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

合集下载

脂质组学测定油脂脂肪酸的原理

脂质组学测定油脂脂肪酸的原理

脂质组学测定油脂脂肪酸的原理脂质组学是指对脂质分子组分进行全面、高通量的测定和分析的方法。

脂肪酸是油脂的主要组分之一,不同种类和含量的脂肪酸可以影响油脂的性质和功能。

因此,对油脂中脂肪酸的测定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脂质组学测定油脂脂肪酸的原理主要包括样品制备、脂肪酸提取、脂肪酸甲酯化、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等步骤。

首先是样品制备。

将待测的油脂样品进行粉碎和均匀混合,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接下来,需要取适量的样品进行后续的提取和分析。

然后是脂肪酸提取。

将样品中的脂肪酸从其他组分中提取出来,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如氯仿、甲醇等。

通过溶剂的选择和提取条件的优化,可以高效地提取脂肪酸。

接着是脂肪酸甲酯化。

由于脂肪酸本身是羧酸,不易通过色谱分析,因此需要将脂肪酸转化为易于分析的酯化产物。

常用的方法是将脂肪酸与甲醇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

这个步骤可以通过酸催化或酶催化来实现。

接下来是色谱分离。

脂肪酸甲酯化后的样品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进行分离。

气相色谱通常采用带有聚硅氧烷固定相的毛细管柱,而液相色谱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色谱柱。

色谱分离的目的是将脂肪酸甲酯按照其相对极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以便后续的质谱检测。

最后是质谱检测。

通过质谱技术可以对脂肪酸甲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质谱技术包括气相质谱和液相质谱。

气相质谱通常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将脂肪酸甲酯分解为离子片段,然后通过质量过滤器进行分析。

液相质谱则可以采用不同的离子化模式,如电喷雾离子化、大气压化学电离等。

脂质组学测定油脂脂肪酸的原理在食品科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定油脂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可以评估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指导食品加工和生物燃料生产等工艺的优化。

此外,脂质组学还可以用于研究脂质代谢异常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

脂质组学测定油脂脂肪酸的原理是通过样品制备、脂肪酸提取、脂肪酸甲酯化、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等步骤,对油脂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全面、高通量的测定和分析。

脂肪酸甲酯的制备与应用

脂肪酸甲酯的制备与应用

脂肪酸甲酯的制备与应用脂肪酸甲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生物燃料、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脂肪酸甲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脂肪酸甲酯的制备方法脂肪酸甲酯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以酸催化法和碱催化法最为常见。

1. 酸催化法酸催化法是将脂肪酸与甲醇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脂肪酸甲酯。

常用的催化剂有硫酸、硫酸亚铁等。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并且适用于各类脂肪酸。

2. 碱催化法碱催化法是通过将脂肪酸与甲醇在碱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

催化剂常用的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碱催化法在工业生产中较为常用,其生成的脂肪酸甲酯纯度较高。

二、脂肪酸甲酯的应用领域1. 食品添加剂脂肪酸甲酯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它可以增加食品的口感,使之更加丰富。

例如,在巧克力制造过程中,脂肪酸甲酯可以增加巧克力的稳定性和延展性,提升口感。

2. 生物燃料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生物燃料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脂肪酸甲酯作为一种常用的生物燃料,在替代传统石油燃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作为柴油的替代品,主要用于柴油机和燃气轮机。

生物燃料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还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3. 化妆品在化妆品领域,脂肪酸甲酯可以作为一种常见的基础原料。

它可以作为乳化剂、溶剂和稳定剂,用于调和各类化妆品。

脂肪酸甲酯的应用在化妆品中可以提高产品的质地、延展性和稳定性。

4. 其他应用领域除了以上提到的应用领域,脂肪酸甲酯还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油墨和纺织工业等领域。

在塑料工业中,脂肪酸甲酯可以作为可再生的原材料,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

在油墨工业中,它可以作为增稠剂和稠化剂,提高油墨的黏度和稳定性。

结论脂肪酸甲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酸催化法和碱催化法,可以较为简单地制备脂肪酸甲酯。

其应用领域广泛,涵盖食品添加剂、生物燃料、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甲酯化方法

甲酯化方法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的动植物油脂和脂肪酸。

二、目的油脂及脂肪酸(特别是12碳以上的长碳链脂肪酸)一般不直接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其原因是脂肪酸脂肪酸及油脂的沸点高,高温下不稳定,易裂解,分析中易造成损失。

因此,对脂肪酸及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分析时,先将脂肪酸或油脂与甲醇反映,制备脂肪酸甲酯,降低沸点,提高稳定性,然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三、BF3甲酯化法1、仪器(1)50ml及100ml磨口圆底烧瓶(2)回流冷凝器(长度20~30cm,有磨口连接,与烧瓶配套)(3)250ml分液漏斗(4)滴管(5)带磨口玻璃塞的试管(6)10ml移液管(7)沸石2、试剂(1)正庚烷,色谱纯(2)轻汽油(沸程40~60℃)(3)无水硫酸钠,分析纯(4)0.5M的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不用标定),配制如下:称取2g NaOH溶于100ml甲醇中(甲醇的含水量不得超过0.5%<m/m>),该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白色沉淀,这不影响脂肪酸甲酯化制备。

(5)12~25%(m/m)BF3的甲酯溶液(6)饱和的NaCl水溶液(7)甲基红指示剂:用60%的乙醇配置0.1%的甲基红溶液(8)氮气:含氧量低于5mg/kg3、操作方法,(1)取大约350mg油样加入50ml烧杯中,移取6ml 0.5M的NaOH于油样中,并加入几粒沸石,连接回流装置,开始加热回流,回流过程中要不断摇动烧瓶。

(2)当烧瓶内的油珠消失,溶液变得透明时(大约需要5~10分钟),从冷凝器上端加7ml BF3甲醇溶液于烧杯内(用移液管移取),然后继续回流1分钟。

(3)然后从冷凝管上端加入2~5ml正庚烷后,再回流1分钟。

(4)撤离火源,取出烧瓶,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饱和NaCl溶液,轻轻上下颠倒数次后,静置分层。

(5)从烧杯内的上层溶液中取出约1ml转移到磨口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以去除痕量的水分,得到的此甲酯化样品以备气相色谱分析用。

几种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比较

几种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比较

几种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比较脂肪酸甲酯化方法是将脂肪酸与甲醇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

脂肪酸甲酯的应用广泛,常用于制备生物柴油、乳化剂、护肤品等。

下面将对几种常用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进行比较。

1.酸催化甲酯化酸催化甲酯化是最常见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之一、它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酸催化剂,促进脂肪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

常见的酸催化剂有硫酸、硫酸氢钠、硫酸铵等。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速度较快、成本较低等优点。

然而,酸催化条件下易产生酸水解反应和酸催化剂的脱水反应,会降低脂肪酸的收率和质量。

2.酶催化甲酯化酶催化甲酯化是一种绿色、高效、具有较高反应选择性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

常用的酶催化剂有脂肪酶、酶和蛋白酶等。

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高化学稳定性和多次重复使用的能力。

相比于其他方法,酶催化甲酯化更环保,不会产生有毒废物和大量的反应副产物。

然而,酶催化甲酯化的反应速度较慢,酶催化剂价格较高,对反应温度和pH值较为敏感。

3.碱催化甲酯化碱催化甲酯化是一种常用的酯化方法。

它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碱催化剂,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促进脂肪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

碱催化甲酯化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并且生成脂肪酸甲酯的收率高。

然而,碱催化甲酯化会形成大量的碱皂,需要进行酸化处理和中和,产生大量废液,增加了生产成本。

4.带电催化甲酯化带电催化甲酯化是一种新兴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

它是利用带电催化剂催化脂肪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不需要加入酸或碱催化剂。

带电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不断进行离子交换,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该方法具有催化效率高、废液产生少的优点。

然而,带电催化剂的合成和回收较为困难,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二、总结不同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各有优点和限制。

酸催化甲酯化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容易产生酸水解反应和产生废弃物。

酶催化甲酯化方法具有高效、选择性好、环保等特点,但反应速度较慢,酶催化剂价格较高。

碱催化甲酯化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但会产生大量废液和碱皂。

气质联用仪脂肪酸甲酯化方法

气质联用仪脂肪酸甲酯化方法

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称取60 mg油脂样致具塞试管中。

用移液管或移液器移取4 ml异辛烷溶解试样,必要时可以微微加热使试样溶解。

用微量移液器加入200 u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盖上玻璃塞猛烈震摇30 s,后静置至澄清。

向溶液中加入约1 g硫酸氢钠,猛烈震摇,中和氢氧化钾。

待盐沉淀后,将含有甲酯的上层溶液倒入4 ml玻璃瓶中,得到的异辛烷溶液中甲酯含量约为15 mg/mL。

直接取液态上清样品(过膜)注入气象色谱-质谱仪中分析。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约2 mol/L。

将13.1 g氢氧化钾溶于100 mL无水甲醇中,可轻微加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即得澄清溶液。

溶液存放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形成少量沉淀,用上清液测定不影响测定。

仪器:
1具塞试管:4/8根
2移液管或移液器、微量移液器加入200 ul
试剂:
1异辛烷
2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约2 mol/L(将13.1 g氢氧化钾溶于100 mL无水甲醇中,可轻微加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即得澄清溶液)
3无水硫酸钠1g
4硫酸氢钠1g。

脂肪酸甲酯化验方法

脂肪酸甲酯化验方法

脂肪酸甲酯化验方法
实验材料:
1.涂丙醇。

2.氯仿。

3.甲酸。

4.液态稳定剂。

5.洗涤剂。

实验步骤:
步骤1:收集样本。

收集你要测试的样本。

脂肪酸甲酯化通常用于检测血清或组织样本中的脂肪酸浓度。

你可以使用毛细管或注射器直接收集血液样本,或者使用拉丁方格收集组织样本。

步骤2:加入涂丙醇和氯仿。

将样品移至样品管中,加入2毫升涂丙醇和2毫升氯仿。

然后使用液态稳定剂将液体混合。

步骤3:加入甲酸。

加入0.2毫升甲酸。

覆盖并用手轻轻摇动,使液体混合均匀。

将样品保存在黑暗中静置一段时间。

步骤4:沉淀。

将样品离心,分离下层脂肪酸甲酯。

将它们移到新的样品管中。

步骤5:洗涤。

加入适量的洗涤剂混合均匀,然后再次离心。

分离下层脂肪酸甲酯,
并将其移到新的样品管中。

步骤6:检测。

使用气相色谱仪测量你提取的脂肪酸甲酯,并与标准曲线比较。

标准
曲线将显示不同的脂肪酸甲酯峰的相对强度。

这将允许你确定样品中有多
少脂肪酸。

总之,脂肪酸甲酯化实验方法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可用于确定不
同样品中的脂肪酸浓度。

使用上述简单步骤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此实验。

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 寇秀颖

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 寇秀颖

《 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标 品 进 行 气 相 色 谱 分 析 ,根 据 其 保 留 时 间 进 行 定 性
分析。再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十七烷酸和亚油酸的含
量,进行定量分析。数据用 &’&& 软件分析并进行相
关性比较。结果见表 (。
利用分析得到的主要 成分比较甲酯化效果
入 小 试 管 内 ,即 可 用 于 气 相 色 谱 分 析 。 用 于 测 定 不 同酸法甲酯化效果的影响。 ’)!)9 !)# *+, - . 硫酸—甲醇酯化法
称 取 油 脂 或 脂 肪 酸 #" *1 加 入 !)# *+, - . 硫 酸—甲醇 ’)" *.,于 7" 8水浴加热 9" *0:,加 ! *. 正己烷提取甲酯化产物,取出上清,下层再用 ’ *. 正己烷洗涤,上清液合并后待测596。用于测定不同酸 法甲酯化效果的影响。 ’)!)$ ’(硫酸—甲醇酯化法
气相色谱仪为岛津 ;<’$<,检测器为氢火焰离 子化检测器5$6;毛细管柱(9" *=")#9 **);载气为氮 气 ,流 速 为 9)9" *. - *0:;空 气 压 力 为 %" >?2,氢 气 压力为 #" >?2;柱温 !"" 8,检测器和汽化室温度 !#" 85#6。进样量为 ’ !.。 " 结果与讨论 !)’ 碱法甲酯化反应时间的确定 本实验首先对氢氧化钾—甲醇室温酯化法的反应 时间进行比较,油 脂 采 用 的 是 色 拉 油 ,以 其 含 量 最 多的亚油酸为检测指标。并且对十七烷酸和亚油酸

脂肪酸甲酯化方法

脂肪酸甲酯化方法

脂肪酸甲酯化方法1.酸催化法:酸催化法是最常用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之一、在这种方法中,常用的酸催化剂有硫酸、盐酸、硫酸铵等。

具体操作时,将脂肪酸和甲醇加入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酸催化剂,并加热反应混合物。

随着反应的进行,脂肪酸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甲酸酯。

最后,通过蒸馏纯化产物即可得到脂肪酸甲酯。

2.碱催化法:碱催化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常用的碱催化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与酸催化法类似,将脂肪酸和甲醇加入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碱催化剂,并加热反应混合物。

碱催化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较快,但在酯化反应结束后,需要采取一系列中和和纯化的步骤来去除催化剂和不溶性的杂质。

3.酶催化法:酶催化法是一种可溶性酶或固定化酶催化的甲酯化反应。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并且生成的产物通常不需要进一步纯化。

常见的酶催化剂包括脂肪酶、酵母等。

在酶催化法中,将脂肪酸、甲醇和酶一起置于反应器中,并加入适量的缓冲液进行反应。

酶催化法能够在常温下进行,并且不会产生废弃物。

脂肪酸甲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底物摩尔比等。

较低的反应温度和较高的催化剂用量通常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此外,在脂肪酸甲酯化反应中,质子酸和碱酸催化通常比酶催化产生更高的产率,但酶催化法通常更适用于在温和条件下进行选择性的甲酯化。

在实际应用中,脂肪酸甲酯化反应广泛应用于生物燃料的合成、香料和化妆品的制造等领域。

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改进脂肪酸甲酯化反应的方法,以提高产率和选择性,并减少催化剂的使用量和反应条件的能耗。

脂肪酸甲酯的制备与脂肪酸组分测定

脂肪酸甲酯的制备与脂肪酸组分测定

脂肪酸甲酯的制备与脂肪酸组分的测定
三氟化硼法:
溶液配制:
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将2g氢氧化钠溶于100mL含水不超过0.5%的甲醇中。

该溶液存放时间较长时,可能会形成少量白色的碳酸钠沉淀,但不会影响甲酯的制备。

操作步骤:
1.将0.1g样品转入50mL烧瓶中,加入4m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约0.5mol/L)及脱脂沸
石,接上冷凝器。

(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双键脂肪酸,在回流前,迅速向烧瓶中导入几分钟干燥氮气将空气排掉)
2.在水浴上回流直至油滴消失,每30-60s缓慢摇动烧瓶,以防止氢氧化钠形成固态附着在
瓶壁上。

回流过程通常需要5-10min。

用移液管从冷凝器顶端加入5mL的三氟化硼甲醇溶液于沸腾的溶液里。

3.继续煮沸3min,
4.从冷凝器顶端加入适量的异辛烷于沸腾的混合溶液中。

5.取下冷凝器,拿下烧瓶,立即加入20mL饱和氯化钠溶液。

塞住烧瓶,猛烈震荡至少15s。

6.继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至烧瓶顶部,静置分层。

7.吸取1-2mL上层异辛烷溶液于加有盖子的玻璃瓶中,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去除溶液中痕
量的水。

8.进样检测。

(或以异辛烷以适当比例稀释后再进样)(气相色谱法)
进样口温度:260℃
检测器:FID
柱温:190℃
检测器温度:250℃
进样量:0.2μL
9.数据分析与处理。

脂肪酸甲酯化和定量分析方法

脂肪酸甲酯化和定量分析方法

脂肪酸甲酯化和定量分析方法三氟化硼甲酯化法1 试剂BF3-甲醇溶液正己烷2 两步法(1)苯—石油醚(1:1)1ml溶解脂肪,加14%BF3-甲醇溶液2ml,水浴100℃,维持35min(主要甲酯化PC、PE、PI等),水浴前需充氮气保护(2)取出,加入2ml苯+2ml甲醇(主要融解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继续加热35min,同样需充氮气保护3 提取脂肪酸甲酯1~2ml正己烷,加蒸馏水平衡离心管重。

充分振荡后离心,重复两次。

3000转/min, 10min 4 加内标及浓缩加入内标物(0.1g脂肪+0.3ml内标物),旋转蒸发浓缩样品。

注意:(1)1ml试剂融解4~16mg脂肪,本试验中最大体积6ml,脂肪不超过0.1g (2)水浴甲酯化时,特富龙管不能倾斜(否则会丢失甲醇,增加BF3浓度,从而破坏PUFA)(3)加热时间过长,将导致PUFA被破坏(4)适用于脂肪和冷冻干燥样品的分析参考文献:Morrison W R and Smith L M, 1964 j.lipid research 5:600-608酸法更适合于游离脂肪酸的分析1%硫酸-甲醇酯化法此方法适用于游离脂肪酸和脂肪及水分含量较高的样品进行直接分析(寇秀颖于国萍2005 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 26(2):46~48)1 称取油脂或脂肪酸50mg,加入1%硫酸-甲醇2ml于80℃水浴60min2 冷却后加入2ml正己烷,再加蒸馏水5ml,离心,后取出上清夜,再用1ml正己烷重复提取脂肪酸甲酯,再次离心,后合并上清夜,待测。

3 加内标及浓缩加入内标物0.2~0.3ml(10mg/ml,0.1g脂肪加内标0.3ml),旋转蒸发至1ml左右2.5mol硫酸-甲醇化法称取油脂或脂肪酸50mg,加入2.5mol/L硫酸-甲醇1.0ml,于70℃水浴30min,加入2ml正己烷提取甲酯化产物,取出上清液,再次加入1ml正己烷洗涤,上清夜合并后待测参考文献同上。

油和脂肪中的〔天然〕脂肪酸化学分析方法

油和脂肪中的〔天然〕脂肪酸化学分析方法

油和脂肪中的〔天然〕脂肪酸化学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定性脂肪酸的常用方法。

它基于脂肪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气相色谱柱上进行分离,并使用检测器检测分离的化合物。

下面是使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油和脂肪中的脂肪酸分析的步骤:1.样品制备:将油或脂肪样品转化为甲酯化的脂肪酸甲酯。

这一步骤是为了使脂肪酸与气相色谱柱相容,并提高分离和检测的灵敏度。

一般使用甲酸或甲酸甲酯进行甲酯化反应。

2.脂肪酸的分离:将甲酯化的样品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

气相色谱柱通常是高分子量的二元硅氧烷柱,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

分离的条件包括柱温、载气流速和分离程度。

3.检测和定量:采用适当的检测器进行脂肪酸的检测和定量。

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质谱检测器(MS)。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是一种通用的检测器,可以用于大部分脂肪酸的定量。

质谱检测器则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以鉴定并量化一种特定的脂肪酸。

在使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油和脂肪中脂肪酸的分析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1.样品制备时需要避免氧气、光线和高温等因素的影响,以免导致脂肪酸的氧化和降解。

2.分离柱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需要分离的脂肪酸的种类来确定。

柱的温度和载气流速需要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3.检测器的选择取决于需要检测的脂肪酸的种类和浓度范围。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器,但质谱检测器可以提供更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总结起来,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油和脂肪中脂肪酸化学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转化为甲酯化的脂肪酸甲酯,然后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并使用适当的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

在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样品制备、分离条件和检测器的选择。

这种方法具有分离度高、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食品行业中。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脂肪酸是构成脂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脂肪酸的测定方法和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其中,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是利用气相色谱仪对脂肪酸进行分离和定量。

首先,将样品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反应,然后将甲酯化后的产物注入到气相色谱仪中,通过气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分离。

在气相色谱柱中,脂肪酸会根据其分子量和极性不同,分别在柱子中停留不同的时间,从而实现对脂肪酸的分离。

最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得到的信号强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脂肪酸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脂肪酸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将样品中的脂肪酸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相较于气相色谱法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但其操作难度较大且需要较高的设备成本。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核磁共振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脂肪酸的测定中。

核磁共振法利用核磁共振仪对样品进行检测,通过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度和位置来判断样品中脂肪酸的含量和种类。

总之,脂肪酸的测定方法和原理研究对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甲酯化方法

甲酯化方法

甲酯化方法方法1:适用对象:所有油脂样品,适合高酸值油脂。

取油约30~50mg(1滴)于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0.5M的KOH甲醇溶液2ml,置于70℃水浴回流皂化反应约10分钟,反应过程不时振荡,至油脂溶解,适当冷却2分钟,然后加入3ml BF3甲醇溶液,置于70℃水浴回流反应5分钟,使甲酯化完全。

然后冷却,加入2~3ml正己烷或石油醚,轻轻摇荡以促进甲酯在正己烷中的溶解。

然后加入饱和食盐水使正己烷上升至瓶口,稍等约1分钟,吸取上层正己烷相(淡黄色)于装有少量无水Na2SO4(目的是脱水)的样品瓶(管)中待用。

本方法准确度较高。

方法2:适用对象:酸值小于3,最好酸值小于0.5的油脂取油约50mg在具塞离心管中溶解于5ml正己烷中,然后加入2M的KOH甲醇溶液0.5ml,室温(25℃或以上)振荡,反应5min,于离心机中离心,直接取上层正己烷相进样。

本方法适用于简单分析。

方法3:适用对象:游离脂肪酸取油约30~50mg(1滴)于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ml BF3甲醇溶液,置于70℃水浴回流反应5分钟,使甲酯化完全。

然后冷却,加入2~3ml正己烷或石油醚,轻轻摇荡以促进甲酯在正己烷中的溶解。

然后加入饱和食盐水使正己烷上升至瓶口,稍等约1分钟,吸取上层正己烷相(淡黄色)于装有少量无水Na2SO4(目的是脱水)的样品瓶(管)中待用。

BF3甲醇溶液:一份BF3乙醚加2份甲醇,该混合为放热反应,各物质要提前冷冻并控制混合速度。

BF3为白色烟雾有毒性,请注意勿吸入,通常闻到BF3甲醇溶液的气味为低毒性的乙醚。

长期放置的BF3容易出怪峰,BF3宜低温保存。

脂肪的检验方法实验原理

脂肪的检验方法实验原理

脂肪的检验方法实验原理脂肪是动植物体内储存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因此,脂肪的含量和成分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都有重要影响。

为了准确地测定食品、饲料和生物体中脂肪的含量和成分,需要进行脂肪的检验。

脂肪的检验方法包括了脂肪含量的测定和脂肪成分的分析两个方面,其中主要的实验原理包括了脂肪提取、脂肪酸甲酯化和脂肪酸的分析。

首先是脂肪的提取。

脂肪的提取是为了将样品中的脂肪从非脂肪物质中分离出来,便于后续的测定和分析。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和脂肪酶法提取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是通过有机溶剂的分配作用将脂肪从样品中提取出来,然后蒸发溶剂得到脂肪。

脂肪酶法提取法则是利用脂肪酶作用于样品中的脂肪,将其提取出来。

这两种方法在实验原理上的区别在于提取机制的不同,但目的都是使样品中的脂肪从其他物质中分离出来。

接下来是脂肪酸的甲酯化。

脂肪酸是脂肪的主要成分,因而脂肪酸的分析对脂肪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脂肪酸的分析首先需要将样品中的脂肪酸转化为易于分析的甲酯化产物。

脂肪酸的甲酯化是指将脂肪酸与甲醇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

常用的甲酯化试剂有氢氟酸-甲醇溶液和碱-甲醇溶液。

氢氟酸-甲醇溶液是将样品与氢氟酸-甲醇溶液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而碱-甲醇溶液则是先将样品中的脂肪酸中的羧基中和,然后再与甲醇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

两种方法都可以将脂肪酸转化为易于分析的甲酯化产物。

最后是脂肪酸的分析。

脂肪酸的分析主要是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该方法能够对甲酯化后的脂肪酸进行准确、快速地定性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法是将甲酯化后的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在高温下使脂肪酸甲酯挥发,并通过色谱柱中各种组分分离,最后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分析。

气相色谱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脂肪酸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品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样品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

综上所述,脂肪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脂肪的提取、脂肪酸的甲酯化和脂肪酸的分析三个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准确地测定样品中脂肪的含量和成分,对于生物体的营养状况和食品、饲料的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甲酯化方法

甲酯化方法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的动植物油脂和脂肪酸。

二、目的油脂及脂肪酸(特别是12碳以上的长碳链脂肪酸)一般不直接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其原因是脂肪酸脂肪酸及油脂的沸点高,高温下不稳定,易裂解,分析中易造成损失。

因此,对脂肪酸及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分析时,先将脂肪酸或油脂与甲醇反映,制备脂肪酸甲酯,降低沸点,提高稳定性,然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三、BF3甲酯化法1、仪器(1)50ml及100ml磨口圆底烧瓶(2)回流冷凝器(长度20~30cm,有磨口连接,与烧瓶配套)(3)250ml分液漏斗(4)滴管(5)带磨口玻璃塞的试管(6)10ml移液管(7)沸石2、试剂(1)正庚烷,色谱纯(2)轻汽油(沸程40~60℃)(3)无水硫酸钠,分析纯(4)0.5M的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不用标定),配制如下:称取2g NaOH溶于100ml甲醇中(甲醇的含水量不得超过0.5%<m/m>),该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白色沉淀,这不影响脂肪酸甲酯化制备。

(5)12~25%(m/m)BF3的甲酯溶液(6)饱和的NaCl水溶液(7)甲基红指示剂:用60%的乙醇配置0.1%的甲基红溶液(8)氮气:含氧量低于5mg/kg3、操作方法,(1)取大约350mg油样加入50ml烧杯中,移取6ml 0.5M的NaOH于油样中,并加入几粒沸石,连接回流装置,开始加热回流,回流过程中要不断摇动烧瓶。

(2)当烧瓶内的油珠消失,溶液变得透明时(大约需要5~10分钟),从冷凝器上端加7ml BF3甲醇溶液于烧杯内(用移液管移取),然后继续回流1分钟。

(3)然后从冷凝管上端加入2~5ml正庚烷后,再回流1分钟。

(4)撤离火源,取出烧瓶,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饱和NaCl溶液,轻轻上下颠倒数次后,静置分层。

(5)从烧杯内的上层溶液中取出约1ml转移到磨口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以去除痕量的水分,得到的此甲酯化样品以备气相色谱分析用。

大豆油脂肪酸甲酯化条件的研究

大豆油脂肪酸甲酯化条件的研究
Ke y w or ds : Ga s ch r o ma t o g r a ph y; s o y be a n o i l ; me t h yl e r mc a t i o n; KOH-m e t h a no l
由于 脂 肪 酸不 稳定 , 必须 经 过衍 生 才 可用 于 气 相 色 谱 分析 , 而 甲酯 化是 气 相 色谱 测定 油 脂脂 肪 酸
1 . 2 主 要仪 器设 备
献 中对 氢 氧化 钾 一 甲 醇法 中所 使 用 的氢 氧化 钾 一 甲
醇 溶 液浓 度 、 加 人体 积 、 甲酯 化 时间 、 温 度 等描 述 有 较大差 异 : 有采用 l mL 、 0 . 5 m o l / L 、 3 0 ai r n 、 室 温 甲 酯
的 常 用衍 生方 法 。 甲酯 化 方 法 包 括 酸 法 甲酯 化 法 ( 浓硫酸一 甲醇 法 ) 、 碱 式 甲酯 化 法 ( 氢 氧化 钾 一 甲醇
L 、 8 mi n 、 室 温 甲酯 化 】 , 或2 m L 、 2 m o l / L 、 3 0 mi n 、 常 温 甲酯 化 等 。本 文 采用 单 因素试 验 及 多指 标 正交 试 验探 讨 植物 油 甲酯化 的最 优方 法 。
大 。 而氢 氧化 钾 一 甲醇 法 简便 快捷 , 反应 条 件温 和 ,
是植 物 油 脂 甲酯 化 的理 想 衍生 方 法 。然 而 , 众 多 文
大豆 油 , 购 于超 市 。
异 辛烷 ( 色谱纯 ) 、 无 水硫 酸钠 、 一 水 合 硫 酸氢
钠、 氢 氧化 钾 一 甲醇 溶 液 ( 取5 . 6 g 氢 氧 化 钾用 甲醇定 容, 加5 g 无 水硫 酸 钠 , 过滤) 。

脂肪酸甲酯化和定量分析方法

脂肪酸甲酯化和定量分析方法

脂肪酸甲酯化和定量分析方法三氟化硼甲酯化法1 试剂BF3-甲醇溶液正己烷2 两步法(1)苯—石油醚(1:1)1ml溶解脂肪,加14%BF3-甲醇溶液2ml,水浴100℃,维持35min(主要甲酯化PC、PE、PI等),水浴前需充氮气保护(2)取出,加入2ml苯+2ml甲醇(主要融解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继续加热35min,同样需充氮气保护3 提取脂肪酸甲酯1~2ml正己烷,加蒸馏水平衡离心管重。

充分振荡后离心,重复两次。

3000转/min, 10min 4 加内标及浓缩加入内标物(0.1g脂肪+0.3ml内标物),旋转蒸发浓缩样品。

注意:(1)1ml试剂融解4~16mg脂肪,本试验中最大体积6ml,脂肪不超过0.1g (2)水浴甲酯化时,特富龙管不能倾斜(否则会丢失甲醇,增加BF3浓度,从而破坏PUFA)(3)加热时间过长,将导致PUFA被破坏(4)适用于脂肪和冷冻干燥样品的分析参考文献:Morrison W R and Smith L M, 1964 j.lipid research 5:600-608酸法更适合于游离脂肪酸的分析1%硫酸-甲醇酯化法此方法适用于游离脂肪酸和脂肪及水分含量较高的样品进行直接分析(寇秀颖于国萍2005 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 26(2):46~48)1 称取油脂或脂肪酸50mg,加入1%硫酸-甲醇2ml于80℃水浴60min2 冷却后加入2ml正己烷,再加蒸馏水5ml,离心,后取出上清夜,再用1ml正己烷重复提取脂肪酸甲酯,再次离心,后合并上清夜,待测。

3 加内标及浓缩加入内标物0.2~0.3ml(10mg/ml,0.1g脂肪加内标0.3ml),旋转蒸发至1ml左右2.5mol硫酸-甲醇化法称取油脂或脂肪酸50mg,加入2.5mol/L硫酸-甲醇1.0ml,于70℃水浴30min,加入2ml正己烷提取甲酯化产物,取出上清液,再次加入1ml正己烷洗涤,上清夜合并后待测参考文献同上。

脂肪酸甲酯化反应原理

脂肪酸甲酯化反应原理

脂肪酸甲酯化反应原理一、概述脂肪酸甲酯化反应是将脂肪酸与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的化学反应。

该反应是生产生物柴油的关键步骤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农药、香料、润滑油等领域。

二、反应机理脂肪酸甲酯化反应是一种典型的酯交换反应,其机理如下:1. 脂肪酸与甲醇发生缩合生成中间体——脂肪酸甲酯。

2.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分子,使得平衡向右移动,提高产率。

3. 通过分离和纯化等步骤,得到目标产物——脂肪酸甲酯。

三、催化剂在脂肪酸甲酯化反应中,催化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催化剂包括碱性、强质子性和金属盐等。

1. 碱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通常采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等。

碱性催化剂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但缺点是易产生皂化反应和脱水反应。

2. 强质子性催化剂:强质子性催化剂通常采用硫酸、磷酸等。

强质子性催化剂的优点是产率高,但缺点是易造成环境污染。

3. 金属盐催化剂:金属盐催化剂通常采用氯化锌、氯化铝等。

金属盐催化剂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不易产生环境污染。

四、反应条件脂肪酸甲酯化反应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和摩尔比等。

1. 温度:温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率有很大影响。

通常在60-70℃下进行反应。

2. 压力:压力对于脂肪酸甲酯生成的影响较小,一般为大气压下进行。

3. 反应时间: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脂肪酸甲酯生成量逐渐增加,但反应时间过长会导致产率下降。

4. 摩尔比:脂肪酸和甲醇的摩尔比对反应速率和产率也有很大影响。

一般采用3:1的摩尔比。

五、反应优化为了提高脂肪酸甲酯化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常见的优化方法包括催化剂种类和用量、温度、压力、摩尔比等参数的调节。

1. 催化剂种类和用量:不同催化剂对于反应速度和选择性有不同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催化剂用量也需要适当控制,过多会导致产物纯度下降,过少则会影响反应速率。

2. 温度:温度对于脂肪酸甲酯生成的影响较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5种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酯化效率研究

5种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酯化效率研究

5种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酯化效率研究将碳数为4~18的脂肪酸甲酯化,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体系。

脂肪酸甲酯化反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如酯化缩合(主要是以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碱为催化剂)、多原子甲基化和富勒烯双轴改性,其中酯化缩合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方法。

由于不同的酯化缩合反应催化剂具有不同的活性和选择性,因此,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条件是决定酯化效率高低的关键。

本文探讨了5种主要的脂肪酸甲酯化反应,即催化碱、烷基硅烷(TMS)、乙酸乙酯(Grignard)、月桂酸钠(NaO)和维氏钠(NaV)。

首先,通过经典试验检验碱催化脂肪酸甲酯化反应的效率。

碱在-20°C和25°C的温度下,以正丁醇(MEOH)和正辛醇(MEP)作为溶剂组成催化剂体系,分别用乙酸钠(NaHCO3)和碳酸钠(Na2CO3)作为催化剂测定脂肪酸甲酯化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反应温度和醇的种类不同,催化碱催化甲酯化反应的速度不同,但大部分脂肪酸的酯化率都较高,可达到90%以上。

接着,采用TMS烷基硅烷进行催化缩合,以改变脂肪酸的光学性质,测量酯化反应的酯化效率。

TMS烷基硅烷的催化酯化反应以正丁醇(MEOH)作为溶剂,以乙酸乙酯(Grignard)为催化剂,TMS烷基硅烷酯化反应的速率大于碱酯化反应,但大部分脂肪酸的酯化率仍较低。

此外,经月桂酸钠(NaO)催化的脂肪酸甲酯化反应,大部分脂肪酸的酯化效率与催化碱和TMS烷基硅烷的酯化效率相比较较低,可达到约80%。

最后,研究了以梳状碱(NaV)为催化剂的脂肪酸甲酯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aV催化剂,大部分脂肪酸的酯化效率可达到90%以上,这一测试数据达到了既定的要求,酯化反应酯化效率比其他催化剂高。

因此,从上述5种脂肪酸甲酯化反应体系中可以看出,以维氏钠(NaV)为催化剂的脂肪酸甲酯化反应效率最高,可达到超过90%的要求,因此,维氏钠(NaV)作为催化剂,可以应用于高性能的脂肪酸甲酯化反应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作者:寇秀颖, 于国萍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刊名:食品研究与开发英文刊名: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年,卷(期):2005,26(2)被引用次数:63次1.咸漠;康亦廉;刘延菌油脂肪酸碱法甲酯化的研究[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1(1)2.日本食品工业学会食品分析方法上册 19853.王静;向文胜现代农业仪器分析应用技术 20004.罗伟强气相色谱法测定葵花籽油的脂肪酸[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3(24)5.柳镇安核桃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期刊论文]-化学世界 2000(04)1.咸漠.康亦兼.刘延.刘君洪.毕颖丽.甄开吉.XIAN Mo.KANG Yi-jian.LIU Yan.LIU Jun-hong.BI Ying-li.ZHEN Kai-ji菌油脂肪酸碱法甲酯化的研究[期刊论文]-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1)2.李凤娟.王昌禄.王玉荣.毕韬韬.Li Fengjuan.Wang Changlu.Wang Yurong.Bi Taotao蓖麻油快速甲酯化方法及其脂肪酸含量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2009,24(6)3.范亚苇.邓泽元.余永红.邓胜国.李静.FAN Ya-wei.DENG Ze-yuan.YU Yong-hong.DENG Sheng-guo.LI Jing不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对共轭亚油酸分析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油脂2007,32(1)4.唐芳.李小元.吴卫国.刘军鸽.TANG Fang.LI Xiao-yuan.WU Wei-guo.LIU Jun-ge山茶油脂肪酸甲酯化条件研究[期刊论文]-粮食与油脂2010(8)5.韩深.卢晓宇.邵瑞婷.徐超一GC-FID甲酯化法测定橄榄油中六种脂肪酸[期刊论文]-分析试验室2007,26(z1)6.佘珠花气相色谱法中油脂脂肪酸衍生化方法及其选择[期刊论文]-粮食加工2004,29(6)7.伍金华.温鹏强.蔡春.周克元一种红细胞膜脂肪酸甲酯化的改良方法[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8.张国蓉.刘有志.刘安军.陈伟伟.曹东旭.Zhang Guorong.Liu Youzhi.Liu Anjun.Chen Weiwei.Cao Dongxu鹅肝酱中脂肪酸检测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2007,23(3)1.肖攀.李林11-氰基十一酸的甲酯化研究[期刊论文]-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2.王继芬.姚琳桃.张桂霞痕量动物油和植物油的区分检验研究[期刊论文]-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8(11)3.殷冬梅.崔党群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高效表达[期刊论文]-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4)4.杨万政.路静.张晓峰超临界CO2萃取松花粉中的油脂及其GC分析[期刊论文]-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4)5.彭德姣.刘祝祥.朱杰英.丁德明斑点叉尾鮰鱼油脂成分分析[期刊论文]-四川动物 2009(5)6.詹忠根超声辅助脂肪酶催化合成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11(11)7.易军鹏.朱文学.马海乐.王易芬牡丹籽油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GC-MS分析[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2009(8)8.高鹏.赵曙辉.邵志宇GC-MS法分析鹰嘴豆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8(6)9.王玲波.孙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紫草籽油脂肪酸的化学成分[期刊论文]-中国药业 2008(16)10.蔡其辉.田宏现.刘祝祥.邓凯东.侯丽华.赵刚杰.罗江华北虫草子实体脂溶性化学成分的GC-MC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刊 2008(9)11.罗志琴.吴周安.张庆华.黄兰芳.胡霞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三氟丁酸的含量[期刊论文]-化工生产与技术2011(6)12.李凡正.高新蕾.刘晔真菌油脂含量快速测定方法[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10(9)13.易军鹏.朱文学.马海乐.王易芬牡丹籽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2009(6)14.易军鹏.朱文学.马海乐.王易芬牡丹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09(12)15.韩旭.霍贵成.李春.刘宁气相色谱法测定乳酸乳球菌脂肪酸[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9)16.王勇.赵若夏.白冰.柳爱莲.刘绣华怀山药脂肪酸成分分析[期刊论文]-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8(2)17.赵楠.高慧媛.孙博航.吴立军茶叶的化学成分[期刊论文]-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7(4)18.崔昌浩.田晶.徐龙权气相色谱法在检测细胞脂肪酸及菌种鉴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2)19.白国涛.潘国卿.赵岩.张海燕.张春艳.刘来俊.卢华卫马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1)20.贝盏临.张欣.曹君迈.雷茜.任贤毛乌素沙地牛心朴子种子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期刊论文]-种子 2011(6)21.黄建立.张青龄.许世泉.陈宜.林丛.林有裕.欧阳堃微波辅助合成/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黄油中反式脂肪酸[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10(3)22.路静.杨万政.汪丽萍.王捷.张久红柠条锦鸡儿种籽油提取方法的比较[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10(11)23.曹阳.张若文.陈晓辉.钱忠直.毕开顺GC法同时测定林蛙卵中5种脂肪酸含量[期刊论文]-药物分析杂志 2011(1)24.张春兰.孙红专.吴晓军.张利莉新疆野蔷薇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9(12)25.彭密军.彭胜.伍钢.印大中杜仲籽油中α-亚麻酸的甲酯化方法优化[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9(1)26.王振宇.叶秋艳.王佩佩.刘贺大果沙棘果渣油三种不同提取方法的脂肪酸成分比较[期刊论文]-粮油加工2008(1)27.部音利.冯亚非.孔东梅.李先文南海条浒苔和裂片石莼的油脂提取及其脂肪酸分析[期刊论文]-食品科技2008(11)28.刘俊英.谢国莉.危晴.杨国伟.王晓杰小米中脂肪酸的GC-MS法测定及营养价值分析[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2)29.危晴.李晔.刘俊英.王晓杰.陈亮薏米营养成分的超临界萃取与GC-MS分析[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12(1)30.徐振杰.杨洲平.黄乾明禾本红酵母M124产脂能力及其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11(6)31.李金穗.汪苹.李奥搏藻粉中亚油酸GC测定的预处理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32.连小燕.钟振声3种方法提取的玉米胚芽油理化性能差异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1(35)33.张述琼.孙毅毅.赵燕亚麻种子油提取工艺及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期刊论文]-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9(2)34.郭焱.于国萍德氏乳杆菌突变株产共轭亚油酸条件初探[期刊论文]-中国乳品工业 2008(1)35.陈福北.陈少东毛叶山桐子油中脂肪酸组成分析[期刊论文]-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3(1)36.代腾飞.胡申才.刘烨圆红冬孢酵母α-亚麻酸高产菌株的选育[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12(2)37.张贺.潘安龙.薛冬桦玉米皮渣水解液高密度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12(7)39.张青龄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期刊论文]-福建分析测试 2011(3)40.靳丽.易明晶.陈永勤.陈勇5种乌桕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期刊论文]-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41.马志虎.侯喜林.汤兴利.周家乐.张君萍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韭菜籽油[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9(7)42.王世宽.侯华.冉燃.于海光响应面法优化奶啤发酵工艺参数[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09(2)43.蒙松年.肖小芹.汪世平.罗臣.刘雪芹美洲大蠊中脂溶性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期刊论文]-中南药学 2008(1)44.刘俊英.张虎成.危晴.王芳欧李果脂肪酸GC-MS检测及其营养分析[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9)45.苑函.马越.李双石可可脂与代可可脂的GC-MS鉴别分析及应用[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8)46.李书倩.辛广.张博.梁攀.陈洪敏红蘑、猴头菇、香菇三种食用菌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2(8)47.楼乔明.王玉明.徐杰.薛长湖.刘小芳.贾敏杂色鲍脂肪酸及烯醚键基团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期刊论文]-分析试验室 2011(3)48.曹蕊.杨潇.蒋珍菊.盛家武红花椒油和青花椒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调味品2011(8)49.周文化.李忠海.张海德.蒋爱民.崔阳阳.郑仕宏.付希.何双槟榔果仁油提取及其脂肪酸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10(8)50.陆占国.李伟索式法提取酸浆果籽油及其成分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10(12)51.李侠.常玮.韩英鹏.滕卫丽.李文滨大豆种子脂肪酸含量的遗传分析[期刊论文]-大豆科学 2009(3)52.陆占国.郑国臣.齐典.余善鸣毛酸浆籽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成分分析[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07(2)53.陆占国酸浆与毛酸浆籽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成分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07(5)54.陆占国.李伟索式法提取酸浆果籽油及其成分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10(12)55.连小燕.钟振声3种方法提取的玉米油品质差异[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12(4)56.程碧君.郭波莉.魏益民.魏帅不同地域来源牛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特征分析[期刊论文]-核农学报 2012(3)57.唐芳.李小元.吴卫国.刘军鸽山茶油脂肪酸甲酯化条件研究[期刊论文]-粮食与油脂 2010(8)58.王娅婷.逄增魁.李新兰.郭志勇.汪鋆植.邹坤红树林内生真菌Paecilomyces sp.(Tree1-7)脂肪酸成分分析[期刊论文]-精细化工 2010(1)59.杨元.高玲.谯斌宗.邹艳食用植物油中桐油蓖麻油的确证检验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1)60.龙悦.黄先智.丁晓雯.罗金凤.任美燕.王健木薯蚕蛹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4)61.齐颖.陈晓慧.李越.李志平.于殿宇超临界CO2状态下酶法合成富含中链脂肪酸的玉米油[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2(2)62.李凤娟.王昌禄.王玉荣.毕韬韬蓖麻油快速甲酯化方法及其脂肪酸含量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09(6)63.彭德姣.刘祝祥.危丽雯.李一卉.李波.ZHANG Li-yuan.张利元.陈玉祥斑点叉尾鮰鱼内脏油脂成分的GC-MS检测[期刊论文]-食品与机械 2009(3)64.潘广昌.郭承华.刘传琳.董新伟砂海星营养成分的含量测定[期刊论文]-中国海洋药物 2006(6)65.陆占国.李伟.王鹏君.刘向阳不同溶剂的索式法提取酸浆果籽中油脂及成分分析[期刊论文]-化学与黏合2011(1)(自然科学版) 2010(4)67.穆宏磊.郜海燕.房祥军.陈杭君.葛林梅纳米脱氧剂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学报2009(3)68.石桂城.董晓慧.陈刚.谭北平.迟淑艳.杨奇慧.刘泓宇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期刊论文]-动物营养学报 2012(11)69.吴志华.杨巧丽.李天会.张婧.谢耀坚桉叶脂肪酸提取成分的GC—MS优化分析[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2012(23)70.俞雯雯.徐超.王丽丹.陈加贝.全挺.王鸿飞香榧子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及脂肪酸成分分析[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2(10)71.陆占国.郑国臣.余善鸣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酸浆籽油的成分分析[期刊论文]-食品与机械 2007(2)72.郭先霞.宋文东.朱圣文.蒙运英.黄洁静.陈煜藩香蕉皮脂肪酸的提取及GC-MS分析[期刊论文]-果树学报2008(4)73.姚远.赵江涛.曹蕴宁.王政.刘卫国脂肪酸甲酯碳同位素测定值的校正方法对比研究[期刊论文]-质谱学报2012(6)74.符贵红.褚武英.成嘉.刘臻.刘芳.肖调义.张建社鲢鱼肌肉脂肪酸分离方法效果比较及组成特征分析[期刊论文] -水产养殖 2008(4)75.楼乔明.杨文鸽.徐大伦.金淼.吴东晓.郑贤孟蓖麻籽脂质提取与甲酯化衍生优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12(12)76.张超5种大戟科毒性中药的炮制减毒机理研究概况[期刊论文]-齐鲁药事 2012(3)本文链接:/Periodical_spyjykf200502016.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