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诊疗方案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ZY/T001.9-94)”。

(1)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20-2010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脑梗死: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溶栓可参照适应证选择患者)。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脑出血:

(1)多数患者动态下急性起病;少数患者于静态下起病。

(2)患者发病时多表现为突发头痛、恶心、呕吐、一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

言语含糊或不能说话、大小便失禁、意识不清、颈项强直等症状,多数患者伴有血压升高;部分患者有癫痫发作。

(3)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等。临床

体征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眼球凝视麻痹、构音障碍、失语、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理反射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病情危重者可表现为中度或重度昏迷,双瞳孔不等大或针尖样,生命体征不稳定,并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少数病人可无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4)颅脑CT可见出血灶。

(二)痉挛状态分级标准

参照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选择1-4级的患者,同时进行临床痉挛指数的评定,按照评分标准,选择轻度、中度、重度痉挛的患者。

(三)证侯诊断

1.肝阳上亢:半身不遂,手足拘急,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手足拘急,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气虚血瘀:半身不遂,手足挛急,偏身麻木,舌强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4.阴虚风动

:半身不遂,手足拘挛或蠕动,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5.阴阳两虚:半身不遂,手足挛急或蠕动,肢体麻木,舌强语蹇,足冷面赤,

眩晕耳鸣。舌红或暗淡,苔薄白或苔少,脉沉细弱或数。

二、治疗方案

(一)针刺治疗

1.醒脑开窍针刺法

(1)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柔筋缓急

(2)处方

主穴:内关(双)、针刺人中3天后改为印堂、三阴交(患侧);

辅穴:极泉(患侧)、尺泽(患侧)、委中(患侧)、风池(双)、完骨(双)、天柱(双);

上肢痉挛状态:肩髃、合谷、上八邪,痉挛阿是穴,均为患侧;

下肢痉挛状态:阳陵泉、足三里、丘墟透照海,均为患侧。

(3)针刺手法量学标准

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l分钟;印堂向上平刺0.3~0.5寸,提插泻法,以局部酸胀为度。

水沟:在鼻中隔下,向上斜刺0.3寸,施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印堂:向鼻根斜刺,进针0.3~0.5寸,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三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l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三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l20度,直刺l寸,用提插泻法,以患者手指抽动三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三次为度。

风池、完骨、天柱针向结喉,针1~1.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施手法1分钟。

痉挛阿是穴:选择痉挛肌群最紧张处作为阿是穴,直刺1~1.5寸,以提插

方法,平补平泻,以痉挛肌群放松、上肢自然伸展为度。

肩髃:向下斜刺1.5~2寸,提插补法,使针感缓慢下传到合谷穴处,同时缓慢外展上肢,使痉挛的上肢变软,施手法1分钟。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

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八邪:八邪穴上1寸为上八邪穴,向手指方向斜刺0.5~1寸,提插泻法,使针感传导到各手指末端,手指自然伸展为度。

阳陵泉:沿皮肤呈45度角向下斜刺2~2.5寸,使针感缓慢传导到足小趾处。

足三里:沿皮肤呈45度角向下斜刺2~2.5寸,使针感缓慢传导到足三趾

处。

丘墟透照海:自丘墟穴进针向照海部位透刺,缓慢前进,从踝关节的诸骨缝隙间逐渐透过,进针为2~2.5寸,以照海穴部位见针尖蠕动即可,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

,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30秒钟,手法结束后,将针体提出1~1.5寸。

2.治疗设备

根据临床病情需要,可选用:艾条温灸疗法、电子针疗仪、多功能艾灸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及经络导平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等。

3.疗程

每次留针30分钟,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休息2日,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

(二)中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