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国家对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论积累。
它旨在揭示和理解市场经济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经济的增长、分配和资源配置等重要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存在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词,下面对其中一些进行解释和说明。
1.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中生产、投资、分配和定价等决策主要由市场而非政府来完成。
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市场的竞争机制推动着资源的优化配置。
2.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因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而得到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逐渐减少的原理说明了为何人们在消费中更愿意选择价值较高的商品。
3.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供给与需求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提供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需求则与价格、收入、消费习惯等因素相关。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4. 弹性(Elasticity)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供给弹性则衡量了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
弹性分析可帮助理解市场的反应和调整机制。
5. 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对非交易参与者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正外部性)、负面的(负外部性)或混合的。
外部性需要政府等相关方采取措施来纠正市场的失灵。
6.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升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会导致购买力下降,对个人和经济产生影响。
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7.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和稳定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旨在通过稳定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来实现经济的目标。
8. 物价指数(Price Index)物价指数是衡量一定篮子或一定种类商品价格变动的指标。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决策行为的社会科学。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种经济学派别,沿袭了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深受世界各国的学者和决策者的关注和接受。
本文将解释一些西方经济学中常见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且重要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可用数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某种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供求关系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的附加效用。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当消费者增加其消费量时,每单位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
这意味着消费者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对同一商品或服务的附加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理论对解释消费者行为和价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弹性弹性是指市场供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度衡量了需求或供应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度高意味着消费者对价格变动更为敏感,供应弹性度高则意味着生产者对价格变动更为敏感。
弹性的理解有助于企业确定价格策略和政府制定税收和补贴政策。
四、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的概念将经济决策与效益比较联系在一起。
在制定决策时,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选择。
五、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公共物品或产权问题引起。
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的副产品或影响会给其他人带来影响。
公共物品是指一旦提供给一个人,就会利益所有人。
产权问题是指资源或财产所有权不能得到明确确认,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
六、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实际产出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力、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资源配置等方式实现。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稀缺性:稀缺性(Scarcity)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构成整个经济体系最小的基本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这些单位有:作为消费决策单位的家庭,作为生产决策单位的企业3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分析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4需求:5低档品:是指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增加,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低档品6替代品:是指可以替代这种商品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7互补品:是指必须和该商品一起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8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供给市场销售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9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衡量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10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用来测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变化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11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用来测量某种商品需求量对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12供给的价格弹性:指的是一种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对该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与价格的相对变化之比13恩格尔系数:是指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14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所能增加的总效用1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现象,被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6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与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间就会出现差额,此种差额被称为消费者剩余17无差异曲线:是表示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轨迹18边际效用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变动的趋势是逐渐减少的,这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9替代效应:由替代品价格相对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叫做替代效应20收入效应:如果其他情况不变特别是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可以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国家在经济领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的西方经济学名词的解释:
1. 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卖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问题。
3.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获得的额外满足感或效用,当消费一单位商品时的效用变化。
4. 市场效率:市场效率是指市场在给定资源下分配和使用资源的程度,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5.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有效率,从而能够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该商品或服务。
6. 稀缺性:稀缺性是指资源有限,而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人们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取舍和决策。
7.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包括在市场上的价格中。
8. 弹性:市场弹性指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的变动较大,称为弹性;如果变动较小,称为不弹性。
9.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用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10. 垄断: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少数几个卖方,能够控制价格和市场份额的格局。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的西方经济学名词的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
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3.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4.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7.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61、生产的契约曲线:所有等产量的切点的轨迹构成的曲线,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这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
62、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是指在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73、支付矩阵:博弈论中,用来描述两个人或多个参与人的策略和支付的矩阵。不同参与人的利润或效用就是支付。
74、纳什均衡:是指博弈论中的一种均衡,如果给出每个其他局中人的策略,在此均衡下,所有局中人都没有理由改变他自己的策略
75、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5、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表示能飞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76、搭便车: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有些消费者不负担一揽子支付而享受低价格的好处。
77、风险规避: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
78、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需求量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2.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3. 弹性:弹性是相对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百分数变动的比率,或者说它是一个量变动1%,引起另一个量变动百分之多少(程度)的概念。
4.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5.需求的交叉弹性:当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1%,某种商品需求量会相应变动的百分比。
6.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7.供给的价格弹性:以价格为自变量,以供给量为因变量的弹性关系8.效用U: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9. 总效用TU: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10.边际效用MU: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1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边际效用)逐渐下降。
12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各种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也叫效用等高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2.凸向原点3.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否则越高。
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13. 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14.MRS递减规律——凸性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D):源于家庭或消费者的欲望,表现为对该商品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需求量:对应于某种商品,一个给定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S):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量:对应于某一特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均衡:指经济系统中某一特定经济单位或经济变量或市场等,在一系列经济力量互相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市场均衡: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弹性:衡量一个经济量相应于另外一个经济量变动的敏感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相应于消费者收入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遇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第二章消费者选择效用:消费者拥有或消费商品对欲望的满足程度//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时获得享乐的一种度量总效用(TU):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获得的效用满足总量边际效用(MU):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无差异曲线:在既定偏好条件下,由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曲线(特点:有无数条,并且离原点越远其效用水平越高,任意两条不相交,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减少(简言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他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消费者均衡: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试图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的商品数量组合收入-消费扩展线:假定两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只有消费者的收入发生改变价格-消费扩展线:假定消费者的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只有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改变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在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的价格等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对应于一种商品的某一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需求数量总效应:在消费者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对消费者的需求量产生影响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维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作出的调整收入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作出的调整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企业:泛指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和供给决策的基本单位(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单个自然人投资,并所有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企业公司:按法律程序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企业法人,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利于筹集大量资金,股权,分散责任有限,降低单个股东的风险,不能完全体现股东的利益)企业生产:把各种投入转化为产出的一个过程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劳动L,资本K,土地N和企业家E)生产函数: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他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短期生产: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一段时期长期生产: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劳动总产量TP(L):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的最大产量劳动平均产量AP(L):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边际报酬递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可变投入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递减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生产相同产量所需的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所描绘出的一条曲线(有无数条,离原点远,所投入的要素就越多,最大产量就越大,任意两条不相交,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产出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量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篇)
西经名词解释部分第一章1.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个经济体系最小的基本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分析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实证经济学: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
4.规范经济学:对经济行动的福利后果的分析或经济政策的制定。
5.内生变量:是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自行变化的变量,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
6.外生变量:是在经济体质中受外部因素。
主要是政策因素影响的变量如税率。
(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双重性质)7.均衡分析: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均衡,以致这以体系每不存在变动要求的状态。
8.局部均衡: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
9.一般均衡: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
10.静态分析:在经济分析中把注意力集中于均衡位置的分析方法。
11.动态分析:把时间因素导入分析中,注意过程分析的分析方法。
12.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是一中决策方法。
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
1.需求定理:当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时,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对其需求量减少。
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这种互为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称为需求定理。
2.供给定理:在其他情况不变,当某一商品价格上涨时卖者或生产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就会增加。
反之,当价格下跌时,供给数减少。
称为供给定理。
3.供求定理:(1)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
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
(2)需求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
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
西方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的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探讨经济活动的学科,存在着各种专业术语。
这些术语是理解和研究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些常见的西方经济学名词,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济学,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学科。
1. GDP(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一种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的指标。
它代表了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方法可以基于支出、收入和产出等角度进行测算。
GDP是衡量经济增长和衰退的重要指标,被广泛用于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当一个经济体中的货币供应超过经济实际需要时,通货膨胀就可能出现。
通货膨胀可能导致货币贬值,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央行通常会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如提高利率或减少货币供应。
3.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表示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则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关系会影响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当供大于求时,市场价格可能下降;相反,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可能上涨。
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研究价格形成和市场机制的核心概念。
4.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各国货币相互兑换的市场。
它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因为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需要进行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
外汇市场的汇率则是决定不同货币价值的因素之一。
外汇市场的波动可以受到经济政策、国际政治和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David Ricardo)提出。
它指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特定产品生产上的成本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各国应专注于生产自身具备成本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活动获取其他商品和服务。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体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西方经济学名词及其解释:1.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供给和需求是指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
2.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它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在满足基本需求后,追求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3.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失灵是指在自由市场机制下,由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等原因,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解决社会问题。
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进行矫正。
4.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5. 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外汇市场是国际货币的交易市场,用于买卖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金融市场之一,对于国际贸易和投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需求的增加引起,影响经济增长和个人消费能力。
7.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旨在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国内货币的目的。
8.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周期性变化。
它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不同阶段,对经济政策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1.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技术更先进或成本更低于另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具有绝对比较优势。
2.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因此该国具有比较优势。
3.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指生产中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的产品。
4.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指生产中需要手工操作,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品。
5.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商品生产不仅需要劳动,还需要资本、土地等要素。
6.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规模报酬递增时,一个国家不应该生产所有商品,而应该生产一部分,以扩大规模,得到规模效应的效益。
7.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国家必须对待所有缔约国的待遇都相同。
8.国民待遇是指一个国家给缔约国的企业和人民与本国公民、企业形同的经济待遇。
9.金本位制是指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10.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通过补贴、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政策。
11.汇率,也称汇价,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价,或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分为间接标价和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
12.倾销是指在国外出售一种商品的价格比国内出售的价格低,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
14.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XXX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官方汇率,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
15.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固定,汇率波动仅限于一定幅度内。
16.法定贬值是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外国通货由官方行为升高时,本币发生的贬值。
17.管理浮动是指XXX干预外汇买卖,试图影响汇率。
18.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一定时期内,系统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一切经济交易、收支状况的报表。
采用复式计帐法,分为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官方储备项目、误差与遗漏项目。
19.净投资收入是指本国在外国货的的资产的利息利润减去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利息利润。
20.购买力平价PPP是指当一单位本国货币能在本国或外国购买同样一揽子商品时,两国就处于购买力平价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编全集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在西方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是指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关系。
供给表示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需求则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价格和数量的平衡。
2.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其中资源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决定,而非政府干预。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和数量,以实现最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3.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在消费者决策中,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时,其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分析是衡量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额外满意程度,并决定是否购买或消费更多的产品。
4.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当做出一种决策时,所放弃的最佳替代选择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每一个决策都意味着放弃其他可能的机会。
因此,机会成本是衡量做出某种选择所面临的代价。
5. 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除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方造成的影响。
它可以是正面的,如生产活动带来的就业机会,也可以是负面的,如工厂排放的污染物。
外部性经常需要政府干预来调节。
6.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当供应过多的货币追溯相对稀缺的商品和服务时,价格就会上涨。
通货膨胀通常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并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7.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未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比例。
它是衡量经济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经济的总体表现和就业市场的健康状况。
8. 毛利润(Gross Profit)毛利润是指企业销售收入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它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一种指标,通常用于评估企业在没有考虑其他费用和开支的情况下的盈利水平。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经名词解释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P292.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3.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P304.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P536.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P56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中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P748.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P80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P13110.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p14811.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12.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13.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P15614.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P15715.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西方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的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是指在西方国家和社会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体系。
它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重视效率和经济自由,提倡个人和市场的自由竞争,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经济理论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西方经济学中常用到的名词解释:1.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产、供、需的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以自主决策的方式进行生产和交换,市场被视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
2.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指的是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价格也就达到了市场均衡价格。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当选择一种行动时放弃的最好的替代方案所需的成本。
它是衡量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也是经济活动中必须考虑的一项因素。
4. 效率:效率指的是生产和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即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效率有时分为两类: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
5.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完美,导致资源配置、价格形成不理想,甚至导致市场无法有效运行。
市场失灵的例子包括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公共物品等。
6. 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指的是政府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而采取的干预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监管等手段来修正市场失灵问题,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7.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经济活动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产生的额外效果。
在边际分析中,经济学家研究边际效应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的决策。
8.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西方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影响,并寻求稳定经济增长的方法。
9.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除参与者之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如果外部性是正面的,人们往往会低估其价值;如果外部性是负面的,人们可能会低估其成本。
因此,政府往往需要干预以纠正外部性问题。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需求: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需求既强调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又要求消费者具备购买能力。
需求规律使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
供给不仅要求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愿望,也要求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生产能力。
供给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向变动。
均衡价格:由供给等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
市场价格高低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其最终结果是趋于均衡价格。
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简称,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大小通常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它被定义为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由点弹性或弧弹性来衡量。
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
它反映了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其大小通常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被定义为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它可以用弧弹性或点弹性系数来衡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或劳务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原因在于追加消费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刺激和重要性逐渐下降。
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一种状态。
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当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即RCS1,2=MU1/MU2= P1/P2 和P1X1+P2X2=M 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对效用最大化形成约束。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 稀缺性:是指经济学中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
3、 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
4、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的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制度。
5、 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是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且指定分配规则的经济制度。
6、 混合经济制度:是指整个经济制度中的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产品或投入的市场的价格形成,并由此说明社会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
7、 宏观经济学:是指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学科。
8、 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9、 需求表:是指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与相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序列表。
10、 需求函数:是指QD(D写在Q右上角)表示消费者对特定商品的需求量,以P表示商品的价格,则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可以表示QD(D写在Q右上角)=D(P),这一函数就表示了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商品需求,称为需求函数。
11、 需求规律: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就是需求规律。
12、 需求量变动:是指由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高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动。
13、 需求变动:是指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需求量的变动。
14、 供求表:是表示各种可能的价格与生产者相应的商品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序列表。
15、 供给曲线:表示由所有可能的价格与相应于这些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的组合点描绘出来的一种曲线。
16、 供给函数:是表示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相应于商品价格变动而变动的函数关系,它反映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2017-08-12 16:49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
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2.GNP: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3.名义GNP:用现行货币表示的,未扣除同伙膨胀因素GNP 的值。
4.实际GNP :以一个基期为基准,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后GNP的值。
5.GDP折算指数:也称GDP缩减指数。
它等于一国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
6.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去向:消费者。
7.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8.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
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9.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10.固定资产投资: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新住宅的增加。
11.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3.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4.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5.政府采购:G,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他包括:……
16.转移支付:Tr,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他包括:…………
17.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
18.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9.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的部分。
20.国民收入:NI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利润
21.个人收入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22.个人可支配收入PI=PI-个人所得税
23.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4.增长率:指GDP的增长率。
25.经济周期:围绕着增长趋势线进行的,多少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收缩的经济活动。
26.实际GNP趋势线:当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时,实际GDP所经历的变化路线。
27.产出缺口:衡量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差额。
28.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持续上升、货币贬值的现象。
29.消费价值指数:CPI 一个典型消费者购买一揽子固定商品和劳务的费用。
30.生产价值指数:PPI一个典型生产者生产一揽子固定产品的成本。
31.人力资本:体现于劳动中的生产知识和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