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审题
202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真题、解析、立意、范文
![202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真题、解析、立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7937d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9.png)
202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真题、解析、立意、范文题目: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 字解析:本题材料简单明了,属于新材料作文,题目规定以探索世界是否因为好奇心为主题,旨在加强考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材料中表明了两个主体,探索世界和好奇心,但是着重要考察的是二者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材料的这句话已经包含了它的深意,第一是探索世界需要好奇心,另外一个则是探索世界除了好奇心,还有没有其他因素?显而易见,后面一个利益才是本题的重中之重,本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探索世界还需要哪些因素?比如不同的人群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对于学生而言,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欲望,探索世界的“欲望”,对于世界的热爱,对于世界的渴望,也会推动我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
所以,本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未知世界,探索对于未知世界探索的动力,不仅需要好奇心,还要有对于世界的“探知心”。
写作思路(立意):立意确定1、探索世界需要有对世界的欲望。
2、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原动力。
3、热爱世界才能更好的探索世界。
4、探索世界离不开冒险和牺牲。
5、探索世界动力分析。
写作素材1、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火的发现和四大发明。
2、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哥白尼发现“日心说”,瓦特观察水蒸气,进而改良蒸汽机。
3、攀勇珠峰,探索世界:夏伯渝和孙宁。
4、中国航天精神:桂海潮、景海鹏等。
5、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二维码支付、网上购物、共享单车。
范文范文1顺境就是良好的境遇,逆境与之相对,它们是人成长过程当中必然要棉队的人生境遇,但是,相比较而言,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但是,孟子一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激励了不少身处绝境中的人们奋发图强。
古往今来,我们也常遇到这般说法:逆境励志,顺境杀人。
三国刘备,白手起家,名微而众寡。
202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题目及写作指导
![202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题目及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775271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8.png)
202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题目及写作指导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真题小时候人们喜爱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
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熟悉。
要求:(1) 自拟题目;(2) 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目解析此题表达出上海卷高考作文一贯的出题风格,意在考查同学的辩证思维力量及写作力量。
题干中,“小时候”与“长大后”,“喜爱发问”与“注意结论”是两组含义相对的词语。
面对“从小时候到长大后,从爱提问到重结论”的现象,有的人“感到担忧”,有的人则“觉得正常”,这便让题干的论述点更聚焦在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爱提问好,还是重结论好”这样的论题上。
细致思之,答案便不难得出了,“爱提问”是童真时代对世界的每一种奇怪、兴致,是指引我们不断探究和前行的动力之一;“重结论”是成长路上人越来越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人越来越懂得利用自然规律、制造成果的根据。
一味只注意提问,便会偏废对结论的关注,削减了“提问”发起的意义;一味只注意结论,则会被固封于既有阅历之中,丢失了探秘更宽阔可能的机会。
因此,最正确的结论是在成长过程中,“发问”与“重结论”都很重要,二者应当并举,不行偏废。
写作指导针对此试题,写谈论文再合适不过。
我们可以将论点明确为,“以发问之心,践结论之本”,或“认真求证,大胆发问”等等,总之,能够阐述出自己对“发问”与“结论”之间关系看法的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关于“发问”与“结论”之间的分点论述,我们能够想到的观点其实也有许多,如,“发问”可以指什么,如一种奇怪心、探究心、严谨看法等;“结论”可以指什么,如一种务实看法、实践力量等;只有有结论的发问,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这正如牛顿之于万有引力的发觉,居里夫人之于镭的发觉;只有针对既有结论保持发问,才能促成更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
墨守成规地只重结果会让很多事务流于形式,只有不被例行公事消磨耐性,时时擦拭心尘,保有一份奇怪之心,才能获得更多的乐趣。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上海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上海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ef2a6d9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1.png)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上海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202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原题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1.写作情境的限制。
作文材料是由一个前提条件和一个选择疑问构成的。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中已知的前提条件,“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对此问题的答案,是命题者的立意所在,考生要思考的是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考生须整体把握材料中两句话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
也就是说,考生不但要兼顾到材料中的前提背景,还要明确表明对“人是否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态度、认识和思考。
价值判断的限制。
命题人要考生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前提是要明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涵盖哪些方面,“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影响涉及的范围有哪些,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世界的都可以考量。
文体的限制。
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立意角度自由。
立意角度相对来说是自由的,“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可小可大,既利于考生着眼于小,具体而微地写作,也利于考生从宏观落笔而进行宏大叙事,在一个较为宏阔的历史场景甚至现实情境,铺展文笔,深厚而思。
这则作文材料,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发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联想思考自由。
这则作文材料是一个能启发考生思考,能让考生找到相契合和相互关联的写作材料,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是否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在理性思辨和文化审美以及生命感悟上,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解读(上海卷)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解读(上海卷)](https://img.taocdn.com/s3/m/536c940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1.png)
2023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今年的高考作文依旧沿袭了上海思辨性的大的方向,但是在整体难度上控制的比较好,相较于近年来的题目,有更多的内容让学生去发散去讨论。
但是就像专家和各位同学讨论而言,审题不是问题的情况下,取得高分就是十分困难了。
层层递进就成为了必要点了,这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思辨”,同时还需要贴切的素材,如果是思辨是骨架,素材就是骨肉,二者缺一不可。
关于今年高考,作文的立意可以如下来逐层思考:(1)【三类卷:39-51分】承认好奇心的价值——如何看待“好奇心”:一时的?持久的?这一层里重点在于论述持久的好奇心,和题目中的“乐意”相吻合。
这个时候就可以论述持久的好奇心来源于哪里,对于内因与外因进行分类,渗透归因思维,既可以联系历史上的名人进行思考,内因比如梵高、陶渊明,外因也可以联系费曼。
又可以反面进行论述,比如说现状里强迫式学习钢琴或者是鲁迅《风筝》一文中叙写自己童年对于弟弟好奇心的扼杀。
(2)【二类卷:52-61分】“乐意”“陌生”与“好奇心”——渗透关系性思维,对于题目中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人了解自己的兴趣点所在,认识到了自己,因好奇心而不断发问去促使自己去探索世界。
就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联系这些素材——经典如苏格拉底,他一直在不停地发问,世界从何而来,“我所知的就是我一无所知”“上帝让我做接生婆又禁止生育”,不断提问不断探索,去认识这个世界;也如布鲁诺,因好奇心发问探索世界,为真理献出自己的生命,体现责任使命的担当。
有足够的素材,我们通过分类,层层递进,有更多的思辨,我们就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发散,分数也就可以更好地提升。
(3)【一类卷:62-70分】现实思维渗透。
比如说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培养出杰出人才”,其实就是因为好奇心的缺乏。
这个部分其实和学术也很相关,比如说相关文章——《放宽网眼,让学术长大》。
包括2022年“结论与发问”的优秀范文中也有重点素材:①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满分优秀例文及审题立意点评.doc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满分优秀例文及审题立意点评.doc](https://img.taocdn.com/s3/m/30bb79dd8762caaedd33d48a.png)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满分优秀范文及审题立意点评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满分优秀范文及审题立意点评曾参与过高考作文命题的华师大中文系教授杨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就题目本身来说,两个元素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是“评论”,二是“他人”,但是要写好还是有难度。
看近几年的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目,一个特点是“论”的色彩比较强。
”杨扬认为考题也体现了近年来上海语文教学的方向——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发表意见。
不过杨扬认为,如能给考生多一些选择更好。
“个人觉得应该出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有的学生本身对‘评价’一事不感兴趣,就会有些为难。
如果是我们高校出题,一般会出两个题目,让考生有选择余地。
”上海市中国中学的语文老师、书评人陈嫣婧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海今年高考作文的亮点,首先是材料贴合生活,随着网络,特别是社交软件的兴起,现代人的私人生活多少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晒照片,谈旅行,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多少都会涉及到这些内容。
所以要不要参与评价他人的生活,怎么评价,就成为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其次,这个题目虽然“接地气”,但切入点和提升力却仍是有的,也就是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此外上海这题其实出得很海派,什么是海派呢?就是尊重世俗生活,尊重个体的存在和人的矛盾,这东西虽然看上去很琐碎,其实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深刻。
”陈嫣婧认为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题目:“我们能不能评价他人的生活?如果很积极地评价,会不会有左右他人生活的嫌疑?然而如果一味地保持沉默,又会不会将自己孤立到公共生活之外?其次,要怎么评价?如果只是一味地给朋友圈里的朋友们点赞,那么这算不算评价,这种评价有意义吗?反过来,如果你到处吐槽甚至干涉他人的生活方式,随意指摘,那么从个人角度看,这是一个修养缺失的问题;从群体角度出发,这是对他者私人生活空间的强行侵犯,会对他人造成很大的困扰。
那么如何把握一个尺度,又或者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尺度,能使人在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这本身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2023年高考真题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上海卷)含范文
![2023年高考真题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上海卷)含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391b2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2.png)
2023年高考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上海卷先睹为快思辨与时代共舞,担当共青春一色,依然是大语文趋势!2022年上海卷从“小时候”与“长大后”的比较切入,2023年上海卷从主动探索陌生世界、从好奇心谈起。
乍看题目,这是一元思辨角度,但是仍是问句开启,限定词给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其实是在追问我们对世界主动探索的动力是什么。
好奇心是其中之一,但不是所有,这其中可以有勇敢精神,有征服的吸引,有尝鲜的欲望,有求知的期许,有理想与信念的支撑等等。
真题鲜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直击考题过去几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几乎一直在问:关于某个问题,有人这样说,有人那样说,你觉得呢?两种观点看上去是矛盾对立关系,其实往往并不是,其中暗含着辩证统一。
稳中求变,注重思辨、注重关联、虚实结合,一直是上海卷作文的特色。
今年作文题改变了两种观点的呈现,但仍是思辨性较强的考法,探索陌生世界是人类自古以来不变的人生命题,到底是什么动力驱动人们对未知的探究,而且是“乐意去”也就是主动积极去“探索陌生世界”,确实值得反复思索。
深度把握材料,通过对“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关键信息的认知,可以全面探讨把握原因的挖掘思辨。
如何总结主动探索陌生世界的动力源头就是写作的重点。
作为时代青年,你乐意探索陌生世界,不仅仅因为你有好奇心,可以因为你有勇敢精神,可以因为你有肩头心怀的责任,可以因为你的使命和担当,可以因为你的理想和信念,可以因为你想征服这个世界,可以因为你想“品尝”新鲜的光景,可以因为你想获取新的知识和体验,可以因为你想证明自己的实力,可以因为你想更好地成长,可以因为你想展现青年人奋进的精神,可以因为你要传承传播优秀的文化,等等。
无论是何种原因,都代表着我们主动探索陌生世界的多元需求,都说明驱动我们的是我们心甘情愿甘之如饴去做的原因。
2024年高考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北京、天津、上海卷全解析(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024年高考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北京、天津、上海卷全解析(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fc972d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4.png)
“青春”的确有“续航”之可能,有“续航”之必要。为青春“续航” 者,便是以各种方式,力图保有以上青春的内心状态,即便容颜老去, 依旧让青春常驻。
因为,即便是内心的“青春”,也有丧失消亡的可能。青春的航程 ,在风和日丽,一帆风顺的开始阶段总是让人心醉的。然而,深入社会 的远洋,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的风浪,世故的偏航,衰飒的漩涡 ,油腻的礁石。一个青春四溢的年轻人,可能会在所谓社会的打磨之下 ,变得无比现实,狡猾老道,城府深深,油滑猥琐。这艘原本驶向光芒 万丈未来的航船,就这样搁浅,就这样废弃。每每看眉目青春之人,却 为衰飒暮气之状,岂不痛哉?
总之,主旨为书写成长过程中那些令自己难忘的公开场合的展示情景,并 记叙背后的故事。
立意【原题2】: (1)记录自己的一次或两次亮相经历,书写成长的印记 (2)记录他人的闪光亮相时刻,为他们送上最热烈的掌声 (3)记录最后一次集体亮相的场景,用完美的表演诉说对青春和
高中校园的不舍
例文【原题2】:
亮相
我开始讲了起来,虽然有些紧张,但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 然而有力。我向他们汇报了我的研究成果,讲述了我的感悟和体会。我 看到台下的同学们认真地听着,他们的眼神让我感到一种责任感。
讲话的最后,我感觉到自己的心情已经平静了下来,我用尽全力发 挥了自己的能力。虽然讲话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我知道这次亮相对我而 言意义重大。我感谢自己的勇气和毅力,也感谢那些给予我支持和鼓励 的人们。
那是我初中时的国旗讲话。我站在讲台前,听着校长的讲话,心中 不禁紧张起来。我知道,接下来轮到我的发言了。当校长宣布我的名字 时,我犹豫了一下,然后缓缓走上讲台。
我感觉到自己的手在颤抖,喉咙里像是有什么东西卡住,我只好深 呼吸几口,然后抬起头,看向台下的师生。他们的目光让我感到一种压 力,但同时也让我更加自信。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2023年上海卷作文”应用解说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2023年上海卷作文”应用解说](https://img.taocdn.com/s3/m/374acc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b.png)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2023年上海卷作文”应用解说(作文评析+设计思路+审题立意+范文展示+素材链接)一、真题回放(适用地区:上海)【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0分)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作文评析一、培根铸魂,引领精神成长教育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建设教育强国,加强创新性人才的自主培养,是强国兴教的重要任务。
青年人正在开启探索“陌生世界”的征程,正处于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关键阶段。
坚定积极乐观的理想信念,引导考生进行正确、深入的思考,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
2023年上海高考语文写作题明确回应了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要求,引领考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省思个体生命与外在世界的关联、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题目围绕作为天性的“好奇心”进行发问,启发考生继续深入思考,从而唤起考生的写作激情,引导他们联系实际,发现人们“乐意探索陌生世界”丰富的内驱力和原动力,充分体现出对青年人精神成长的关怀和引导。
二、启智增慧,倡导真情实感“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切合青年考生的心智发展、思考兴趣和思维特点。
一方面,“乐意”“探索”“陌生世界”“好奇心”等词语、概念都是语文课业学习中的常识基础,是考生们耳熟能详的;另一方面,这一问题本身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也十分贴近,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发挥个人智慧,写出真情实感。
具体来看,考生在开阔的思考空间中,将感性所悟与理性所思相结合,将人文艺术与自然科学相联系,凡古往今来种种“陌生世界”,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具体经验,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和素材。
题目的丰富内涵使考生在写作时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理可讲,人人都有“用武之地”,还能够充分呈现其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
不仅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而且对于促进考生个体成长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4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例文
![2024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16f35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5.png)
2024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例文一、作文题目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得少于800字。
二、作文例文审慎接收自己来拿俗语说:公道在人心,是非自有公论,公众是最好的评判员。
然而,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到:“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没。
”的确如此,无数史实证明,公众的认可度,既可以成为正义的化身,也可以成为愚蠢的代言人。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看到公众认可度的价值,也要对此保持警惕心,不能被公众的认可度裹挟而丧失自我的判断力。
《诗经》《楚辞》,诸子百家,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王羲之吴道子,他们的作品在历史长河中获得了最高的认可度,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屈原,霍去病,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他们的爱国情怀、忠义之举,获得了人们最高的认可度,浩然之气与天地长存。
民众的眼睛为我们中华文化筛选留存了最为美丽灿烂的诗篇。
然而,我们也不能忘记,布鲁诺被烈火焚烧时围观者的兴奋的眼睛,谭嗣同赴法场时被扔菜叶烂鸡蛋的群情激奋,网络人肉搜索个人隐私并不断发酵升级的声势浩大……在这些卑劣残忍无知冷酷的言行背后,也拥有一个群众高度的认可度。
群情会启发你,群情也会淹没你。
特别是在网络技术发达、信息流通一泻千里的今天,我们更要对认可度保持审慎辩证的态度。
作为一个年轻人,初出茅庐,阅历尚浅,当然应该广泛接收各种观点,了解社会的基本规则和对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普遍看法。
在这种普遍认识里,蕴含了群众的智慧,也代表了我们当下的生存环境,去把握、利用、珍惜并获得滋养,一定会有助于一个年轻人拓宽视野,成熟心智,走向辉煌。
但别人的看法既可以是镜子,也可以是绳索,许多压倒一切的观点,往往带着汹汹的恶意,偏激、狭隘、傲慢,甚至包含了许多见不得阳光的利益捆绑。
“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
2023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4篇)
![2023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c0840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b.png)
2023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4篇〕202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
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考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篇一:2023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一如既往地重思辨,又充满哲理气息。
缺了思辩,哲理便会空洞,没有哲理气息;思辨往往又会面目可憎。
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
今年的作文题有一定审题难度,有嚼劲儿但又不至于咬不动。
关键短语是:喜欢发问、看重结论。
核心问题是:你觉得小时喜欢发问长大后重结论这一现象,是否正常?不管选择写是否正常,都要说明理由。
难度就表达在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一种转变,原因和利弊其实围绕的核心是“转变”,而不是单独的“喜欢发问”或者“看重结论”。
以下问题比拟重要:为什么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为什么人们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什么原因导致了从喜欢发问转变为看重结论?这一转变有何利弊?我们应该怎么做?作文题不直露、有余地才能有韵味儿。
直露,就容易喊口号,缺了语文味儿,没有美感。
没有余地,考生就往往以华美的词藻加上泛滥的材料表达题目早已说尽的道理。
这个作文题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结论,“谈谈你的认识”也是非常友善的引导语,没有强行规定方向。
这就意味着有余地。
它关联的是人的成长,与教育问题、与社会的功利急躁之风都有关系,可扩展性很强。
而且写的又是人生哲理相关内容,对学生来说这是非常友善的题目,人人有话可说。
人人都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感悟。
这就可能写出韵味儿。
篇二:2023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今年的作文题出得好,看似平淡,却山高水长。
延续了前____的思辨性以及二元式的选项。
但今年有一个难点,就是有一选题上面的不平衡。
“使人感到担忧”,比拟容易上手写。
因为一个社会假如缺少了发问的才能,就僵死了,缺少了年轻人的探究精神,这个社会肯定是不安康、缺少创造性的。
但是假如大家都这样写,这个题目就很难有出新,很难拉开档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谈被需要的心态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被需要:奉献责任担当人格(家庭情感;工作行业;社会)
2017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上海高考作文题: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
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预测:计划筹划谋划(远见理性)
201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评价他人的生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评价:思考考虑衡量考量比较(客观理性,辩证:自省反思)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坚硬:坚持坚守坚定(信仰理想追求操守责任);冷漠冷酷冷血自私
柔软;温情柔情人情(亲情友情);软弱脆弱孱弱
和谐:辩证统一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自由与束缚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自由:变通创新;奋发奋斗;消极懈怠
不自由(束缚):规律规则(自然社会);困难挫折阻力
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重要”与“更重要”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重要”:物质享受,虚荣,名利地位,利益;眼前
“更重要”:精神情感;理想追求信仰;节操操守;长远
2012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微光:灵感,
抓住微光(天才):敏锐,胆识,坚持,创新
舍弃微光:粗心鲁莽,懦弱胆小,脆弱,教条刻板,
2011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会过去:苦难,挫折,不快;豁达旷达达观胸襟宽广,乐观
不会过去:规则规律(自然社会),经验教训;反思总结归纳思考
辩证:该过去的过去,不该过去的就不过去
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
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尺子:规则规律标准(自然,社会)道德职业操守;敬畏;
舍得小鱼:远见持续发展,放弃,获得
2009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单个:个性,特点;
总体:大局整体,共性辩证(和谐)
2008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
平时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我们;家庭班级阶层行业民族国家;普通人
他们:立场,换位思考,博爱仁爱,尊重;特殊人群(弱势群体,默默奉献人群)
2007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坎:困难挫折磨难,懈怠;诱惑
跨过:坚持坚韧胆识;淡泊
2006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握手:沟通交流(情感,思想,文化)
2005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镜头一:
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
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
《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
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地。
镜头三:
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
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
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
题目自拟。
文化生活:人格理想,精神传统;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情结,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商业化
审视和辨析:正面作用,危害负面,真假
2004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1000字左右。
(3)不要写成诗歌。
忙:忙碌勤奋;急功近利,庸庸碌碌
从容:精神,生活情趣,
2003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
“杂”的含义很广,有褒有贬。
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杂:广博丰富;乱,纷扰,良莠不齐,不专一精纯
辩证:杂博与专精
2002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
也许你曾到过海边,也许你在荧屏、银幕上见过大海……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大海:自然广大;人物英雄伟大;知识;敬畏
2001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
近年来,我国的泰山、长城、苏州古典园林等已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并自觉地为保护这些遗产作出种种努力。
今年在上海举办的重大国际会议还将周庄等江南古镇介绍给各国来宾,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
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即“具有特殊的文化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
今年5月,我国古老的艺术品种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非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
我国的文化遗产除了世界级的,还有各级各类的,它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就在我们身边。
你注意过这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文化遗产吗?请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题目自拟。
保护文化遗产:物质,精神。
大小、远近。
作用,危害
2000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博览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埃菲尔铁塔就是1889后世博会的主题塔,它至今仍是法国巴黎的象征。
1970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博会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的主题是“新的起飞之路”;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
未来的财富”;新千年第一届世博会今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主题是“人类•自然•技术”,我国也将参加。
最近,我国政府宣布支持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
请你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世博会主题:财富技术进步起飞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