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发展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
魏晋士大夫服饰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 衫裙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 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 点为:对襟,束腰,衣袖 宽大,并在袖口、衣襟、 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 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 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 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 有其它裙式。本图为宽袖 对襟女衫、长裙穿戴展示 图及穿对襟子衫、花纹长 裙的妇女(北朝陶俑)
女子着男服
女着男装,即全身仿 效男子装束,成为唐 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 点。女子着男装,于 秀美俏丽之中,别具 一种潇洒英俊的风度。 同时说明,唐代对妇 女的束缚明显小于其 它封建王朝。
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帔,还有短袖半臂衫(套穿在长衫 外面)。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 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五、魏晋南北朝
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阶层 形成了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沉沦于颓废的生活 方式,以老庄、佛道思想为时尚,这种风气 也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衣冠服饰上。最有代表 性的是当时的“竹林七贤”。宽衣博带是这 时期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 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 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 而飘逸。
发式与面靥: 唐代女子发式多变,常见的有半翻、盘桓、惊鹄、抛家、椎、螺等近三十 种,上面遍插金钗玉饰、鲜花和酷似真花的绢花。 唐代妇女好面妆,奇特华贵,变幻无穷,唐以前和唐以后均未出现过如此 盛况。如面部施粉,唇涂胭脂,见元稹:“敷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 各种眉式流行周期很短,据说唐玄宗曾命画工画十眉图,有鸳鸯、小山、 三峰、垂珠、月棱、分梢、洆烟、拂云、倒晕、五岳。
级差别的根本制度却长期沿袭不变。
周 代 王 后 服 饰
服饰用品
在奴隶社会各种服饰用品包括发饰、耳饰、 冠饰等等有了尽一步发展,出现了骨、角、 玉、蚌、金、铜等制品,而当中玉最为突出, 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玉器就有 1200多件。
夏商周时期服饰的文化特点: 1.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实用性 和审美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 2.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明确的等 级制特点。 3.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章服制度,明显 地体现出当时统治阶级“礼”与“德”以及 等级制的思想观念。
唐代大袖衫
大袖衫---《簪花仕女图》描绘得是贵族妇女在庭中散步采 花,捉蝶时的情景。图中人物的服饰,与其它唐人画像不同, 如头戴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等,都是罕见的新奇装束。对 照文献记载,这种服饰应是中晚唐时期的样式,并一直流传到 五代。以纱罗做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色,尤其是 不穿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
汉代妇女襦裙
汉代官吏袍服
汉代官吏袍服陶俑
汉 代 官 服
按汉代习俗,文冠奏事,一般都用毛笔将所 奏之事写在竹简上,写完之后,即将笔杆插 入耳边发际,以后形成一种制度,凡文官上 朝,皆得插笔,笔尖不蘸墨汁,纯粹用作装 饰,史称“簪白笔”。
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 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13年) 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对商人的禁令更严。 然而在服装的样式上,似乎没有严格的制度。 从出土的汉代陶俑及画像砖石来看,劳动者或 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的,身 上穿的服装,几乎全是交领,下长至膝,衣袖 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还有不少赤足 者,反映了这个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三、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不 全遵周之制度。当时兴起 的百家争鸣之风,在服饰 上也各显风采。 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一 种服装,将上衣下裳合并 为一体,连为一件,这种 服装被称为深衣。深衣是 一种上下连属的服装,制 作时上下分裁,然后在腰 间缝合,衣式采用短领, 衣长到跟,续衽钩边。
春秋战国时期的素纱锦衣
只有皇帝和皇室亲臣、贵臣才可穿用, 他人穿用则为犯罪,因此黄色为皇权 的特殊象征。另外,还以服装的颜色 区分官职品级:三品以上服紫色,五 品以上服朱色,六品为绿色,七品为 青色。
唐代的妇女服饰 , 是历代中的佼 佼者。衣料质地考究 , 造型雍容华贵 , 装扮配饰富丽堂皇。 唐都长安不仅是当时中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方文 化交流的中心。与朝鲜、日本、波斯 等国贸易、文化交流频繁。唐朝服饰 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漫风格。袒胸、 裸臂、披纱、大袖、长裙是唐代妇女 最典型着装形象。
四、秦汉服饰文化
秦代服饰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中国服饰持 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 式。 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 或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秦汉 时代,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
汉代男子的曲裾深 衣 (根据陕西咸阳出陶 俑复原绘制)。汉代的 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 分为曲裾、直裾两种。 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 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 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 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 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 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 正式礼服。本图正是这 种曲裾服饰。 汉代男子曲裾
汉代妇女的曲裾深衣
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 常用交领,领口很低, 以便露出里衣。另外, 汉代宽袖紧身的绕襟深 衣。衣服几经转折,绕 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 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 丽的纹样
西汉素纱禅衣
秦代妇女曲裾服饰
汉代妇女深衣
汉代深衣俑
汉代妇女还穿襦裙。襦裙 一般是上襦下裙的女服样 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 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 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 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 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 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 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 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 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 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 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 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 长,下垂至地。
六、隋唐
隋唐时期,唐代纹 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而 且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 加上对外开放、丝绸之 路重开,中西结合,使 唐朝服饰华丽清新。隋 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 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 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 条飘带。
唐高祖李渊于621年正式颁布东舆衣服之 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土庶 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佩带诸方面 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唐朝的衣冠制度正式确 立。 例如唐朝对服饰色彩规定:黄色
原 始 社 会 服 饰
原始服饰文化及其特点: 首先,原始社会的服饰表现出明显的对 天地崇拜的文化特点。 其次,原始社会的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交领、 右衽、系带,上衣下裳的服饰造型。 第三,原始社会初步形成了以五色作服, 以等级为核心的冕服制度。 第四,原始社会的服饰制作原料出现了 多元化的趋向。
春 秋 战 国 王 侯 服 饰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 首先,服饰用料的种类趋于多样化。 其次,服装的款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 了“深衣”。为汉服基本款式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色彩也有重大 的变革。 第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服饰哲学观。 第五,在服饰中体现出明显的民族融合趋 势。
汉代将官铠甲
汉代士兵铠甲
汉代男子武冠
秦汉时期虽不是中国服饰演变史 中最瑰丽的一页,但绝对是最有力度 的一页,它的很多风格都给予后世以 重要影响,而它本身又是吸收外来文 化具有开拓精神的一代。只有从汉代 开始,中国的民族交流才开始大规模 发展。中国的服饰,包括服饰质料乃 至图文,才更丰富更融入多民族的文 化内蕴和艺术精神。概括起来,秦汉 服饰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丰富。 如头衣主要有冠、巾、冕、筓、帻、 胜等;体衣则有衣、裳、裙、深衣、 袍、褐、中衣、小衣、衫子、裘、皮 衣等。胫衣有袴、裹衣、履等。此外, 礼服、祭服和佩饰也日趋增加。 第二,在服饰中体现出了较为严 格的等级制度。主要体现在服饰的样 式、色彩和佩饰的规定上。 第三,确立较为完备的服饰制度。 第四,纺织印染业进一步发展, 开始出现制衣官吏褐组织机构。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历代服饰概览
一、原始社会 服饰起源
原始人的衣服 材料:兽皮 装饰:兽齿、鱼骨、 石珠、海贝
旧石器时代
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 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
新石器时代
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织
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造了条件
原始服饰及其特点
《韩非子•五蠹》: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 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 兽之皮足衣也。”因此, 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原 始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人 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部, 或许为了御寒、或许为了 遮羞和装饰。不论处于何 种原因,原始服装已经开 始出现。由此,揭开了中 国服装史的序幕。
男子服饰 领型,至少有交领、圆领、大翻领等多种形 式。 袖子,一般均为窄袖型。 衣长一般齐膝上下。下身有裤子或胫衣。 脚履多圆头式。 商代奴隶主贵族戴的帽子,有帽箍和加卷筒 形装饰的帽箍,此外还有一种羽状高冠。在 战争场面则戴青铜胄,胄顶有铜管可以插饰 羽毛。
商代男子服饰
唐代服饰图案
唐朝妇女服饰漫谈
慢束罗裙半露胸服 ,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 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 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 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 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 和后背。
唐朝妇女服饰漫谈
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 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从短襦延边出来 的一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也有少数用“套 衫”式的,穿时从上套下,领口宽大,呈坦胸状。半臂的下摆 可以显现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裙腰的里面。从传世的 壁画,陶佣来看,穿著这种服装,里面一定要衬内衣(如短 襦),而不能单独使用
战国早期铜人,身穿圆摆 缺襟上衣,多褶裙
当时裤裆不缝缀的称为“穷绔 (ku)”或“绲裆绔”;将两裆 缝合的称为裈( kun ),即裆裤, 用了尺布裁成的短裤,称为犊鼻 裈。这类合裆裤能保护大腿和臀 部肌肉皮肤在骑马时少受摩擦, 且不用再在裤外加裳即可外出, 在服装功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也采用了胡服的腰带形式, 即以皮革制成,在皮带上扎有小孔, 扣,并缀有扣针,使用时将皮带穿过 环扣,收紧之后以扣针固定,不仅使 用方便,而且十分牢固,称之为“师 比”。这是华夏主体服饰文化吸收融 合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进一步提高发展 的重要史例,史称“赵武灵王胡服骑 射”。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 领子通用矩领 腰间系带。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
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腰带以皮
革制成,叫“革带“。
西周男子服饰
西周楚国贵妇服饰
周 男 子 服 饰
西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西周武士服饰
东周武士服饰
自夏商朝起,中国就开始出现冠服制度,到了西周时, 已基本完善。从此,帝王后妃、达官贵人及黎民百姓, 其衣冠服饰均有严格的区别,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历代虽对服饰制度有所修改,但以不同服饰来体现等
二、 夏商周
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兴起、发展并走向鼎盛的相对 完整阶段。随着这三个朝代生产力不断的发展,服
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夏商通过穿着
冠、冕、芾(黻,fèi音费)来变现礼仪之制,而
在周朝这种服饰制度日趋完善。夏代已用丝绸、麻
布作衣料,并用朱砂染色 。
夏商周服饰及其文化特点
夏商周时期的服饰, 一般是上衣下裳的 配套,或襦裤深衣 下裳配套;后者裳 穿于襦裤深衣之外。 裤为不加连裆的套 裤,两只裤脚管套 在胫上,也称胫衣, 穿这种服装款式行 动不便 ,尤其不能 适应战争骑射。
汉 代 曲 裾 陶 俑
直裾
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 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 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 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 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 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 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 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 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 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 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