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合集下载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管理制度1 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 229)制定本制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包括:生产性粉尘;化学物;高温;噪声,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Z/T229.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4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产性粉尘 industrial dust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

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inorganic dust.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organic dust,含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mixed dust,混合存在的各类粉尘)。

3.2有毒作业 exposure to industrial toxicant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种化学性有害因素的作业。

3.3热应激反应heat strain由热应激引起的全身性生理反应。

3.4生产性噪声 industrial noise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3.5职业接触比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ratio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

4 分级4.1生产性粉尘分级原则其中: 式中:B ——超标倍数C TWA ——8h 工作日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单位为毫克煤立方米(mg/m 3)C PC-TWA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3) 4.24.2.1注:)。

4.2.24.2.3B=B= Mi/ Ms式中:Mi ——测定的毒物浓度均值,mg/m3;Ms——国家规定的该种毒物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噪声作业分级

噪声作业分级

噪声作业分级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Classification of work exposed to noise自 1996-6-1 起执行--------------------------------------------------------------------------------前言为了控制噪声危害,加强噪声作业劳动条件的科学管理,保障接触噪声作业的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声学委员会(ISOTC43)提出的(ISOR1999)听力保护标准。

本标准是劳动保障科学管理实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和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方法标准:——保持了噪声剂量与效应的定量关系——规定了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定了噪声作业分级的危害等级标准;——限定了理想劳动条件和最低劳动条件的控制管理水平;——突出了噪声作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噪声作业分级管理与卫生标准的目的完全一致。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防尘防毒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白银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希智、王文奇、王淑言、张学、王凤江、任建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噪声作业分级的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作业分级:不适用于脉冲噪声作业。

2 引用标准GBJ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122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范围79卫生工字第1261号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79号总护字第 51 号ISOR1999 听力保护标准3 术语噪声 noise人们不需要的,不愿意听到的声音。

工业噪声 industrial noise在作业环境中,由于劳动和生产性因素产生的噪声。

噪声作业 working of moise exposure职工在产生工业噪声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噪声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噪声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和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企业改善工作环 境,保障劳动者健康 权益。
02 噪声职业危害概述
噪声的定义和来源
定义
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 、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 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产生 干扰的声音。
来源
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噪声 和社会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来源。
噪声的危害和影响
分级标准
01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职业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严
重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
分级依据
02
分级依据主要包括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接触时间和噪声的频
率与波形等。
分级管理
03
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噪声职业危害的分级管理,采取
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03 噪声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加强执法和监督
相关部门应加强执法和监督,对企业 开展噪声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情况 进行检查和评估。
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开展 噪声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如 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05 结论
研究成果和结论
噪声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 不同的噪声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将职业危害程度分为轻 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等级。
噪声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目录
• 引言 • 噪声职业危害概述 • 噪声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 噪声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噪声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是评估工作场 所噪声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重要手段 。
分级标准主要依据噪声的强度、频率 和持续时间危害,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 声对劳动者的伤害。

GBZ229.4 分级 第四部分:噪声

GBZ229.4 分级 第四部分:噪声

拼音GBZ/T 229.4-2012 gōng zuò chǎng suǒ zhí yè bìng wēi hài zuò yè fēn jí dì 4bù fēn :zào shēng英文参考GBZ/T 229.4-2012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t workplaces Part 4: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noiseICS 13.100C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t workplaces Part 4: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nois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6月5日发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

GBZ/T 229.4-201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发布四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的第4部分。

本部分是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噪声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河南省新乡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生、李涛、孙伟、何丽华、张敏、周世义、杜燮祎。

1 范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作业的分级原则、分级方法。

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Classification of work exposed to noise前言为了控制噪声危害,加强噪声作业劳动条件的科学管理,保障接触噪声作业的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声学委员会(ISOTC43)提出的(ISOR1999)听力保护标准。

本标准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实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和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方法标准:——保持了噪声剂量与效应的定量关系——规定了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定了噪声作业分级的危害等级标准;——限定了理想劳动条件和最低劳动条件的控制管理水平;——突出了噪声作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噪声作业分级管理与卫生标准的目的完全一致。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防尘防毒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白银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希智、王文奇、王淑言、张学、王凤江、任建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噪声作业分级的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作业分级;不适用于脉冲噪声作业。

2 引用标准GBJ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122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79卫工字第1261号79劳总护字第51号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ISOR1999 听力保护标准3 术语3.1 噪声noise人们不需要的,不愿意听到的声音。

3.2工业噪声 industrial noise在作业环境中,由于劳动和生产性因素产生的噪声。

3.3噪声作业 working of noise exposure职工在产生工业噪声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3.4接噪时间 time of noise exposure在一个工作日内(8h),职工在工作地点实际接触工业噪声的作业时间。

3.5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in a work shift)在声场中一定点位置(工种或岗位)上,按一个工作日(8h)内能量平均的方法,将连续或间歇接噪的几个不同的A声级,折合成一个A声级表示这段时间内噪声大小。

职业噪声聋鉴定

职业噪声聋鉴定

职业噪声聋鉴定
职业噪声聋鉴定是根据劳动者接触噪声的职业史、连续3年以上职业性噪声作业史、出现渐行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以及纯音测听为感音性神经性聋等综合考虑的。

此外,还需要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对于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分级,主要有以下标准:
1.轻度噪声聋:26dB~40dB HL;
2.中度噪声聋:41dB~55dB HL;
3.重度噪声聋:≥56dB HL。

听力保护计划是预防噪声聋的重要措施,当劳动者职业暴露的噪声强度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dB(A)时,用人单位应建立有效的听力保护计划。

这包括工程控制、组织管理、听力保护培训、职业健康监护、噪声监测、护听器、对噪声危害持续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记录保存、计划评价等方面。

如果劳动者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需要在诊断机构进行耳科常规检查、至少3次纯音测听(两次检查间隔至少3天)以及相关的听力客观检查以鉴别诊断。

同时,需要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接触噪声的职业史证明。

上述材料提交后,诊断机构完成职业病诊断,出具诊断证明书。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 则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昼间50dB、夜 间40dB;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dB 、夜间45dB;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昼间 60dB、夜间50dB;工业区,昼间65dB、夜间55dB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 、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dB、夜间 55dB,(夜 间指22点到次日晨6点)。
三、噪声的控制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 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你还能列举一些事例吗?
声源的振动产 生声音
空气等介质的 传播
引起鼓膜 的振动
声音发 生处
声音的传 播过程
人耳
双层隔音窗
隔音耳罩
小结
尝试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1.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2.噪声危害有哪些? 3.怎样控制噪声?
一、噪声
1.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 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 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二、噪声的等来自和危害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 等级。
2.噪声强弱的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危害程度分级是将职工承受的职业危害的轻重程度,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排队分类。

所谓危害即是指化学因素(尘、毒等)物理因素(噪声、振动、温度、电磁和射线等)和生物因素(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其存在可能引起职业病,进行职业危害程度分析的目的在于:①便于衡量职工承受职业危害的变动情况,以利于宏观决策;②可以明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和治理的重点,指导人们采取有效措施;③对于不同技术装备的大、中、小企业,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不同的要求,便于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避免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中国自1983年以来,先后颁布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高温作业分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和《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等四项国家标准,这些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应该指出,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同卫生标准是有区别的。

分级标准是一种管理标准,是为促进企业劳动条件逐步达到卫生标准而制定的。

而卫生标准是指所处的劳动环境或劳动条件一般不致造成职业病的标准,也可以说是一种理想劳动条件标准。

这两种标准互相联系,但各有各的用途,不应混淆使用。

1.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

(1)高温作业的主要工种如下。

①冶金工业:炼铁、炼钢、扎钢、炼焦、有色金属冶炼等;②机械工业:铸造、锻造、热处理等;③化学工业:氧化、合成、加热、化学反应等;④玻璃、搪瓷、陶瓷工业:炉膛、炉台、焙烧、烘房、窖炉等;⑤轻工业:造纸蒸球、糖果食品焙炉、橡胶硫化、塑料热压等;⑥纺织工业:印染、缫丝的热或蒸煮等;⑦建筑材料工业:耐火材料的窑炉、砖瓦窖炉、水泥烧结等;⑧各种工业的加热炉、锅炉等;⑨夏季露天作业:建筑、搬运、船坞、筑路和露天采矿等。

高温作业环境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一种是对流热,来自被加热的空气;一种是辐射热,来自生产设备的热源及周围物体表面的二次热辐射。

GBZT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

GBZT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

GBZ/T 229.4-201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4 部分:噪声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发布四个部分:——第 1 部分:生产性粉尘; ——第 2 部分:化学物;——第 3 部分:高温;——第 4 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 的第 4 部分。

本部分是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中噪声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河南省新乡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生、李涛、孙伟、何丽华、张敏、周世义、杜燮祎。

1 范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 部分:噪声GBZ/T 229 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作业的分级原则、分级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噪声作业的分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GBZ/T 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 部分:噪声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产性噪声industrial noise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3.2 稳态噪声steady noiseA 计权声级波动<3dB 的噪声。

3.3 非稳态噪声non-steady noiseA 计权声级波动≥3dB 的噪声。

3.4 脉冲噪声impulsive noise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问>1s,A 声级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 的噪声。

3.5 噪声作业work(job)exposed to noise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 或40h/周噪声暴露 A 等效声级≥80dB 的作业。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

行业资料:________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11 页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即是将生产中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和承受职业危害程度,分等划级,以便明确重点,从而分清轻重缓急。

它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国外称之为A、B、C法按其性质与内容,可分为危险程度分级和危害程度分级两大类别。

本条目重点谈危险程度分级。

危险程度分级按危险的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把危险分等划级,叫做危险分级。

所谓危险,是一种现存的或潜在的状态,出现时能引起事故或不幸。

危险是安全的对立面。

危险等级划分是安全评价的一个基本内容,国内外就此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危险分级方法。

1.国外的危险分级方法国外在危险分级的划分方法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①根据同系统或类似系统的以往事故经验教训,指定分类等级;②利用安全系数或安全阀值来评价危险性;③评价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按自己的见解,指定一系列数值尺度评价危险性。

以下具体介绍国外几种危险分级方法:(1)美国MIL-STD-882B标准。

1963年美国空军制定了MIL-S-38310标准。

后来,此标准被美国国防部采用,作为正式的军用安全标准,并经多次修改,于xx年3月,最后修改成MIL-STD-882B系统安全程序要求该标准把危险性按危险严重程度划分为4个级别,又根据危险发生的概率把危险分为6个等级,如表1和表2所示。

第 2 页共 11 页表1危险严重程度分级经常容易偶然很少不易不可能事故几乎经常出现在一个月中多次出现在一个月中有时出现可假定不会发生出现的概率接近零不可能出现连续发生经常发生有时发生可能发生不易发生不可能发生表归纳了4种危险类别,表中区分了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含环境危害),但只要根据人员伤亡或者设备损坏中任何一项就可以确定危险级别。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管理制度1 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 229制定本制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包括:生产性粉尘;化学物;高温;噪声,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Z/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生产性粉尘 industrial dust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inorganic dust.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organic dust,含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mixed dust,混合存在的各类粉尘;有毒作业 exposure to industrial toxicant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种化学性有害因素的作业;热应激反应heat strain由热应激引起的全身性生理反应;生产性噪声 industrial noise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职业接触比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ratio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4 分级生产性粉尘分级原则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表其中:式中:B ——超标倍数C TWA ——8h 工作日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单位为毫克煤立方米mg/m 3C PC-TWA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3化学物分级原则B=4.2.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见下表;注: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查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4.2.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见下表;4.2.3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B= Mi/ Ms式中:Mi ——测定的毒物浓度均值,mg/m3;Ms——国家规定的该种毒物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高温4.3.1按照工作地点WBGT指数和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四级,级别越高表示热强度越大,见下表;4.3.2在不同工作地点温度、不同劳动强度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不宜超过下表1所列数值;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单位为分钟噪声4.4.1为了便于实际操作,简化了噪声危害指数的计算过程,制定了噪声作业分级级别表,按下表进行分级4.4.2 按触噪声超过115dB的作业,无论时间长短,均为Ⅳ级;5 职业危害因素分级管理明细。

职业卫生评价

职业卫生评价

职业卫生评价职业卫生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标准、规范,对建设项目潜在的健康危害进行分析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防范措施,目的是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的健康危害性,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及皮炎。

此外,由于使用机泵设备,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因使用了粉碎机、扒料机,会产生一定的粉尘危害。

因此,本评价项目中潜在的健康危害主要是毒物危害和噪声危害及粉尘危害,分别评价如下:7.1 有毒作业评价有毒作业评价是根据国家《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1990的标准要求和工作场所职工所接触毒物的危害程度、浓度、时间,计算有毒作业分级指数,确定劳动者有毒作业等级的过程。

根据《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1990所要求的分级原则,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是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

既降低有毒作业级别,减轻或消除有毒作业危害的途径是:a.降低毒物危害程度级别;b.缩短有毒作业时间;c.降低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对于本评价项目,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所接触的有毒物质是确定的,工作时间也是确定的,既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和有毒作业时间是确定的。

为降低有毒作业级别,只有尽量降低毒物浓度,减小超标倍数。

下面就不同的有毒作业级别所对应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进行计算,目的是让有关人员了解有毒作业的影响因素,以便在今后的设计、施工、管理和操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有毒作业危害。

1)确定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为了解本项目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危害程度,参见表7-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表7-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表7-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非致癌的无机砷化合物除外。

噪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噪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4.3.2脉冲噪声 按照GBZ/T 189.8-2007的要求测量脉冲噪声声压级峰值(dB) 和工作日内脉冲次数n,根据表2确定脉冲噪声作业级别,共 分四级。

5.1 对于8h/d或40h/周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0dB但<85dB 的作业人员,在目前的作业方式和防护措施不变的情况下, 应进行健康监护,一旦作业方式或控制效果发生变化,应 重新分级。 5.2轻度危害(Ⅰ级):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可能对劳动者 的听力产生不良影响。应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者实际 接触水平,设置噪声危害及防护标识,佩戴噪声防护用品,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采取职业健康监护、定期作 业场所监测等措施。 5.3 中度危害(Ⅱ级):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很可能对劳 动者的听力产生不良影响。针对企业特点,在采取上述措 施的同时,采取纠正和管理行动,降低劳动者实际接触水 平。
附录A(规范性附录)正确使用说明

A.1 噪声作业分级是对噪声暴露危害程度的评价,也是为控 制噪声危害及进行量化管理、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在进 行噪声作业分级时,应正确使用与本部分相关的国家职业卫 生接触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 A.2 当生产工艺、劳动过程及噪声控制措施发生改变时,应 重新进行分级。

术语与定义

3.9 按额定周工作40h规格化的等效连续A声级 40h等效声级:非每周5d工作制的特殊工作所接触的噪声 声级等效为每周工作40h的等效声级。
4 分级----4.1 分级原则与基本要求


4.1.1 分级基础 以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限值及测量方法为基础进行分级。 4.1.2分级前的准备 应通过现场巡查,识别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分布范 围、工人接触噪声情况及采取的控制措施,收集既往的听力 损伤资料,确定需要进行分级的作业。 4.1.3分级控制效果评估 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监测的要求对工作场所噪声定期监 测,监测接触噪声强度有变化,提示可能与原分级结果不一 致的,或因生产工艺、原材料、设备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 进行分级,并提出新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建议。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危害因素也可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

生产性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主要为:有害因素的强度(剂量),人体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几种有害因素的相互作用等。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由原劳动部和相关科研所陆续制定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等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这些标准是总结了建国以来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经验,经过科研人员进行大量的现场检测、毒理实验样本分析研究而制定的,是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非常适用的科学方法。

目前,在开展安全评价、OHSMS、职业安全卫生现状管理工作中,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有一些单位使用危险因素评价方法,如《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LEC法)是不适合的。

职业危害因素与危险因素在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形式、危险劳动者健康的表现方式,产生的风险都不一样,因此,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使用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

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应用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一种定性定量的管理评价方法,目前我国已颁分职业危害分级标准8项,其中部颁标准1项。

分级标准将职业危害分为5个等级,即:0级危害(安全作业,可容许的风险)、Ⅰ级危害(轻度危害作业,可承受的风险:在加强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定期监测)、Ⅱ级危害(中度危害作业,中度风险)、Ⅲ级危害(高度危害作业,重大风险)、Ⅳ级危害(极度危害作业,不可承受风险)。

针对不同的危害级别实行不同的监察管理办法.二、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与卫生标准的区别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为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工作,提供对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价的一种宏观的管理标准,是职业安全工作深化改革的需要,为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工资制定政策提供科学数据。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1. “安全”就是所存在的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是可以接受的;2.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3. “事故隐患”泛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4. “危险性”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的二元函数;5.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工伤事故分为20类;6. “预防为主”:事先控制不可接受的危险,控制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7. 管理系统“六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8. 运用系统的原则:动态相关性、整分合、反馈、封闭;9.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动力、能级、激励;10.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然损失、因果关系、3E(技术、教育、法制)、本质安全化;11. 按安全生产绩效予以考核是对人本原理的动力原则和激励原则的应用;12. 利用能级原则,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13. “连锁”装置是对预防原理的本质安全化原则的应用;14. 预防原理:预防为主,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5. 预防原理的“偶然损失”原则: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16. 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17.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5因素”: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18. 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是一种主观判断,这一观点是包括在系统安全理论中;19. 事故致因理论中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能量或有毒物质转移而防止事故的发生;20. 事故致因理论中的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事故的发生;21. 事故预防: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的后果;22. 安全生产“五要素”:文化、法制、责任、科技、投入;23. 企业是安全投入的主体;24.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所涉及人员: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职能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班组长、岗位工人;25. 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投入、督促检查、消除隐患、应急预案、报告事故;26.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职业危害噪声标准

职业危害噪声标准

职业危害噪声标准职业危害噪声标准是针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噪声危害所制定的一种管理措施。

在现代工业化的生产过程中,很多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都会受到噪声污染的影响。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工人耳聋和其他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为了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制定职业危害噪声标准十分必要。

职业危害噪声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对工作场所内噪声的测量、评价和控制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方法。

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工作场所中的噪声等级,以及适用于该等级的各种管理措施和工艺技术。

标准将噪声等级分为85dB以下、85dB~90dB以及90dB以上三个等级。

同时,还规定了各个等级员工在工作中的暴露限值和工作场所噪声控制的要求。

职业危害噪声标准的实施,需要店家噪声监测仪器和专业人员进行噪声测量。

噪声测量结果将被用于评估员工在工作中的噪声暴露值和工作场所的噪声控制情况。

如果员工的噪声暴露值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制,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噪声危害,例如减轻噪声源的声音、改变工作方式等。

对于致盲型噪声,标准将采取严厉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穿戴防护装备,例如耳塞和耳罩,以减少噪声危害。

此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控制措施,如隔离噪声源、调整工艺和设备等。

职业危害噪声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十分重要。

但是,落实标准需要多方面的参与,除了企业和雇主之外,政府也有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对不遵守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

此外,政府还应增加对噪声控制技术的投入,推广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新技术,提高工作场所的噪声控制水平。

总之,职业危害噪声标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场所健康与安全管理措施,实施标准可以有效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标准的实施需要落实到位,并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4部分:噪声GBZ229[1].4-201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4部分:噪声GBZ229[1].4-2012

拼音GBZ/T229.4-2012gōngzuòchǎngsuǒzhíyèbìngwēihàizuòyèfēnjídì4bùfēn:zàoshēng英文参考GBZ/T229.4-2012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atworkplacesP art4:Occupationalexposuretonoise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atworkplacesPart4:Occupationalex posuretonois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6月5日发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

GBZ/T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发布四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229的第4部分。

本部分是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噪声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河南省新乡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生、李涛、孙伟、何丽华、张敏、周世义、杜燮祎。

1范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229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作业的分级原则、分级方法。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管理制度1范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 BZ/T 229)拟订本制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包含:生产性粉尘;化学物;高温;噪声,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Z/T229.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1部分 : 生产性粉尘GBZ/T229.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2部分 : 化学物GBZ/T229.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3部分: 高温GBZ/T229.4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4部分: 噪声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文件。

3.1 生产性粉尘industrial dust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

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 inorganicdust .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o rganic dust ,含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粉尘);混淆性粉尘( mixed dust ,混淆存在的各种粉尘)。

3.2 有毒作业 exposure to industrial toxicant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样化学性有害要素的作业。

3.3 热应激反响 heat strain由热应激惹起的浑身性生理反响。

3.4 生产性噪声 industrial noise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3.5 职业接触比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ratio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要素的实质丈量值与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

4分级4.1 生产性粉尘分级原则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表超标倍数危害程度等级备注(B)B≤0 0<B≤3 B>30ⅠⅡ达标超标严重超标B=C TWA-1此中:C PC-TWA式中: B——超标倍数C TWA—— 8h 工作日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均匀浓度,单位为毫克煤立方米3(mg/m)3 C PC-TWA——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允许浓度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4.2 化学物分级原则分级指数范围级别C≤O O级(安全作业)O<C≤6 6<C≤24 24<C≤96 C>96一级(轻度危害作业)二级(中度危害作业)三级(高度危害作业)四级(极度危害作业)此中: C=D×L×B4.2.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见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分级----4.1 分级原则与基本要求

4.1.4分级资料管理 4.1.4.1 分级完成后应编制工作场所噪声分级报告书,报告 书的内容应包括分级依据、方法、结果以及分级管理建议和 应告知的对象。 4.1.4.2分级结果应告知用人单位相关管理者、劳动者和政府 相关部门。 4.1.4.3分级过程的全部资料应归档保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正确使用说明

A.1 噪声作业分级是对噪声暴露危害程度的评价,也是为控 制噪声危害及进行量化管理、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在进 行噪声作业分级时,应正确使用与本部分相关的国家职业卫 生接触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 A.2 当生产工艺、劳动过程及噪声控制措施发生改变时,应 重新进行分级。
工作场所职业病 危害作业分级第4 部分:噪声
GBZ/T 229.4-2012
术语与定义

3.1 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3.2 稳态噪声 ----A计权声级波动<3dB的噪声。 3.3 非稳态噪声-----A计权声级波动≥3dB的噪声。 3.4 脉冲噪声-----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问>1s,A声级声压 有效值变化≥40dB的噪声。

术语与定义

3.9 按额定周工作40h规格化的等效连续A声级 40h等效声级:非每周5d工作制的特殊工作所接触的噪声 声级等效为每周工作40h的等效声级。
4 分级----4.1 分级原则与基本要求


4.1.1 分级基础 以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限值及测量方法为基础进行分级。 4.1.2分级前的准备 应通过现场巡查,识别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分布范 围、工人接触噪声情况及采取的控制措施,收集既往的听力 损伤资料,确定需要进行分级的作业。 4.1.3分级控制效果评估 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监测的要求对工作场所噪声定期监 测,监测接触噪声强度有变化,提示可能与原分级结果不一 致的,或因生产工艺、原材料、设备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 进行分级,并提出新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建议。

5 分级管理原则


5 分级管理原则

5.4 重度危害(Ⅲ级):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会对劳动者的 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除了上述措施外,应尽可能采取工程技 术措施,进行相应的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对作业场所进 行职业卫生评价及噪声分级。

5.5 极重危害(Ⅳ级):目前作业条件下,会对劳动者的健康 产生不良影响,除了上述措施外,及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 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对控制及防护效果进行卫生评 价及噪声分级。

4 分级---- 4.2分级依据

4.2分级依据 根据劳动者接触噪声水平和接触时间对噪声作业进行分级。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参见附录A。
4 分级----4.3分级方法

4.3.1 稳态和非稳态连续噪声 按照GBZ/T 189.8-2007的要求进行噪声作业测量,依据噪声暴露情况计 算LEX,8h或LEX,w后, 确定噪声作业级别,共分四级,分级示例见附录 B。 噪声作业分级 Ⅰ 85≤ LEX,,8h <90 轻度危害 Ⅱ 90< LEX,,8h <94 中度危害 Ⅲ 95< LEX,,8h <100 重度危害 Ⅳ LEX,,8h ≥100 极重危害 等效声级LEX,8h与LEX,W。等效使用。

பைடு நூலகம்

4.3.2脉冲噪声 按照GBZ/T 189.8-2007的要求测量脉冲噪声声压级峰值(dB) 和工作日内脉冲次数n,根据表2确定脉冲噪声作业级别,共 分四级。

5.1 对于8h/d或40h/周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0dB但<85dB 的作业人员,在目前的作业方式和防护措施不变的情况下, 应进行健康监护,一旦作业方式或控制效果发生变化,应 重新分级。 5.2轻度危害(Ⅰ级):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可能对劳动者 的听力产生不良影响。应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者实际 接触水平,设置噪声危害及防护标识,佩戴噪声防护用品,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采取职业健康监护、定期作 业场所监测等措施。 5.3 中度危害(Ⅱ级):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很可能对劳 动者的听力产生不良影响。针对企业特点,在采取上述措 施的同时,采取纠正和管理行动,降低劳动者实际接触水 平。




3.5 噪声作业 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 40h/周噪声暴露A等效声级≥80dB的作业。 3.6 A计权声压级 A声级: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术语与定义

3.7 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 等效A声级: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噪声的A计权 声压,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 续稳态噪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效声级,单位用dB表 示。 3.8 按额定8h工作日规格化的等效连续A声级 8h等效声级: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的噪声强度等 效为工作8h的等效声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