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和他的“土人景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俞孔坚和他的“土人景观”

我国内地的景观设计学科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其中,领军人物就是现任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

在俞孔坚的心中,景观设计的最理想境界是“城市越来越走向艺术化”。而他的务实、坚定和自信,正在把中国人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一步一步地向着更加现代、科学的方向推进。

今年5月1日,世人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拉开了帷幕。“野草之美”、“足下文化”、“滩的回归”、“人性的场所”、“工业遗产的价值”……当人们用这些词汇来阐释上海世博园核心区景观设计时,都会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它的设计者——俞孔坚。

身为中国首位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他最早把景观设计概念引入中国,出版著作15部,设计作品遍布海内外,不仅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而且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谈及成就,俞孔坚总是把灵感归结为——土地。

爱土地爱得深沉的“海归”

俞孔坚从小生长在浙江金华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家乡的溪水和草滩让他从小对土地就有着独特的感情。“每当见到大片高高的野草,我就会忍不住去拥抱它们,甚至愿意就那样生长在它们中间,无休止地、时时刻刻体验它们的美丽。”

1980年,17岁的俞孔坚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临行前,母亲从村前的树林里取出一捧土,用红纸郑重地包好交给了俞孔坚,说远在他乡,带着家乡的土就不会“水土不服”。他双手接过,把这包土小心翼翼地放进行囊,带到了北京。12年后,当他启程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时,仍然不忘这包家乡土,将其带到了美国,最终又从美国带回了家乡。

1996年12月31日,已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担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的俞孔坚,突然对妻子宣布“决定回国”!

瞬间,妻子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此时的俞孔坚已经拿到了绿卡,事业蒸蒸日上。然而,俞孔坚却说,“我的追求是,在中国大地上设计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而这一理想,只有回到祖国才能实现。”

1997年1月8日,俞孔坚放弃了百倍于国内的优厚薪金,举家回国了。“其实,我出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肯定是要回来的。在飞机上,一听到了中国领空,我就流泪了。我当时并没有什么伟大的报国思想,只是觉得终于又回到我熟悉的土地了。”

“我与艾青是老乡,他的那句‘为什


么我的眼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
爱得深沉’最能表达我对土地的感情。”俞孔坚一直相信:“如果是搞景观设计的话,农民出身的学生一定会比城市学生强,因为他对土地有感觉,这不是教能教出来的。”

1999年5月,俞孔坚在河北邯郸做一个文化广场的项目。为了寻找设计灵感,他决定在郊外露宿。

晚上八九点钟,俞孔坚一行人来到赵王台遗址。“那只有个黄土台地,四周是大片的农田、草丘,还有好多坟墓,很冷。同来的人都很害怕,我就让他们都回去了,剩下我和助手。想支帐篷时才发现由于去得仓促没有带支柱,身边只有从宾馆抱来的两床被子。”于是,两人索性把帐篷铺在地上,露天睡在赵王台的废墟上,感受大地的灵魂。

“晚上有风,四周的农作物在生长,小动物们也都出来了,土地上发生的一切,这一夜我们都感觉到了。”第二天凌晨5点多,两人就起来,沿着赵武灵王的古城遗址走。

天刚蒙蒙亮,在他们眼前是一幅辽阔壮观的画面:在黄褐色的土地上,一望无际的粟垄一直伸向天边,农民三三两两在地里,女儿在前面拉着驴子,父亲扶犁,母亲在后面撒着谷种……

“这正是华北平原所特有的种植方式和景观。”这时,俞孔坚的脑海里立刻跳出了两句诗:一万年粟垄连天,三千载古道成河。“因此,我们的设计就是在这两句诗上做文章。但是后来这个项目交给房地产开发商来做了,我们的设计没能实现,非常遗憾。”




信奉“土地教”的“土人”首领

在俞孔坚的讲演和著作中,他一直称自己信奉“土地教”。“为什么现在的人们觉得心里空虚,物质生活如此丰富却还觉得没有归属感,因为失去了敬畏。对自然失去敬畏,人们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比如,北京的日坛、月坛、天坛、地坛都反映了人对土地的敬畏。”

回国后的俞孔坚,面对几乎还是空白的国内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当时,北京大学为其提供了10万元的经费。然而,在购买一部机器和几套软件之后就所剩无几了。俞孔坚清楚,缺乏资金,一切都无从谈起。于是,他决定创办一个提供景观设计服务的实体,为科研教学筹集资金。

1998年,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研究所应运而生,是最早进驻北京市海淀区留学生创业园的单位。

而之所以起名“土人”,俞孔坚称:“‘土人’就是土地和人,人和土地和谐相处,这两个字概括了我对这个学科的基本认识。‘土人’理念的精髓就是


计要尊重自然,要有对土地的敬畏、归属和认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创业初期,“土人”只有三个人,海淀区留学生创业园免费提供了一个2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并免税三年,办公室里除了几张桌子,空无一物。“当时,国内不允许教授办企业,我没有法人资格,只好让我的妻子回国担任董事长。”

然而,当时更大的问题是民营设计所很难申请到资质,俞孔坚找项目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各种会议上做演讲,给市长们讲课,宣扬他的景观设计观念。“我国的设计行业垄断性很强,许多部委都有自己的设计院,甲级资质的设计院几乎清一色是国企,民营设计所很难申请到资质,即使有资质也很难有设计大型项目的机会。通过宣扬‘土人’的景观理念争取项目,通过做项目来使更多的人认识和认同‘土人’的景观理念,这是‘土人’的生存经营之道。”

设计所没有资质就像医生没有行医资格,“土人”只能与其它公司合作,以让出部分利润为代价。“土人”第一次参加设计招标是由海淀区留学生创业园破例推荐的,由于没有设计资质,“土人”还接到过威胁电话,说“土人”是个没有资质的“野班子”,根本不能参加竞标会。

1999年中关村西区改建招标,汇集了国内外19家顶尖设计院,就连美国、英国、德国的著名设计院也闻风而至。而当时“土人”只有10多个人,但俞孔坚信心十足,并特地去了一趟美国硅谷。那里的高新技术园区果然给他带来了灵感,他提出了崭新的“模块式”建筑框架,强调建筑本身能不断组合改造以符合中关村技术型、知识型特征。此方案最终被评为最优,获得30万元奖金。

在随后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软件园、丰台科技园的设计大赛和公开招标中,“土人”三次获得第一名,两次中标。

“土人”开始在业内扬名。直到2002年,“土人”终于凭实绩获得了甲级资质。

具有批判精神的理想主义者

“现代城市空间不是为设计师设计的,不是为市长们设计的,不是为机器设计的,而是为生活在城市中普普通通的人设计的。场所或景观不是用来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的。”俞孔坚非常反对建筑业中盛行的崇洋风气,他认为这不仅是设计思想平庸、设计灵感枯竭的表现,更是一种文化的沦丧。

于是,他高扛“反对城市美化运动”的大旗,大肆批判城市建设的“暴发户心态”、“小农意识”,甚至断言,我们的秀美山川正经历着5000年来最为严重的破坏。在第40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世界大会

上,
他发表演讲,告诫西方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不要用你们的景观垃圾来填塞处在景观饥饿中的中国大地”。

俞孔
坚说,“但是,生活是螺旋式发展的,我们并不是要简单地回到原始时代,而是要找回原始时代的人性。其实,这种人性的回归也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实现。”

俞孔坚回国后做的第一个项目,是2002年受广东省中山市政府的委托,把一个废弃的造船厂改造成岐江公园。

当时,俞孔坚是在一个城市自然情况分析研讨活动中,与中山市的领导有了接触,了解到改造废弃的造船厂已经有了初步方案,但是中山市的领导不太满意。俞孔坚在后来的招标中提出:最好保留造船厂的原味。比如,可以在船厂厂棚的基本构架不动的前提下,设计一些茶桌、凳子,利用现有的设施改造成一个有船厂味道的茶社;考虑到人们爱走捷径的心理,采用每个入口和出口之间任意拉直线的方式,道路本身不构成任何图案或形状;重新包装水塔,使之变成了照亮过去50年过往时间的灯塔。

此方案一提出,立刻遭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反对。因为按当时国内流行的设计做法,大兴土木、山水“搬家”似乎才能体现出景观设计的水平。最后,还是中山市市长、规划局局长等领导站出来支持,这套设计方案才被认可。

2002年10月19日,美国景观设计协会年会在美国硅谷举行,来自各国的4000多名业内专家和人士参加。会上颁发了年度全球景观设计的多项大奖,由俞孔坚领衔设计的中山市岐江公园项目,与其它四个项目一起荣获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这也是景观设计界最高奖之一,更是第一次颁给美国以外的设计师。

评委会认为:岐江公园建造在一片废旧的造船厂的场地上,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50年工业化的不寻常历史,设计很好地保留了船厂浮动的水位线、残留锈蚀的船坞及机器等,很好地融合了生态理念、现代环境意识、文化与人性。

“我是用中国土捏出来的人,所以我知道很中国的东西怎么可以很现代。当设计完这个公园时,我就预感到这个项目能得大奖。因为我注重足下的文化,我立足脚下。惟有立足脚下,才能尊重当下;惟有立足现实,才会懂得尊重和注重人性,才会得到‘神’的护佑。而这个奖项的意义在于,它标志了中国的景观设计已经开始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同。”俞孔坚自信地说。

有一次,在湖南,一个开发商找到俞孔坚,想让他设计成白宫似的气派和豪华。“我向他介绍国际上早不流行这种做法了,他听不进去。我说既然这样,

那你
另请高明吧,我是不能做白宫的!”

身为中国最早提出景观设计概念的人,在俞孔坚的心中,景观设计的最理想境界是“城市越来越走向艺术化”。而他的
务实、坚定和自信,正在把中国人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一步一步地向着更加现代、科学的方向推进。

在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中,他将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与“土人景观”的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突出了都江堰历史与文脉的“水文化”特色。

他主持的西藏昌都步行街的设计,以朱红色为基调,凝重而明快,体现了西藏的独特文化与现代都市气息的完美结合,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中心区景观设计国际竞赛三个入选优秀方案中,“土人”是惟一的中国人。

……

2003年,国内第一家专门培养城市景观设计师的学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宣布成立;2004年,景观设计职业正式被国家认可;2005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同意北京大学开设景观设计硕士;2006年,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教育基金成立……

俞孔坚在推动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确立和发展的同时,带领“土人”集团完成了国内百余个项目的景观设计,还投资设立了“土人基金”以资助、奖励国内从事景观设计学研究的优秀人才。

如今的“土人”已发展到500人,除了做规划设计外,还成立了景观专业门户网站——景观中国和景观设计学杂志。“土人最终会办成一所现代大学,既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景观设计人才,从而完成产、学、研一体的集团链条,成为改变中国人居环境的一面旗帜。”俞孔坚说这是“土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俞孔坚,正用一种大地行走者和行吟者的姿态,将他对土地无法形容的热爱和眷恋凝炼成诗,发出来自心灵的呐喊,来维护着中国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