自然界的水[来源:Z#--#]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水在人体内起这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提供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的水”4.水污染情况:(1)水污染的来源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课:化合反应教学设计
5.设计针对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科学探究的信心。
2.通过化合反应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知识回顾:简要复习已学习的化合反应类型,为学生提供知识框架。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化合反应的定义、类型和特点,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理解。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亲身体验化合反应过程,提高实验技能。
-知识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3.个性化教学: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其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今日课程开始之前,我将带领学生们回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比如,当我们在铁制品表面发现红棕色的斑点时,这是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铁锈;又或者当我们点燃蜡烛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和烟雾也是化合反应的结果。通过这些生动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合反应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化合反应的学习。
3.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一份关于化合反应的科普海报。海报中应包括化合反应的定义、类型、特点以及至少两个有趣的实验现象。这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4.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学习心得,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包括自己在新知识掌握、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要求学生诚实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化合反应相关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
2.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化合价的计算。
3.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及特点。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化学基本概念2.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计算3.化学变化的实质和类型4.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二)复习化学基本概念1.分子和原子:通过实例解释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加深理解。
2.离子和元素:讲解离子和元素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化学中的作用。
3.讨论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分子、原子和离子。
(三)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计算1.化学式的书写:讲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
2.化合价的计算: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化合价的计算技巧。
(四)化学变化的实质和类型1.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化学变化的实质,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化学反应的类型:介绍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让学生掌握各自的特点。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化学反应实例,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五)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1.实验操作: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实验现象。
2.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做好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作业布置1.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计算。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化学反应类型和实验操作知识。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哪些方面需要加强?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重难点补充:(一)导入对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这些基本概念,谁能用自己话解释一下它们分别是什么?(二)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分子和原子:重点讲解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1教材分析本章是正式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进入化学课堂、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精彩而神秘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了解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
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认识化学课学习的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的哲学观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课学习的内容,玻璃仪器的洗涤,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2、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加热操作,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一些生活简单变化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3、通过对铜加热变黑实验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憧憬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教学措施通过实验及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篇二】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学习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能初步辩别纯净物、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课: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动画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分子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过程。通过直观的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即化合物中所有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我会通过示例,讲解如何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例如,对于化学式H2O,我会解释其中包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然后根据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计算出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提问他们是否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通过讲授新知,学生应能够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某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和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思考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的计算、物质的纯度分析等。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作业题应涵盖本节课所讲解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例如,在课程结束后,我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思考自己在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同时,我也可以给予学生定期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指导他们进行下一步的学习。通过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对分子质量的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时,我也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检查和反思,确保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通过作业小结,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成"分子"和"混合物和纯净物"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物质由分子等粒子所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材一开始从人们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现象入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会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
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质是由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构成的结论(分子是构过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及晶体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建立起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分子是运动的及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推论(即分子的性质)。
之后,教材以水变成水蒸气,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几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运用初步介绍的分子知识对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
从而给分子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教材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分子存在的客观性,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同时用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想象分子的大小和运动状态。
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对分子的认识。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气的组成及硫粉和铁粉混合实验为基础从宏观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两个概念做了区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3.探究题:
-探究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
4.思考题:
-思考碳及其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从环保角度出发,提出一项减少碳氧化物排放的措施。
作业要求:
1.学生应在作业中体现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应用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设计应注重安全性和可行性,避免盲目操作。
3.查阅资料和思考题要注重实证和逻辑性,表达清晰,观点明确。
作业批改与反馈:
1.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指出不足。
2.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个性和创新精神,对有创意的答案给予表扬。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高难度的思考题,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
6.反馈评价,促进成长: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自我评价,促进学习成长。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2.碳的化学性质:讲解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3.碳的氧化物:介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异同。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任务:
1.分组讨论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用途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深度直接影响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化学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设想:通过具体实例、生活现象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化学概念,加强概念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概念运用能力。
-设想: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验练习,教师在旁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准确记录的习惯。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设想: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化学在科技、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重要表达方式,其书写和平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想:采用步骤分解法,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细化为几个简单步骤,通过练习和反馈,逐步提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直接影响实验效果。
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5.注重课后反思,指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接着,我会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知道燃烧是什么吗?”“为什么有些物质会燃烧,而有些不会呢?”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教案5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教案1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增加到8个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正价由+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由-4到-1、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掌握证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较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夺取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F2除外)三.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记主族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1.记住7个横行,即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2.记住18个纵行,包括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1个第Ⅷ族(第8、9、10纵行)和1个0族(即稀有气体元素)。
3.记住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氢、硼、硅、砷、碲、砹与锂、铝、锗、锑、钋之间)。
4.能推断主族元素所在位置(周期、族)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
四.能综合应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1.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元素正价数=8-最低负价。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案设计
主题:化学复习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够回顾并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化学知识,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1. 化学元素、化学物质和化学式
2. 化学反应与方程式
3. 酸碱中和反应
4. 化学键
5. 溶液浓度计算
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利用化学知识中常见的实验现象或物质特性进行问答,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复习知识点(15分钟)
运用多种方式如口头讲解、举例说明等对上述五点内容进行复习,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并巩固知识点。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相互交流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4. 知识检测(10分钟)
进行一次简单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教学资源:
1. 教师PPT
2. 复习资料
3. 练习册
4. 小测验题目
评价方式:
1. 学生课堂表现
2. 练习册完成情况
3. 小测验成绩
注意事项:
1. 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教学内容和流程清晰明了。
2. 要注重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3. 保持课堂秩序,确保学生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章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将本章知识进行整理和小结,以氧气的存在、制法、性质、用途为主线将本章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2.本章列入教学大纲的基本概念共十四个,约占全书概念的1/5,通过复习可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3.应使复习成为提高知识技能、增长能力、改善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实验准备]
补充实验:
如何检验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氮气、空气(或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课时安排]
l课时
[教学过程]
(说明)本章复习是在学生自己复习并总结本章知识脉络的基础上进行的。
出示学生总结的本章知识脉络图,将总结得比较好的图,利用
投影讲评。
同时利用板书(见板书设计)介绍教师总结的知识脉络供学生参考。
一、知识脉络(见板书设计)
(讲解)通过总结我们不难看出本章是以氧气为重点,同时介绍了14个基本概念(见板书设计的编号共14个)。
这些概念不是孤立的,有的是相辅相成的,有的是相互依存的,如:氧化反应、氧化性;氧化剂、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燃烧;催化作用、催化剂;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性质。
也有的概念是相辅相成的,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利用对比的方法可加深概念的理解、记忆。
二、练习
以氧气为中心,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提问)1.实验室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出示三瓶无色气体)。
(实验)先回答解题思路及检验方法后,再进行操作。
(小结)注意审题,根据题目要求用最简便方法,即能一步检验的就不能用两步检验;
解答关于几种气体的鉴别(区别)题的解题思路:
根据特性选试剂(措施),加入试剂(采用措施)观察现象,根据现象得结论。
(提问)2.若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怎样操作(追问:跟鉴别气体有什么不同跟验满有什么不同)
(小结)要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即可,若区别两种以上气体用燃着的木条。
(提问)3.氧气能使带火星(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眨,说明氧气具有什么性质
(小结)讨论后小结: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同时放出热量,因此使木条燃烧更旺。
氧气具有氧化性。
(提问)4.在点燃的条件下氧气都能跟哪些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板演)碳、硫、磷、镁、铁、蜡烛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同时口答:碳、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6)
(小结)描述燃烧现象的程序:(1)光、焰、色。
(2)放出热量。
(3)生成物色、态、味的描述。
三、正确运用:“加热、点燃、燃烧”。
加热的一般小于500℃;点燃是条件,点燃时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否则点不燃。
燃烧是指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现象。
(提问)5.出示下列仪器(烧瓶、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橡皮管、单孔塞、玻璃导管、集气瓶、漏斗),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应选择哪些仪器。
同时口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
(小结)固体与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或固体物质受热分解,如加热碱式碳酸铜,都可以用制氧气装置。
如果学生选择的装置有错误,要指出错误并改正。
(提问)6.掺入少量高锰酸钾也能改变氯酸钾加热分解的速度,
为什么(追问高锰酸钾是否是催化剂)
(板演)高锰酸钾→锰酸钾十二氧化锰十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十氧气
(小结)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而高锰酸钾分解后的产物二氧化锰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口答)上述八个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的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__。
(提问)7;实验室制氧气跟工业制氧气在反应原理上有什么本质区别为什么
(小结)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在分离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而实验室制氧气是利用含氧物质受热分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本节小结
以课本第2l页本章小结做为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第一章全部内容。
作业题,
1.写出能实现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其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1)淡黄色粉末状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其生成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一种金属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4)一种白色固体物质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燃烧的气体。
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写出图中标号所示的仪器名称。
3.A、B两种气体的混合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的木炭放到混合气中,木炭燃烧生成一种新的气体C,木炭熄灭后测知气体B已全部耗尽;往A、C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已知A气体占空气体积约4/5。
这三种气体各是什么气体
[当堂训练]
(附后)
[板书设计]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