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doc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doc7

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

一、企业信用管理滞后

一是信用法律体系不完善。

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完整、系统的法律体系支持。我国目前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还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信用体系,缺乏有效约束信用缺失行为的完善的法律制度,使得信用缺失行为和投机行为有机可乘。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经贸委、人民银行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如《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的信用法制建设还很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套规范的、完整的企业信用建设的法律体系。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缺乏刚性约束,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且利润巨大,造成一些企业违约不讲信用的收益远比付出的代价大,导致守信的市场主体被迫退出市场或者主动放弃守信原则。

二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客观上要求政府适时转变职能。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主要在于制定规则,规范监管,推动信用经济不断发展。政府应积极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绝对主导。因此,要注意克服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无限政府”的倾向,防止出现政府垄断,背离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探索和建设宁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三是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完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支撑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缓慢,尽管部分地区相继建立了一批投资担保机构。就总体而言,这些机构大多隶属于政府部门,管理分散、规模过小、分

布不平衡,且缺乏科学的管理和风险补偿机制,因此作用十分有限。由企业和个人出资建立的商业型担保机构,在运营机制、业务操作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是企业融资的好帮手,可是这样的担保机构太少,且多数是区域性经营,甚至有的省份还没有这样的机构,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此外,担保机构在自负盈亏的情况下常常片面提高担保条件从而限制了企业资金的融通。

四是缺乏统一的征信机构。对企业信用的管理大多处于自发的各自为政状态。现有的信用评价分散,而且规范性差、随意性大,甚至有的只要缴费就发牌。企业信用信息不能共享,各政府部门基于安全和部门利益等方面的考虑,对自己所拥有的信用信息采取垄断式保护,使得信用信息公开无法实现,信用行业无法快速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因缺少必要的基础性条件而进展缓慢。

五是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机制欠缺。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不到位和相互间信用关系的混乱与失控,是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拖欠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它源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管理起决定性作用。我区许多企业缺乏信用意识,没有信用管理机构和相关管理制度,对自身信用状况缺乏评估和改善的机制,甚至自治区部分大型企业也存在严重的信用管理与风险控制缺陷,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近几年来,由于信用问题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大量呆坏帐;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财务状况失真、贪污挪用大量资金以及恶意逃避债务等行为,甚至出现了高官人员集体犯罪等严重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对宁夏的授信额度相应减少,对宁夏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二、企业信用环境欠佳

1.政府环境:政府信用尚未完全建立。政府诚信缺失,企业上行下效。尤其是在政府强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政府信用对企业的影响更大。

2.执法环境:执法队伍素质低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打击报复。权利寻租现象普遍,为了各自的利益来定义法律法规,甚至千方百计钻法律的空子。甚至是执法者和企业互相勾结,谋同私利。

3.社会环境:公众信用意识不强,维权能力欠缺。金钱至上、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规则意识被追逐经济利益的铁蹄践踏。

4.舆论环境: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形式主义新闻。新闻媒体也有自己的利益,甚至在利益驱动下逐渐丧失了监督的功能,至少丧失了公平监督的功能。

三、企业信用评价标准缺失

标准不一,鱼龙混杂的评价和证书。政府部门、金融部门、行业协会、甚至研究机构都在做企业信用方面的评价和发放证书和牌匾,各部门为一己私利,缺乏统一标准,大家都在发牌匾、做宣传,甚至有的企业只要没有大的问题暴露出来,交纳若干费用就可以被评为某种信用企业。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企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使消费者无所适从、眼花缭乱。

四、宁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信用问题被计划经济掩盖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往来频繁,商品流动性增大,这些情况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产生很多短期投机行为,使国家、企业和个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信息不真实:信息虚假问题。企业自己粉饰、广告策划商和媒体协助粉饰、政府有关部门鼓励粉饰甚至逼迫粉饰,重压之下企业信息失真。

2. 信息不准确:信息传播不专业、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部分新闻媒体说外行话、写外行文章,使得消费者和相关利益主体茫然失措。

3. 信息不全面:单一信息居多,综合信息匮乏;年度信息居多,历史信息匮乏;关联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明晰。

4. 信息不及时:过时信息不及时更新。因特网是目前最便捷的信息传播途径,但是许多政府部门、企业的网站内容数年如始,只是高科技陈设。这样的信息平台除了浪费资源,别无他用。

5. 信息不共享:如各大银行之间对某企业的信用等级及信用历史资料没有实现共享,客户信用资料、纳税信用资料、融资信用资料等不共享,各个主管部门之间了解到的信息不共享,协作沟通不畅,出现吃了上家吃下家的流动信用缺失想象。

6. 信息不公开: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不能得到企业全面系统真实的信用信息。

7. 信息不统一:评价标准不统一,发布方式不统一,发布时间不统一,发布范围不统一等等。

五、宁夏企业信用观念不强、信用能力较弱

1. 大量信用缺失企业的发迹,在负面推波助澜。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信用缺失的问题日益突出,不讲信用的行为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其根本原因是在体制转型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获得暴利,这种负面影响非常严重。部分企业和个人不是在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而是在分配社会财富的过程中成了一朝雀起。

2. 传统”无商不奸”思想余韵犹存。市场经济利益为先的思想潜移默化。市场经济对大众行为的根本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为的动机方面。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假设绝大多数人都会在社会给定的条件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人们长期受限制的求利心理渐渐被“正名”而得到认可,并被当作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一些人便堂而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