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合集下载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格律浅析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格律浅析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格律浅析格律诗词主要弄清楚平仄、用韵、对仗。

关于“对仗”,我在《岳麓诗韵》第六期《对联、对偶、对仗》一文中已有阐述。

很多喜爱诗词的朋友认为平仄很难弄懂,于是对学习格律诗词望而却步。

我花时间找了些资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整理出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排律的平仄规则,希望对诗词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诗词的朋友,有些益处。

七律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

七言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基本句式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仄声韵较少。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且只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为平平脚)。

基本格式上述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第一种格式平起首句入韵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例: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二种格式平起首句不入韵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例: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解读

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解读

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格律诗根据声律上追求的不同一类应是普通的律体,另一类当是“前格律诗”永明体,又称齐梁体、拗体。

普通律体讲究粘对,尽量使用律句,确因表达需要出现拗句原则上要进行相“救”,而拗体则讲究不粘,讲究不对,尽量使用拗句。

因次,区别普律与拗体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看是否粘对。

粘与不粘,对与不对,代表作者不同的追求。

下面就普通律体的平仄声律要求作如下说明:一、句内要平仄相间句内平仄相间,不是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平仄相间,而是以一定的单位相间,这也就决定着句子的意义结构和节奏结构。

例如七言句的平仄相间,前四个字要每两个字为一个单位,后三个字可分为5与67相间或56与7相间,在拗句中后三字也可单字相间。

说具体点: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身无彩凤双飞翼轻烟散入五侯家但是在具体写作中,也不要求我们像这样按标准格律来写,我们可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理论(当然这说话不是绝对的,有道理,但说来有毛病)来进行常用格律模式的创作。

如: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可怜九月初三夜一行白鹭上青天二、联内平仄相对即要求每联内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对。

亦即相反。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但是实际中一三五不论的情况下,只要做到二、四、六分明即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反。

如果二四六平仄不相反即为“失对”。

“失对”是大毛病,不能违反。

如:郎在溪西妾岸东诗中二四六几字平仄一定是相反的。

双眸寄恨托溪风平仄不相反的一定是永明体(拗体)如:昔时无偶去仄平平仄仄(“昔”在过去是入声字作仄)今春犹独归平平平仄平(“独”在过去是入声字作仄)此句是拗句。

三、联间平仄要相粘即联间相邻句子之间二四六字平仄要相同。

如:五绝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二句与第三句二四字都是相同的平仄,这句相粘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失粘”也是个大毛病,在普通格律中是不允许的,在拗体中可以。

例:普通格律体:拗体:秦时明月汉时关,良人的的有奇才,万里长征人未还。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王维《山居秋暝》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三字“石”,第五句第一字“竹”,第七句第五字“歇”,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空山新雨后”的原型句式“平平平仄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杜甫《春望》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一句第一字“国”,第四句第二字“别”,第七句第一字“白”,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国破山河在”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第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或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露”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寄”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天”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明”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竹”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第一字“莲”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七句第一字“随”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王维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平仄,这是律诗中最基础的。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五律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1] 。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五律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五律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七律平仄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试看下面的对照表:(1)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脚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宋代·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规律及其应用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规律及其应用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规律及其应用格律诗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是一种严格按照平仄格式编写的诗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格律诗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仅是文学的精华,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规律及其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规律格律诗的平仄格式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是指声调平稳的音节,仄声是指声调有变化的音节。

平仄格式的规律是:平仄相间,平仄相对,平声韵脚,仄声韵脚。

1.平仄相间平仄相间是指在一首格律诗中,平声和仄声必须交替出现。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句子,就是按照平仄相间的规律编写的。

2.平仄相对平仄相对是指平声和仄声的比例要相对平衡。

在一首格律诗中,平声和仄声的比例一般为1:1或者2:3,这样可以使诗歌更加和谐。

例如《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句子,就是按照平仄相对的规律编写的。

3.平声韵脚平声韵脚是指在一个诗句中,最后一个平声字必须与前面的韵母相同。

例如《离骚》中的“骊山一峰出翠微,丹霄鸟道远凝碧”,“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句子,就是按照平声韵脚的规律编写的。

4.仄声韵脚仄声韵脚是指在一个诗句中,最后一个仄声字必须与前面的韵母相同。

例如《长恨歌》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等句子,就是按照仄声韵脚的规律编写的。

二、格律诗平仄格式的应用格律诗平仄格式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在诗歌创作中有所应用,而且在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也有所应用。

1.诗歌创作在诗歌创作中,格律诗平仄格式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诗人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诗歌更加优美。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按照格律诗平仄格式编写的。

2.教育格律诗平仄格式在教育中也有所应用。

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式示例详解

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式示例详解

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式示例详解格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

“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而格律诗分为从字数上来说分为五言、七言,律诗则相应分为五律、七律。

两种格式对应四种平仄关系,就成为八种平仄格式。

我们举一种平仄关系为例子,看看五言和七言有什么不同,其他的大家就可以自行推断,学习使用。

就用第一种格式吧:“仄起仄收”。

我们判断一首格律诗的平仄都是从一首诗的首句开始,而首句首字是平仄不论的,所以我们这里说的“仄起”实际上是指首联首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

而“仄收”是指首句的最后一个字以仄声收尾,因为格律诗的韵脚都是平声字,所以“仄收”实际上就是首句不押韵的写法。

我们来看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首句“渡远荆门外”,远、外都是仄声字,首句平仄为“仄仄平平仄”,这就是典型的“仄起仄收”五律格式。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其实不需要死记硬背,我们一旦得出了首句的平仄关系,就可以利用格律诗平仄“相对”、“相黏”的原则推导出整首诗的格式。

首句为“仄仄平平仄”,相对的第二句就是“平平仄仄平”。

我们看第二句:“来从楚国游”,“国”字为入声字,在平水韵中为仄声,所以,这是合律的。

再根据二三句相黏的原则,得出第三句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山随平野尽”。

第四句对句与这联的出句相对,所以第四句为“仄仄仄平平”,“江入大荒流”。

合律。

后面四句重复前面四句的推导,格式和前四句一样。

这就是五律“仄起仄收”的基本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我们可以对应看李白的这首五律,除了在第七句“人怜故乡水”使用了三四字平仄互换的“鲤鱼翻波”的“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平平仄平仄”之外,其他的字词都是严合格律的。

所以这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

而七律由于字数的变化,在平仄关系上有一些变化,我们同样来看“仄起仄收”格式,看看七律和五律有什么不同。

03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03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2008年11月1日)一、五言(七言)都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五言七言①○仄仄○平平仄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平平○仄仄平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平平○平仄仄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仄仄仄平平④(○平平)○仄仄仄平平说明:第三种“平平平仄仄”,第一和第三字不能同时变仄声,第三字变则第一字应保留平声。

四种平仄格式的来源:五言的四种句式也可以看作是“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而形成,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後加相反”。

即(平)平平仄仄——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平(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仄或者: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在后面加就要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二、在什么地方加圈?有无规律可循?上面列出的加圈位置的字所表示的是可平也可仄的地方,这种做法实际上有限地放宽了平仄限制。

前人用不太准确的口诀来总结这种做法,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在五言的一、三或七言的一、三、五字的位置上有时允许灵活变通,可平可仄。

但二、四、六字则一般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

但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准确的。

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许平仄灵活,但未强调不得出现“三平调”和不许犯“孤平”这两个问题。

当然,作为口诀,往往要求越简单越好,就不可能照顾到那么全面。

三、什么是“三平调”?诗中句末三字如果为“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就都叫做拗句。

前三种可以有条件地出现在律诗中,而最后一种(末位三个字全是平声字)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这种句子就是三平调。

在古风中诗人往往故意多出现这种句子。

例如:岁晏行杜甫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平仄四种基本格式

平仄四种基本格式

平仄四种基本格式
在古代汉语诗歌中,平仄是指诗句中字的声调分布情况,主要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和仄声的组合形成了四种基本的平仄格律,这在汉语韵文中是非常重要的。

1.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
* 平仄平仄的格律是一种较为平均的分布,每四个字中有两个平声和两个仄声。

这种格律在很多古诗中都可以见到。

2.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 仄平仄平的格律是一种较为对仗的分布,每四个字中有两个仄声和两个平声。

这种格律在古文辞赋中比较常见。

3.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仄仄平的格律是一种平仄变化较为明显的分布,每四个字中有一个平声和三个仄声。

这种格律在一些严格的韵文中较为常见。

4.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平平仄的格律也是一种平仄变化明显的分布,每四个字中有一个仄声和三个平声。

这种格律在一些特定的文体中比较典型。

在实际写作中,诗人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题材和个人风格选择适合的平仄格律。

这些格律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遵循古典的韵文规律,还能够影响诗歌的韵律感和表达效果。

1。

简述格律诗的平仄

简述格律诗的平仄

简述格律诗的平仄
格律诗是汉语诗歌中的一种传统形式,其韵脚和字数都有严格的要求。

而在格律诗中,平仄也是一项重要的要素。

平仄是指汉语语音中的音调,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平声是说话时喉咙不震动的声音,如“一、二、三”;仄声则是喉咙震动的声音,如“山、水、云”。

在格律诗中,每个字都必须符合平仄规律。

一般来说,韵脚是以仄声为主,因此整句诗的平仄应该以仄声为多。

平仄的正确运用可以为格律诗增加音韵美感和意境深度,也是衡量一首格律诗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然,在创作中,诗人也可以适当变通平仄规律,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 1 -。

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一、关于平仄的原则
(一)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二)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三)两联之间平仄相黏。

二、五言句式和平仄规律(都押平声韵)。

(一)句式:甲1平平仄仄平甲 2 平平平仄仄
乙 1 仄仄平平仄乙 2 仄仄仄平平
(二)平仄规律:
1、首句入韵,以甲1或乙2开头;首句不入韵,以甲2或乙1开头。

2、乙1开头最常见,其次是乙2开头较常见,甲1和甲2开头的情况少见。

三、七言句式和平仄规律
(一)句式甲1仄仄平平仄仄平甲 2 仄仄平平平仄仄乙 1 平平仄仄平平仄乙 2 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平仄规律:与五言相同。

四、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几点补充。

(一)每句之中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分明,严格按照上述规律来。

(二)句中平仄变化的要求。

1、甲1(仄平脚)句,第一个字平仄必须分明,否则,必须用第三个字来救,即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或者必须同时符合平仄规律,或者必须同时不符合平仄规律。

2、甲2(仄仄脚)句,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可以互救,即这两个字可以同时不符合规律。

3、乙1(平仄脚)句,如果第四个字不符合平仄规律,就用其对句(即下一句)的第三个字来补救,即让下一句的第三个字也故意不符合平仄规律。

4、乙2(平平脚)句,句中的第三个字必须是仄声,忌三平。

诗词格律平仄 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

诗词格律平仄 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

诗词格律平仄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格律平仄,以及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如下:1、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3、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5、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6、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7、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仄仄平平仄(平仄脚)平平仄仄平(仄平脚)仄仄仄平平(平平脚)平平平仄仄(仄仄脚)第一种平仄格式诗词格律平仄:平仄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诗词格律平仄,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诗词格律平仄,更上一层楼。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诗词格律平仄:“撷”为入声字,为仄声。

第二种平仄格式,首句用韵,在第一种诗词格律平仄的基础上将首句改为平平脚:平平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黑”为入声字,为仄声。

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诗词格律平仄的平仄规定主要包括上仄下平、平仄相对、不能失替等。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诗词格律平仄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简述格律诗写作的平仄关系和粘对规则

简述格律诗写作的平仄关系和粘对规则

简述格律诗写作的平仄关系和粘对规则
格律诗是一种传统的诗歌形式,其写作需要遵循平仄关系和粘对规则。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关键要素。

一、平仄关系
格律诗的平仄关系指的是诗句中字的声调高低。

平音(音调平稳)和仄音(音调上升或下降)是中文诗歌中的基本音调。

平仄关系是指诗歌中各个字的平仄属性所构成的规律性关系。

平仄规律对于格律诗的格律、韵律和韵脚有很大的影响。

在格律诗中,韵部的平仄关系是固定的,比如“仄仄平平仄平平”的“江雪”句式就是格律诗中的一种常见句式。

同时,格律诗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平仄规律,如阳平、阴平、上声、去声等等,需要诗人在写作中加以掌握。

二、粘对规则
粘对规则是指格律诗中相邻两个韵脚的韵母应当相同,而声母可以不同。

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光”和“霜”、“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中的“见”和“扇”就是粘对的关系。

在格律诗中,粘对关系也是很重要的。

它不仅能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还可以帮
助诗人在表达时更好地掌握节奏和韵律。

总之,平仄关系和粘对规则是格律诗写作中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只有掌握了这两个要素,才能写出韵律优美、节奏恰当的高水平的格律诗。

格律诗的平仄与拗救

格律诗的平仄与拗救

格律诗的平仄与拗救许久没有关于文学方面的内容了,来一个。

有诗友提出这个问题,想比较通俗地谈谈一、平仄平仄,是格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格律诗的平仄规则,简单说来有以下几方面:(一)句的平仄规定——交错。

在一句当中,构成句子的字(词)的平仄音是交替出现的。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以上是五言诗的平仄规则。

如果是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句子前面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头。

请看下面的对照: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从以上可以看出,句子的平仄规则一共有八种,其中五、七言各四种。

只要记住五言四种,七言加两字就可以记住这八种基本格式了。

(二)联的平仄规定——相对。

每两句诗叫做“一联”,每联的前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对句”。

出句与对句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平仄相反,也叫相对(对立)。

如:出句:仄仄平平仄对句:平平仄仄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首诗的第一句是平收的句式,那么这一联(首联)的对句就不是完全相对的了。

例如:出句:平平仄仄平对句:仄仄仄平平——对句第三字与出句第三字就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五字因为用韵,所以也是相同的。

出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句的第五字与出句第五字也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七字因为用韵的关系,所以也是相同的。

这是由于诗的韵脚的要求造成的,只要记住这点细微的差别就可以了。

(三)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相粘。

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从第一到第四联,分别叫做首、颔、颈、尾联。

绝句由两联四句组成,第一联和第二联分别叫做首联和尾联。

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是:后一联出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是相同的。

(因为第一个字往往可平可仄,所以有的书中只说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其实意思是一样的)。

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要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诗词格律知识,作为教师要能教好这一部分内容,其实关键只有两个:首先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辨别具体字的平仄。

(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分三点来对学生进行讲授。

即1、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及其来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①仄仄平平仄a①(平平)仄仄平平仄a(实际上都等于是在五言句式前面加上②平平仄仄平 B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B 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七言格式。

)③平平平仄仄 b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b④仄仄仄平平 A④(平平)仄仄仄平平A五言的四种句式又可以看作是先由四言构成: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就构成了五言,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后相反”。

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后面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不能出现三平调,所以加在后面的要相反。

2、必须符合“对”和“粘”的要求,以达到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

“对”的要求体现了一句诗中平仄的交替变化,而“粘”的要求又使上下联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

写出了第一联也就不难按照“粘”的规则写出第二联、第三联和尾联。

3、在不“犯孤平”和出现“三平调”前提下,可以按照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在每句一、三或五字的位置上灵活变通,可平可仄。

但二、四、六字则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

因此,“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正确的。

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许平仄灵活,但未强调不得出现三平调和不许犯孤平。

可从分析教材中的五言格律诗、七言律诗中的平仄格式以及一、三、五字上有的加圈有的不加圈,来进一步讲清这问题。

----------------------------------------------------------对具体字所属平仄的辨识,这是最重要也困难的地方。

也就是一个字在中古时期所属平仄的识别——一定要突破这个难点,否则诗词格律部分将永远无法掌握!有多种识别方法:1、利用方言识别中古平声字。

格律诗的平仄结构

格律诗的平仄结构

格律诗的平仄结构裴在智平仄格律看似复杂,但一旦经过梳理概括后,其实也非常简单明了。

可以说,格律诗的所有平仄句型全都是源自于两种最基本的句型(为方便起见,以下姑且称之为“句根”),也就是说,我们学习格律诗,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真正需要记住(或者说熟念到顺口)的只是以下这两种五言形式的“句根”而已。

第一种:平平平仄仄第二种:仄仄仄平平其它的所有平仄句型根本无须特别地去记,因为那都是按照简单的、约定成俗的规则由这两种句型演变而来的。

规则一:同一联的两句(前句常称为出句,后句常称为对句)的平仄句型正好相反。

即每一诗联要么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要么是“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规则二:两种基本的平仄句型(句根)各自存在变种。

在某些情况下(具体见下)必须采用变种的句型。

变种的方法是将正中间位置的平或仄移到句尾.第一种的变种:平平仄仄平第二种的变种:仄仄平平仄规则三:格律诗的出句,除了首句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平韵脚外,其它的出句都要求是仄韵脚,而所有对句一律要求是平韵脚。

所以,话分两头说:一、如果句型“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作为诗作的第一联,则出句既可以不用变种(即仍是基本型仄仄仄平平,此时首句押韵),也可以变种(即仄仄平平仄,此时首句不押韵)。

但对句必须变种(即平平仄仄平);如果“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不是作为第一联,则出句和对句各自都须变种(即分别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如果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作为第一联,则出句既可以不变种(即仍是平平平仄仄,此时首句不押韵),也可以变种(即平平仄仄平,此时首句押韵)。

无论前面出句变不变种都好,对句的“仄仄仄平平”不得变种;如果“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个句型不是作为第一联,则出句和对句都不得变种。

以上是同一联内的两句的所有平仄句型的归纳总结。

接着再谈相邻两联的平仄句型关系,这就涉及到,规则四:格律诗的相邻两联必须“粘连”。

即下一联的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与上一联的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将此直观地表示,则为:□□□□□,$平¥§¢。

格律诗的格律模式、原则及拗救

格律诗的格律模式、原则及拗救

格律诗的格律模式、原则及拗救格律诗若按每句诗字数的多少,可分为五言格律诗、七言格律诗;若按体裁的不同,可分为律句、绝句。

律句有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只有两联:首联和尾联。

由此可知有七律、五律、七绝、五绝等。

一、格律诗的标准格律(一)五言仄起首句不入韵(七言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五言仄起首句入韵(七言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五言平起首句不入韵(七言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五言平起首句入韵(七言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格律与七言格律都有上述四种形式,五绝只取五律的首联和尾联,平仄与之相同。

而七律的格律只要在五律前加上相应的平仄就行,即:平平前加仄仄,仄仄前加平平。

这样,五律的平起变成了七律仄起,五律的仄起变成了七律平起。

如同五律变成五绝一样,七绝也只取七律的首联和尾联,平仄与之相同。

这里不再列出。

请注意:在五言仄起式中(一、二),除首句的格律不同外,其余各句是相同的。

在五言平起式中(三、四),除首句的格律不同外,其余各句是相同的。

七言格律亦同。

此外,在律句中,若按1至8将各句编号,则:除第1句与第5句的格律不相同外,第2句与第6句、第3句与第7句、第4句与第8句的格律是完全相同的。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兴盛于唐代,诗篇中的字数、平仄、押韵和対仗都有严格的限制。

平仄,是指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平声包括阴平声和阳平声,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常见的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简称五言和七言。

五言的平仄基本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它可以衍生出以下几种形式
1、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3、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4、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七律的平仄基本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和七绝就是五律和七律的半首。

五言律诗平仄

五言律诗平仄

1、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

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例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下面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

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

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

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闲话写诗三: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与基本句型

闲话写诗三: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与基本句型

闲话写诗三: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与基本句型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律诗是以偶句为基本要素构成的,每个偶句的上句与下句要在音韵上相互协调,即相反相成。

如上句为平平仄仄,下句就应为仄仄平平。

律诗有四个偶句,要求至少有一个偶句对仗。

不管对仗偶句还是不对仗偶句,律诗都要求符合平仄规律。

第一节五言律诗的基本句型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各有四种格式,但是,基本格式只有五律的四种平仄句型,掌握了它,各种句式都可以推导出来。

这四种基本句型是:A 仄仄平平仄(平仄脚)B 平平仄仄平(仄平脚)C 平平平仄仄(仄仄脚)D 仄仄仄平平(平平脚)这个基本句型的不同方式的组合,可以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⒈ 以句型A(平仄脚)为首句者:例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例二: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⒉ 以句型B(仄平脚)为首句者:例一: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空。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李商隐《晚晴》例二: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倚山树。

青涟曵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证路,残云傍鸟飞。

—杜甫《重题郑氏东亭》⒊ 以句型C(仄仄脚)为首句者:例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例二: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格律诗包含绝句、律诗两大类,而绝句、律诗又各有五言、七言之分,即共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四个品种。

每个品种都分别具备四种不同的平仄格式,合计这些平仄格式便达十六种之多。

平仄格式是使格律诗声韵优美的重要条件。

下面的事例,或许能帮助读者对此有所认识。

唱出来的乐音好听,因为五种音阶(工尺谱)或七种音阶(简谱)是经过巧妙安排的,不是信口乱唱的。

说出来的话、哼出来的诗也一样。

不同声调的字音,经过精心组合,表达出来也会特别动听,不同凡响。

两个字的称呼。

经常念读的同平、同仄的两字组合,往往改变成为平仄或仄平。

例如普通话的“妈妈”、“哥哥”,头一个字念阴平,后一个字念轻声(相当于仄声);“奶奶”、“宝宝”,头一个字念上声,后一个字念阴平。

在广州话里,两个字的称呼如“晴晴”(平平)、“舅舅”(仄仄)也改念“晴请”、“求舅”(都变平仄)。

大概平仄搭配,总是听来顺耳。

据说有人作过统计,某地三个字的姓名,有平有仄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全平或全仄的不到百分之十。

四个字的组合。

“张三李四”好听,“张三王八”就不好听。

前者是二平二仄,有起有落;后者是四字皆平,缺乏抑扬。

有人对《汉语成语小辞典》近三千条四字成语的平仄组合情况作过分析,发现双数字作“平仄”(例如一丝不苟、下车伊始、不堪回首等)和“仄平”(例如三令五申、心血来潮、斗志昂扬等)的,占70%多一点;而作“平平”(例如忘羊补牢、公而忘私等)和“仄仄”(例如一概而论、门户之见等)的,则占30%少一点。

可见人们在创造成语的时候倾向于平仄的交替,他们觉得这样的组合,说起来更加顺口。

两句话的联系。

前一句用了仄声收尾,后一句就改用平声收尾,或者反过来前平而后仄。

如“中通外直(仄),不蔓不枝(平);香远益清(平),亭亭净植(仄)”(周敦颐《爱莲说》);又如“浮想联翩(平),夜不能寐(仄)。

微风拂煦(仄),旭日临窗(平)。

遥望南天(平),欣然命笔(仄)”(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小序)。

这是文言文。

白话文也不例外,平仄的排列也应该讲究。

“张三去了,李四也去了,老王也去了,会开成了”,这样说就不如说成“张三、李四、老王都去参加,会开成了”。

前者一连四个“了”,后者“加”是平声,“了”是仄声,扬抑有致。

再如以下散文句子:“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仄),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平)。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抬头望处,已是巫山。

上面阳光垂照下来(平),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仄),云蒸霞蔚(仄),颇为壮观(平)。

”(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些地方都显示了作者运用平仄的功力。

使用汉语的人,历经无数世代,在语言实践中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利用字音的平仄相间来美化语言。

特别讲究语言艺术的格律诗当然会在利用平仄方面走得更远。

格律诗的字音平仄组合有些什么特点呢?如果我们弄清楚格律诗平仄格式的结构,这个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以下面一首绝句为例,看看它的平仄结构是怎样的:
句中句脚
袅袅城边柳,仄仄平平(交替)仄,
联内相反<>从仄到平
青青陌上桑。

平平仄仄(交替)平
联间相同<>从平到仄
提笼忘采叶,平平平仄(交替)仄
联内相反<>从仄到平
昨夜梦渔阳。

仄仄仄平(交替)平
——唐·张仲素《梦渔阳》
我们最好用两分法去解剖格律诗的平仄结构。

所谓两分法,就是在格式上划一竖,竖在诗句的第四字与第五字之间,把整首诗分为句中与句脚两个部分,从这两个角度去观察它。

先看它的句中。

每句句中双数字的平仄,必定交错存在(此平则彼仄,此仄则彼平),特别是后一句跟前一句,其句中双数字的平仄必定从相反到相同,反复轮换(即第一二句相反、第二三句相同、第三四句又相反……)。

再看它的句脚。

每句句脚的平仄,必定交错存在(此平则彼仄,此仄则彼平),特别是后一句跟前一句,其句脚的平仄必定从平声到仄声,反复轮换(即第二句平、第三句仄、第四句又平……)。

句中句脚的平仄交错、句子之间的平仄相反,这使得平声仄声交替出现,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句子之间的平仄相同、平声韵脚的隔句出现,这使得平声仄声适当复合,产生往复回环的
效果。

人们吟诵一首绝句的时候,会感觉它的调子既抑扬起伏,又重叠回环,悦耳动听,秘密就在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