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以下是五年级上学期科学课中的一些实验题总汇,供参考使用。

实验一:测量水的密度材料:水、烧杯、天平、瓶子水、烧杯、天平、瓶子步骤:1. 用烧杯取一定量的水。

2. 将瓶子放在天平上,记录瓶子的质量,记作A。

3. 将瓶子装满水后再放在天平上,记录瓶子加水后的质量,记作B。

4. 计算出水的质量,即水的质量 = B - A。

5. 根据水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水的密度,即密度 = 水的质量/ 水的体积。

实验二:探究物体的浮力材料:水、玻璃杯、苹果、测量尺、天平水、玻璃杯、苹果、测量尺、天平步骤:1. 用测量尺量取苹果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2. 将玻璃杯装满水。

3. 将苹果放入玻璃杯中,记录玻璃杯的水位。

4. 用天平称量苹果的质量,记作A。

5. 用天平称量等量的水的质量,记作B。

6. 计算出苹果的体积,即苹果的体积 = 苹果的长度 ×苹果的宽度 ×苹果的高度。

7. 计算出苹果的密度,即密度 = A / 苹果的体积。

8. 计算出水的密度,即密度 = B / 苹果的体积。

9. 比较苹果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分析苹果在水中的浮力现象。

实验三: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材料:水、锅、火源水、锅、火源步骤:1.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锅中。

2. 将锅放在火源上,调节火力大小。

3. 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开始加热时,温度逐渐上升;当水温达到100°C时,水开始沸腾。

4.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水中会冒出气泡,并且产生蒸汽。

5. 记录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实验四: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材料:透明玻璃板、直尺、铅笔、白纸透明玻璃板、直尺、铅笔、白纸步骤:1. 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光线的传播路径。

2. 用铅笔在直尺两侧分别标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

3. 将透明玻璃板放在白纸上,使光线从玻璃板上通过。

4. 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并记录下来。

5. 移动玻璃板,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再次观察并记录下夹角的变化。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一、实验一:观察水的变化1. 实验目的: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2. 实验材料:水、烧杯、酒精灯、冷水。

3.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酒精灯点燃,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4)当水沸腾后,将烧杯从酒精灯上取下,迅速倒入冷水中。

(5)观察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4. 实验结果:水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变热,沸腾后迅速冷却,温度逐渐降低。

5. 实验结论:水的状态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二、实验二:研究金属的特性1. 实验目的:研究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 实验材料:金属导线、电源、灯泡、铁钉、铝条、铜片、热水壶。

3. 实验步骤:(1)将金属导线连接电源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放入热水壶中加热,观察它们的导热性。

(3)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用锤子敲打,观察它们的延展性。

4. 实验结果:金属导线可以使灯泡亮起,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铁钉和铝条在热水壶中加热后变得很热,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铜片在锤子敲打后没有变形,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5.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实验三:观察土壤中的生物1. 实验目的:观察土壤中的生物,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实验材料: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土壤样本。

3. 实验步骤:(1)用镊子取一小块土壤样本放在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3)用放大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土壤中的一些较大生物,如蚯蚓和蜈蚣等。

4. 实验结果:观察到土壤中存在着多种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线虫、蚯蚓和蜈蚣等。

这些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实验结论: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其中存在着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实验四: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1.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实验一:物体的重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重量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材料- 天平-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书本、水果等)实验步骤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台天平。

2.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重量的物体。

3. 学生将物体放在天平上,观察并记录物体的重量。

4. 小组成员交换物体,再次测量重量并记录。

5. 学生讨论并总结不同物体的重量差异。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重量,并能够使用天平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二:水的沸点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沸点,探究加热对水的影响。

实验材料- 烧杯- 温度计- 水实验步骤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只烧杯和一支温度计。

2.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3. 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室温下的水温并记录。

4. 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加热水。

5. 每隔一段时间,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6.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水的温度。

7. 关闭加热器,观察水的冷却过程,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并了解到加热能使水的温度升高,冷却能使水的温度降低。

实验三: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实验材料- 水培植物(如豆芽或小麦苗)- 透明塑料袋- 太阳光实验步骤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盆水培植物。

2. 将植物放在室外阳光充足的地方。

3. 使用透明塑料袋将植物完全包裹住,确保没有空气进入袋内。

4. 观察植物在袋内的变化并记录。

5. 每隔一段时间,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并且能够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四:磁力的作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磁力的作用和基本性质。

实验材料- 磁铁-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纸夹、塑料片等)实验步骤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只磁铁。

2024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详尽科学实验报告

2024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详尽科学实验报告

2024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详尽科学实验报告2024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研究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1. 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包括磁极、磁力线等。

2. 学会使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定位和指南。

实验材料1. 磁铁2. 铁钉3. 铁板4. 指南针实验步骤1. 将磁铁一端指向铁钉,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

2. 将磁铁在铁板上移动,观察磁力线的分布。

3. 使用指南针,观察磁铁对指南针的影响。

实验现象与分析1. 磁铁具有两个磁极,N极和S极。

2. 磁铁的磁力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

3. 磁铁可以影响指南针的指向,因为指南针的磁针受到磁铁的磁力作用。

实验二:探究浮力原理实验目的1. 理解浮力原理,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学会使用浮力计进行浮力测量。

实验材料1. 浮力计2. 不同体积和密度的物体(如石头、木块等)3. 容器(如水桶、水池等)实验步骤1. 将浮力计放入水中,记录初始读数。

2. 将不同体积和密度的物体放入浮力计中,记录浮力计的读数变化。

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的浮力。

实验现象与分析1. 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

2. 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 浮力计的读数变化可以反映物体的浮力大小。

实验三:研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1. 理解光的传播特性,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学会使用光具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实验材料1. 光具2. 光源(如激光笔、手电筒等)3. 平面镜、凸透镜等光学元件实验步骤1. 使用光源发出光线,观察光的直线传播。

2. 将平面镜放入光线路径中,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3. 将凸透镜放入光线路径中,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现象与分析1. 光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直线传播。

2. 光在遇到反射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与入射角有关。

以上是2024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详尽科学实验报告,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原理和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一、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结论:土豆泥相当于岩层,番茄酱相当于岩浆。

二、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竹筷实验过程: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麻木。

结果及解释:筷子相当于地壳的岩层;筷子用力弯曲相当于挤压产生褶皱;当筷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三、卵石的形成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四、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鼓碎纸屑实验步骤: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实验现象、结论:响度越大,纸屑跳动得越高。

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五、观星箱的制作步骤1.准备1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

2.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

3.在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在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

4.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在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六、木材特点的实验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池、导线水槽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准备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水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蚯蚓的选择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了解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实验(一)1. 实验目的。

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2.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塑料盒、纸巾、水、冰箱、常温环境(如室内桌面)3. 实验步骤。

- 在两个塑料盒内分别铺上相同层数的湿润纸巾。

- 在每个塑料盒内放入相同数量(例如10颗)的绿豆种子。

- 将其中一个塑料盒放在冰箱里(低温环境),另一个放在常温的室内桌面。

- 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盒子里种子的发芽情况,持续观察一周。

4. 实验记录。

观察日期冰箱内种子(低温)常温种子。

第1天无变化无变化。

第2天无变化部分种子开始膨胀。

第3天无变化更多种子膨胀,有个别露白。

第4天无变化大部分种子露白,少数开始发芽。

第5天无变化多数种子发芽,长出小根。

第6天无变化发芽种子继续生长,根变长,有子叶出现。

第7天无变化多数种子长出嫩叶。

5.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环境(如冰箱内的温度)不利于绿豆种子发芽。

二、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

1. 实验目的。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实验材料。

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硬纸板(孔在同一直线上)、蜡烛、弯曲的塑料吸管。

3. 实验步骤。

- 将三张带孔的硬纸板平行放置,孔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一端放置点燃的蜡烛。

- 用手电筒在另一端对着孔照射,观察光能否通过孔照亮蜡烛。

- 然后将中间的硬纸板稍微移动,使孔不再同一直线上,再次用手电筒照射,观察现象。

- 把弯曲的塑料吸管一端对准手电筒,从另一端观察光是否能通过吸管传播。

4.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三张硬纸板孔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照射光能够通过孔照亮蜡烛。

三张硬纸板孔不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照射光不能通过孔照亮蜡烛。

用弯曲吸管让手电筒光通过光不能通过弯曲的吸管传播。

5. 实验结论。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实验名称:土壤中有什么?1. 实验目的。

探究土壤的成分。

2. 实验材料。

土壤样本、放大镜、烧杯、水、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光实验一:红苹果实验.实验材料:红苹果、黑暗的房间等。

.实验要求:在桌子上放一个红苹果,把门、窗户都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掉,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够进入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的难点在于创造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没有光能够进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预测实验结果:预测1: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预测2: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见这个红苹果。

.预测3: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模糊的影子。

.实验现象: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凤尾夹等等。

实验方法: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一厘米。

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③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④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

.⑤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

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⑥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实验注意点:.4张卡纸直立在桌面上,卡纸之间的间隔都是15厘米,并且保持前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会更好。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了解温度的变化对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产生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冰块、盖子、热水、铁夹子。

三、实验步骤1.将烧杯放在桌面上,测量室温。

2.使用铁夹子将温度计固定在烧杯的上方,确保温度计的底端没有接触到烧杯。

3.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待冰块融化后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4.将盖子盖在烧杯上后,将热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5.将盖子取下,继续倒入热水至烧杯约80%的容量,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6.等待一段时间,再次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四、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约为20°C左右。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逐渐上升,达到0°C,然后稳定在0°C左右。

3.在盖子完全闭合的情况下,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显示的温度逐渐增加。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较之前慢,温度也没有之前那么高。

5.几分钟后,观察到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趋于稳定。

五、实验分析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较稳定,在20°C左右。

这个温度是人体感知最舒适的温度之一。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稳定在0°C左右。

这是水的冰点温度,表示水从固态到液态的状态变化。

3.在盖子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热水倒入烧杯,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

这说明固体的温度会被加热,分子运动加快。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

这是因为热量传导由于外界的温度较低而减慢。

5.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说明热量正在逐渐散失,物体的温度正在趋于稳定。

六、实验结论1.温度对物体状态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2.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比如温度的升高会使物质膨胀,温度的降低会使物质收缩。

3.在本实验中,室温下物体呈固态,冰块融化后物体呈液态,加热后物体呈气态。

(2024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手册

(2024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手册

(2024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手册实验一:探索物质的性质实验目的1. 认识不同物质的性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材料1. 各种固体物质(如木块、金属片、石头等)。

2. 各种液体物质(如水、盐水、酒精等)。

3. 各种气体物质(如空气、二氧化碳等)。

4. 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温度计、称等)。

实验步骤1. 观察各种固体物质的形状、硬度等性质,并进行记录。

2. 观察各种液体物质的透明度、颜色等性质,并进行记录。

3. 观察各种气体物质的状态、气味等性质,并进行记录。

4. 使用实验工具对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操作,如测量温度、称重等。

5.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物质的性质。

实验二:力的作用实验目的1. 认识力的作用,了解力的表现形式。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材料1.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球、木块等)。

2. 实验工具(如尺子、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1. 观察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进行记录。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进行记录。

3. 分析实验现象,了解力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实验三:光的传播与反射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材料1. 光源(如太阳光、手电筒等)。

2. 各种反射材料(如镜子、金属板等)。

3. 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测量尺等)。

实验步骤1. 观察光源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并进行记录。

2. 将反射材料放置在光源前,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并进行记录。

3. 使用放大镜观察反射光的细节,并进行记录。

4. 分析实验现象,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实验四: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方案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方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方案实验一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让不易观察到的光线变得直观;通过探究,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激光笔、手电筒、3张带孔的纸板、鱼尾夹、纸屏、直纸筒、弯曲的纸筒等。

实验设计:方案一:用激光笔照射桌面,并且让激光笔与桌面在一条直线上,观察现象。

方案二:借助直纸筒和弯纸筒分别来看教室里的白炽灯,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呢?方案三:把三张带孔的纸板用鱼尾夹固定好立在桌面上,使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用手电筒从一侧照射,观察在纸屏上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调整其中一个纸板的位置,纸屏上还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

实验现象:1.桌面上会发现一条红色的光束。

2.通过直纸筒能能看白炽灯的光,通过弯筒不能看到。

3.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实验名称: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让不易感觉到的光线变得直观,通过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总结,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

实验步骤:1.固定平面镜。

2.将激光笔射向平面镜观察实验现象。

3.让学生不断改变激光笔的角度,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1.光射向平面镜后,光线传播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2.当不断改变激光笔的角度,反射光线的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实验三实验名称:观察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现象实验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彩虹形成的原因,知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被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感知光的色散现象。

实验器材:三棱镜、水槽、平面镜、纸屏、手电筒。

实验设计:1.利用三棱镜,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在纸屏上,观察纸屏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2.把一面镜子斜放在水中,让镜子反射的光投射在纸屏上,仔细观察纸屏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目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目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目集实验题目1:发现浮力实验材料:- 一个透明的塑料杯- 水- 各种物体(纸张、钥匙、小石头等)实验步骤:1. 将塑料杯填满水。

2. 拿一个物体放入杯子中,观察它会不会沉下去。

3. 重复步骤2,将不同的物体放入杯子中。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体会不会浮在水中,以及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实验题目2:探究磁铁的吸引力实验材料:- 一个小型磁铁- 各种金属物体(纸夹、硬币、铁钉等)实验步骤:1. 拿一个金属物体靠近磁铁,观察它们之间是否有吸引力。

2. 尝试不同的金属物体,观察它们和磁铁之间的吸引力有何不同。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磁铁的吸引力对不同金属物体的表现是否一样。

实验题目3:观察水的蒸发实验材料:- 一个透明的玻璃杯- 水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装满水。

2. 标记水的初始水位。

3. 留意玻璃杯中的水会不会慢慢减少。

4. 观察一段时间后,检查水的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水的蒸发现象以及水的量是否会减少。

实验题目4:探究木块的浮沉实验材料:- 一个(盆子或大碗)- 水- 木块实验步骤:1. 将装满水。

2. 轻轻放入木块,观察它会不会浮起来。

3. 观察一段时间后,检查木块是否会浮上水面。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材料的木块是否会浮起来,并了解浮力的原理。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实验题目集。

希望这些实验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本册教材共5个单元,典型的实验操作有26个,这26个实验均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第2课火山)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第3课地震)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注意事项:使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第4课做一块卵石)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一、种子发芽实验1. 实验目的- 想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啥条件呗。

是只要有水就行,还是得有阳光、空气啥的呢?2.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这绿豆种子可便宜又好找,就像科学实验里的小明星)、透明塑料杯(方便观察种子的一举一动)、纸巾(给种子当小床)、水。

有的时候还会准备黑盒子(用来模拟没有阳光的环境)。

3. 实验步骤- 首先呢,在塑料杯里铺上纸巾,就像给种子铺好小褥子。

然后把绿豆种子放进去。

- 接着,分成不同的组。

一组是给充足的水,一组少给点水,还有一组不给水。

这就像给种子们不同的待遇,看它们谁能发芽。

- 如果要探究阳光的影响,就把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盒子里。

就像让种子们有的住“阳光房”,有的住“小黑屋”。

- 每天都去看看这些种子,就像去看望小宠物一样。

看看哪个杯子里的种子先发芽,哪个杯子里的种子一直没动静。

4. 实验结果- 结果发现啊,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水太多会把种子泡烂,水太少种子又干巴巴的发不了芽。

而且呢,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在黑暗里也能发芽,不过长了芽之后如果一直没阳光,豆芽就会长得又黄又弱,像病怏怏的小瘦子。

二、光的传播实验1. 实验目的- 想知道光到底是怎么走的呀,是直来直往,还是会拐弯呢?2. 实验材料- 手电筒(这就是我们的小光源,像个会发光的小魔法棒)、三张带孔的卡纸(孔要在一条直线上哦)、一块光屏(就像光的小舞台,用来接收光的)。

3. 实验步骤- 先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立起来,排成一条直线。

然后把手电筒打开,让光从第一张卡纸的孔射进去。

- 眼睛盯着光屏看,就像在等一个小惊喜。

如果孔在一条直线上,就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明亮的光斑。

- 然后呢,把中间那张卡纸稍微挪一挪,让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再看光屏,光斑就消失啦。

4. 实验结果-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就像火车在铁轨上跑,直直的,不会随便拐弯。

三、溶解实验1. 实验目的- 想知道哪些东西能在水里消失不见(溶解),哪些东西在水里还是原样(不溶解)。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日积月累(必背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日积月累(必背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日积月累(必背内容)一、实验部分1.1 物质的性质- 实验一:水的沸腾- 目的: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沸腾现象,理解沸腾的条件。

- 材料:烧杯、热水、温度计、计时器。

- 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3. 加热烧杯,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沸腾的时间。

- 注意事项:加热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 实验二:磁铁的性质- 目的: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探究磁铁的性质。

- 材料:磁铁、铁钉、铅笔、直尺。

- 步骤:1. 将磁铁的一端靠近铁钉,观察吸引现象。

2. 将磁铁的另一端靠近铁钉,观察排斥现象。

3. 用直尺测量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范围。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避免磁铁的磁性减弱或消失。

1.2 力的作用- 实验三:摩擦力的大小- 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压力之间的关系。

- 材料:木块、毛巾、斜面、弹簧测力计。

- 步骤:1. 将木块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推动木块所需的力。

2. 将木块放在毛巾上,重复上述实验。

3. 比较不同接触面积下摩擦力的大小。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保持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变。

- 实验四:重力的方向- 目的:验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材料:气球、绳子、铅笔。

- 步骤:1. 将气球吊在绳子上,观察气球的下垂方向。

2. 改变气球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3. 记录实验结果,验证重力的方向。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避免气球受到外力干扰。

1.3 生物的特征- 实验五:植物的蒸腾作用- 目的: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了解其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影响。

- 材料:植物、透明塑料袋、标记笔。

- 步骤:1. 将植物放入透明塑料袋,并在塑料袋上标记时间。

2. 观察一段时间内植物的蒸腾现象,并记录。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保持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宜。

二、知识点部分2.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溶解:溶解度、溶解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含答案)1. 实验一:水能输送物质实验目的探究水的运动对物质输送的影响。

实验材料- 透明的- 水- 不同颜色的小颗粒(如纸屑、砂粒等)实验步骤1. 将透明装满水。

2. 在水中加入一些不同颜色的小颗粒。

3. 观察小颗粒在水中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不同颜色的小颗粒会随着水的流动而移动,最终聚集在一起。

实验结论这说明水的运动可以带动物质的移动,使其聚集在一起。

2. 实验二: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材料- 热水- 冷水- 两个杯子- 两个温度计- 两块相同大小的冰块实验步骤1. 将热水倒入一个杯子,冷水倒入另一个杯子。

2. 在热水杯中放入一个温度计,在冷水杯中放入另一个温度计。

3. 将一个冰块放入热水杯,将另一个冰块放入冷水杯。

4. 同时观察两个温度计的指示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放在热水中的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升高,而放在冷水中的温度计指示的温度降低。

实验结论这说明温度对物体有影响,热水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而冷水可以使物体的温度降低。

3. 实验三:空气的压力实验目的探究空气的压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材料- 气球- 气泵实验步骤1. 将气泵连接到气球上。

2. 通过挤压气泵的方式向气球中注入空气。

3. 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随着气泵向气球中注入空气,气球会逐渐充气膨胀。

实验结论这说明空气的压力可以使物体膨胀。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及其答案。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实验一:力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3. 学会用实验仪器进行力的测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2. 通过数据分析,理解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放大镜,实验仪器,力的大小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力的大小。

4. 数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数据,总结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力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二:光的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光的概念,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2. 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 学会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2. 通过数据分析,理解光的传播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光的概念,光的传播路径,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速度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准备放大镜,实验仪器,光的速度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光的传播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概念和传播路径。

2. 讲解:讲解光的概念,光的传播路径,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进行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

4. 数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数据,理解光的传播速度。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光的概念和传播现象。

五年级上册实验

五年级上册实验

实验一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名称光的行进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器材手电筒、小孔板实验步骤1、将小孔板的孔排成一排,用手电筒对准小孔水平照射。

观察发生的现象从小孔对面可以看到手电筒射出来的光2、如果小孔没有排成一排,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发生的现象在对面就看不到手电筒射出来的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实验二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名称凸透镜的作用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器材凸透镜、白纸,书页、蜡烛、纸屏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透过凸透镜看书页上的字,观察发生的现象可以看到字变大了。

2、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纸的距离,使光斑最小、最亮。

过一会儿,纸就会被燃烧起来。

3、把凸透镜对着蜡烛,调节凸透镜与白纸的距离,可以看到在纸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倒像。

1、凸透镜离书页要近一点2、实验前将纸涂黑一块,光斑要落在涂黑部分3、凸透镜、纸屏、蜡烛要放在同一高度上实验结论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使物体成像的作用。

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实验三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名称七色光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器材涂有七种颜色的圆盘、长钉子、彩笔实验步骤在圆盘上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观察发生的现象发生的现象:可以看到圆盘呈一片灰白色实验结论白色的日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构成的。

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实验四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名称电磁铁的性质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器材大铁钉、电池、回形针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

2、接通电流后,用铁钉去接近回形针,回形针被吸了起来。

3、切断电流后,回形针又掉了下来。

1、导线必须按照同一个方向缠绕2、铁钉必须用火烧过消磁实验结论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塑料盒2个、标签2张、纸巾2块、绿豆种子6粒、滴管1支得不到水叫对照组;得到水的叫实验组。

两个小组同时进行1、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2、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3、这个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把发现记录下来。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吗?塑料盒2个、标签2张、纸巾2块、绿豆种子6粒、滴管1支、冰箱得到合适温度的叫试验组;得不到合适温度的叫对照组;两个小组同时进行1、把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得到合适的温度,叫实验组;2、把另一组种子放到冰箱里,得不到合适的温度,叫对照组。

3、这个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把发现记录下来。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吗?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密封好的塑料袋、两用气筒。

把一个种植盒放在常温下,另一个装进塑料袋并用两用气筒抽出里面的空气。

1、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颗绿豆种子,并给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

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

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常温下,另一个装进塑料袋并用两用气筒抽出里面的空气。

2、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

1、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两粒绿豆种子,并把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

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

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

2、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绿豆种子发芽不需光。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把发芽的绿豆种子种在两个花盆中,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是否很大?塑料盒1个、纸巾2块、刚长出根的绿豆种子5粒、滴管1支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提起一层吸水纸,仔细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环境?长方形盒子1个、蚯蚓5条、几块吸水纸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实验要反复做几次。

1、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2、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3、实验要反复做几次。

蚯蚓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长方形盒子1个、蚯蚓10条、干土、湿土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1、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2、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3、实验要反复做几次。

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设计生态瓶透明的大塑料瓶1个、一些洗干净了的沙子和小石子、自然水域中的水、水草、浮萍等小植物、小鱼、小虾等小动物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或小虾等小动物1、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2、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

3、在桶里种上几颗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等小植物。

4、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或小虾等小动物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动物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两个差不多的生态瓶一个生态瓶里的水和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叫做实验组另一个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不变,叫做对照组。

1、将一个生态瓶里的水和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叫做实验组2、将另一个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不变,叫做对照组。

3、记录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水多时和水少时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生态瓶中的动植物将因此无法正常生活。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增加生态瓶里的小鱼(改变生物环境)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小鱼若干、漏网。

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在其中一个生态瓶里增加一倍小鱼,仔细观察,记录下生态瓶里的小鱼在动物多时和动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

小鱼数量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增加生态瓶里的水草(改变生物环境)两个相同的生态瓶、水草若干。

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在其中一个生态瓶里增加一倍水草,仔细观察,记录下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植物多时和植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

由于水草增多,产生的氧气量增多,所以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减少。

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

手电筒、4开的白纸卡(屏)、3块长方形小木块改变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不改变远近1、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不同的位置照射(改变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不改变远近)。

在桌面上的白纸上画下实际的影子。

2、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的三个木块。

在墙面上的白纸上分别画出它们的影子。

3、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个长方体,分别在墙上的白纸和桌面上的白纸上画出它们的影子。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铅笔1支、橡皮泥1块、白纸1张、尺子1把、平滑的木板1块放在能照到阳光的地方,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1、把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把它放在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3、先看看太阳在什么方向,量量铅笔影子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在白纸上用笔描下铅笔的影子。

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把太阳的位置和方向,铅笔影子的长度都记录下来。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位置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手电筒1个、同一个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1、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枚硬币。

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

观察最后一张纸屏,在记录纸上画出光前进的路线。

2、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

观察最后一张纸屏,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

3、比较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空心弯管和直管、手电筒用手电筒从直管,弯管照射,观察管的另一端是否有光射过来。

1、用手电筒从直管的一端向里照射,观察管的另一端是否有光射过来。

2、用手电筒从弯管的一端向里照射,观察管的另一端是否有光射过来。

3、比较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吗?手电筒、书、小镜子、玩具让手电筒的光斜射桌子1、让手电筒的光斜射桌子上的书,书被照亮,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2、让手电筒的光斜射桌子,书对着手电筒立起来,不能被光射到,用一面小镜子,把手电筒的光反射到书上,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3、让手电筒的光斜射桌子,书对着手电筒立起来,不能被光射到,书的阴影里有一个玩具,用一面小镜子,把手电筒的光反射到玩具上,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小镜子数面、温度计数个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1、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光的强弱有什么不同。

2、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3、比较两次的实验数据。

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白色纸、粉色纸、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温度计、记录表这5个纸袋同时放到同一地方受阳光照射将白色纸、粉色纸、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成纸袋,再将5支温度计分别插入5个不同颜色的纸袋中,并将这5个纸袋同时放到同一地方受阳光照射,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显示,每2分钟记录一次。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本领有关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温度计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看看那个升温快。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