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新中国的对日外交与中日关系的发展汇总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的中日关系

新形势下的中日关系

新形势下的中日关系首先,中日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对立,或者绝对的合作,显示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和日本政局长期变动的情况下,中日关系将会是显性的合作和隐性的对抗。

在世界不断加强联系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我们不能出于历史问题盲目地排斥日本,摆出敌对姿态,相反我们应该学习日本民族对于自然、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对于科技、教育的重视。

但相对的我们在吸取日本文化、科技中优秀的部分时也要抵制日本不良的产物,比如军国主义,低俗的文化污染,认清历史使命,追索日本历史罪证,制止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狂。

从历史、文化角度解读中日关系。

日本,一个仅377,835平方公里的岛国,资源不丰富,人口不多,却从曾经中国人口中的倭寇、矮子国,逐渐发展成为现在世界经济、科技、政治都举足轻重的国家,离不开的是一些日文文化、民族精神的影响。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

后来,这些小国逐渐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

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

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

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神武天皇,是圣德太子曾借道教辛酉年之说,编排的“皇纪”。

推古九年正好是辛酉年,也是圣德太子在斑鸠宫推行改革的年份。

辛酉年每60年出现一次,亦称一轮。

按道皇居二重桥教的说法,每一轮辛酉年是发生变革之年。

而第21轮的辛酉年则是发生彻底的大变革之年。

于是,圣德太子以推古九年(601年)为起点再往上推第21轮的辛酉年为日本建国之年。

规定该年的阴历一月一日为神武天皇登极之日(阳历为2月21日)。

按照这种推算法,公元1990年是皇纪2649年。

结果把皇统向前多推算了大约一千年。

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政策——21世纪中日关系研究报告

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政策——21世纪中日关系研究报告

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政策——21世纪中日关系研究报告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政策——21世纪中日关系研究报告近年来,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渐扩大,中日关系也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

然而,在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下,中日关系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

那么,在未来十年,中日关系将以什么样的态势发展?中国会采取何种政策来应对中日关系的挑战与机遇?一、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首先,中日两国地理相邻,不仅经济上相互依存度高,而且在政治、文化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因此,未来十年中,中日关系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互利合作,不断推进各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构建更加紧密的中日关系。

其次,中日两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两国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推动构建以经济合作为核心的中日关系的过程中,双方可以加强贸易合作,深化投资合作,共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共同应对世界经济的挑战。

此外,中日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未来十年,中日两国将继续加深在这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从而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另一方面,中日关系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一方面,历史问题在中日关系中仍然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对于历史问题的正确认知和处理至关重要。

双方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历史观,反思历史,通过历史教育和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消除历史问题对两国关系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因素也可能对中日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21世纪的国际格局中,中日两国都属于亚太地区的重要大国,它们的国家利益、地缘政治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双方应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加强战略沟通,化解分歧与补充差距,共同应对地缘政治挑战。

二、中国对日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对日政策在未来十年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推动构建和谐亚洲。

新时期中日关系和发展

新时期中日关系和发展

新时期中日关系和发展摘要: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在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如果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中日关系的当前局面对两国的发展都十分不利,所以改善中日关系成为中国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问题发展一、中日关系的现状(一)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中国已连续11年保持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两国不断深入地交往中,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七十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对经济关系,尤其是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了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分歧,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二)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自从苏联解体后,美国开始把中国视为意识形态和战略上的潜在对手,日本的思路也与之合拍。

在此背景下,美日同盟启动了“重新定义”进程,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形成了战略压力,特别是对中国的台湾问题构成了军事干预的威胁。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在 1991 年后陷于长期萧条,中国则于九十年代进入了经济腾飞期。

同期,日本决策层借美国的“压力”突破“和平宪法”体系的动向日趋明显,其走向政治大国、军事强国的意愿日趋强烈。

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我国的对日政策

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我国的对日政策
(二)台湾问题 (三)日本“入常”问题 (四)钓鱼岛问题 (五)东海问题
四、正确看待和把握日本问题
(一)始终坚持从我长远战略高度认识稳定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 (二)坚决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对日 工作
1、如何理解中日间“政冷经热”的原因? 2、正确看待和把握日本问题
1、中日两国的实力基础出现均衡化趋势 2、中日相互交往的认识基础发生变化 3、中日关系的原则基础面临挑战 4、中日相互作用方式开始发生演变 5、中日政治与安全关系的促进因素减少 6、中日相互作用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 7、中日关系诸领域间的平衡失调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三)中日关系的新特点
1、两国舆论相互作用的日益密切化、复杂化、敏感化 2、“政冷经热”
1、日本战后初期实行“亲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日无 邦交
麦克阿瑟
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2、 70年代日本确立多边自主外交恢复日中邦交,构筑远东地区的日、 美、中三角关系
日 中 邦 交 正 常 化
田中角荣于1972年9月25日访华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日关系出现的一系列新 变化
形势政策教研室
教师:朴雨龙
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 及我国的对日政策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二、我国政府的对日政策 三、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 四、正确看待和把握日本问题 延大社科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
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二、我国政府的对日政策
(二)积极推进各个领域互利合作,扩大共同 利益 (三)大力弘扬民间传统友好 (四)坚持原则,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坚决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当前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当前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中日关系是今天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亚洲和世界拥有重大影响的中日两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但是遗憾的是,2001年中日关系中再次发生了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李登辉访日问题等严重损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事件。

同时,在经贸领域也发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重的贸易摩擦;在安全合作方面双方互不信任,彼此警惕。

那么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呢?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就指出,“要把帝国主义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也明确地表示,“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地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共同的,没有冲突”,“中日两国关系,从根本上说必须建立在两国人民友好的基础上”。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又指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号,代表了我们大家的理想。

应该说,这个口号三十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不是今天提出来的,更不是某一个人提出来的,是中日双方提出来的。

”[1](P.231)2000年5月20日江泽民主席在会见日本“2000中日文化观光交流大会使节团”主要成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

”[2](P.3)显然,江泽民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同党和国家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和见解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指导思想所作出的新发展。

其中,特别是“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中日两国关系中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曲折和风波,甚至一时影响到两国人民之间的情绪,中日两国人民要求“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殷切愿望和发展趋势绝不会出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抓住了“两国人民的友好”这个根本,就可以相信任何企图破坏中日友好的力量,最终是不会得逞的。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1. 引言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化。

从最初的接触和交流,到战争和冲突,再到现在的合作与友好,中日关系见证了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2. 接触与交流19世纪末,随着中国开始面临列强侵略和割地求和,日本也逐渐崛起为东亚地区的新兴大国。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国割让台湾并赔款给日本。

这次战争对于两国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初期,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此时的日本正处于扩张势头,并试图通过对中国实施干涉政策来加强其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入了同盟国一方,并从德国手中夺取了青岛等地。

3. 战争与冲突在20世纪的前半段,中日两国的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

随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成为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索。

在接下来的八年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战。

然而,由于日本军队在技术和装备上的优势,中国最终未能取得胜利。

1945年,随着二战结束和原子弹爆炸事件,日本投降并结束了对中国的侵略。

4. 和解与合作二战结束后,中日两国开始进行和解与重建工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日外交关系暂时中断。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实行对华政策转变,中日之间开始展开积极的外交接触。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签署,标志着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此后几十年间,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等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仍时有起伏。

5. 当前形势与展望近年来,中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两国高层的互访频繁,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此外,在人文交流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旅游、教育、文化交流等。

然而,中日之间仍存在一些敏感问题,如历史认知、领土争端等。

中日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日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日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现状目前,中日两国因为钓鱼岛问题还在僵持对抗,事态不断升级。

中国上下游行抗议此起彼伏,各地游行队伍中喊得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抵制日货。

” 由涉及领土主权争端,而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经济领域。

如何“抗日”战争是政治的延伸。

当政治诉求通过和平方式无法实现时,即将面临爆发战争的风险。

然而对于中日两国,当今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仅为了6平方公里的无人小岛爆发战争,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

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角度上看,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是很小,尤其中国大陆,一贯是“政治问题经济解决,经济问题政治解决”,于是“抵制日货”首当其冲。

据央视调查,9成网友表示不再购买日本产品。

有网友认为,经济制裁也是一种武器,并且同样能达到军事上反制的效果。

并提出可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减少、拖延或停止从日本进口商品。

日本是依赖出口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日本的第一贸易出口国,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1年日本对华贸易和对华出口将分别占日本外贸总额和出口总额的19.7%和20.6%。

排在第二和第三的美国和韩国分别占12%和6%。

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如果中国启动经济制裁,日本企业将遭受严重损失,或引发日本经济危机,日本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二是增加对日本国债的投资交易,大举做空;或大量购买日元,逼迫日元大幅升值,等等方式,给日本经济造成通胀,搞垮日本经济。

三是对在华日本企业展开调查。

在税收、环保、劳工权益方面对日企进行严查。

如果说以上三个方面只是民间网友的观点,那么中国大陆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主要国有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上发出声音建议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如果中国制裁日本,日本经济将严重受损,而中国的损失则相对较小。

日本从2002年开始,已连续近10年对华保持贸易盈余,累计达2000亿美元以上,至今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因此中国一旦实施经济制裁,对处于衰退边缘挣扎的日本经济将是雪上加霜。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字眼,自从两国建交以来。

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两国总是摩擦不断,刘昌明教授曾在《国际先驱导报》这样评价中日关系:“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这一段话被认为是评价中日关系复杂性的经典语录,正是这种种关系的综合,使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充满了挑战性和艰巨性。

中日关系现状:一.历史问题:日本高级官员多次不顾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和松井石根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二.领土争端:在对侵华历史遮遮掩掩的同时,日本却在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和东海问题上不断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挑衅。

日本自民党内部一部分人支持台湾独立,同意“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早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日美“新安保条约”以及日本的“有事法案”公然将台湾纳入其范围。

2004年,日本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发放签证给台湾“独派”的李登辉。

2005年2月,日美竟然共同宣布“台湾海峡的安全问题”将成为两国的“共同安全战略目标”,明目张胆地干涉中国内政。

在东海问题上,日本也是屡造事端,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日本的一些新闻媒体和书报杂志,故意歪曲中国人的对日情绪,将一些事件(如西北大学演剧事件,亚洲杯足球事件中中国部分年轻人的过激言行)恶意夸大而刻意回避情绪产生的根源。

有些媒体甚至借此宣扬“中国威胁论”,利用日美同盟关系,把强调“共同价值观”和“中国威胁论”相结合,把中国推向作为日美挑战者的地位。

三.经济原因:日本几十年来一直是亚洲的领袖和代表,它一直强于中国,今天也是,但中国国力的飞速增长对日本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心理负担。

今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

而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日本的发展仍有诸多障碍,但中国却在全面的进步。

只要不出现重大的问题,中国强于日本只是时间问题。

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多年来,由于日本推行“借美制华”政策损害了中国核心利益,从而与坚定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中国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阐述日美结盟政策时称:“在政治及经济上中国大陆的力量均将强大化,因此美日在对华政策上将拥有共同的利害,亦即美日将会合作来牵制中国。

从中长期而言,日本将会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追求某种自主性,长期而言,最后日本可能还是不得不追随中国。

”可以认为,萨缪尔·亨廷顿对近期、中长期日本对外政策的预言基本上与事实相符。

当前,日本统治者以“日美合作牵制中国”思想为指针的“借美制华”政策,必然与中国对自身核心利益的坚定维护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前,中国在东海、南海与日本、菲律宾等国之间存在的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争端与“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的“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之间都有联系。

坚持以和平的外交手段解决以上争端,将可能对维护核心利益中的“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等均做出正面的贡献,起到促进的作用。

反之,如果因为上述争端与相关国家之间形成长期对抗关系甚至爆发武力冲突,则意味着为了核心利益中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与核心利益中的“国家安全”、“国家统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形成互为牵制的局面。

显然,为了落实中国外交的最大课题——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我们应致力于做到维护核心利益中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与维护核心利益中的“国家安全”、“国家统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相互牵制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国家,实际管辖领土与俄罗斯、印度等14个国家接壤。

与此同时,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在东海存在着海洋边界划分问题,与日本之间存在着钓鱼岛争端,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东南亚各国在南海存在着海洋边界划分与岛屿主权争端。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中日关系这条路,有点坎坷。

你说,两个国家的历史纠葛就像那老掉牙的电视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日本的技术水平真是没得说,什么汽车、电子产品,都是顶尖的。

中国那边,经济增长飞快,仿佛一夜之间就把整个市场给撬动了。

可是,经济发展了,关系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历史遗留的问题,一直像个幽灵,时不时就冒出来,让人心烦意乱。

想想看,历史问题真是个大麻烦。

特别是那些二战期间的事情,哎,想起来就让人心里一阵发紧。

无论是战争赔偿、历史教育还是慰安妇的问题,都是让人无法回避的“钉子户”。

这些老问题,就像是你家隔壁的老奶奶,总是喜欢说那些让人不愉快的旧事,真是让人无奈又想躲。

每次当人们想聊聊未来时,总有人把这块大石头搬上来,哎,真是烦。

双方的文化差异也是个大挑战。

日本那边讲究的是“和”,总是希望大家都能和平共处,避免冲突。

可是中国人可不一样,喜欢直来直去,话说得痛快。

不过,这两种风格的碰撞,有时真是火花四溅。

有时,你在日本吃饭,服务生小心翼翼地问你,“请问还需要什么吗?”而在中国,服务员可能直接就问:“你们要加菜吗?”这就是文化的差异,让人哭笑不得。

政治问题也是个大话题。

双方的领土争端,比如钓鱼岛,那真是老生常谈,像个搅屎棍,总是能把气氛搅得很紧张。

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有时就像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得粉碎。

而当大家试图坐下来谈时,总觉得气氛凝重得像要下雨,谁都不愿意先开口。

真是一场“无言的较量”。

但你知道吗,尽管有这么多问题,中日之间其实还有不少合作的空间。

经济上,两国的贸易往来可真是像个热闹的集市,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

日本的先进技术和中国的市场潜力,嘿,这可是一对绝佳的“搭档”。

如果能够放下历史的包袱,真心合作,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在文化交流方面,年轻人之间的互动也在增多。

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小伙伴喜欢去日本留学,学习日语,品尝寿司,真是热火朝天。

而日本那边,很多年轻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充满好奇,想要了解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

4新中国的对日外交与中日关系的发展

4新中国的对日外交与中日关系的发展

作者简介: 汤重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日本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 日本近现代史。

∀参阅和平等: 共和国辉煌! 第4 册, 北京: 党史研究出版社, 2009 年, 第2063页。

# 参阅田桓主编: 战后中日关系史( 1945~ 1995)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 第73- 74、79- 80页。

∃详见吕乃澄、周卫平主编: 大棋局: 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北京: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1年, 第24- 26 页。

% 外交部、中央文献研究室: 周恩来外交文选!,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年, 第48- 51页。

新中国的对日外交与中日关系的发展汤重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北京100006 )摘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中国的对日外交体现了坚持原则、灵活调整、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特点,中日关系的发展亦可概括为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空前平等、前景光明。

文章按三大阶段, 对中国对日开展民间外交、建立半官半民经贸关系, 推进中日复交和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以及中日从友好合作关系走向战略互惠关系进行了概略回顾。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六十年; 新中国; 对日外交中图分类号: D8293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257- 0246 ( 2009) 08- 0012- 09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 笔者心潮起伏, 浮想联翩。

姑且以&新中国的对日外交与中日关系的发展∋为题, 对60年来新中国对日外交及其推进中日关系发展的历程进行概略的回顾, 提出个人的一些不甚成熟的想法。

疏漏错误之处肯定不少, 诚望各位师友、同仁及广大读者批评教正。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 ( 新中国对日基本方针、政策和原则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是二战后世界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从根本上结束了旧中国100多年来的屈辱外交, 创建了新中国的新型外交。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

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

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

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

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

日本在“入常”、绑架问题、8国峰会等问题上也需要中国的帮助。

然而自安倍晋三和福田康夫首就任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以来,中日关系出现很大改善。

经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双方关系异常转暖。

此外,日本也会看美国眼色行事,现在看中美关系应该最差也是维持现在这样,中美关系正常,日本也不会太出格. 我想最重要的是中国本身的强大,大地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奥运的成功举办,这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这也让中国影响力又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民间的现状则是:近日《读卖新闻》的调查结果显示40%以上的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可以信赖的国家,60%以上的人认为日本在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但70%以上的人在历史对日本还存在怨恨。

而日本只有20%左右的人认为中国可以信赖的国家,而40%以上的人持相反意见。

可以说中国民众对日情感有所改善,但在一年前日本对中国的信任度还在70%以上。

最近日本更换了新首相,麻生从他以前的言行来看有很深的鹰派背景,但他今后还会延续福田外交的部分理念。

麻生虽然曾公开表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等被人们称为“大嘴麻生”。

但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我当选将继续改善对华关系,发展中日友好是一种手段,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我将继续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当他在当选总裁后再次阐述对华关系时表示:“日中友好是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双方的国家利益。

”在竞选演讲中他也曾说:“以前发表的言论只代表我的个人意见,今后将及时闭嘴。

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魏志·倭人传》记载,三国时,日本耶马台国曾四次遣使至曹魏访问,曹魏也两次遣使回访。东晋南北朝时,日本大和国朝廷派使多次到南朝刘宋访问。也有不少中国人先后经朝鲜移居日本。中国移民带去了多种先进的手工技术,尤其是养蚕、织娟、制陶等技术,大和朝廷还聘请中国纺织工匠到日本传艺。中国移民为大和时期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二战后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日关系
二战结束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日关系并未受到重视。
当时,中国人民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之中的同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头等大事;对于国民党而言,则要镇压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其反动的独裁统治。解决国内矛盾是这段时间中国面临的压倒一切的主要问题,无暇顾及中日关系的重建。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当时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完善,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深深地影响着亚洲各国。日本朝廷不断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问僧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制度。隋朝时,公元608年日本派遣小野妹子赴隋修好,第二年隋炀帝遣裴世清回访,受到日皇的隆重接待。后日本又两次派出遣隋使,并开始派遣留学生与学问僧。唐朝时,从630-894年的二百多年间,日本共任命过19次遣唐使,遣唐使团人数众多,有时多达五百名。这些人在中国全面学习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思想和科技文化,回国后对日本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唐初回到日本的学问僧南渊请安、留学生高向玄理等人曾在大化改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向中国学习的基础上,日本全面移植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制度,公元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起以天皇为首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三、二战后,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对外关系中中日关系的演变

中国对外关系中中日关系的演变

中国对外关系中中日关系的演变一、考纲呈现(中日关系的相关考点)1、唐朝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大化改新;2、明朝戚继光抗倭;3、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侵华;4、五四运动与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有关条约;5、*抗日战争(九一八、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百团大战、日军在湘暴行----及湖南抗日会战、芷江洽降、抗战胜利意义)6、二十世纪晚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二、中国对外关系中中日关系的演变第一阶段:汉、唐、宋元时期;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第二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分三个时期)中日关系恶化,对中国从瓜分到独霸1、明治维新至中日甲午战争(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日本成为侵华主凶、2、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打破门户开放政策,与美国争夺,逐渐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3、九一八事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31---1945)从局部侵华到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阴谋破产。

第三阶段:二战后---中日建交(1945---1972)日本追随美国,与中国呈敌视状态,但民间往来不断第四阶段:1972年中日建交至今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此后友好交往是主流,但仍存在一定摩擦,主要有: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问题、日本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遗留毒气弹问题、日本支持台独、钓鱼岛问题、东海油田开发等问题。

三、活动探究目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等。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说南京大屠杀是谎言等言行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对近年来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外交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持何种看法?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呢?材料: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问题:1)、“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发展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发展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发展会计10-1班沈灵思100402135内容摘要: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近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谈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键字:中日关系现状问题对策态度一、中日关系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日关系也逐渐向政冷经热的关系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中日关系可谓是一波三折,出现明显的下滑势头。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恣意窜改教科书、钓鱼岛事件等种种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将两国的关系推向深渊,而日本多次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会的举动更是遭到了国人的极大反感,可以说中日关系是现今中国外交事务上比较麻烦并且难以处理的问题。

中日关系出现如此复杂的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按照这样的速度在继续发展下去,不出几年,中国就会超过日本。

这让日本产生了不平衡感,由此影响,日本对中国的心态日趋复杂,他们既看重中国的广阔市场,希望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得到实惠,有心存疑惧。

这种复杂心态使得日本当局在对华合作的同时,试图从多方面对中国的发展加以防范和牵制,以达到阻碍中国超越日本的目的。

二、制约中日关系的种种问题从当前形势来看,目前有可能对中日关系造成影响的主要问题有:历史遗留问题、东海问题、台湾问题以及钓鱼岛问题。

1.历史遗留问题中日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敏感话题,在那段让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惨痛的历史面前,日本政府竟然歪曲事实,不思悔改且肆意妄为的窜改教科书,企图误导日本人民的卑鄙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最突出的表现为日本政要对待靖国神社的态度,靖国神社里供奉的是杀害无数条国人生命的甲级战犯的神位,但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上任以来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向二战战犯亡灵哀悼,气焰非常嚣张,毫无反省之意,这严重伤害了周边国家人民的感情,背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引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不满和愤慨。

当代日本外交政策演变及中日关系问题1

当代日本外交政策演变及中日关系问题1

当代日本外交政策演变及中日关系问题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政治格局终结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目前正处在新旧格局复杂交替的过渡时期,即暂时以“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为特征的多元化格局形成。

从而使欧盟、日本在经济、政治逐渐摆脱对美国的从属地位,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

二战后,日本战败,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然而,在美国帮助日本实施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经济改革,使得日本经济得以发展。

战后的日本为美国所占领。

日本在依靠美国的援助取得经济重建的同时,就与美国正式结成同盟关系。

日本的一切外交活动均由美国占领当局处理。

如加入《万国邮政公约》等组织都需要通过美国占领军当局办理。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单独同日本媾和,开始恢复日本的部分外交。

日本开始提出与美国结盟,谋求政治大国战略。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主要就是指在东西关系、南北关系、军备控制等一系列世界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拥有不次于其他大国的发言权。

具体地讲:首先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积极发挥影响世界政治的一极,与西欧大国平起平坐,成为西方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领袖”。

其次,要在亚太地区起主导作用。

第三,使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发挥地区性作用进而发挥全球性影响。

日本外交政策演变:一、追随外交。

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在此阶段追随美国,其表现为:第一,追随美国执行反华、反共、敌视新中国,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

第二,为侵朝美军提供“特需”将日本列岛变成美军的后勤供应基地。

第三,在美国的操纵下,进行片面的媾和,并将自己的安全保障“托付”给美国,与美国签订有损主权的《日美安保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

日本名义上取得了独立,享有外交权,实际上日本仍处于美军半占领状态。

二、经济外交。

日本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提出“东亚经济圈”的构想,改善与发达国家的双边关系;其次,加入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组织三、多边自主外交。

中日关系及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及发展前景

当代国际关系院系:班级:学号:姓名:钓鱼岛事件引发的中日关系及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特别是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钓鱼岛很早以前就是中国的领土,最近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引发中日两国的轩然大波引起世界的关注。

也造成了中日关系的日益紧张。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经贸关系上的发展自从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中日关系一直都处于较重的地位,经济合作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中日两国是互为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中日经贸合作是中日两国利益的最大交汇点,是密切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向着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总体上保持了良好态势.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努力实现中日经贸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今年,自从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人们对日本仇视的心又再一次被点燃了,全国兴起了一场抵御日货的热潮,以此来发泄对日本的不满。

也因此对中日在经济上的关系造成很大的影响。

2.政治上关系的紧张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

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歧。

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前言:近几年来,当中日两国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时,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期间的反差愈来愈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关系进行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很微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中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当前中日关系,理性抒发爱国热情,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着虑的问题。

下面代表我个人了看法,发表我对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回顾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两国两千年交往的历史中,我们曾受到不堪回首的严重的欺凌与侮辱,但这同时,我认为我们应该看到,中日在冲突与就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启示和收益。

日本于1868年明治维新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侵略的道路,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占领了台湾,日本侵略中国半个世纪,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期间,凶恶、残暴地杀害了无数中国军民。

但是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日本广大人民同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加以区别,并且采取了有巨大魄力和深远战略眼光的政策,对日军俘虏非但不杀,相反给予优待,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

日本共产党在国内英勇地开展了反对日本侵华的斗争。

1940年日共中委野坂参三到延安,协助我党对在华日军俘虏进行思想教育。

不少经过教育的人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1955年推动中日复交的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民间要求对华友好、开展贸易的呼声很高,日本成立了日中友协等一大批友好组织。

毛主席决定对日本采取“着眼于人民、寄希望于人民”的战略思想,周恩来总理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并亲自出面做了大量日本各界人士的工作。

这成为新中国对日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1952年3月,日本帆足计等三位前国会议员不顾美国禁运和日本政府阻挠,绕道来到中国,双方签订了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金额3000万英镑,打开了中日交往的大门。

中日关系发展发展历史进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发展发展历史进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发展发展历史进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中日关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关系最密切的两个邻国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中日关系经历过战争、冷战、和解和合作等多个阶段。

本文将阐述中日关系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历史进程1. 古代时期中日两国在早期的时候是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

中日的文化交流始于东汉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日本受到了中国的文化影响,汉字、书画、诗歌、哲学等文化传统与中国基本上相同,弥漫着中国的影响。

并且,由于日本与中国大陆的距离较近,导致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着中国古代的诗歌、祭祀、礼仪等传统。

2. 近现代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后续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使中日关系变得紧张。

直到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1945年日本被击败,关系持续紧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本开始恢复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两国商业交流逐渐展开,1954年签订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

周恩来总理首次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关系得以改善。

1980年代,中日关系迎来了“和平友好时期”,两国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实施协议》。

1984年两国互设驻使馆,1987年达成“中日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推动了双方经济领域的合作。

3. 当代时期21世纪初,中日关系再度陷入波折。

2001年,安倍晋三就中日平常大使馆遗失的文件事件引发争议,2005年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更是导致两国争议加剧。

此外,钓鱼岛主权问题、东海海域划界、历史问题等引起了中日间的矛盾。

2010年,中日两国达成《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但由于历史问题和领土争议,以及日本对华敌意等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总有起起伏伏和曲折感。

此外,中日双方还开展了多轮领导人会晤,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扩大。

两国已经成为相互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在国际关系中,中日也有很多相同的责任和利益,如气候变化、全球经济平衡等问题。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

以下是对这一历程的全面回答: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殖民主义的威胁。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给予日本更多的权益。

这一事件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中国民众对日本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抵制情绪。

20世纪初至二战期间,日本开始追求帝国主义扩张,对中国进行侵略。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侵略。

这一时期,中日关系达到了历史的低点,两国之间的敌对和矛盾加剧。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战败后接受了盟军的占领和改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52年,日本与盟军签订《日本国与盟军占领军订立的和平条约》,结束了占领时期。

随后,中日两国于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互相承认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然而,中日关系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再度紧张,主要是由于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等敏感问题的影响。

其中,对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的认识和争议引发了中日之间的紧张局势。

此外,中国大陆和台湾问题也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影响,特别是日本与台湾的关系。

19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双方开始加强经贸合作,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显著增加。

此外,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也得到了推动,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然而,尽管有积极的发展,中日关系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军事安全等仍然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

尤其是钓鱼岛(中国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的争议,经常导致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总体而言,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战争、敌对、和解、合作等多个阶段。

双方在经济、文化、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加深,但仍然存在一些敏感问题需要妥善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新中国的对日外交与中日关系的发展作者简介: 汤重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日本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 日本近现代史。

∀ 参阅和平等: 共和国辉煌! 第4 册, 北京: 党史研究出版社, 2009 年, 第2063页。

# 参阅田桓主编: 战后中日关系史( 1945~ 1995)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 第73- 74、79- 80页。

∃ 详见吕乃澄、周卫平主编: 大棋局: 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北京: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1年, 第24- 26 页。

% 外交部、中央文献研究室: 周恩来外交文选!,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年, 第48- 51页。

新中国的对日外交与中日关系的发展汤重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北京100006 )摘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中国的对日外交体现了坚持原则、灵活调整、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特点,中日关系的发展亦可概括为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空前平等、前景光明。

文章按三大阶段, 对中国对日开展民间外交、建立半官半民经贸关系, 推进中日复交和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以及中日从友好合作关系走向战略互惠关系进行了概略回顾。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六十年; 新中国; 对日外交中图分类号: D829 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 0246 ( 2009) 08- 0012- 09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 笔者心潮起伏, 浮想联翩。

姑且以&新中国的对日外交与中日关系的发展∋为题, 对60年来新中国对日外交及其推进中日关系发展的历程进行概略的回顾, 提出个人的一些不甚成熟的想法。

疏漏错误之处肯定不少, 诚望各位师友、同仁及广大读者批评教正。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 ( 新中国对日基本方针、政策和原则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是二战后世界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从根本上结束了旧中国100多年来的屈辱外交, 创建了新中国的新型外交。

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新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是: 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总原则是: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 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也可以更精炼地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概括地称之为: 和平外交、平等外交、人民外交和与美国及其仆从国的反动错误政策进行斗争的斗争外交。

#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被国家领导人形象地表达为: 第一, &另起炉灶∋; 第二, &打掃干净屋子再请客∋; 第三, 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 一边倒∋; ∃第四, &礼尚往来∋; 第五, &互通有无∋; 第六, &团结世界人民∋。

% 对于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由周恩来于1953年12月明确表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新中国的这些基本外交方针、政策和原则, 当然适用于对日外交, 而且是高于具体的政策、做法12的。

由于中日关系对新中国的特殊重要性, 更因为新中国成立时日本还在美国单独占领下, 日本政府追随美国, 长期采取敌视新中国的反华政策, 新中国及时制订并具体阐述了对日本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原则: ( 1) 在日本要进行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使日本走和平民主发展道路; ( 2) 反对美国长期占领日本, 反对美国变日本为其远东的反苏、反社会主义前哨基地; ( 3) 迅速签订有新中国代表参加的全面对日和约, 签约的准备工作应由包括新中国在内的反法西斯盟国四国外长会议进行; ( 4)中国人民极愿意同日本人民和平相处, 建立对两国人民都有广大利益的真正友谊; ( 5) 与日本人民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这里不应回避的是1950年2月由周恩来(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和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在莫斯科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一条约是新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唯一的一个军事同盟条约。

而中苏同盟条约的主要目标是&共同防御日本军国主义之再起∋, 即&防止日本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

这一条约很快随着苏日和中日关系的正常化而过时。

而且从1960年代起, 苏联领导粗暴践踏这一条约的文字和精神, 导致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使条约名存实亡。

∀对此, 中国领导人也曾进行了反思。

新中国60年来的对日外交就是依据中国外交总方针、总政策和总原则推行的,又不断根据国际形势、日本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进行调整。

可以概括为: 坚持原则、灵活调整, 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而对60年来的中日关系发展, 亦可概括为: 艰难曲折、波澜壮阔, 空前平等、前景光明。

对新中国60年来的对日外交和中日关系的发展, 笔者拟按三大阶段进行最为简略的概述: 第一阶段,1949( 1972年; 第二阶段, 1972( 1992年; 第三阶段, 1992至今。

& 民间先行, 以民促官∋ ( ( ( 从对日开展民间外交到建立半官半民经贸关系第一阶段, 以1960年为标界, 分为两个时期。

这一阶段, 中国政府对日开展了&民间外交∋, 即& 民间先行, 以民促官∋。

周恩来对此说道:& 不但人民要往来, 人民还要影响政府, 改变政府的态度。

∋# 这是因为日本政府追随美国, 敌视和孤立新中国, 于1951年9月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 和日美安保条约!, 特别是1952年4月, 日本与台湾当局签署了所谓&日华条约∋, 从而不仅进一步恶化了中日关系, 为中日两国建立正常关系设置了巨大障碍, 而且使两国政府一度处于隔绝状态, 无任何官方的直接交往。

中国政府首先采取了主动, 决定通过&民间外交∋使两国民间在各个领域特别是民间贸易方面进行友好交往。

1952年2月由中国国际贸促会主席南汉宸向日本经济界著名人士发出邀请, 虽因日本政府阻挠未能成行, 但日本参议员高良富、原参议员帆足计、众议员宫腰喜助冲破日本政府种种阻挠, 在参加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后, 绕道迂回来中国, 1952年5月15日到达北京。

这是新中国接待的第一批访华日本政界人士, 标志被封冻的中日交流坚冰被打破。

帆足计等三位日本国会议员作为民间使者, 于6月1日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签订了第一次中日贸易协议。

∃为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953年10月29 日和1955 年5 月4日, 双方又签订了中日第二次、第三次贸易协议,1955年4月15日签订了中日关于黄海、东海渔业的协定!。

接着, 中国政府为推动中日民间友好交往, 又安排在华日侨及滞留中国的3万日本人顺利归国。

日本红十字会等三团体代表于1953年1月26日访华, 与以中国红十字会顾问廖承志为团长的代表团会谈, 3月5日发表会谈公报, 宣布日侨回国问题圆满解决。

其后, 日本红十字会等三个团体决定邀请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

由于日本政府阻挠, 拖至1954年10月30日, 才使由李德全、廖承志率领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得以访日两新中国的对日外交与中日关系的发展13∀#∃参见冯瑞云、高秀清、王升: 中日关系史! 第3 卷,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 第55页。

钱其琛主编: 世界外交大辞典! 下卷(M - Z) ,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年, 第2525页。

外交部、中央文献研究室: 周恩来外交文选!,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年, 第146页。

田桓主编: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 1945~ 1970)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 第130 - 132页。

周, 被称为&破冰之旅∋。

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访日代表团, 具有开创性, 标志着中日民间外交政策的正确和巨大成功。

接着, 日本前首相片山哲于1955年11月, 率团访华并与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签订了第一个& 关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协定∋。

∀在中国大力发展中日& 民间外交∋的推动下, 中日民间文化往来迅猛发展: 日本访华人数日益增多, 交流范围亦更加广泛, 中日互访频繁且规格亦很高。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初显盛况。

中国对日政策成效明显。

虽由于1958年5月发生&长崎国旗事件∋ (岸信介政府采取反华政策, 纵容和包庇日本暴徒污辱中国国旗, 破坏中日关系的事件) , 中日交流曾一度停滞, 但经两国有关人员共同努力, 又使民间文化交流得以恢复。

1960年9月签订的关于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共同声明!, 标志两国恢复了民间交流。

此后, 经济、学术、学生、妇女、文化艺术、体育代表团互访往来频繁, 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这一阶段的第二时期, 以1960年8月周恩来全面阐述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政治三原则∋和&贸易三原则∋为开始。

&政治三原则∋最早是1958年6月中国渔业协会主任在致日本渔业协议会会长的函件中提出的。

# 两个月后由廖承志在1958年8月对& 政治三原则∋作了阐述。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于1959年3月重申了关于中日两国政府关系的政治三原则和& 中日政经不可分原则∋% 。

周恩来在1960年8月27日谈话中, 对& 政治三原则∋作了最详细、具体的阐述: &第一, 日本政府不能敌视中国。

因为中国政府并不敌视日本, 并且承认日本的存在, 高兴地看到日本人民的发展。

如果双方进行谈判, 当然以日本政府为对手。

但是, 日本政府对中国并不如此, 不承认新中国的存在, 而且相反敌视新中国, 承认台湾, 说它代表中国。

日本政府也不以新中国政府为谈判的对手。

第二, 不能追随美国, 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美国这样做, 日本追随, 我们当然反对。

第三, 不要阻碍中日两国关系向正常化方向发展。

我们这个三原则是很公道的, 反过来看就清楚了。

第一, 中国政府并不敌视日本, 愿意同日本友好; 第二, 中国政府只承认一个日本, 并不搞两个日本, 而且要谈判总会以日本政府为对手; 第三, 总是鼓励、支持和帮助中日关系向正常化方向发展。

为什么日本政府不该这样做呢? ∋周恩来还在这次谈话中正式提出了中日&贸易三原则∋, 即&一、政府协定;二、民间合同; 三、个别照顾∋, 并对贸易三原则做了具体阐述。

周恩来在1960年10月11日欢迎高碕达之助宴会讲话中又再次重申了改善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