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学习理念培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对学习理念培育的启示

【摘要】当学习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行为时,心理学的诸多原理都对学习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像条件反射原理、“抗药性现象”、条件反射消退现象等可以指导积极主动学习习惯的培育。【关键词】心理学学习理念培育启示

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而学习是由于经验或实践的结果而发生的持久或相对持久的适应性行为变化,因此,学习与心理学密切相关,心理学的原理可以用来指导学习这种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一、条件反射与学习习惯的培育

俄国生理和心理学家и.μ.谢切诺夫认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是脑的反射。и.π.巴甫洛夫进一步发展了谢切诺夫的反射论思想,明确提出条件反射概念。他认为,条件反射是动物在个体生活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从后天获得的,是作为无条件反射的信号活动出现的。条件反射的形成以条件刺激的作用为前提,凡是动物能对之发生反应的一切自然界动因都可成为条件刺激。某一个别事物或其属性,个别事物的结合或动物所处的环境,某种现象的出现或突然消失,某种动因的痕迹作用,周期性的时间间隔,以及各种内感受性刺激等,都可能成为条件刺激(信号)而发生作用。任何一种无关动因都必须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即受到无条件刺激的强化,才能转变成为条件刺激,使动物形成条件反射,并逐渐把它巩固下来。在巩固的条件反射基础上,还能形成二级乃至三级的条件反射。条

件反射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形成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中的,特别是大脑皮层中的暂时联系的接通。在大脑皮层中进行无条件反射时形成的兴奋灶与无关动因的作用形成的兴奋灶,由于在时间或空间关系上多次重复出现,其间的神经联系便被接通,这种接通过程就是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机制。条件反射的形成以条件刺激的作用为前提,对于学生而言,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一个适宜的学习场所,以及教师以兴趣为前提的引导等,都可能成为条件刺激(信号)而发生作用,即使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适龄儿童初入学校的主要任务不是学会多少英语单词、口语,背会多少首诗词,加减做到几位数,而是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通过条件反射培育养成学习习惯。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确,身处知识极速更新换代的时代,不学习就意味着被社会淘汰,轻者不能自立,重者孤独终老。但活到老学到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达成必须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条件。因此,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考入好大学,也是适应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

二、“抗药性”现象与学习积极性的培育

学习习惯的培育只是进入学习程序的前提条件,而学习效果如何则更多地在于学习的主动性,即人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儿童的天性在于玩乐,适龄儿童入学后以条件反射为基础培育的学习习惯基本上是被动的,其效果远不如积极主动的学习。大量的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一个瘾君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吸食

海洛因比在过往熟悉环境中吸食同量海洛因更容易引起过量吸食症状,著名医学家cherubin检验过海洛因过量吸食患者后说道:“所谓的过量吸食指不明物质通过静脉注射引起的特质性反应,这很可能不是因为服用过多药物造成的”。对于条件反射而言,如果当事人熟悉明了既往的线索,则身体内的应激反应也就强烈,对于瘾君子而言,所产生的抗药性也就强烈,身体因此所受到的损害要小。因此,一个明了的刺激会牵引出身体更强烈的反应,即一个主动明了的学习欲望,会刺激更强烈的知识摄取反应,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有关“抗药性”的案例(主动条件反射)不仅发生在非熟悉境况下刺激所带来的“过量吸食”情况,而且还发生在戒毒过程中,研究表明,一个被动吸食毒品的瘾君子的戒毒较主动吸食者容易,这是因为,清晰明了熟知的刺激更能引起“抗药性”反应。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如果一种学习习惯条件反射是靠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起来的,则它比被动形成的学习习惯条件反射更能持久稳固。其实,我们对主动式学习条件反射并不陌生,众所周知,在大学图书馆内学习效果要好于其他场所,在学校教室的学习效果要好于寝室,这就是因为学习环境的刺激是一种让反射者更能熟知明了的,因此更能引起身体反应(抗药性)的。而在日常生活中,一杯无味的酒精饮料比一杯啤酒更容易使人醉倒,其中的道理也是相同的。

三、条件反射消退现象与学习兴趣的培育

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只反复给予条件

刺激,不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经过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效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初建立的条件反射还不巩固,容易消退。为使条件反射巩固下来,就需要不断地强化。在学习习惯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射是人们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即外在的陌生事物引起了(注意力)好奇心的本能反应,如果这种能够引起好奇心的非条件刺激不能得到经常性的强化,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后,学习习惯条件反射效应也就会逐渐消退,甚至消失。因此,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教师对学生好奇心(兴趣)的持续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好奇心也可通过主管能动性的发挥进行自我开发,学会这一点对保持持久的自觉学习习惯大有裨益。条件反射的刺并非间隔均等而保持有效,有时刺激需要累进增强,这是因为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叫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在现实生活中,瘾君子的毒瘾越来越大就是这个道理。条件反射抑制的危害不仅在于可能引起学习习惯培养的消退,而且可能导致学习习惯培养的逆向——厌恶学习,而且这种厌恶学习也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如一上课就瞌睡,一写作业就头疼等。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厌恶学习条件反射有可能泛化,即凡是与学习有关的东西,包括书报、笔纸、学校、老师等都能引起反感,时间久了就会出现逃课、逃学等行为,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可见,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关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而且关乎学生良好成长道路的问题,这是多么严肃而必须的一项任务啊。

参考文献

[1]grund,jean-paul c. drug use as a social ritual:functio nality, symbolism and determinants of self-regulation[r]. rotterdam:instituut voor verslavingsonderzoek, 1993.

[2]dr. shane darke, wayne hall. heroin overdose: research and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j]. journal of urban health,june 2003, volume 80, issue 2, pp 189-200

[3]gerrig, r.j., & zimbardo, p.g. .psychology and

life[m] .allyn & bacon ,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