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场两个人的修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姻,是一场两个人的修行

文| 徐小2 ·主播| 茶茶

:《下雨声》《夜的钢琴曲4》点击阅读原文,完成今日晚读打卡晚读各位亲爱的书友,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你能坚持跟着徐小2一起读完了我国当代著名的身心灵修行课本之一《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的前33章,应该说这部分内容是作者张德芬积累了五年的心灵感悟而创作的扛鼎之作,诚意可见,诚心可贵。无论是灵修还是养性之士,甚至是不同信仰,不同身份、地位和学识的人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所需之处。

今晚我们要共读的最后三章即第三十四章到第三十六章

208-220页,是作者在2016年再版时,根据近五年的修为收获的更多感悟,正如她在开篇时所说:“我的生命好像坐云霄飞车一样,上下起伏,精彩绝伦。而我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改变呢?此刻,就让我们来开启这本书最后一晚的共读时光吧!

请带着以下问题完成今天的晚读,并记得在共读群里跟书友们讨论哦~1、仔细想想,最近的你真正快乐的时间多吗?2、当面对否定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3、你觉得自己真正地了解自己吗?是否有信心找回真实的自我呢?

1. 婚姻是对两个人的修行源自《诗经》的经典绝句:“执

子之手,与子偕老”,寄托了人们对婚姻的美好期待和祝福,于是,千百年来被世人广为传颂。然而,生活并不只是眼前的美好。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你妈你爸,和你们全家……于是,不知从何时起,你已经不是当年的你,而我也不再是当年的我。曾经的相濡以沫早已被残酷的现实洗刷刷了……

接下来,很多人开始抱怨、指责,甚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而那些终究没有走出婚姻沼泽地带的人们,则选择了以离婚来告别彼此的怨恨与伤害……正如莎士比亚说的:“不如意的婚姻就好比是座地狱,一辈子鸡争鹅斗,不得安生;相反的,选到一个称心如意的配偶,就能百年谐和,幸福无穷。”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天生的好妻子或者好丈夫。要想婚姻的甜蜜长久弥香,光靠着激情和冲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两个人同时修行,彼此帮衬。马克思之妻燕妮·马克思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她说,“当你打算和一个人共同生活、白头偕老的时候,用五、六年的时间来做巨大而又必需的考察大概不算长……我希望卡尔跟我在一起是幸福的,正像我自己希望跟他在一起是幸福的一样。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不仅应该成为一个贤妻良母,而且也应该成为他的同志,他的谋划人,不仅要相信而且要相敬,不然的话,婚姻只不过是庸俗的契约,生锈的锁链,互相的折磨。”

而这些也正是《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的作者想为读者们补充的信息,于是,在她为书写续集的第34章中首先提到的就是主人公若菱的婚姻。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在上一集若菱即将崩溃的婚姻竟然有了转机——志明主动找到若菱表示要尝试着回到从前。于是,相信所有的书友们都不会想到,在这一集,若菱竟然离婚了!而且,最终还是因为若菱的出轨而离的婚!

“不要期待一个人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满足你所有的心理需求,从此你就不再寂寞了。没有这回事。”若菱对来访的小雪说,“有些亲密关系是业力关系,对方扮演黑天使的角色,以痛苦的方式让你学习课题。有些伴侣是疗愈关系,对方可以让你在一个比较理性、温和,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疗愈你内在的一些创伤。这两种都可以说是灵魂伴侣啊!”“所以,亲密关系不是拿来谈风花雪月的恋爱,而是拿来修行的,对吗?”小雪说。

“是的,”若菱开心地笑了。

事实上,主人公若菱的情感状态亦如作者张德芬的近况。对于婚姻,张德芬几经周折,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然而,她并没有怨恨、责怪对方,而是选择了宽恕彼此。于是,她也把这份收获分享给了大家。

2.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在第35章中,若菱与小雪的聊天并没有结束,这一次她们聊到了到底是谁帮助若菱最终走

出了困境?毕竟听若菱的意思,她和志明离婚后,与李建新走到一起也并不快乐,后来也分开了。

“我想这些年来,老人不愿意见我也是有原因的,他不希望我依赖他,而是要我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若菱笑着说,“我们很多在灵修的人,每天都想着要把自己变得最好、更完美,像接触到宇宙能力的光和爱啦,嘴上说的是宽恕啊、感恩啊,这些没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我们自己不想面对那些阴暗的人性,总是藏在所谓的光明里,尽管自我感觉良好,终究还是会出问题的。”

“所以,我们都是活在自己思想观念的牢笼中,却浑然不觉。”若菱总结道。事实上,在这里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人们总是在自我设定的世界里挣扎,比如:我不能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我必须好好学习,成为有用之才;我学历高、样貌好,我就应该理所应当进入一家好公司工作;我工作努力,尽心尽力,我就应该是单位的优秀职工……于是,当事情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人们便开始自责、抱怨,甚至是自暴自弃……其实,一切的否定都是源于人们错误的自我定位,而与其他所谓的外界因素无关。因此,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奢求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即便有效也是暂时的。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唯有我们自己可以救自己。

这些感悟正如歌德当年所说的,“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

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3. 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本书的最后一章,即第36章,若菱与来访者小雪畅谈了自己关于真我的最新感悟,“其实,老人说的爱、喜悦、和平,都是真我的副产品,不是真我本身。它们是当你回归真我之后的自然状态。”

“那真我到底是什么呢?”小雪有点迷糊了。

“你听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说法吗?’”若菱告诉小雪,“其实,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合一的、空无的虚空。就是那个道,就是那个空!”

的确,空,道的特性之一。真空即是无。大道没有穷尽,修道到了连空也没有处所之后,明白空也是假象,空也没有了。如果仍然有空,就不能达到无的境界,再进一步做到无之又无,就无也不存在了,有空皆忘才可以彻底的无。杨子《法言》有曰:“玄者一也,至空者何以为九?空即窍,窍有九,故俗言九窍;然则此一与九非定数,有错综参伍存乎其间,故不以一九名,而以《玄空》二字代之”。指的就是人的心灵达到空灵澄明的道之境界。

但是要想从有到无,谈何容易?人们已经习惯了以快乐和不断地求“有”,比如有钱、有地位、有权利等等为了却,很少有人去主动寻找“无”。每个人的做事、应对方式,想法、说话内容,都是在“有”的世界里打转,就如同困在了死胡同,找不到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