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农业中的自然资源与土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农业中的自然资源与土地

第一节 农业中的自然资源

一、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

资源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能够用来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产品和能够提供给人类舒适感的物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是:"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通俗地说,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已被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由于凝结了人类的劳动,称为社会经济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的,叫潜态自然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是自然资源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的或可能利用的自然条件。它是自然界存在的,可作为农业生产原材料的物质来源以及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必要的生活条件。它是提供人类所需农产品和良好环境的物质基础。

某些能影响农业生产,但不能被人类有目的地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条件不能叫做自然资源,如地震、海啸、飓风以及各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等。所以,自然资源是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它构成社会生产力的自然物质基础。农业自然资源从数量上、质量上、品种上影响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说,所有那些通过劳动只是同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东西,都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已经被以前的劳动可以说滤过的劳动对象,我们称为原料。可见,马克思在这里对作为自然资源而存在的劳动对象与作为原料而存在的劳动对象是有严格区别的。前者属于自然资源,后者属于社会经济资源。马克思还说,劳动过程的进行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都算做劳动过程的资料。它们不直接加入劳动过程,但是没有它们,劳动过程就不能进行,或者只能不完全地进行……。在农业生产中,自然资源多数都具有这一特征,无论是土地资源还是气候资源等,从表面上看它们并不参加劳动过程,实际上它们在劳动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它们,劳动过程将失去任何意义,将生产不出来任何产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并非任何自然因素或自然条件都可以叫做自然资源,只有那些可以作为人类物质生产的条件而存在的自然条件才可以看作是自然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种类和范围也在不断增多和扩大,越来越多的自然条件将会转变为自然资源。同时,自然资源本身也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支配其运动过程的是自然规律。所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还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对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资源利用所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

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类

农业自然资源通常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面、荒山和各种非农田地以及地下矿藏;二是气候资源,包括光能、热量、降水、空气等;三是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四是生物资源,包括人类栽培、饲养、培养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也包括野生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按生态学原理,上述四个组成部分可分为农业环境资源和农业生物资源。其中,土地、气候和水资源统称为农业环境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还可按其存在的数量和能否恢复更新及其再生产的程度来划分,共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限量资源,又称储存资源。它是指自然界中那些存在数量有限的资源,其数量随开发利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而且已经利用消耗了的,不能更新和再生产。如化石燃料、矿物资源等利用消耗后,无法补充,不能恢复。二类是长流资源,它是可永续利用或循环利用的资源。这类资源数量无限巨大,或经常流动。如太阳能、空气、雨水、风能、水能、潮汐能及岩石风化而形成的土壤肥力等。三类是生物资源,又称可更新、可再生资源。包括自然界生产的一切动植物,其中有森林,草

原、野生动植物、鱼类、土壤微生物等。这类资源,在环境适合、保护或管理得当的情况下,可以恢复、更新、再生产,在环境不宜或保护、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其更新、再生产就受阻,使其数量不断减少,以至灭绝。土地资源本身的面积是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不可更新的,但只要使用得当,其肥力可无限延续,生产能力可不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又是可更新的。

资源的有限与无限,可更新、再生与不能更新、再生,是相对而言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的发展,资源的供求矛盾将日益尖锐,资源的稀缺性会成为普遍性的大问题。人的干预是导致自然资源存在数量多少及其再生产可能性差异程度的主导因素,因此,按照自然规律干预自然资源至关重要。

三、农业自然资源的特征

1、整体性 自然资源是多因素、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自然综合体,是多元系统组合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各要素之间、各种资源与环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一种资源发生变化,都会导致某种资源组合的变化,如滥垦草原引起的严重沙化,使草原生态系统变成沙漠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又是多结构的有机整体,具有严密的等级和层次,可划分为系统、亚系统、部分、成分、因子等级别。它们构成的有机整体可行使一定的职能,达到一定的目标。

2、层次性 农业自然资源这个有机整体内部有着较严密的等级和层次。从生物圈的角度看,第一个层次是大气圈,第二个层次是水圈,第三个层次是土壤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群体。从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来看,第一个等级是绿色植物,第二个等级是草食动物,第三个等级是肉食动物。构成以上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第一层次,是草牧链;第二层次是腐生链,即微生物(包括某些蚁类和甲虫等)以动物排泄物和动植物残体为食物对象,并把它们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还原到无机环境,供绿色植物重新利用。

3、有序性 农业自然资源内部的各个成分的地位不是不分主次的,而是因其不同的功能和地位,遵循一定的规律,按顺序排列的。最明显的例证莫过于生物资源的有序排列,遵循的规律是食物链规律、按比例组合规律和能量流动的百分之十定律。后两条规律是由食物链规律派生出来的。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不管其结构成分如何复杂,生物种群多么繁多,生物量最多而又处在第一级上的生物总是绿色植物,其次是食草动物,再次是食肉动物,生物量最少的是最末端的食肉动物,如森林中的老虎等。在生态学上把这种营养关系叫做生态学"营养金字塔"。物质和能量的转移是按比例进行的,这个比例大体上是在4%~20%之间,平均按10%的比例传递给下一级,这一比例被称为百分之十定律。这个顺序和比例如果被打乱或被颠倒,农业自然资源体系即被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甚至瓦解。

4、地域性 由于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及其运动的特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关系,地质地貌的变化,海拔高度的不同,使得地球上各个区域的水、热条件不同,因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资源体系。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资源的性质、数量与质量以及组合特点都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宏观生态环境上,也表现在微观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上。水体深度不同、农田的不同地块之间,同一座山岗的阴阳面、不同的海拔高度等,其资源的分布数量、密度、质量和品种都有差异甚至完全不同。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这是一条重要原则。

5、数量的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 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土地面积,水资源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一定空间中的生物量等都有数量的局限性。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范围和种类也是有限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物质技术基础的增强,人类对资源利用的程度可以提高,利用范围可以扩大,利用方法可以增多,利用效率可以提高,从这些方面看农业自然资源的潜力是无限的。

6、不可逆性 自然资源是在不断运动中发展演变的,这种发展过程从时间序列上看是不可逆的。例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太阳能一旦被绿色植物转化为化学潜能后,便沿着食物链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