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说教材: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一块重要基石,它在整个计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教材将用乘法的口诀求商分为两段学习。在第一阶段,即在本册的第三单元,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阶段即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学习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微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3、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①知识与能力:

a)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

的一般方法。

b)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从而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c)巧设练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③情感与态度:

a)用丰富、生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b)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教学,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的难点是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除法。

这样设计的考虑是: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乘法口诀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本节课以情景教学为主,引出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因为要解决问题才用到计算,计算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新课部分我利用书中的主题图,让学生找出书中的数学资源,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是本课的难点,所以我采取观察主题图后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任意选其中俩个信息提一个问题,这样的学习方法,化解难点,让小组内的好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解决第一题采取教师引导的方法学习,其它两题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把学习时间充分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几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本年级制定的小课题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学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练习铺垫。

①背诵7、8、9的乘法口诀。

②出示乘法卡片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观察图,并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小组交流图中给出的信息。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

师有选择地板书一些问题。

A、平均每行挂了几面?

B、每小组分几颗星?

C、摆了几行彩球?

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学生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口头列算式56÷8,口算,并说一说求商的方法。

师板书口诀()八五十六

师:如果挂成7行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列算式计算。56÷7并说说求商的方法。

学生结合第一题的解决方法,独立尝试解决第2、3题。

设计理念:本环节采用“放“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组织讨论,突出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师引导学生总结求商的方法,同时课件出示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设计理念:在学习新课内容时,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经过数学知识的发现、提出、形成的过程,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

3、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组习题:课件出示:

①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②小猴子爬树摘桃。(开火车)

③小兔过河采蘑菇。(找得数)

④小猪吹泡泡。(口算)

⑤练习十一第7题。

4、全课总结,交流评价。

学生独立学习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掌握了求商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总结学习后的收获、感想,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