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王锋)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科学课教学策略探讨
2019年4月·第12期(总第604期)成才之路【能力培养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科学课教学策略探讨王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昭关小学,江苏扬州225263)摘要:在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421;G6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2-0037-01作者简介:王峰(1980-),男,江苏扬州人,中小学高级教师,从事科学教学与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重视科学课教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单教授科学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科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深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
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以探究的对象,提出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假设,拟订实验计划,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
这样,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
其实,科学现象经常发生在人们的身边,教师只要让学生大胆质疑,认真思考,主动探究,积极动手实验,并进行分析、交流,就能够活跃思维,加深理解。
二、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人类认识世界、改造社会都离不开观察,在科学教学中,观察显得更加重要。
而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引导和培养。
渗透模型思想,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
心得共享0渗透模型思想,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牛建萍【提要】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构建数学模型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环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模型思想”的应用,优化教学思路,在问题解决中巧妙而有效地渗透模型思想:【关键词】模型思想问题解决著名数学家米山国藏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有什么机会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
唯有深深铭刻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推理能力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会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模型思想,不仅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一、数学模型思想的内涵数学模型思想是指对于某一特定对象,借助特定的生活原型,充分运用观察、尝试、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方式,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模型的一种思想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岀了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数学建模的起点;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模最重要的环节;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建模的目的。
求解和建立模型的过程为:“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
学习数学模型思想,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应用意识,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C二、渗透模型思想的策略建立模型思想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模型的教学,教给学生前人给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是明线,数学模型思想是教材中的暗线,它没有明显的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而是隐含在概念、定理的推理证明过程及习题的解答过程中。
而课本中展现在学生眼前的只是用精炼、正确的语言概括的概念的定义,需要教师深度剖析教材,以例题为载体,挖掘数学模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逐步感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JIAOLIUPINGTAI在%#教#中硌4# 4威散思瘫铖力◎王锋(江苏省金湖中学,江苏淮安211600)发散性的 就是多角度,面的探究问题,找问题与问题之间,与用之间的联系,为解题找 为快捷的办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对学生发散 的培,浅的看法._、采用启发 学,强化知识网络(一)启 教学,学在数学 的过程中,利用启发式教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被 为主 考、探究.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 时,在 数列一般概念的引出,我们来研究 的数列'4,5,6,7,8,9,10 (1)14,12,10,8,6,4,2 (2)1,4,7,10,13,16, (3)2 = /3,2 =2 U,2+3 /3,2 =4 /"", (4)请学生观察、分析,寻找每一个数列的特点,进而 归纳、概括几个数列的共同特点.在此请几名学生试 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说来学生的定义按次 这样几种不同方式:(1) '的等的数 等差数列;(2)的总;(3) 与 的等的数 等差数列;(4) 教的定 .当一名学生用(1)定时,大 学生 同意见,此时教师不要忙着找其他学生指出定义的 ,而是请生 检查一 是否反映了 数列的特点,该生会很快意到这个定明显的.当另一名学生以(2)定义时,会 学生同意这个定义,这时教师就请有同意见的学生指出定义的问题在于“的”有两个值.这样学生又一致否定了定(2).当一名学生以(3)定 时,大 学生 为定 (3)是对的了. 此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第一边吗?学生恍然大悟.接 教师启发学生 在定义中 一项的特 置反映出,这就有学生了定义(4)即教 的定义.此时教师明确指出定义(4)能准确反映我们所研究的数列的特 点,因而,可为定义.到此,作为一个数学 建立的过程结束了,但在这个过程中 些经验教 + 几个定为 可取呢?教师可进一析,作为一个 ,应当是所研究对 在人们 的反映,因此,定要反映 的本 ,还要符合定义的各种要求.而定(1)能反映等差数的本质特点或叫“词 意”,定(2)反了定义的唯一性.定义(3) .所以都不能为等 数 的定 . 同时指 建 等 数 的过程可作为学习和建立其他数学 的式.(二)构,形 网络在教学中,我从“纵”“横”两个方面实现对教材基础知 识和基本方法的系统化、网络化.“纵”—统揽全局,巩固 知识.“横”—突出联系,提示方法.例如,在对“直线和平 面”一 的梳理时,“纵”的方面,我引导学生按教 —节从 为四 :平面的基本 ,空间的线,线和平面,平面与平面的 置 ,以此为 主要内容进行详细分解,画 结 意图横”的方面,我让学生根 的共同用途进行归纳联系.如直线“证明线和平面”时,让学生总结可以由线线垂得到线面 ,也可以由面面 得到线面 ,建线面、面面之间的 联系.二、采“发”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 端性、独特性等特点,因此,教学中适时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发散”式教学,有目的、有针对 地 学生的发散 能力.在实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发散形式对学生 进行 的.(一) 命题的所谓命题发散是指变更命题的 、结论,或变换命题的形式,而命题的实 变.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引学生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积极 、归、概括,从而多角度、多方地命题本质.比如,“数/(%)' 8% +16% -3,1(%) =2% +5%2 +4%,其中 3 为实数,对任意 %都$(%-i(%成,求3的取 围.”如果题的“对任意%改成“存在%,题的解答方法就是另一种.另外,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改成“对任意%,% /[ - 3,3 ],都 $(%)-1(%)成”,题 将有别的解法.这样能提高学生举一反三、通的能力,这也正是 的发散性得到 和发 的.(二) 解法的解法的发散是指解题方法的发散,即对同一问题从不 同的角度探 同的解答 ,或对不同的问题利用相同的方法去解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一法多 用例如,方程2G+« + *-2=0在[-1,1]内有实根,求参数*的取 围._ 1 土/17 —8* —1 + /17 —8* 1解法 1由《=- //,得-1-//-1—1 —/17 —8* 17或-1-//-1,解得-1-*-~^.解法2题转化成“求函数*= -2G -+2在[-1,1]内有解求*的范围”•易知-1—* —"*■.解法3原题转化成“求*取的范围,使+ = *与 |线+ =-2G-+2(g[ -1,1])交”.利用数形结合法,易知-1—* —■*-.用这种教学形式,能 引学生在 、、用的过程中,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体会数学 ,化解题 ,从而 断 高其创 意 .三、实,增强发散思维数学是一 的学科,通过实验,既可加强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又可以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发散 能力.例如,在到在一个锐角二面角中,能在找一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射线,使这 射线所成的角为角.先让学生在下面 翻开一本书做成一个锐二面角,然 拿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 ,看 角边 能不能都落在这两个面.学生一都认为,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很快地发现是可以的,从而对空间 图形的位置 了进一步的理解.用探索实验进行教学,可以形成一条学 '实$惊奇$$产生学 极性$探索(积极 )$获取$能力(产生 ).通过加强学生基本技能与创新能 的,的就是对学生的发散 能 的.总之,发散 能力可以从多方面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 加以运用,学生不断提高发散思的能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模型思想是指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进行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学生运用直观感知、观察分析等方法,准确描述既定对象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实物模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讲解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平行线,并描述其特点,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得出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建模和解决。
建模是指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可以进行数学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抽象,找出问题中的数学关系,进而建立数学模型。
在教学中讲解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时,可以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得出答案。
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模型思想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描述创造性地建立模型,并从各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讲解面积与周长的关系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建模和求解,发现面积和周长的数学关系。
教师应提供合适的辅助工具和技术支持。
在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过程中,合适的辅助工具和技术支持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模型思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图形绘图工具、计算器等辅助工具,帮助他们在建模和解决问题时更加准确和高效。
培养学生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通过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问题建模和解决、提供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以及适当的辅助工具和技术支持,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模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方法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方法分析发表时间:2020-12-30T12:23:52.1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作者:黄良平[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黄良平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福建省南平市 354000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有利于学生能够对数学学科产生的正确认知,从而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充满动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数学模型思想与日常授课相结合,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方法现如今,国家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国家教育的发展进度,要着重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模型思想。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讲,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他们心中算数、做题的数学形象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程度。
通过建立模型这种方式来学习数学学科,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自身魅力的感知,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更好地实现数学教育的学习效果。
一、结合现实生活来培育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来进行答疑的。
因此,将日常生活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对于培育学生的模型思想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育其最初的模型思想要从他们最为熟知的日常生活出发,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进行解答,长此以往,让学生能熟练掌握用数学模型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对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在日常授课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问题为基础,合理制定一个教学情景以供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教师这时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使学生不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数学解决方法,而是以数学模型思想对该情景进行合理分析解答。
以这种教育模式,在培育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科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充满渴望,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对于数学不再是一味被动地学习,这样一来,便利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授课工作,使课堂学习氛围浓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
发展学生模型思想,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模型思想
数 学应 用 意识
模 型思 想 是 体 现 数 学 应 用 价 值 的 典 型 思想 。 新版《 数 学 课 程标准》指出: “ 模 型 思 想 的 建立 是 学 生 体 会 和理 解 数 学 与 外 部 世 界联 系 的基 本 途 径 。 ” 从 数 学 教 育 的角 度 来 看 . 建 立 模 型 的 实 质 是 帮 助学 生 体 会数 学 与 外 部 世 界 本 活 动 就 是 建 立 模 型 。
2 . 数 学 模 型 的 内涵 及 数 学 建 模 的 意 义 “ 数学模型” 这个概念 , 从广义上看包括一切数学概念 、 数
的概 念 及 建模 的 方 法 . 而 且 要 培 养 学 生 把 客 观 事 物 的原 型 与 抽 象 的数 学 模 型 联 系 起 来 的 能 力 。在 建 模 过 程 中 , 学 生 所 面
生的模型思想。
力. 教 师 可 先 从 建 立 简 单 模 型人 手 进 行 训 练 , 在 学 生 对 有 关 数学 知识 充分理解 的基础 上 , 训 练 学 生 敏 锐 的洞 察 力 , 敏 捷 的想 象 力 , 以及 顿 悟 能 力 , 培 养 学 生 的 抽 象 思 维 能 力 和 创 新 意识 。 3 . 3 以建 模 为 核 心 . 培 养 学 生将 实际 问题 数 学化 的 能 力 。 数 学 建 模 的 关 键 是 将 实 际 问 题 转 化 为 数 学 问 题 .建 模 能 力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 它 涉及 文 字 理 解 能 力 、 对 实 际
要 用 的数 学模 型 向学 生 “ 和盘托 出” , 以便“ 顺顺利利 ” 地 引入 新 课 。这种 “ 直 接 告诉 ” 的 方 法 当 然 是不 可 取 的。可 以说 , 情 境 是一种引入新课的手段 , 它 可 以培 养 学 生 数 学 建 模 的能 力 , 教 师 切 不 能 忽 视 问题 情 境 在 “ 建模 ” 方面的功能。 开 展 好 建 模 教 学 有 助 于 提 高 学 生 知 识 应 用 能 力 和 实践 能 力 。在 数 学 教 学 过 程 中 , 教 师 不 仅 要 让 学 生 掌 握 数 学 模 型
培养模型思想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培养模型思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作者:李青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21年第11期“几何直观”也叫作“数形结合”,是指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几何图形。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
”这首诗形象地阐明了利用数、形结合的直观性,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优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几何直观教学是引领小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和数形意识的主要手段。
一、巧用数轴建立数学概念模型在小学生的思维结构中,数字只代表整数,对应着具体实物(如1个人,10个球),要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分数、小数等非整数概念,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由数轴等几何图形入手,帮助学生建立数形关联,再引导学生把图形语言转化为抽象的非整数概念。
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一课时,可以利用数轴的直观特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假设、探究、讨论、推理等学习活动,得出“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可感。
(一)纵向勾连,明确换算关系利用数轴引导学生回忆“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10分米=100厘米)引导学生观察数轴,思考探究: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用分数表示就是()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用分数表示就是()米。
交流总结:1分米=[110]米,1厘米=[1100]米。
(二)横向勾连,由旧知向新知迁移思考探究:把1米平均分成10份,用小数怎样表示?思路引导: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就是“[110]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因此“1分米=[110]米=0.1米”(如下图)。
学生自主推导: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用小数该怎样表示?交流讨论:1米的[1100]用小数表示就是“0.01米”,因此“1厘米=[1100]米=0.01米”(如上图)。
在实验探究中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教学实践——以“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为例
在实验探究中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教学实践——以“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为例发布时间:2022-08-30T06:21:21.79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4月8期作者:严丽萍王锋[导读] 以鲁科版化学第二册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如严丽萍王锋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福建三明 365001)摘要:以鲁科版化学第二册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如何通过设计有效的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证据推理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结构—位置—性质”认识模型,并达成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实验探究“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作为重要的化学学科思维方法,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根据这一学科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了相应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建立观点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认知模型,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1]。
实验探究教学能够通过有效的证据推理,建立观点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深化学生理论知识、提升学科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关键途径,是培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主要实践策略。
在注重以学生为本、素养为本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教学达成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目标,笔者以鲁科版化学第二册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教学实践为例进行探索。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指导思想分析本节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认识第3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体会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模型思想是指将抽象的问题或现象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并引导他们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购物问题,让学生计算不同商品的折扣并比较价格。
通过分析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建立起价格和折扣的数学模型。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和实物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实际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并引导他们将其抽象为几何图形。
通过观察和测量,学生可以建立起几何模型,并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进行推理和论证。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建模的活动。
可以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然后调研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学生可以通过采集数据、绘制图表、进行统计分析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游戏和竞赛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竞赛,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通过竞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模型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解决一些数学难题或逻辑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他们分享彼此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培养学生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利用教学资源、组织活动、进行竞赛以及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努力,将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一种抽象、逻辑思维的学科,强调理解和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和充分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基础。
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和模型,并通过模型的构建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教授加减法运算时,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式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找出问题的共性和模式,然后通过抽象化建立运算模型,解决类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能力。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解决方法。
通过问题解决的实践,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中教授几何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几何问题,让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房屋的平面图、计算草坪的面积等,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重要途径。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模型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和情感教育,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游戏、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通过兴趣导向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模型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目标。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新教材教学案例谈“模型思想”的培养
综合理论 课程教育研究·223·结合新教材教学案例谈“模型思想”的培养刘瑞容(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中心小学 广东 广州 511400)【摘 要】“模型思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倡导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一种基本建模培养模式。
本文仅就新教材即《义务教育教科书》一、二年级数学中的教学案例谈这一思想的培养。
【关键词】新教材 教学案例 模型思想 培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23-0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其中有两个全新的数学思想,即:模型思想和数学思想。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它是一种意识,也是一个过程。
《标准(2011)》中倡导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一种基本建模模式。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获得了大量的数学模型,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数学模型。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构建数学模型思想,是我们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正确面对并要认真探究的课题。
一、巧设情境,感知模型所谓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就是要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典型而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多侧面、多层次地接触现实问题原型,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建构认知结构,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教学案例片段1:加法的认识师:(出示图片)我们的好朋友乐乐正笑眯眯地给大家出问题呢!你知道是什么问题吗?生:老师,我知道!乐乐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手拿了2支铅笔,她想问大家:把两只手里的铅笔合起来,一共是几支铅笔?师:你说对了!那同学们知道一共有几支铅笔吗?师:好,我们像乐乐这样拿出铅笔来。
一只手拿3支,一只手拿2支,准备好了吗?现在把两只手的铅笔合起来,数数看,一共有几支铅笔? 生:5支。
谈基于自主学习的学生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以“细胞的能量‘通
2019年第08期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名校长工作室立项课题“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ZS180207)的部分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9年5月10日。
1设计思路随着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当代教育大力倡导的一个主题,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其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模型构建已成为中学生物教学的一种常规手段,通过模型构建活动,帮助学生厘清重要概念,使零散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2教学分析2.1教学内容分析《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2节内容。
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对ATP 作为直接能源物质这一概念及细胞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时如何产生ATP 的过程尚不清楚,因此本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细胞中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ATP 直接提供能量,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知识。
2.2学情分析高二理科15班共50人,课堂气氛相对活跃,对生物课的兴趣较高。
本节课的关键内容之一是要明确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转站”这一功能,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和难以理解的一个概念,因此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目标3.1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通过对萤火虫的了解,渗透热爱自然和珍惜生命情感教育;通过对ATP 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
3.2核心素养之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关注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3核心素养之理性思维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完成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建构,培养理性思维。
3.4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通过网络搜索ATP 与兴奋剂的不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4教学过程4.1情境导入,引发探究教师展示运动会比赛照片,提出问题:生物体生命活动都在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从哪来?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作者:周鹏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20期摘要:在新课标实施不断深化的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有更形象化的理解及掌握,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率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17-01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教育部门也意识到要想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就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能力。
新课改实施后教师们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心血进行教学研究。
凭借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总结与分析最终得出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使用价值。
针对学生特点,秉承从实际出发对学生模型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使其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学模型思想。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模型思想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的形象化,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升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更加清晰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融合,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首先,小学阶段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可以为将来更好的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模型思想来源于生活实际,培养其数学模型思想,学生便会以数学的眼光来看问题,从而发现现实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然而很多的问题也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从而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认识等等活动,从而获取数学知识、技能、观念、能力以及品质的素养。
数学模型思想所培养的是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分析、概括、抽象、判断、选择等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文涛(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西台民族小学)【摘要】随着培养学生素养热潮的兴起,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完善教学内容。
本文根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意义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数学素养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对教师讲解的知识不理解的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效率,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一味的接受知识内容,这样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就能有效的改善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的内容,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培养的学生模型思想,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对公式的理解。
2.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能将实际的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成学习的工具,不能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
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有效的改善这样的问题,这样学生能够带着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充分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遇到的困难,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从而提高学生有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学科素养这个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个人素养得不到提高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影响自身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的改善教学方法,一味的让学生接受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究
2020年第07期132教学管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究刘永智克州实验小学,新疆克州845350引言: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数学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科目类型,对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高的益处。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模型思想予以培养,可以让其更好地进行问题转化,逐步完成解决,进而使得自身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一、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意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了解,学生们在进行问题处理的过程中,理应具备一定的模型思想。
所谓模型思想,指的是通过一些特有的数学公式,对知识内容进行合理转化,变抽象为具象。
当学生们具备这一思想之后,就能更好地对各类公式予以利用,甚至还能创设出全新的知识模型。
此外,学生还会懂得如何将知识和自身生活结合在一起,根据内化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所以,教师理应对此有所重视,在授课的时候,理应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其掌握相关生活规律,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懂得如何进行知识应用,进而使得自身模型思维得到培养,同时具备较强的模型塑造能力[1]。
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模型思想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模式非常单一数学本身是一门有着较强逻辑性的课程,许多内容都非常抽象。
而小学生年幼,自身理解能力不强。
如果教师单纯采用讲解的方式,学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接受并记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究其原因便是教师的应用方法十分单一化,根本没有考虑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情况,继而使其个人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
(二)学生缺少自我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自我意识相对偏低。
由于学生缺少应有的自控能力,如果课堂教学时间过长,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一旦思想抛锚,短时间内就很难回到课堂上。
即便回过神,也会由于思维进度存在差异,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解,进而影响了自身学习水平的提高。
(三)学生的综合素养不强数学科目本身有着很强的综合性特点,对学生的综合水平要求非常高。
学生们之所以进行学习,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完成内化,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思考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思考发表时间:2020-03-19T14:49:22.8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2期作者:李大安[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小学阶段而言,数学的学习是奠定在小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学科,也是所有学科中数学相对较难的学科,而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准确性,面对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不明朗。
但是,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良好的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实现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所以,为了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模型思想,对有李大安临湘市聂市中学湖南岳阳 414300【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小学阶段而言,数学的学习是奠定在小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学科,也是所有学科中数学相对较难的学科,而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准确性,面对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不明朗。
但是,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良好的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实现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所以,为了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模型思想,对有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如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模型思维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研究内容。
本文重要针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模型思想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模型思想;培养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2-041-01引言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目前,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学生运用水平的锻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一要求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营造活跃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
作者: 王锋[1]
作者机构: [1]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山东枣庄277300
出版物刊名: 求知导刊
页码: 16-1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7期
主题词: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革新,我国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所提出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到: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对此,作为中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教师要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予以充分重视,找出其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契合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基于此,文章就将中学数学教学作为切入点,先分析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接着就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展开重点探究,以供参考.。
在建构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1;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设计
在讲授光的反射定律时,有的教师往往在引入新课后,按照教材中的顺序,对照实验现象、反射光路图让学生自学并识记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概念,或将这些概念一起直接介绍给学生,在学生了解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以達到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目的.
上述实验现象还会引发学生推理、质疑:灯泡两端加多大的电压才能正常发光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如图2所示的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灯泡上标示的电压,然后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使其小于、等于、大于灯泡上标示的电压,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通过比较发现:小灯泡发光存在一个最佳状态,这时的电压与标识的电压相当,此时引入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概念便水到渠成了.接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各种其他用电器铭牌上标示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等概念,将“使灯泡正常工作”推广到“使用电器正常工作”.最后进行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巩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
这样,按照认知的顺序,让学生仿照前人探究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通过质疑、修正一步步建构起杠杆平衡的条件.
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师往往注重知识本身的正确性,而忽视建构知识过程及顺序的正确性.前者的错误容易被识别,而后者的不当常常被忽视,有些教师终生都意识不到,这样的教师设计的教学往往简化或省略建构知识的过程,甚至直接将知识原盘托给学生,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建构概念:以“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为例
1.1;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设计
“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是“认识电功率”的延续、深化与拓展.教师常常先安排学生看书自学或直接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等概念,使学生了解、认识概念,接着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概念,然后安排学生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概念,最后安排习题,让学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作者:曹爱英来源:《教育界·上旬》2019年第02期【摘要】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学思想也在不断发展扩充,模型思想教学基本上就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新形式。
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数学模型思想,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模型思想;数学教学;基本应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模型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阶段,进一步研究模型思想的基本应用,发挥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所有数学教师共同的议题。
一、模型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模型思想可以解释为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数字、数学公式同图形、图像结合起来,用以解决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
数形结合思想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增强数学公式的直观性;第二,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第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学问题通过数与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
如某些简单的代数问题、三角问题等,可以借助几何特征去解决相关的代数、三角问题;而某些几何问题也可以通过数量的结构特征用代数的方法去解决。
因此,模型思想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模型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特色(一)模型思想适用的范围1.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相结合。
几何中的计算与证明问题,常常根据几何图形的特点挖掘蕴涵的数量关系;一些数量关系的比较问题,常常构造出由数量关系反映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图形的直观性寻求解决。
2.数量关系。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时,对于一名学生而言,充分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布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来表示”这一抽象概念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简化分数这一知识背景的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既简化了教学实例,又可以对问题进行抽象化处理,应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探究发表时间:2020-06-01T03:41:49.0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5期作者:蒋世姬[导读] 小学数学课堂中,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加强学生模型思想培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洛阳镇中心小学537818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向思维能力培养转变,模型思想培养成为课堂活动的重要任务。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具有逻辑性的特点,在学生中有着一定的难度。
加强学生模型思想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突破课堂活动难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本文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提出几点模型思想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策略小学数学课堂中,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加强学生模型思想培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优化课堂活动设计,融入相应的数学模型,加强学生模型思想培养,加深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和理解,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
借助数学模型思想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深刻体会数学知识价值和意义,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营造模型思想培养氛围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情境创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在具体课堂活动中,结合教材实际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在教学情境创设中,需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的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模型思想培养,教师可以引入相应钟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让学生观察钟表,秒针转动一周,分针走动一格,观察分针和时针时,时针走动的非常慢,分针比时针走得快一些,分针走动一周,时针走动一格。
通过这样的观察,让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统计,借助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构建模型,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众多教学实践证明,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借助构建数学模型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内在体验和感知,进而发展学生的模型思维。
所谓模型思想就是将现实问题归结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从定性或定量的角度来刻画实际问题,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确的数据或可靠的指导。
在小学,进行数学建模教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初始性特征,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借助生活事例导入新课,运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
在参与探究中,主动建构数学模型,获得对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学生熟悉的事例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帮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些关键词的含义,逐步提炼、掌握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
在初步理解问题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数学信息,提炼生成完整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
这是一种极具亲历性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进入到情境中,亲自参与其中的合作活动,并在参与合作活动中获得体验。
二、掌握正确的建模方法,科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关键
①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快速而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特点,及其内部元素之间的关系;
②需要把实际问题中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用数学方式表达其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在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要具备对数学知识的检查、认定能力,真正用到所学的知识;
④按数学模型求出结果,验证数学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正,使其更加准确。
学生经过亲身的分析、转化、建模、验证、反思与总结的过程,思维进入理性的认知阶段,逐渐掌握建模的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三、转变教学思维,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展开,教是为学服务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把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并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新知进行自主建构,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在探索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总之,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模型思想渗透时,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更多是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感受知识,才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提高学习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