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合集下载

重庆工商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

重庆工商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

重庆工商大学关于试行学分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6.3)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质量。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渝教高〔2007〕2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提出本方案。

一、学分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突出能力、注重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立足学校办学实际,根据“统筹规划、积极试点、分步实施、完善条件、整体提高”的原则,积极探索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既开放灵活又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妥否?),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教学的人性化管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分制改革的工作目标(一)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人事管理分配制度和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改善。

三、学分制改革的范围我校试行学分制改革的范围为普通全日制本科的17个二级学院及下设的50个专业,其中不包括:国际商学院、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融智学院、派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四、学分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 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修订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强化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适应性,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级、分类、分流教学。

7.6.2 河南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试行)的通知 校教字(2010)

7.6.2 河南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试行)的通知 校教字(2010)

主题词:高等教育本科培养方案意见通知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2010年5月26日印发附件:河南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试行)培养方案是高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以课程为载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学校组织、管理教学过程,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评价的纲领性文件。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以及《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开展新一轮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21世纪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现就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树立素质教育理念,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导思想,吸收国内外及我校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基本原则1、改革培养模式。

实施“学程分段、学业分流、强化创新、分类培养的‘3+1’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主要完成通识教育和宽口径学科基础教育及专业教育,第四年集中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

扩大按学科门类招生的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双学位”、“4+2”、“4+3”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各学院要创新培养机制,根据专业性质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师资型、学术型、应用型三类跨学科创新性人才的分类培养。

2、建立专业集群课程体系。

以学院为单位按一级学科门类设置宽口径、综合化、多模块的集群式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课程的整合与综合,着力构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多个面向岗位(群)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体系。

关于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

关于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

关于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本科学科专业结构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通知》(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就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切实落实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1.明确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学质量全面负责。

党政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亲自抓教学质量。

各系(部)领导和学校各部门要以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把质量意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2.强化学校、教务处、系(部)领导定期听课制度。

学校、教务处及系(部)领导平均每月听课不少于4节,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应适量增加听课数量。

领导干部听课情况由各系(部)汇总后于每学期末报送教务处,统计结果在下一学期初第一次全校处级干部大会上予以公布。

3.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议。

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规划、教学改革、教学基本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分析和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创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各系(部)应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前召开系(部)教学工作会议,为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做好充分的准备。

4.建立教学工作质量奖惩制度。

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各系(部)的教学质量作为考评系 (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实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岗位津贴的必要条件,实行教师职称晋升和提拔“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

对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应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

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长治学院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科学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强化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型院校。

二、总体目标通过实施质量工程,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

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校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等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建设要求、具体目标与建设思路(一)专业建设建设要求:根据学校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注重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并不断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和特色;进一步加强新上本科专业的建设,紧紧围绕农、工、理、管等学科领域进行专业布点,积极加强学科专业间的交叉与融合,大力培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关的专业生长点。

重庆邮电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重庆邮电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重庆邮电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案改革全面提高教案质量的实施意见校属各单位: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案质量与教案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案改革全面提高教案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以及《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案改革全面提高教案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渝教高〔2007〕8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巩固教案工作中心地位,全面实施教案质量与教案改革工程,深化教育教案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现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教案质量与教案改革工程1.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实施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和“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在教案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进一步加强师资及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转变教育教案观念,积极推进教育教案改革,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2.切实加强对教案工作的领导,强化教案工作的中心地位。

学校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由学校统筹规划、教务处牵头、各学院实施、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案管理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教案委员会的作用。

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教案工作,院长是学院教案工作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开展本部门工作。

学校要不断加大教案投入,按照教高〔2007〕2号和〔2005〕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保证四项教案经费占学费收入25%以上,并投入专项经费加强教案基本建设。

内蒙古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内蒙古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内蒙古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有关精神,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学校决定启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2、教学团队是指以教学名师、名教授为带头人,以系(部、教研室)、研究中心(所)、实验室、实习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老中青结合、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层教学业务组织。

3、学校实施教学团队建设,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通过一定时期的努力,争取在我校建设一批自治区处于先进水平、国内有影响的优秀教学团队,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

4、开展校、院两级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学校组织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设,并择优推荐申报自治区级、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部、中心)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以及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自主组建和建设院级教学团队,并逐步将每位教师及教辅人员均编入相应团队。

院级教学团队名单报教务处备案,日常管理由所在学院(部、中心)负责。

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与内容1、合理的教学梯队。

教学带头人师德高尚、学术水平高,团队组成梯次合理,结构优化,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育各级教学名师。

2、鲜明的团队精神。

建立合作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创造宽松而严谨的教学与学术环境,凝聚团队力量,激发创新能力,增加协同效益。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十一五”质量工程实施的配套文件
《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 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2]号)
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大对 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 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质量 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
提出六个方面二十条要求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 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题的质量工程应运而生
质量工程的背景及意义
2006年1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的 “质量工程” 立项申请
25亿元支持“质量工程”建设 ,投入力度 前所未有,代表了一种信号、一种引导、一 种推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提 高本科高等教育质量的关心和重视。
继上世纪末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重大决策 之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决 策
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是人才培养的基本 前提;
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 环节;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提高高 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学校 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是保障高 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十五”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 程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用信息技术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400多所高校
的200多万名学生采用计算机进行个性化、交互式 的英语学习; 建设11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评选表彰了 200名“教学名师奖” 获奖教师; 开展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建设了8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推进了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统考;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等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指标1.评审指标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轮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冀教高〔2007〕2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以我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①在教学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重视网络教学资源(BB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

③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审。

指标体系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教学队伍(20分)、教学内容(23分)、教学方法与手段(24分)、教学条件(15分)、教学效果(18分),创新与政策支持(100分)(5)总分计算。

①评估指标按五级评定,即A级、B级、C级、D级、E级,本指标体系只给出A、C两级标准,介于A、C之间为B级,达不到C级为D级或E级。

对二级指标评判,有2个评估要素的必须2个达到A方可评为A;3个评估要素的必须2A、1B方可评为A。

关于强化本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

关于强化本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

关于强化本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关于强化本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讨论稿)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 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为切实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一、提高认识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是核心,本科教学是关键。

二、加强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领导听课公告制度。

每学期各级领导都必须深入本科课堂第一线听课。

校领导每学期听课4节,机关部处长听课3节,教务处、学生部领导听课10节,二级学院院长、书记听课10节,副院长、副书记听课12节。

每学期在期末公布听课情况。

三、严格执行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一)完善高校教师课程教学准入制度。

原则上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且受聘讲师以上职称(含讲师)的教师才能独立开设本科生课程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

(一)切实执行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

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

教授、副教授每年必须独立讲授一门完整的本科课程,学时数不少于32学时。

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

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如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不得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职务,不能继续分配招收和指导研究生的名额。

确有特殊原因(如生病、出国等)的,经教学指导委员会批准,两学年内须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

(二)完善青年教师传帮带制度。

没有高校教学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原则上必须先担任至少半年助教方可独立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

学院必须为每一位新入职教师助教配备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作指导,时间不少于一年直到助教受聘为讲师职称为止,并指导助教的经历可作为该指导教师职称评审、教师聘任的依据之一。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实施意见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实施意见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以及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导性意见(试行)》(浙教高教〔2007〕33号)等文件,贯彻学校《关于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宁大政〔2007〕16号)以及《宁波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实施意见(试行)》(宁大政〔2007〕86号)的精神,结合教师教育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建立与健全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激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教师教学工作责任心和质量意识,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重在激励的原则,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并突出教学质量评价的考核原则,制定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考核标准,重点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实行教学效果的优先制和一票否决制。

3.坚持分层、分类的考核原则,对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实行不同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

对专任教师、思政教师、管理岗位兼职教师(指聘任在学校管理岗位并具有教师职称的教师)实行分类考核。

4.根据学校按考核等级比例要求将各等级数量分配到学院后,学院根据学校的实施意见,结合本学院的具体情况对所属的教师进行教学业绩考核;学校对各学院的考核程序和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与审议。

三、考核组织学院成立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工作组,负责制定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审定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结果,研究处理考核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工作组办公室设在院办。

工作组的组成如下:组长:叶锡恩副组长:孙玉丽成员:原献学沈丹丹张锋朱学庆黄荣良四、考核内容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指教师在全日制普通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的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和措施。

为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推进和深化我校教学改革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针对我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根据我校新时期发展目标及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坚持教学工作会议制度,观念先行,不断深化办学理念。

学校及各系各部门的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确保2010年学校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

2、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

根据科学规范、分级管理、精简高效、统一协调的原则,逐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重心向系级下移的校、系、室三级教学管理模式。

健全三级教学管理队伍,明确三级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形成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系部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学校各级要认真执行《上海建桥学院教学管理条例》,各司其责,使日常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各级教学管理队伍要加大新形势下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进一步强化学校文化理念对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加强和推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意见教高〔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财务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经报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现就该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一)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和政府高瞻远瞩,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做出了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重要决策,这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

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三)实施质量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加强专业设置管理,引导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高等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出特色,现就近期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提出以下改进意见:一、认真做好专业设置和建设规划工作。

各地、各部门、各高等学校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认真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发展趋势,根据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认真制订好“十一五”期间专业设置和建设规划。

反对因人设事,不搞平衡照顾,已连续四年不招生的专业应予撤销。

二、加强专业建设,严格控制年度专业增设总量。

高等学校要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内大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形成品牌。

新建本科院校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原则上不超过6个,举办本科教育未满三年(含三年)的本科院校,年度增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5个,且不得增设《目录》外专业。

其他高等学校年度增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3个。

对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不足60人的高等学校,在申请新增专业时,每增加一个新专业,应同时撤销一个旧专业。

三、注重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严格《目录》外专业的论证程序。

要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要求,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严格控制增设新的《目录》外专业,高校申请设置新的《目录》外专业,必须按《目录》外专业论证程序进行论证,并在提交规定的申报材料同时,将电子版的申报材料(文件名称应为:学校名称加专业名称)发至Zhangqg@。

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设在高等教育司综合处)就此将征求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意见。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介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9:05:0709:05: 0709:051/4/2021 9:05:07 A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1.1.409:05:0709:05Jan -214-Jan-21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9:05:0709: 05:0709:05Mo nday, January 04, 2021
坚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 段,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优质资源建设;
周济部长强调扎实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教学投入 (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精 力投入 ,教学经费投入 )
二是强化教学管理 (学校制度建设 ,教学 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 学投入的优先地位 )
三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推进,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全面提 高教育质量,努力开创本科教育工作新局面。
质量工程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 二、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三、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四、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五、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 六、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
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是人才培养的基本 前提;
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 环节;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提高高 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学校 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是保障高 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是实现高等教育 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 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培 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教学日历管理规定

教学日历管理规定

曲阜师范大学教学日历管理规定各教学单位: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的基本环节,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特制定我校教学日历管理规定。

一、关于教学日历1.教学日历是任课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编制的重要教学文档,是任课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参考的重要教学文献之一。

2.编制教学日历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确保预定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其内容主要包括:总课时及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其课内课外实验学时分配、教学方式方法、作业安排等。

3.任课教师在接到教学任务后,应认真编写教学日历,明确教学内容、进程与安排。

教学日历中的教学内容安排要具体、明确,并具有可行性。

4.教学日历一经编定并通过教研室审查,任课教师即应按照教学日历的安排与进度组织教学。

一般情况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随意调整、变更教学日历中的安排。

5.教学日历也是各级教学管理、监督机构进行教学管理与监控的重要根据,是这些机构组织听课、评教时所依据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日历管理1.教学日历由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填写成电子文档,发给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审查后上报院(系、部)。

此项工作必须在开课前完成。

2.教学日历由各院(系、部)负责电子文档管理与使用。

各院(系、部)应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教学日历窗口,每学期的教学日历必须于开学后一周内上网,保留期一般为2学年,以方便学生查询与相关部门的使用。

3.教务处教学科负责教学日历电子文档的存档。

各院(系、部)应在将教学日历上网的同时,将本单位教学日历集中发至教务处教学科。

曲阜校区请发至:nsm1972@;日照校区请发至:xiongjizhong@。

4.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日历由教务处教学科管理,教务处网站将开辟公选课教学日历窗口。

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应在开课前将教学日历发至教务处教学科,两校区的发送地址同上。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现就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采用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要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2.按照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和好的教风,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活动和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端正学风,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对课堂、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3.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

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 1号)的有关规定,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必需的各项经费。

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实践、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加大对教学改革所需经费的支出力度。

4.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长治学院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科学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强化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型院校。

二、总体目标通过实施质量工程,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

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校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等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现就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采用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要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2.按照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和好的教风,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活动和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端正学风,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对课堂、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3.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

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 1号)的有关规定,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必需的各项经费。

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实践、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加大对教学改革所需经费的支出力度。

4.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

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5.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研究建立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定期发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状况,引导高等学校及时设置、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

要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要求,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要大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和特色。

设置新的本科专业,要进行科学论证,严格履行必要程序,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要有成熟的学科支撑,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拥有相配套的师资条件、教学条件和图书资料等,并投入必需的开办经费,加强对新设置专业的建设和管理。

6.密切与产业和行业的联系,加强紧缺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工作。

要加强与产业和行业的结合,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作用,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为产业部门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政策引导、信息发布、行政规范等多种措施,加强对特殊专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保护特殊专业、国防急需专业、面向艰苦地区和行业的专业,扶持和培育国家急需的新兴专业。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7.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8.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国家精品课程”,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跨校选修课程机制,加强高等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等,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并逐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稳定化、常规化。

9.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

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

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10.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要全面推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运用优质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校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切实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

加强大学英语师资培训,造就一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

推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研究建立四、六级网络考试系统。

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11.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积极支持高校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

要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高等学校建成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精神家园。

12.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

要不断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积极探索国内外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要积极引进国外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研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要大力引进国外优秀专家学者来华授课或开展教学领域的交流和研究活动。

要制订学分互认的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国外大学选修课程学分和学习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发挥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13.坚持教授上讲台,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

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

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如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不得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职务。

要发挥教授、副教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鼓励教授、副教授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不断取得高水平教学改革成果。

要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

1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使青年教师通过为教授、副教授的主讲课程进行辅导,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书育人水平。

未被聘为副教授的青年教师,原则上不得作为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

要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它高等学校教师交流经验等,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新聘任的青年教师要有一定时间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5.建设教学团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

要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

鼓励高等学校创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

要通过创建教学团队,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

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开展教学讨论、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五、加强教学评估,建立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16.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

教育部将根据国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要求,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把教学评估的结果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促进教学工作、重在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统计和公布制度,并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依据。

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医学教育认证等试点工作,逐步建立高等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7.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

完善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六、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18.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

要根据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需要,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和实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