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主要问题及答案讲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和现代生产力、科学技术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分不开的。由于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生产关系中劳资矛盾的尖锐化,在资产阶级提出寻求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也为管理心理学这一新的学科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条件。在这个时期,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均有了长足发展,相继出现了心理技术学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社会测量理论及需要层次理论等。在20世纪初期,社会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均已发展成为独立学科。上述这些学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管理心理学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2、梅奥的“霍桑试验”是什么内容?通过试验他得到了什么新的理论观点?
答:霍桑试验,是于1924年至1932年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这是一项由国家研究委员会赞助的研究计划。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厂开展试验研究。这个试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间的相互关系。为了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他们挑选了一批女工,分别编成两个小组,一个组为控制组,另一个组为试验组,前者生产条件始终不变,后者则作种种变化,然后比较两个组的试验结果,以便得出相应的结论。霍桑试验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照明试验、福利试验、群体试验、谈话试验。
1933年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问题》一书,全面地总结了霍桑试验的结果,系统地提出了人群关系论的许多重要的管理观念。这些新的理论观念是:1、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而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2、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4、提出了新型领导能力问题。它提出领导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时,还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试验的结果证明,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职工心理需求的满足度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目的。新型的领导艺术在于使正式组织满足职工经济需求的功能与非正式组织满足职工的社会心理性需求之间保持平衡。
3、人际关系学说与泰勒的“科学管理”有什么区别?
答: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科学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而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第二,科学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决定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学说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三,科学管理只注意“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而人际关系学说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第四,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新型领导能力问题。它提出领导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时,还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这是科学管理所不具备的。
4、请说明下列关系:
行为=f(个体、环境)
成绩=f(能力、激励)
生产率=f(技术、能力、激励)
答:行为是个性特征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关系或结果。
成绩是能力特征与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关系或结果。
生产率是技术特征与能力和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关系或结果。
5、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是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逐级发生的,你认为对吗?请详细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应当对该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马斯洛需要理论也有其两重性,作为其科学的一面,这是一种激励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共同规律。但是,马斯洛的观点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其哲学基础主要是存在主义。同时,他的研究是在西方社会的条件下进行的,其研究结果更多的是反映在他们的社会里人们这方面的事实,这是有局限性的,不够科学的。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类需要从低级向高级依次发展,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要激发人的心理的内在诱因去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就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去满足职工的上述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当前在西方各国的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中几乎都把这个理论作为重要的基础理论。
6、试举一例说明不同个性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答: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不同个性对管理工作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就以直觉型个性和理性型个性为例,说明不同个性对同样的管理工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直觉型个性更感性,做事情凭直觉,行事往往比较随意,对事前的计划不会太周详,很多决策都是临时决定。这种类型的管理者在处理紧急状况和突发事件时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他们也往往更容易与同事打成一片,有助于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理性型个性更强调理性行事,做事情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类型的管理者往往比较死板,灵活不够,面对程序性事务游韧有余,而对突发事情往往束手无策,与同事的关系通常不冷不热,工作的氛围很难太轻松。
以上两种类型的个性各有利弊,理想的管理工作当然是需要两者的完美结合,不同的管理工作需要不同的个性管理者,或者往某一类型的倾向程度更高些。通过这两种不同的个性类型对比可以看出不同个性对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很不一样的,而事实上,由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往往需要不同类型的个性相结合,而绝非仅仅非此即彼的个性张扬。
7、一个管理者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环境?
答:作为一个管理者要能够正确、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环境。
所谓正确的对待,是指管理者能对现有的工作环境有个清晰的认识,对特定工作环境下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员工的能力构成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对自我的期望和能力也要有清晰的定位和洞察,能知道自身的长处与短处,能够统筹安排不同能力的组织员工来完成特定的组织目标,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正确的处理组织目标与人员匹配的关系。
所谓认真的对待,是指管理者能够负起责任来对待特定的工作环境。管理者有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在权限范围内的职责是必须要履行的。对特定阶段的组织目标需要负责任地去完成,要担起完成特定阶段的责任,有敢于担带的勇气,有替员工着想的胸怀,有带领员工完成目标的使命感。
如果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够正确、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环境,相信不管是短期的组织目标,还是长远的和谐社会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
8、什么是希波克拉特的气质类型学说?
答: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根据日常观察和人体内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
汁、黑胆汁)各人多寡不同的假设把气质分为4种类型,即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胆汁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粘液质;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
9、什么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答:巴甫洛夫通过对高等动物的研究,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等三个基本特性,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不可抑制型、活泼型、安静型和弱型。神经系统的基本类型是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在表现。四种神经活动类型分别与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相对应。
10、如何认识气质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答: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每个人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气质的特点,学会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气质,对于教育工作,组织生产,培训干部等都有重要意义。首先,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作为人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方面的动力特点的综合,它本身无所谓好坏。其次,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再次,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虽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它可能影响活动的效率。最后,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行动。气质对于形成和改造人的某种情感与行动特点,或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做教育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的人都需要重视它。
11、什么是性格特征?
答:性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寡断、刚强、懦弱等,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性格是受一定思想、意识、信仰、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的。由于具体的生活道路不同,每一个人的性格会有不同的特征。性格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独特性、整体性和持续性。
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特征。它有着多个侧面,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性格特征。
这些特征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以一定的独特性结合为有机的整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