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
:孙珅学号:211205268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班
摘要: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如何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本文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网络犯罪的关键即网络管理;二是大学生的自身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预防熊猫烧香
一、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要原因
导致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各种因素往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只有对引起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各种因素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1.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存在的漏洞与缺陷,使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成为可能
一方面网络自身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为网络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如线间侵入、背后侵入、暗门侵入以及制造逻辑炸弹、定时炸弹等破坏性程序,使网络失灵、数据遭受破坏,甚至造成网络崩溃瘫痪,这些是实施网络攻击、网络破坏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的弱点,为大学生攻击网络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违法犯罪目标。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传输快捷、交互方式多样、高科技化程度高等特点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极易
激发大学生的挑战欲望,加之网络信息具有易攻击性,电子技术存在脆弱性、环境依赖性、易受干扰性,以及计算机具有信息易泄漏的特性等,使计算机网络系统较易成为受大学生攻击的目标。此外,我国的网络使用者,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重使用轻安全的现象。由于将网络安全放在次要的位置,也就导致了安全管理、技术培训严重落后于使用水平,安全技术装备投入极少,缺少必要的安全管理员,缺乏安全管理的技术防范,没有定期的安全测试与检查,没有安全监控[1]。这种网络安全防范技术落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管理存在漏洞的现状,是当前网络违法犯罪频频发生的重要因素。
2.网络立法不完善,网络监管不严,对网络犯罪打击缺乏力度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我国的网络犯罪案件逐年增多。为了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加大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也在逐步进行。先后颁布实施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刑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文本,也有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2]。这对于加强网络监管,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网络监管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实践中,相对网络犯罪的增长速度,网络立法较为滞后,存在网络监管不严,对网络违法犯罪打击缺乏力度的现象。为此,要实现有效防控网络犯罪包括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必须加强网络立法。
3.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诱发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网络信息庞杂,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错误、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的信息。经常在网上冲浪的大学生难免不受到各种消极信息的腐蚀和毒害。这不但增加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难度,而且极易使缺乏辨别力的大学生萌发不良的动机,有的甚至诱发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4.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弱化现象严重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和虚拟性,网络行为极易出现道德约束的真空。在虚拟世界中,大学生摆脱了现实社会中诸多伦理道德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抛弃了社会责任,丧失了应有的道德感和法制观念,而只想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行为,结果造成了自由意识的泛化和破坏欲望的扩张,从而导致了一些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的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散布反动言论,危害国家安全;侵害个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网上制作、传播、贩卖黄色信息;恶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入侵网络,盗取帐号;甚至进行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
5.校园网络管理乏力,网络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校园网络在我国各高校已迅速建立起来,为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但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校园网络,目前多数高校还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在技术方面也没有建立更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对网络实行监控和管理,高校固有的高科技资源优势没有在校园网络管理方面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也就不能对大学生的校园网络行为施加有效的监控。此外,各高校校园网络队伍建设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尤其缺乏一支既懂网络技术又能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致使不能对校园网络消极信息进行有效监控、过滤和清除,不能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也很难占据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
二、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防范与治理
大学生网络犯罪案件频频发生,其危害结果严重,社会影响巨大。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保护公众的权益不受侵犯,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的防范工作,以遏制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发展势头。
1.加强网络技术防范和网络监管
目前网络技术还不十分完善,有些部分比较脆弱,或存在技术漏洞,网络信息系统极易被侵入。因此,必须加强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和网络监管工作。首先,要重视技术的研发工作,完善技术防范措施。主要是采取信息加密、防火墙、身份识别、访问控制、网上监控、安全审计、入侵检测、案件跟踪、灾难恢复等技术[3]。利用信息加密技术,使非法用户无法获取关键信息;采用防火墙技术,可以阻止外界对系统的非法入侵。其次,对有关信息系统进行自检,查找系统、程序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及时修补,增强安全性能。再次,要加强网络监管的力度。网络信息繁杂,尤其是色情网站与日俱增,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影响极大,极有可能成为大学生实施网络犯罪的直接诱因。因此,有关部门应经常对网站、网络信息进行排查,及时清除或取缔。对网民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立预警系统及预警制度,对不健康的网络行为进行及时警告。此外,应大力加强网络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制定计算机网络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以及严格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
“武汉男生”,俗称“熊猫烧香”, 2006年12月又化身为“金猪报喜”,这是一个感染型的蠕虫病毒,它能感染系统中exe,,pif,src,html,asp等文件,它还能中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进程并且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该文件是一系统备份工具GHOST的备份文件,使用户的系统备份文件丢失。被感染的用户系统中所有.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可爱金猪的模样。
2007年1月30日,江民科技反病毒中心监测到,肆虐互联网的“熊猫烧香”又出新变种。此次变种把“熊猫烧香”图案变成“金猪报喜”。江民反病毒专家提醒用户,春节临近,谨防春节期间病毒借人们互致祝福之际大面积爆发。
专家介绍,“熊猫烧香”2006年11月中旬被首次发现,短短两个月时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