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20-2020年)
上海市历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4-2024)

上海市历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4-2024)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1000字左右。
(3)不要写成诗歌。
2005年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
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
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
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有它的一席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
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
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
题目自拟。
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平时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所以,文明发展的进程没有意料之外,每一个转折都是先贤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才玉汝于成的。理解文明的进程,要了解动物生存模式向社会生存模式的转折,要理解动物掠夺习性和创造交易生存资料模式的差异,要懂得化解协调、合作共赢优于霸权、暴力的社会形态运行,要认同科学理念和大众意愿相促进以完善情理法度的社会价值。而以上所有的决定因素都是人的力量达成,没有意想不到,也不存在无能为力。
新的世界,新的时代,新的人。鲁迅说,“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敢于拿来,才是不随波逐流,才是敢于作为。
朋友们,勇敢地应对命运的转折,于无力处用力,在无为处有为,你将会做出无愧于世界、时代和生命的不俗成绩。
下水文三
文明的进程
3.价值判断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2022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公布_附历年作文题目

2022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公布_附历年作文题目2022上海高考在7月7日开始举行,7日上午考语文,上午11点30分,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落下帷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2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及历年作文题目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
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历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2021年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0年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2019年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2018年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7年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6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0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2020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20XX年上海高考
题目:做自己
生活的压力让我们的思想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一方面,一些不良的想法使我们被牢牢束缚住,但另一方面,我们会受到人们外表的判断,而这会使我们陷入一系列的焦虑和恐慌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认知,看清生活,并勇敢地做自己。
我们要懂得,人生不会长久地遵循着某种固定的模式,要么去追求完美,要么就被现实无情地消磨,而拥有自我认知和智慧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幸福的生活,才能让我们犹如鸟儿一般,放声歌唱,自由自在。
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自己,让自我珍视起来,而不是为了社会舆论而迷失了自我,要学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放弃空想,及时采取行动,充分地发挥个性。
只有在这样,才能做到重视当下,珍惜现在,用自己的真心去创造一副美丽的画卷,一曲心灵的歌曲,既把未来描绘出来,有展示瞬间的真实模样。
相信自己,是面对社会的脊梁,也是维护自己的保护壁,要保持乐观的态度,拥有坚强的内心,以勤奋的汗水与汗水缔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在面对每一个挑战和机遇,我们都要勇敢向前,主动拥有自己的生活,真正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愿意做的事情,就能有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日子!。
2015-2020上海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2015-2020上海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每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都是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整理了2015年-2020年的上海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供各位同学查阅了解。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素材:(上海卷,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素材:上海卷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试题特点: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较为简洁明了。
立意的核心是回答材料中的问题,明确观点,确定立意。
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则作文材料,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发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试题解析:限制性:1.写作情境的限制。
作文材料是由一个前提条件和一个选择疑问构成的。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中已知的前提条件,“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对此问题的答案,是命题者的立意所在,考生要思考的是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考生须整体把握材料中两句话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
也就是说,考生不但要兼顾到材料中的前提背景,还要明确表明对“人是否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态度、认识和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
命题人要考生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前提是要明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涵盖哪些方面,“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影响涉及的范围有哪些,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世界的都可以考量。
4.文体的限制。
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
立意角度相对来说是自由的,“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可小可大,既利于考生着眼于小,具体而微地写作,也利于考生从宏观落笔而进行宏大叙事,在一个较为宏阔的历史场景甚至现实情境,铺展文笔,深厚而思。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向好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探究转折背后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向坏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消灭灾害。也可以从个体角度、集体角度或国家角度去立意,写个人、集体、国家面对意想不到的挫折、磨难甚至灾难发生时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从个体角度立意,可以思考这句话对自己的启示,要敢于直面惨淡对人生,对抗不公的命运,选择张海迪、史铁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伟、朱丽华、陶勇医生等作为论据。从集体角度立意,可以选择华为企业在面对美国技术封锁时启用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面对美国打压阻挠时,积极在其他国家开拓海外5G市场;也可以写海尔、格力等企业当初跌入低谷时如何积极应当等。从国家角度立意,可以写我国面对新冠疫情积极采取措施,遏制疫情,我国如何在美国的打压下超越发展;也可以回顾当初我们在日本侵略时救亡图存、建设新中国的历程等。考生的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3.价值判断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同上)
3.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跑题,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
……
下水文一
与 世 浮 沉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薛国庆老师
世事轮回,浮生若梦,兜兜转转,柔肠百结,清风明月揽入袖,春雨冬雪梦一回,历尽沧桑,还是选择相信,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2020年7月高考作文题》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III卷全国新高考Ⅰ卷全国新高考Ⅱ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

2020年7月高考作文题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II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2020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 : 蚍蜉与大树

2020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蚍蜉与大树2020年上海卷原题呈现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蚍蜉与大树面对普鲁士军队有可能已前去夹击拿破仑的形势,格鲁希沉思了一秒,拒绝了下属调军的请求,最终毁掉了拿破仑在叱咤风云的20年间的一切建树,也掀开了史书崭新的一页。
这是决定历史进程的一个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而影响它的,不过是早已掩埋在历史的车辙下,那微不足道的一个人。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局曾经流行过的话再次“刷屏”:“明天和以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
”这突如其来的以外与转折,几乎将我们压垮。
在这神秘莫测的宇宙间,个体乃至人类都显得过于渺小,命运就像扼住每个人喉咙的那只手,无数人挣扎、反抗,最终还是难逃被湮灭的结局。
于是,众声叹息:“人命由天定。
”这种宿命论,难道是真的吗?不。
君不见,百年前华夏青年街头呐喊唤醒国人;君不见,当代疫情之下万人逆行力挽狂澜……追溯古今,每一只欲图撼动大树的蚍蜉,都曾留下声音。
意想不到的事件袭来,却无法将心怀希望的人们打倒,一点一滴的个体力量汇聚成最坚实的钢铁长城。
诚然,人之渺小,如尘,如土,然而创造新陆地的,从不是那滚滚的江河,而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从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历代王朝的覆灭大多与小人物有关。
在意外的转折面前,在生死攸关的转折面前,无数普通人的揭竿而起,就像煽动翅膀的蝴蝶。
回顾世界近代史,无论是美国的独立,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创新天地的都是星星之火聚成的燎原之光。
那些人都因时代的局限性被看作离经叛道者,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恰恰是打破命运牢笼、打败“无能为力轮”的最好姿态。
还记得那个爆红网络的餐馆女老板吗?疫情期间,她坚持免费为医院送餐,并鼓动家人参与。
近十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近十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2013年。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题目就像是在说,咱都在忙自己觉得特重要的事儿呢,结果发现还有些事儿可能更牛。
就好比你觉得打游戏冲关特重要,结果发现帮爸妈干点家务,那意义可能更重大。
这时候就得琢磨琢磨,到底啥才是真正值得咱多花心思的事儿。
2014年。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就很有趣啦,就像玩游戏,你能选走哪条路、用啥方式去穿过沙漠,这是你的自由。
但你又必须得穿过这沙漠,这又有点无奈。
就像咱们在生活里,学习上你可以选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你必须得学习才能有出路,感觉就像是在自由和不自由之间玩平衡木呢。
2015年。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
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咱人啊,心里头有硬邦邦的东西,像原则啥的,也有软绵绵的东西,像同情心之类的。
要是能把这些软硬的东西摆弄好,就能让自己过得很和谐。
要是没处理好,就可能自己跟自己掐起来。
就像你有坚持正义的硬气,可也得有体谅别人难处的柔软,这样才能当个和谐的人。
2016年。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现在这社会啊,大家的生活就像在舞台上似的,别人都能瞅见。
然后就一堆人开始评价别人的生活。
这评价呢,有时候能把人捧上天,有时候能把人踩下地。
这就很值得琢磨了,为啥大家这么爱评价别人,这评价到底是好是坏呢,对咱个人和整个社会有啥影响呢?2017年。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2020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最新参考范文【推荐】

2020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最新参考范文【推荐】语文考试结束了,接下来继续准备好下午的考试,整理了关于“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参考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海卷】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第一篇我没有华丽的词藻,无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盛大的场面。
我们都有一颗激情澎湃的心面对前行过程中的一切意外,看过一切不属于我们的光影变化。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一个不怕跌倒,永不言败的时代,四处有光,凭着一颗热情似火的心便,勇往直前,这也是我们的色彩。
努力战胜在生活中面对的意外,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学会帮助别人在前行时遇到的那些不美好的意外。
摔倒之后擦擦眼泪爬起来。
鲜衣怒马,扬帆起航。
那是青春无畏的颜色,冲向终点的你们都将是荣归故里的将士。
那天雨不大,却淅淅沥沥的,地板很滑,有点让人站不住脚。
操场上的人群随着篮球一次一次的进去,而沸腾着。
跑道上的人群随着接力棒一次又一次来回传递,而欢呼着。
地滑人多还下着雨,即使冒着感冒生病的风险,运动员们还是那么拼命的练习。
也许是天公不作美,在一次次来回角逐中,有个女孩子摔倒了。
出乎意外的意外,人很多很多,雨声却淹没了许多暖情。
她的哭声很大,但得到的并不是众人的心疼。
为了她忙前忙后的只有一个姑娘,她没有说任何话,就直冲冲的上前去。
沉默着不发一语的她形影单,只穿的薄薄的一件在照顾着摔倒的女孩。
小雨一滴一滴的打在她的身上,她的举动和别人站在一旁看事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他一摔就哭,哪会有这么严重呀?”,“摔倒了有什么好哭的,爬起来就好了。
”尖酸刻薄的一句又一句话,像一把把刀子扎进了摔倒的姑娘的心里,这些风凉话也是意外中的意外。
接力的训练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那个姑娘抽抽泣泣的边走边哭。
而说那些话的人啊,说完那些话后也不知怎么了,反而跑过来安慰她了。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原题呈现】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一、题目解析2020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依然承延和展现出海派作文思辨性的风格与特点,以及命题立意与思路,为思辨提供了更广阔、更明晰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进入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与哲学思辨。
体现出命题的稳定性与一惯性,并且与2017年高考作文主题“预测”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道试题,语言简洁明快,意义通俗易懂,能够给人以心领神会之感,因而很容易引发考生的共情、共鸣、共振与共思,但又不乏思维含量。
材料聚焦人与事物和世界的关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只要能够从理性思辨的角度切入,每个考生都有非常巨大的写作空间。
具体来看:前面一句话:“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一个意思完整的判断句,其中的“许多”就告诉和启发考生,可以选取的事物、事情和事件是大量的、开放的、多样的、别具一格的,诸如个体的人生际遇,大灾大难的不期而至,科技文明的快速进步,人类奔向太空的卓越历程;“转折”就是事件在发展过程中的转变、变化,“重要转折”则要求必须是非同一般的、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特征,可以是个体人生中的,也可以是社会发展中的,更可以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意想不到”自然是出乎意外、不可预知和事先预测的,却又的的确确是“发生”了的,因而,具有突然性、偶发性和不可预料性,常常在不经意间,事物方向、性质在突然之间发生了变化,事起于仓促之间,往往令人猝不及防,此时最容易产生“束手无策“之感。
再看后面一句话,是一个选择疑问句,要求考生以前一句话为基础和前提,结合自身的见闻与思考,作出正确的、理性的、科学的判断,即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毫无疑问,大量事实证明,人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在处理意外和转折的事情和事件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往往发挥了巨大的、决定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20-2020年)
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9-2018年)
上海市高考作文题
2017年:
上海高考作文题: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
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
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6年
上海卷作文:评价他人的生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
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
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
字。
2015年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
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2014年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
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审题立意:自由与束缚
2013年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
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审题立意:“重要”与“更重要”
2012年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
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审题立意:抓住“微光”;与舍弃“微光”
2011年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
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审题立意:过去与不过去
2010年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
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
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
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审题立意:可持续发展
2009年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
“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
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审题立意:继承与创新;整体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