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
规范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内部控制也叫内部管理,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不少企业,近年来内部控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内部控制受到重视,制度建设逐渐完善,经营活动风险得到防范和管控。基本实现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舞弊和预防腐败有效防范,经营活动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的目标。
内部控制建设虽然取得进步,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还应继续抓紧抓好,内部控制建设永远在路上。
一、内部控制受到的威胁
由于以下情况的存在,导致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的目标不能很好的实现。
(一)形式主义
目前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对建立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如经营活动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将已订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
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导致控制制度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完善,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
(二)工作人员违规
人员素质较低,一些根本不具备工作能力的人员,呆在工作岗位上,这些人只凭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没有不敢做的事,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一岗多职,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不管内部控制设计多么完善,如果得不到工作人员的有效执行,其结果只能等同于没有控制。工作人员违规是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威胁。
(三)工作人员与单位利益冲突
有些人员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手下弄虚作假。还有些业务部门,为了加快本系统的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增长考核指标,而部分工作人员为讨好主管部门借此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提供虚假信息等手段来“实现”上级下达的有关指标。还有部分工作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为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信息失真,报表被歪曲等。长期以来,对工作人员业绩考核以收入、费用等指标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工作人员与单位利益不一致,产生利益冲突的情况,会对内部控制产生威胁。
(四)对资产的非法接触
为保护资产安全,根据岗位责任制要求,只有那些获得相应权限的工作人员才能接触资产。信息、票据、印章等重要资产,如果缺乏完善的控制,就会产生损失。采取明确有资格接触的人员名单、使用密码、对单据进行连续编号等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应能有效地防止非法接触资产,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切实可行。
二、规范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有很多因素,包括管理理念和风格、组织结构、机构职能、授权和分工的办法、管理控制方法、人事政策和实践及外部环境等等,这些因素对政策和程序的建立、完善及有效性产生综合影响。
内部环境受领导层的影响最大。所以领导层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的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因此提高领导层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关键。同时不但要让工作人员知道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性,还要让他们知道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自己职责的重要性。要能把控制责任包含在责任目标中去,做到工作人员为内部控制的完善出谋划策,自觉遵守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切实维护单位和工作人员形象和利益。
完善治理结构。治理与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内部控制运行效率。
优化组织结构。为了使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必须优化组织结构,保证责权利对等。在精简组织机构的基础上.保持各部门和岗位的独立性;严格执行层级决策制:责权利对等,消除内部控制盲点。
优化人力资源。应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完善奖惩机制。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具体来讲,要依据长远战略规划来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在使用和选拔上避免任人唯亲的现象.将优秀人才请进来,把滥竿充数的人请出去;制定培训计划,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和岗前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制定合理奖惩机制,减少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
(二)多种内控措施有机结合,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分为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纠正性控制、指导性控制、补偿性控制五种。预防性控制是为了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而采取的控制,属于事前控制。检查性控制是把已经发生和存在的错误检查出来的控制。纠正性控制是对那些检查性控制查出来问题进行纠正的控制。指导性控制是为了实现有利结果而采取的控制。补偿性控制是针对某些环节的不足或缺陷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上述五种控制都是进行控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其目的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减少因错弊造成的负面影响。当发生错弊时,内部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当某些方面缺乏控制时,可以有其它补偿性控制来弥补。把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纠正性控制、指导性控制、补偿性控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控制结构,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三)合理使用控制方法,选准控制点,做好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方法有组织控制、业务控制、人事控制、检查控制、设施设备控制五种。组织控制分别包括目标、授权和责任、组织结构、决策授权、工作职责说明,是建立一个框架,在框架内开展业务活动和工作。业务控制包括制定计划、编制预算、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制定证明文件、授权、制定政策和程序等,是开展各种业务处理各种事务所采取的方法。人事控制包括培训和发展、考核与选择、监督等保证工作人员圆满完成负担的工作。定期检查分为对工作人员的检查、对业务和项目的内部检查、外部检查、同业检查。设施设备控制指配备得当的设施设备保护资产安全,提供工作效率,更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各种控制方法的运用要求做好信息的搜集和管理,同时自觉接受领导的有效监督。
控制点是业务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错弊需要加以控制的关键节点。针对控制点,采取预防性、检查性、纠正性和指导性等控制措施,保证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四)把握好成本效益的度
内部控制实施在减少错弊的同时会影响效率,同时减少内部控制又会增加效率,发生错弊的可能性会增加。所以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将缺乏控制导致的损失和实施控制的成本相比较。只有当效益大于成本时,内部控制才会得到重视和实施,该项控制措施才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