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启迪学生的性灵,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种种弊端,要克服这些弊端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实施以情育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挑战是无效和低效问题。

就目前课堂教学改革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对课堂理念的理解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等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呈现形式化、低效化甚至无效化现象。

如何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语文教学亟待探究的问题。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的必要性
1.形势发展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的时代,语文教育也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

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人们必须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新时代培养全面性人才。

2.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严重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教学方法立
足于现成的静态的文化知识的传递,强化传统思维定势,压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

3.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基础性等多重属性。

语文不仅仅是生活学习、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同时又是“做人的工具”。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只重视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讲解,而忽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与领悟。

语文知识,特别是写作知识,是以静态重复灌输的方式,取代学生对语言的实践。

这些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
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探究的步伐从未停止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

目前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以及对好奇心的刺激等等弊端。

著名的特级教师,有“北魏南钱”之称的钱梦龙老师就批评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的语文课堂教学,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尚难以落实,“双基”落实和学法指导有待提高,目前意识和训练意识大需加强。

归纳起来,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弊端:
1.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仍沿袭“教师中心论”,重“教法”轻“学法”,过分强调语言传授方法,不太在意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实践活动。

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得学生只能消极,提不起半点学习的兴趣,从而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个性和独
立的思维品质的。

2.课堂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
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仍在,家长与社会给学校教育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以至于不少语文教师把语文课作为应付中考的训练课。

几乎是用唯一的方法,即把学生推进“题海”中,把他们几乎变成一群没有灵性和个性的“机械人”。

这种教学理念重知识性传授而轻能力培养,重技术训练而轻素质培养,重单纯记忆而轻实践运用,没有能够从素质教育的层面上把“教书”与“育人”和谐地结合起来。

从而不能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3.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陈旧单调,不够“活”
多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上课的教学步骤总是:①生字生词教学;②作者简介;③段落划分、分析、归纳;④概括中心思想;⑤归纳写作特点。

所有的课文都被强行纳入一整套不容置疑的“规则”中了。

比如,运用了何种写作技巧、表达方式?重点语段、重点词句有哪些?这些“规则”几乎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学问”。

为了说明这些“规则”运用的何其高妙,老师甚至不惜把一篇流光溢彩
的文章肢解得惨不忍睹,最终使学生也能照着这套“规则”去对付所有其他的文章。

事实上,学生这样学完一篇文章之后,得到的是什么呢?他们会熟知诸如“小中见大”、“情景交融”等“写作术语”,或者用一种近乎思想品德课上的话语复述文章的主题意义,但对文章内容永远都是“夹生饭”。

这种教学的弊端显而易见:理性知识多而滥,感性积累少而薄。

结果是,学生得到了无用武之地的读写之“技”,丢弃的是影响终身的读写之“道”,得到的是漂亮的皮毛,失去的是质朴的本体。

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钟启泉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成长,而不是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叙森教授认为: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了更加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孙传远教授认为:有效的课堂应是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的教学。

”综上所述,我认为“有效性课堂教学”应该就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小学生的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

提高教学有效性应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针对目前的课堂教学弊端,现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理念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主导”关系处理好。

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养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做的应是给予点拨和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欲望和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优秀的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

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和否定。

”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使教学活动符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2.实现以情育人,营造良好氛围
如今,在不少学校,仍然有相当多的语文教师捧着一本教学参考书或语文练习册走进课堂,然后照本宣科——念着教学参考书中的“课文说明”和练习册里的标准答案来开展所谓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应该是同学生的生活和丰富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

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才会得到学生的喜爱,不断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兴趣,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后达到在教书中育人和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的目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营造教学氛围,构建一个和谐课堂:
①情感交流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和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

”一个仅有教师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而没有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是病态的课堂。

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当课文的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应以愉悦欢快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而基调哀怨悱恻的课文,应以沉郁凄凉的讲授心情去影响学生。

又如,说明文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教师的心情则应平和、舒快;议论文的思维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或严肃,或振奋。

教师的这些情感借助教材,通过形象的意境语言,传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②动作启示法。

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等能传递信息,是课堂上师生能够相互感知到的意识信号,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当这些肢体语言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

③语言引导法。

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充满幽默感的教学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欢乐的笑声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师生的关系由隔膜生疏变为和谐密切;又能像春风融冰化雪一样,使学生积极的
思考,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培养出能力。

3.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整教学行为和策略,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递者,而应该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取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改变强调死记硬背的教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品质得到发展,达到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定基础的目的。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

对此,巴班斯基曾指出:“现代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的解决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

”而“如果不理解各门学科的现代教学法,就不可能有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所以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恰当地选择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要针对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改革,真正创设一个“自主、合作”的教学方
式,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燕.论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1).
[2]李镗.“活动”“内容”与“支架”——兼评《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08.
[3]刘淼.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叶澜.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7]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