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中国书法

王贤春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艺术瑰宝,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书法与绘画、音乐、舞蹈等一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世界艺术史上具有独特魅力的抽象艺术。它不单以形体结构之美打动观众,更以它所独具的神韵、线条的曲直刚柔互变所产生的艺术情趣而经久不衰,在世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中国书法简称“书法”,它是指用毛笔书写汉语文字(即中文)的艺术。书法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既可以修身养性、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它又可以美化环境。在舒适的客厅、书房挂上一幅书法作品,会显得更加高雅;在门店镶上一幅书法作品,会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日用品配上书法作品会平添几分雅趣;在风景名胜点缀上书法作品,会增色生辉,让人驻足忘返。目前,书法作品在世界收藏界也被广泛关注,书法佳作价格斐然。

中国文字发展到今天,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它是从距今3700

多年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文字,也就是“甲骨文”开始的。

比甲骨文时间稍后的文字是铸在古代钟鼎等器皿上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钟鼎文”,通称大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与文化,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规定文字以“小篆”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字体。秦始皇统一字体,废除了大量区域

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项大功绩。”小篆线条粗细一致,笔画流畅纵向取势,布列匀称,从整体上看,端庄清秀,严谨舒展,带有特殊的精致之美,秩序之美。这从残存的“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中可以窥见一斑。无论就文字而言还是就书法而言,小篆均集远古以来长期发展之大成,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极致。

后人把甲骨文、金文和小篆通称为篆书。

在篆书盛行的同时,民间流行把篆书简化、规范,变圆为方、变曲为直,便捷的书写方法,表现出一种新的书体。当时的一些隶卒书写公文也喜欢用这种字体,因此被称为“隶书”。隶书是在中国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广泛使用并得到蓬勃发展的,所以又被称为“汉隶”。

与篆字相比,隶字形体上基本上去除了象形的痕迹而完全符号化了,每个字均简化为若干基本笔画的组合体,圆转改为方折,而且笔

画出现了粗细不同的差别和变化。《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等汉隶碑刻,浑厚舒展,颇为大气,堪称典范。

自汉隶起,汉字结构定型了,再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书法却因用笔的巨大潜力得以开掘,而演化出了草书、楷书、行书等新的书体,攀上了一座又一座艺术高峰。

草书本起于汉隶的快捷书写,时称“章草”,进而形成一气而成、连绵不断的今草。它在用笔上加重了钩连与圆转,使字书写起来流畅连绵。然而,草书比行书难于辨认和欣赏。

楷书是从隶书直接衍变而来的,形成后便占据了标准字体的地位。公元四世纪前后,钟繇是创立楷书的关键人物。王羲之、王献之则完善了楷书法式。之后南北朝张猛龙、爨宝子、爨龙颜等魏碑开一宗书风。

行书伴楷书而起,介乎草书与楷书之间,是隶书、楷书的流动

写法的一种字体。行书再快写,连笔多一些,点画线条更简捷也就成了草书。行书不像隶书、楷书那样规矩,同时又具有把隶书、楷书部分笔画接起来速写的好处,强调笔画牵丝联系,字形写法都有较多的变化。由于它易识而又简率流畅,便于应用,所以行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多,人们一边构思一边随手写出。因此,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名作,尤其是早期的行书佳品绝大多数是信札、文稿。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对行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所书《兰亭序》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一行书”。

公元五、六世纪,中国进入唐代盛世。中国碑刻遒劲沉稳,浑厚丰美,是楷书的重要珍品,个性鲜明的书法大家灿若群星。在唐代书法苑地中,楷书、草书、行书、隶书、篆书均有发展,然而成就最高者当推楷书和草书。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楷书大家,宗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风清秀俊逸,为楷书的登峰造极铺平了道路。盛唐与中唐之交的颜真卿,开一代新风,成为这一时期楷书的最杰出代表者。颜真卿的楷书堂正敦厚,饱满劲拔,将深沉浑厚的内涵纳入形式规范,自有一番万世师表的气

象。年代略晚的柳公权,上承颜真卿而求变,舍肥厚,主清峻,进一步完善了楷书的法则。唐代草书则有张旭和怀素为代表。张旭人称“草圣”,是狂草的奠基者。狂草乃草书最为放纵的形式,与正楷截然不同,纵情任性,纯以自然为法。自幼即入空门的怀素,发展了张旭草书狂放的一面。他的狂草轻捷矫健,具风驰电掣之势,与张旭齐名。

公元十至十四世纪中期,宋、元两代行书成为书坛的主流。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或指蔡京)四家皆能自出新意。尤其是苏轼和黄庭坚,将文人的“书卷气”带入书法,使书法更具文化底蕴。随后,还有著名的赵孟頫,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和行书为最美,结字精熟。后世称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的“赵”就是他。

中国明、清两代在书法上,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同时也有部分书法家刻意出新,展示了个性的魅力。到明中期,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吴门三家”的书法秀雅多姿,为明代书坛注入了活力。晚明董其昌书风清朗秀逸,成为清代前期书坛的楷模。清代最有代表性的郑燮,在行书上,把各具特色的

真、草、隶、篆自然地糅合在一幅作品之中,以求新变。其代表者还有邓石如、包世臣、康有为、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张裕钊、吴昌硕等。就各种书体而言,清代不仅楷书、行书、草书继续发展,篆书和隶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复兴。

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简述

王贤春

中国书法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每个朝代都有它的“书体”,表现那时代的生命情调与文化精神。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它具有形线之美,有情感与人格的表现。

在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受大的文化语境之影响,以陈独秀、鲁迅、于右任、沈尹默、毛泽东、朱光潜与宗白华等为代表的文化名家,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矛盾文化思维。透过其思维,可以看出该世纪中国书法与政治、实用、审美以及现代学术方法等因素之将实用书体审美化,使他在楷书特别是行书方面取得了超迈前贤的成就。

于右任的书法艺术最为人们激赏的是他的行书。飘逸神采,险绝气势,雄强魄力,让观者回味无穷。于右任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由他将实用书体审美化奠定的,但他将审美书体实用化,却又赢得了书法领域之外的社会影响,草书结体简约,将其规范化,做到“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形成“标准草书”加以推广。沈尹默身体力行地以二王为旨归,主张要学魏晋人书,想得其真正的法则,只能千方百计地向唐宋诸名家寻找通往的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书法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势头。毛泽东在书法方面展示的文化思维矛盾现象,与鲁迅很相像,他们都不希望大

家都来学书法,但自己偏偏又“热爱”书法。毛泽东从青年时期就写得一手工楷,后来兴趣转向草书,探索数十年而未间断,到20世纪60年代便达到堪与古人媲美的境界。书法的现代解说到该世纪

80年代以后,因书法美学崛起方才真正实现。书法艺术逐步趋于多元化、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