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所在系部
所学专业
辅导教师姓名
辅导教师职称
论文提交日期年月
兰州教育学院信息科学系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2-4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3
二、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3-4
第二章有关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述评………5-17 一、信息素养基本理论………………………………………………………………………5-9
(一) 何谓“信息素养”………………………………………………………………………5-6
(二)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结构简析…………………………………………………………6-9 二、国外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与实践…………………………………………9-13
(一) 美国关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和其他国家的有关规定………………………9-10
(二) 日本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认识和规定………………………………………10-13
三、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述析……………………………………………13-17
(一) 国内学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探究………………………………………13-15
(二)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个案:“英特尔未来教育”计划………………………15-17.
第三章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18-25 一、研究的方法与过程………………………………………………………………………18-21
(一)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18-19
(二) 研究过程………………………………………………………………………………19-21 二、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21-24 (一)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知识现状……………………………………………………22-23
(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道德现状……………………………………………………23-24
三、影响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成因分析…………………………………………24-25
(一) 软硬件环境建设尚需改进,以及对信息素养科学认识的不足………………………24-25
(二)师资培训滞后于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发展不均衡……………………25-25
第四章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26-27
一、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环境,更新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观念…………26-26
二、建构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教师终身学习系统.............................................26-27 第五章研究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7-28 第六章结束语 (29)
参考文献 (30)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革命已经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对信息化的挑战,我国已确定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这一战略能否取得成功,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此,教师将面临着新的知识、能力与专业发展的要求。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设计者。这也反映在当前的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中。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远离中心城市的地区,建市仅40余年,教育起步晚,各方面条件参差不齐,导致了该市中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诸方面已落后于其他地区的同仁,在所处的信息技术环境、获得信息技术学习与发展机会等方面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只有迅速提高该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方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和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满足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需要。针对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主要采用行动研究、问卷调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攀枝花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展开调查,对有关方面进行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把握和了解,进而探索制约攀枝花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提高的各种因素,结合该市的已有经验尝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攀枝花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第一章绪论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发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对信息化的挑战,我国已确定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把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以带动整个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革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作为教育中的关键性因素,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成为摆在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和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1世纪教育的新命题是信息教育,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造就适合国家需要、适应时代需求同时又具有国际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由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部分组成。信息素养有助于提高人们进行有效地决策、交流、问题求解和研究的能力,作为学生学习“领航人”的教师应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当教师了解到何时需要信息,确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途径找到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地评价、合理的组织、创造性的运用,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反思用于问题解决的信息是否有效时,那么他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能力将会提高。而当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反馈能力提高到一个层次后,他的信息意识与情感以及信息能力将会相应的发展。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我意识与反思能力。
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教师专业化建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
作为担负着培养社会一代新人的教师,更应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进行专业化建设已成为一位高素质教师的前提条件。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信息时代”、“网络社会”、“高科技社会”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高度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大地加快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国际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令人瞩目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我们提供的多种服务正在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直至生活方式。有理由认为,对于信息的各种处理能力将是21世纪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听、说、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生存能力。教育也逐步成为新的时期中社会发展快慢的原动力,在世界的很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