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水文地质学期末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

1、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

2、查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

3、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二、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

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介质特征及埋藏分布.

2.查明地下水运动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及渗流参数,为地下水资源定量评价和开采设计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地下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等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提供资料.

4. 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化学成分,为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提供资料.

三、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

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共划分为:地下水普查、详查、勘探和开采四个阶段。

2. 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阶段的划分:区域水文地质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开采阶段。

四、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

1.水文地质测绘是认识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是水调查的第一步工作。根据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地表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质现象进行实地的观察、测量、描述、综合分析,并将它们绘制成图件,总结出该地区水文地质规律。

2.水文地质测绘成果是布置各种水文地质勘探、试验、动态观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

五、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

1.确定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与相互联系;

2.确定主要含水层(带)及其埋藏和分布情况,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查明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4.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5.查明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6.概略评价各含水层(带)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7.查明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六、干旱半干旱、山间河谷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

七、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1、系统性:是指由一定的地质结构组织而成的、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统一整体。

2、流动性:地下水是流体,是动态资源,在补给、径流、排泄的过程中,不断循环流动。

3、可恢复性:地下水资源的可恢复性(可再生性)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

4、可调节性:可调节性主要针对水量,指地下水在系统结构的作用下,使不连续的降水和水量输入变为相对连续、均匀输出的这种自然特性。

八、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1.补给量: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量。

2.储存量:指储存在单元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

3.可开采量: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现象等前题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出的水量。

九、开采量由三部分组成Q 开= ΔQ 补 +ΔQ 排 + μ·F·Δh/Δt

1.增加的补给量(ΔQ 补),可称为开采夺取量;

2.减少的天然排泄量(ΔQ 排),可称为开采截取量;

3.可动用的储存量(μ·F·Δh/Δt )。

十、地下水开采资源组成:补给量、存储量、允许开采量

十一、生活饮用水评价 首先要按照规定进行取样、检测分析,分析项目应不少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所列项目;其次要对分析结果和采用的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的复查:然后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指标逐项进行对比评价。只有全部项目符合标准要求时,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 )(Q Q 潜水-排补t

h F ∆∆±=μ)(Q Q 承压水-排补t h F ∆∆±=*μ

十二、工业用水评价

1.锅炉用水水质评价:水在高温高压的锅炉中可以发生成垢作用、腐蚀作用和成泡作用等不良反应。对锅炉正常使用带来有害影响。因此,对锅炉用水必须进行全面评价。

2.地下水的侵蚀性评价:地下水的水质对工程建筑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金属构件的腐蚀和对混凝土的侵蚀破坏。

十三、矿泉水

泉水中的某些特殊矿物盐类,微量元素或某些气体含量达到某一标准或具一定温度时,使泉水具有特殊的用途时,称其为矿泉水。

矿泉水分类:工业矿水,医疗矿水,饮用矿泉水。

十四、水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1.地下水水质指标:物理性质指标、化学性质指标和生物性质指标。

2.不同目的用水(饮用水、工业用水、农田灌溉用水、矿泉水)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各种不同目的用水对水质要求的标准,是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准则。在进行水质评价时,应以最新标准为依据:(1)除考虑水质的现状是否符合标准外;(2)还要考虑是否有改善的可能,即经过处理后能否达到用水标准;(3) 预测地下水开采后水质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提出卫生防护和管理的措施。

十五、水量均衡法

1.水均衡法(水量平衡法)是全面研究某一地区(均衡区)在一定时间段(均衡期)内的地下水的补给量、储存量和消耗量之间的数量转化关系,通过平衡计算,评价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

2.步骤1:划分均衡区步骤2:确定均衡期

步骤3:确定均衡要素,建立均衡方程步骤4:计算和评价

3.基本原理:水量均衡法是水量计算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对一个均衡区(地段或水文地质单元)的含水层来说,在任一时段Δt内补给量与排泄量之差,恒等于此含水层系统中水体积的变化量。据此可以建立水均衡方程式:

十六、相关外推法

相关外推法是根据①开采地下水的历史资料或不同流量不同降深的抽水试验资料,②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出流量与降深或与其它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③从而外推未来开采时的开采量,或外推增大开采量以后的水位降深。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有三种,即函数关系(完全相关)、无关系(零相关)和相关关系(或称统计关系)。根据研究的变量数目和相关性质不同,可分为一元线性相关分析,一元非线性相关分析,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复相关),多元非线性相关分析。

十七、开采试验法

在选定水源地范围内,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合适布井方案,打探采结合井。抽水期一般选择在旱季,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和预计开采量)进行较长时期(一个月以上)的开采性抽水试验。根据抽水试验的结果确定允许开采量,这种方法就是开采抽水试验法。是一种按设计开采量抽水以确定水源地供水能力的方法。

为了解地下水的补给能力, 在抽水过程及水位恢复阶段要进行全面观测。水位观测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稳定状态;非稳定状态

十八、补偿疏干法

1.概述:补偿疏干法适用于含水层分布范围有限,但有较大储存量可充分调节,地下水补给在时间上分配不均的北方地区。

进行地下水评价时,应利用雨季补给充足的特点,充分利用储存量的调节作用维持开采,在旱季腾出储水空间,等雨季或丰水年得到全部补偿,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因而扩大了地下水的开采价值。这种方法称为补偿疏干法。

2.适用条件用这种方法评价时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可借用的储存量必须满足旱季开采;二是雨季的补给量除了满足当时开采外,多余的补给量能把旱季借用的储存量全部补偿回来。三是要注意计算区流域内水资源总量的合理优化配置

3.评价步骤 1.计算旱季的开采量 2. 计算雨季补给量 3.评价允许开采量

十九、数值法

步骤: 1.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2.建立数学模型 3.时空离散 4.模型校正、验证 5.预报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