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的讲义不安全行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4躲避行为
当灾害和事故发生时,人们都有一种共同的避难行动,这些 行动特征构成躲避行为。
对飞来的物体打击,心理学家做实验发现,约有80%的人会 发生躲避行为,有20%的人未作反应或躲避不及。
正上方危险物落下时,42%的人不采取任何防御措施。
躲避方向
左前方飞入物 正前方 右前方
合计
左侧%
19.0
态度的影响 动机的影响
经济动力 社会动力 自我实现动力 综合动力
16
3人的行为的退化
人的行为在以下条件容易出现减退 劳动时间太长而产生疲劳 由于干扰了每天的生活节律,在不能有效地发挥体能
作用的时间内劳动 失去完成任务的能力 缺乏鼓励,结果激励下降 在包括体力和心理的矛盾、威胁条件下工作,或在威
女性在突然事件时,往往采取与男性同步行为; 意志薄弱的人表现为被动、服从权威等从中倾向较强; 当行进时突然前方飞来危险物体时,如前方两个人同
时向一侧躲避,跟随着会不自觉向同侧躲避;当前方 两个人向不同侧躲避时,第三个人往往随第二个人同 侧躲避。
13
7非语言交流
人脸可以做出约25万种不同表情 人体可以作出约1000多种姿势。 因此可以根据人的表情和姿势分析人的心理活动。 火车司机和夫斯基为确认信号呼应所用的手势 桥式类型起重机或臂架式起重机在调运物品时,智慧
人员常用手势信号、旗语信号和哨笛信号; 航运、地勤人员导航、铁道等交通部门广泛使用的通
讯信号标志、工厂的安全标志,也属于非语言交流行 为。
14
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与生理因素分析
1情绪水平失调
情绪的研究已有50余年的历史。普拉切克认为情绪由三个维度 组成,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并给出了锥形模型,它的八个 扇面表示八种基本情绪:狂喜、悲痛、警惕、惊奇、狂怒、恐 慌、接受和憎恨。
社会距离:接近状态为120~210cm,为一起工作的距离;正常状 态210~360cm,正式会谈、礼仪等多按此距离进行;
公众距离:演说、演出等公众场合的距离;接近状态为 360~750cm,正常状态7.5m以上。
5
2侧重行为
人体构造心脏稍偏左,肝脏偏右,右肺三片,左肺两 片;习惯使用右手;
上楼梯:日本心理学家藤泽伸介在T形楼梯观察发现: 左转弯66%,右转弯34%;
胁人体的自我平衡或应付技能的条件下劳动而产生应 激反应。
17
4人的注意力
18
THANK YOU
躲避不及% 3.0
右侧%
11.3
合计%
33.3
左右侧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8
15.6
16.1
50.7
10.4
7.3
20.7
7.4
9.9
28.6
33.4
33.3
100
2.1
1.62
1.77
8
湖南凤凰大桥垮塌
9
10
11
12
5从众行为
人遇到突然事件时,许多人往往难以判断事态和采取 行动。为了是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周围相同遭遇者保 持一致,采取随大流行为。
一定情绪水平的维持有利于安全行为的顺利完成,过于激动和 紧张的情绪水平失调就会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情绪激动—意识范围变窄---判断力降低、失去理智和自我克制 力。
人的大脑中枢分布有两种情绪中枢:快乐中枢、痛苦中枢
15
2个性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个性缺陷:思想保守、容易激动、胆小怕事、 大胆冒失、固执己见、自私自利、自由散漫、 缺乏自信等。
5人的不安全行为
精品jin
S(刺激或情境)——O(有机体)——R (行为反应)——A(行为完成)
2
例如,家庭纠纷对职工工作行为的影响可 能有:
做白日梦,脱离实际,终日沉溺于幻想之中; 忽略安全措施,易出工伤事故 不注意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下降 作为一种摆脱,拼命的工作 对管理人员的批评过于敏感以致采取不合作态度 心情忧郁、烦闷、易和同事争吵等
3
人的行为个体差异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家庭 学校教育 工作环境和社会经历 文化背景(美国、日本对跳槽的态度)
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
4
人的行为共同特征
1人的空间行为
亲密距离:接近距离,身体可以接触、接近;正常状态15~45cm, 头、脚互不相碰,手能相握或抚摸对方。
个人距离:接近状态(45~75cm);正常距离75~100cm,两人 相对而立,指尖刚能接触的距离;
6
3捷径反应
为了少消耗能量又能取得最大效果而采用最短距离行为。 伸手取物 穿越空地
捷径反应有时并不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而仅是一种心理 因素而已;
同事可以从天桥或地道穿越马路,二者能量消耗差不多, 多数人宁愿走地道;
乘公共汽车,宁愿挤在门口(拥挤消耗能量增多),而 不愿进入车厢中部人少处;
4躲避行为
当灾害和事故发生时,人们都有一种共同的避难行动,这些 行动特征构成躲避行为。
对飞来的物体打击,心理学家做实验发现,约有80%的人会 发生躲避行为,有20%的人未作反应或躲避不及。
正上方危险物落下时,42%的人不采取任何防御措施。
躲避方向
左前方飞入物 正前方 右前方
合计
左侧%
19.0
态度的影响 动机的影响
经济动力 社会动力 自我实现动力 综合动力
16
3人的行为的退化
人的行为在以下条件容易出现减退 劳动时间太长而产生疲劳 由于干扰了每天的生活节律,在不能有效地发挥体能
作用的时间内劳动 失去完成任务的能力 缺乏鼓励,结果激励下降 在包括体力和心理的矛盾、威胁条件下工作,或在威
女性在突然事件时,往往采取与男性同步行为; 意志薄弱的人表现为被动、服从权威等从中倾向较强; 当行进时突然前方飞来危险物体时,如前方两个人同
时向一侧躲避,跟随着会不自觉向同侧躲避;当前方 两个人向不同侧躲避时,第三个人往往随第二个人同 侧躲避。
13
7非语言交流
人脸可以做出约25万种不同表情 人体可以作出约1000多种姿势。 因此可以根据人的表情和姿势分析人的心理活动。 火车司机和夫斯基为确认信号呼应所用的手势 桥式类型起重机或臂架式起重机在调运物品时,智慧
人员常用手势信号、旗语信号和哨笛信号; 航运、地勤人员导航、铁道等交通部门广泛使用的通
讯信号标志、工厂的安全标志,也属于非语言交流行 为。
14
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与生理因素分析
1情绪水平失调
情绪的研究已有50余年的历史。普拉切克认为情绪由三个维度 组成,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并给出了锥形模型,它的八个 扇面表示八种基本情绪:狂喜、悲痛、警惕、惊奇、狂怒、恐 慌、接受和憎恨。
社会距离:接近状态为120~210cm,为一起工作的距离;正常状 态210~360cm,正式会谈、礼仪等多按此距离进行;
公众距离:演说、演出等公众场合的距离;接近状态为 360~750cm,正常状态7.5m以上。
5
2侧重行为
人体构造心脏稍偏左,肝脏偏右,右肺三片,左肺两 片;习惯使用右手;
上楼梯:日本心理学家藤泽伸介在T形楼梯观察发现: 左转弯66%,右转弯34%;
胁人体的自我平衡或应付技能的条件下劳动而产生应 激反应。
17
4人的注意力
18
THANK YOU
躲避不及% 3.0
右侧%
11.3
合计%
33.3
左右侧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8
15.6
16.1
50.7
10.4
7.3
20.7
7.4
9.9
28.6
33.4
33.3
100
2.1
1.62
1.77
8
湖南凤凰大桥垮塌
9
10
11
12
5从众行为
人遇到突然事件时,许多人往往难以判断事态和采取 行动。为了是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周围相同遭遇者保 持一致,采取随大流行为。
一定情绪水平的维持有利于安全行为的顺利完成,过于激动和 紧张的情绪水平失调就会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情绪激动—意识范围变窄---判断力降低、失去理智和自我克制 力。
人的大脑中枢分布有两种情绪中枢:快乐中枢、痛苦中枢
15
2个性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个性缺陷:思想保守、容易激动、胆小怕事、 大胆冒失、固执己见、自私自利、自由散漫、 缺乏自信等。
5人的不安全行为
精品jin
S(刺激或情境)——O(有机体)——R (行为反应)——A(行为完成)
2
例如,家庭纠纷对职工工作行为的影响可 能有:
做白日梦,脱离实际,终日沉溺于幻想之中; 忽略安全措施,易出工伤事故 不注意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下降 作为一种摆脱,拼命的工作 对管理人员的批评过于敏感以致采取不合作态度 心情忧郁、烦闷、易和同事争吵等
3
人的行为个体差异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家庭 学校教育 工作环境和社会经历 文化背景(美国、日本对跳槽的态度)
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
4
人的行为共同特征
1人的空间行为
亲密距离:接近距离,身体可以接触、接近;正常状态15~45cm, 头、脚互不相碰,手能相握或抚摸对方。
个人距离:接近状态(45~75cm);正常距离75~100cm,两人 相对而立,指尖刚能接触的距离;
6
3捷径反应
为了少消耗能量又能取得最大效果而采用最短距离行为。 伸手取物 穿越空地
捷径反应有时并不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而仅是一种心理 因素而已;
同事可以从天桥或地道穿越马路,二者能量消耗差不多, 多数人宁愿走地道;
乘公共汽车,宁愿挤在门口(拥挤消耗能量增多),而 不愿进入车厢中部人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