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报告编写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科技报告概述
1.1 科技报告的定义和内涵
科技报告是科技人员为了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成的特种文献。科技报告是一种重要的科技型无形资产,是科研项目的重要产出形式,是科研过程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科技报告内容详实、专深,能如实、完整、及时地描述科研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工艺和过程等,科研工作者依据科技报告中的描述能重复实验过程或重现科研结果。
而由政府部门立项并利用国家财政全额或部分经费资助的、由政府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承包单位或合同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报告,政府部门一般会强制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呈交,并指定政府科技信息管理部门印刷和收藏,这类科技报告往往被称为政府科技报告。我们所说的科技报告,一般专门针对政府出资的科研、技术项目所产生的政府科技报告。根据项目的大小,一个项目一般可形成几篇到几十篇、甚至几百上千篇科技报告。
总之,科技报告是按照标准化规范由国家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强制形成的特种文献;科技报告应该由承担科技项目的科研人员进行撰写,由科研人员所在法人单位负责审核;项目承担人员应该按照项目计划任务书,在项目研发的不同节点时段提交科技报告。
1.2 科技报告的特点
科技报告涉及科研的全过程,内容详实、专深,附有图表、数据、研究方法等,能如实、完整、及时地描述能重复实验过程或重现科研结果。归纳起来,科技报告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科技报告内容覆盖面广,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
科技报告内容覆盖整个科研过程,不仅包括最终报告,还包括各阶段产生的实验(试验)报告、技术报告、分析报告、专题报告、技术论文等等,能较为真实、准确、详尽地反映科研活动全过程。另外,科技报告侧重于事实,用成熟的理论来解决设计、试验、工艺、设备、材料等技术问题,是对来自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用于指导今后的科研和生产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科技报告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前沿性
科技报告多产生于政府立项资助的重大科技目标和科技项目,内容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尖端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核心关键技术、新兴产业技术等方面,具有极强的新颖性和前沿性。科技报告能及时反映科研过程进展和技术进步成果,代表项目研制的最新状况和水平,体现项目的创造性内容,在保密设限的范围内进行交流和利用,能够提升研究起点,形成成果阶梯,可以加快一个国家整体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步伐。
(3)科技报告具有较好的时效性
科技报告伴随科研工作和项目的进展而产生,它不受研制周期节点的限制,不需要评审和专业编辑环节,发表周期短。科技报告不受篇幅限制,可以是几页,也可以是几百页;另外,科技报告可以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随时形成和提交,因此能反映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和结果,快速地进行共享。
(4)科技报告编写较为规范
科技报告一般都需要按统一的编写格式撰写,题目、目录、摘要、附录等都有相应的格式规范标准,对内容也有较完整的要求。
(5)科技报告管理严格
科技报告是国家科技项目资助部门要求国家科研项目承担者撰写的,在其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也必须提交科技报告。科技报告一般都由政府部门强制征集和管理,其编写、管理和使用制度比较严密。
1.3 科技报告历史沿革
钱学森等多位老科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呼吁建立我国自己的科技报告体系,1984年我国开始建立国防科技报告体系,民口科技报告体系没有建立。
温家宝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欧美等国家都有系统的科技报告制度,把国家支持的科研活动产生的资料,包括研究目的、方法、过程、技术内容、中间数据以至经验教训,尽可能向公众开放共享。
201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2015年1月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中明确指出: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科技报告系统,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的信息公开和痕迹管理。除涉密项目外,所有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从2013年初开始,科技部率先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中开展科技报告试点工作。
2013年10月16日,万钢部长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视察时指出,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模式。要强化信息关联功能,将项目的科技报告与项目其他产出成果、项目任务目标与完成情况等管理信息相链接,实现与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为决策和创新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2013年11月1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征求意见版上线,并根据广大科技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结构优化和功能扩展,实现了科技报告与相关论文、专利等其他成果产出形式的知识关联。2014年3月1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正式开通运行,实现万份科技报告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公众可以通过该系统检索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报告,这标志着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到目前为止,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已经收录超过41000份科技报告,主要是依据“十一五”期间已验收的部分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验收报告加工而成。地方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上线的有6个省,分别是安徽、辽宁、浙江、四川、陕西和山东。
1.4 科技报告制度的作用
(1)科技报告制度成为科技计划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将纳入现有的科研管理过程。
(2)科技报告制度成为规范科研活动及其过程的有效措施,将成为项目结题验收的重要依据。
(3)科技报告制度成为科技知识资源积累的基本手段,成为政府科技投入产出的重要表现形式。
(4)科技报告制度成为科技资源公开共享的基本策略,科技报告是国家科技战略的基础资源和科技知识共享交流的重要载体。
1.5 科技报告的管理流程
(1)下达科技报告任务。计划管理部门下达任务合同书时应明确规定呈缴科技报告的类型、数量和时限等。
(2)撰写科技报告。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按照任务合同书的要求,按规定撰写科技报告,对技术秘密等信息进行标记,设定密级或受限范围。
(3)审核和提交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对科技报告进行格式审查、内容审查和保密审查,并按照计划管理渠道进行提交。
(4)验收和评审报告。计划管理部门在项目验收时,审核科技报告的完成情况。同时确保将报告移交到科技报告管理中心。
(5)科技报告交流利用。科技报告管理中心严格按照使用范围限制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